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38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X432.55
页数: 7
页码: 126-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1987至2008年期间,宁海县共遭遇73次灾害性天气,其中56次成灾,10次为重灾,导致21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0.97亿元。干旱是宁海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梅雨结束后的7至8月和9至10月,干旱情况尤为严重。期间,宁海县还遭受了46次台风暴雨暴潮袭击,28次成灾,5次重灾,造成3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2.9亿元。此外,宁海县还遭遇了8次龙卷风、4次冰雹袭击,以及多处地质灾害。其中,1988年的“7·30”洪灾和1997年的“8·18”台灾是两次重大灾害事件,分别造成了3.4亿元和重大经济损失(具体数值未详,但描述了广泛的影响)。宁海县政府在灾后迅速组织救援,并得到了国内外多方援助,有效减轻了灾害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宁海县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内容

1987—2008年,宁海县共发生各种灾害性天气73次,成灾56次,重灾10次,死亡213人,直接经济损失60.97亿元。
  第一节 干旱
  宁海县境内干旱发生期一般是在梅雨结束后7—8月的伏旱、伏后9—10月无台风活动时的秋旱,另外也偶尔有冬旱发生,春旱比较少见。1987—2008年,出现旱灾11次,平均两年发生一次,累计受灾面积161.97万亩。受灾面积达20万亩以上的重灾年份有3次,分别出现在1995年、2003年、2005年。
  1988年5月7日起,干旱持续24天,回浦、竹口等地草籽田晒白,不能翻耕。是年,6月22日至7月28日,高温干旱37天,农田受旱16.05万亩。
  1990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高温干旱持续38天,水稻受旱面积13.8万亩。
  1991年5月上旬开始雨量偏少,6月底出现旱情,至7月25日,全县农田断水面积10.29万亩。
  1992年7月11日出梅后,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局部地区干旱37天,农田受旱11万余亩。
  1995年7—9月宁海县遭受伏旱连秋旱,灾情遍及全县19个镇乡。全县受旱农作物21.5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94万亩,旱地作物面积9.64万亩,胡陈、越溪、长街、深甽、西店、桑洲等镇乡30个村庄2.34万人饮水发生困难。
  1997年5—6月连续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6.80万亩,其中水田6.29万亩、旱地0.51万亩。
  1998年7—8月,深甽、双峰等镇出现旱情,受旱面积2500亩。
  2003年7—8月,35℃以上高温天气26天,极端高温40.5℃,农田受旱面积达32万亩。
  2004年2—4月雨量比常年偏少150毫米,6—7月高温少雨,受灾面积12.2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03万亩,绝收1.7万亩。
  2005年6—7月,高温无雨,7月4日最高气温40.7℃,为宁海有气象记录之最。全县受旱农作物面积22万亩,12万人生活用水困难。
  2007年7—8月,有21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全县有16万亩农作物受旱,9.88万人饮水困难。
  第二节 台风、洪涝
  宁海县地处宁波市南部沿海,每逢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和袭击,带来暴雨暴潮。
  1987—2008年,全县遭台风暴雨暴潮袭击46次,成灾28次,重灾5次,死31人,直接经济损失42.9亿元。
  除台风引发的强降雨造成洪涝灾害外,还有突发性大暴雨和梅雨引起产生洪涝灾害,1987-
  2008年,宁海县洪涝成灾9次。
  1988年“7•30”洪灾详见本章后专记一。1988年8月9日9时至12时,清溪上游遭特大洪水袭击,2800多户受淹,倒塌房屋510间,同日,白溪、岔路、前童、竹林、水车等地有87个村庄6000多户遭洪水袭击。17至19日降雨83~200毫米,力洋、一市、桥头胡等地受灾。8月30日16时,中堡溪上游1小时降雨98毫米,山洪暴发,东仓、胡陈二地受灾。
  1991年8月12—13日,全县下暴雨,一市237毫米,城关172毫米,多处受淹。
  1994年6月中旬梅雨期,因连续遭受暴雨袭击,车岙港、胡陈港、毛屿港、白峤港等沿岸发生涝灾,受淹农作物1.5万亩。
  1995年7月3日,宁海县局部地区突降大暴雨,茶院、越溪、城关、桥头胡等地发生内涝,1.7万亩农作物受淹。
  1996年8月16日下午,胡陈乡岙里王、毛仙、吴岙等地,3小时降雨量达116.6毫米,导致当地发生洪灾。
  1997年7月8—10日,宁海县东部沿海地区普降大到暴雨,长街、力洋、胡陈等地农作物受淹。
  2003年9月14日下午,茶院乡境内发生局部地区大暴雨,2小时内降雨量95毫米。
  2008年9月5日夜,受地面低压波东移和副高边缘东南气流的辐合影响,车岙港19时至21时,2小时降雨达227毫米。
  第三节 其他
  龙卷风、冰雹 1987—2008年,宁海县局部地区曾遭受到8次龙卷风、4次冰雹袭击。
  1988年8月16日2时,西店镇樟树村、双山村遭暴风雨冰雹袭击,农作物、房屋遭不同程度损失。
  1992年4月21日,岔路、黄坛、城关遭暴雨夹冰雹袭击,持续15分钟,伤6人。
  1997年5月13日下午4点30分,强龙卷风、冰雹袭击宁海县西店、前童等8个镇乡,致使1.31万亩农作物遭灾。6月1日与7月18日再次遭到龙卷风、冰雹袭击。
  1998年5月2日中午,宁海县群英塘遭到龙卷风、冰雹袭击,倒塌房屋及油毡棚80间。7月4日,强龙卷风袭击宁海县城关镇回浦、竹口,风力达12级,损坏房屋184间,倒塌简易房屋327间。8月23日下午3时,龙卷风袭击宁海前童镇,吹倒高压电线杆2根,倒塌房屋2间。
  2003年7月19日下午4时,宁海岔路下畈村遭受冰雹、龙卷风袭击,冰雹直径达3厘米左右。
  地质灾害 1978—2008年,全县有1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稳定的96处,基本稳定的16处。其中,滑坡及滑坡隐患点共59处;崩塌及崩塌隐患点共38处。1985年9月1号桑洲镇屿南山岗下横、江家至南山章3村发生滑坡,裂隙走向北北东,裂长2.5千米,宽1.5米,深1.2米,房屋受损。潜在泥石流沟15处,主要分布在桑洲、深甽、强蛟、黄坛,分布特征为点多面广、类型以滑坡为主。
  1988年7月29日,因特大暴雨,引发16处地质灾害,占全县现有地质灾害总数的16.7%。1992年西店镇岭口村发生滑坡,全村48户192人受灾。造成6人死亡,22人受伤,倒塌房屋394间.272间被埋。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专记一】
  1988年宁海县“7·30”洪灾
  截至1988年7月29日,宁海县已连续高温干旱20天,由于高温干旱,大气中积蓄了大量潜热(能量),海上大量的潮湿空气被东风陇动,低压云团到达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后被阻遏,暖气流被迫抬升冷空气触发,造成这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是日16时开始降雨,30日凌晨,骤降暴雨,里加坑、马岙、黄坛、榧坑等地总雨量超过510毫米。凫溪、洋溪、白溪、清溪暴发了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黄坛水库最高水位达到97.60米,超过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7.45米(1000年一遇洪水位为99.30米),溢流坝最大过水深7.6米,最大下泄流量1902立方米/秒,下泄洪水总量4981万立方米(水库拦蓄480万立方米),总降水量5917万立方米。县城南门洋溪,水位超过堤顶0.28米~3.86米,淹没了两岸的工厂、企业、机关和村庄、住宅,北岸受淹面积为1.1平方千米,南岸受淹面积为2.76平方千米。全县原48个镇乡有37个乡镇的656个村庄、24.3万人受灾,黄坛、城关、城郊、水车、越溪、前童等13个镇乡遭重灾,195个村被洪水包围,受淹房屋19.4万间,损坏11万间,冲毁3970间。死182人(其中外县6人),伤416人。洪水冲毁山塘水库146座,防洪(堤)坝176千米,渠道74千米,海塘87处、20千米,抽水埠146处,小水电站7处,闸门6处、32.5米。淹没农田21.4万亩,冲毁5.2万亩。973家工业企业受灾,县外贸公司水深4.97米,县棉纺织厂15万平方米厂区淹为一片汪洋,车间水深2.12米,生活区水深2.8米,雪坡冷冻厂厂房倒塌,机器冲走,工厂变成废墟。县化肥厂、橡胶一厂、一休童装厂、电动剃须刀厂、针织厂、茶厂、塑料十厂等15家重点骨干企业和50家商业企业遭灾。全县44个乡镇交通中断,42条输电线路停电,41个邮电支局通信、43个乡镇有线广播中断。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4亿元。
  县委、县政府在7月30日部署抗洪救灾,对黄坛水库、杨梅岭水库等地重点进行防范。县、区、乡镇干部和武警公安战士,赴抗洪抢险第一线。灾后,省、市领导到灾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灾救灾。国家防汛指挥部、民政部、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也同时来到宁海指导救灾工作。全国各地及港澳友好人士来电来函慰问,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香港航运集团董事长包玉刚捐资100万元港币,建洋溪跃龙大桥。联合国官员黄斌到宁海调查灾情,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向灾区捐资201万元,新建上园、五松、亭枫、亭头等村,建筑总面积10700平方米,使105户454名灾民住上新居。宁波市政府拨款244万元,支援水泥、钢材、柴油等物资2200吨。宁波市区、慈溪、余姚、奉化、象山等兄弟县(市)及时送来救灾物资,派出技术队伍,支援受灾企业恢复生产。
  7月30日晚7时,城关恢复供电,8月8日上午10时,城关地区恢复供水,8月中旬恢复了通信,经过3个月的抢险救灾,全县99%以上受灾企业恢复了生产,创造了重灾之年不减产的奇迹。
  【专记二】
  1997年宁海县“8·18”台灾
  1997年8月10日,11号台风在关岛形成。8月17日进入浙江省东南沿海。县委、县政府8月17日上午9时召开抗台会议,动员和部署抗御第11号台风,县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奔赴各镇乡。驻宁海部队官兵严阵以待。县三防指挥部通知在18日晚上6时前,将重点地裂区、沿溪两岸低洼地区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8月18日21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县石塘镇登陆。宁海县遭受到这次强台风的正面袭击。全县普降大暴雨,雨量318.4毫米。上韩站台风过程雨量474.1毫米,超过20年一遇暴雨标准。胡陈港潮位达5.52米,一市港潮位5.70米,越溪群英塘潮位6.1米。
  其中胡陈港潮位超过历史记载达0.82米。全县转移人口5.5万人,有320个村被海水或洪水淹没。损坏房屋2.36万间,倒塌房屋1.25万间,死亡5人。受灾农作物面积36.14万亩,绝收面积21.13万亩,毁坏耕地面积2.7万亩。冲毁各类水利工程1349处,标准海塘岸120千米,损坏闸门120座,损坏中型水库2座(胡陈港、车岙港)、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2座。212家企业停产,10条次航道中断,42条次公路中断。
  8月19日晚,县委、县政府发出将抗灾救灾、重建家园作为首要任务的号召。全县干部和群众,奋战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省委副书记刘枫,市委副书记李从军、王卓辉,副市长徐杏先等领导都亲自到宁海考察灾情,指导工作,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全县水毁的海塘岸、通电、通信、交通设施等都很快恢复,并组织力量修复海塘岸。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