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迁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3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迁徙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页码: 150-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显示,外出人口达146626人,涉及全国多地及港澳台地区。此外,因工程建设(如白溪水库、浙江国华宁海电厂、西溪水库、甬台温铁路宁海段等)和省内移民(如丽水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新昌县钦寸水库移民)的需要,产生了大量移民。同时,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条件,实施了下山移民政策,2004至2007年间,10996名山区居民迁移至平原地区。此外,宁海县还推出了“蓝印户口”政策,鼓励农民进城镇落户,截至1998年底,共有3562人办理了该手续。
关键词: 宁海县 人口调查 人口变动

内容

机械迁移 据2000年7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宁海县外出人口146626人,其中男性82783人,女性63843人,全县平均每4.09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人外出。外出人口遍及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的还流动到港、澳、台地区。在本县乡镇间流动人数66778人,在本省县、市间流动人数28518人,在省外间流动人数51330人。人口迁出原因以务工经商、参军婚姻随迁和外出求学为主。迁入原因以军人退伍、转业回乡、干部调动、毕业生就业、入境承包土地、务工、人才引进和婚迁为主。
  工程移民
  县内移民 白溪水库工程淹没区内的移民,涉及1镇1乡4个行政村6个自然村和1个国有林场的2个护林点,共23户72人。自1997年1月始至1997年11月止,移民户全部迁出淹没区。其中:里王村14户40人、官山村1户6人、王家染村1户6人、国有林场护林点2户4人。原已经外迁的5户17人。
  浙江国华宁海电厂工程内的移民,涉及强蛟镇胜龙村下月岙、苏家岙2个自然村,其中下月岙村16户48人,苏家岙村19户40人。
  西溪水库工程淹没区内的移民,涉及6个行政村1136户3200人。其中,徐家村458户1290人;瓦窑山村226户635人;下潘村117户338人;大庙坪村119户342人(坪岭自然村51户180人系高山移民);方田村104户292人;沙地村112户324人。还有机关部门事业单位13个,工矿企业27家(不包括个体加工点)。
  甬台温铁路宁海段工程内的移民,涉及拆迁28户,零星分散在全县有关乡镇,均为就地安置,户口不动。
  省内移民丽水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到宁海县共145户548人。自2005年8月起,分3个年份安置在县内4个镇乡19个行政村(居委会)。长街镇城塘村11户45人、大湖村9户30人、下蔡村4户14人、松岙村4户13人、洋湖村8户35人、外塘村3户14人、后阳村3户12人、三岔村5户14人、伍家屿村3户11人,山头村10户42人、青珠村8户31人;力洋镇滨海居委会13户52人、平岩村25户80人;越溪乡梅枝田村4户15人、田岙村7户24人、白芨村7户28人、南庄村3户13人;茶院乡柘浦王村6户24人、后坑李村12户51人。新昌县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在宁海县的有448人,其中长街镇135人,西店镇70人,梅林街道58人,桥头胡街道50人,黄坛镇55人,力洋镇45人,大佳何镇35人。
  下山移民
  全县山区半山区面积1219平方千米,山区人口占总人口的42%。2004—2007年,居住在深山、高山地裂的169个村3606户、10996人,分批迁移到平原地区。
  进城移民
  蓝印户口1992年9月10日,县政府发出《关于农民进城镇落户办理“蓝印户口”的通知》,“蓝印户口”属当地需要、当地受益、当地负担、当地有效的城镇居民户口。凡按规定缴纳城市建设费,经办理“蓝印户口”手续的人员,享有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招工、入学、购房等权利,履行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义务,并纳入所在地街道居民委员会管理。截至1998年年底,共办理3562人。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