第二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41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F321.1
页数: 2
页码: 177-1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87年前后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变化。1987年前,农村个人建房用地实行指令性计划,强调利用荒地等非耕地资源。1987年后,对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由县土地管理局预测上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审批下达计划用地指标。1987-1997年,计划用地分为国家建设、乡(镇)村集体建设和农村个人建房三类,实行分项管理。1999-2008年,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需满足耕地占补平衡,用地指标简化,并增加了多种报批手续指标。随着耕地保护制度的加强,建设用地报批涉及更多指标和程序。
关键词: 宁海县 土地利用 耕地保护

内容

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 1987年前,农村个人建房用地实行指令性计划,并要求尽量利用荒地、荒坡、杂边地、宅基地和旧房改建。1987年后,对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由县土地管理局根据宁波市计划委员会、市土地管理局对年度建设用地的安排,结合本县用地实际,预测上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审批下达计划用地指标。1987—1997年的10年间,计划用地分国家建设、乡(镇)村集体建设和农村个人建房三类,实行分项管理、专项使用,用地计划中有耕地、非耕地指标。1999—2008年,用地指标简化,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其中有使用耕地指标,同时下达当年土地开发计划指标,以求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每年必须按计划用地指标用地,若因建设需要,可申请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并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用地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随着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后,土地管理进入以耕地保护为中心的全面管理,建设用地报批中也增多了各种指标,涉及农转用报批手续的主要指标有:规划指标、计划指标、折抵指标、占补平衡指标。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