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379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土壤、植被
分类号: S155
页数: 6
页码: 94-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土壤类型丰富,包括红壤、黄壤、岩性土、潮土、盐土和水稻土等6个土类,共72个土种。红壤分布最广,主要在低山丘陵地区;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岩性土零星分布于丘陵地带;潮土和盐土分别位于溪谷两侧、沿海地带及新围垦塘地;水稻土则遍布全县。宁海县植被以人工栽培为主,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森林覆盖率57.04%,陆地覆盖率78.06%。主要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和竹林区、针阔叶混交林区、经济林区和天然植被区,水上覆被主要为水生植物。
关键词: 宁海县 土壤类型 植被类型

内容

第一节 土壤
  宁海县土壤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5个土属、72个土种。
  红壤土类 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面积最大,计137.06万亩,占内陆总面积55.90%,为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遭受深度风化的矿质土壤,呈酸性或强酸性反映,有3个亚类、7个土属、13个土种。
  红壤亚类 是红壤土类中红化,黏化,酸化较强烈的土壤,发育度较深,面积13.34万亩,占红壤土类9.73%。土体深厚,质地中壤至中黏土,少量重壤。保肥能力中等,耕性差,适耕期短,干时疏松或坚硬,湿时黏糊。目前多垦为旱地、茶园、竹园和林地。
  黄红壤亚类 分布范围广,与红壤亚类土交错分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面积54.04万亩,占红壤土类39.43%。土体坚实,全土层较浅薄。质地重石质中壤到石质轻黏土。植被多为薪炭林和用材林,小部分垦种为杂粮、茶叶、果木,部分仍为荒山。
  侵蚀型红壤亚类 多分布于地形较陡,植被稀疏,侵蚀严重的低山丘陵。面积69.68万亩,占红壤土类50.84%。土体母质特征突出,石质性强、土层浅薄。质地重石质中壤至重壤。多为荒山荒坡,自然植被很稀,生长灌木,杂草。
  黄壤土类 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面积24.17万亩,占内陆总面积9.86%。母质为基岩残积风化物,淋溶作用较强,盐基饱和度低,常保存较好的枯枝落叶层,有机质积累量大。有2个亚类、4个土属、6个土种。
  黄壤亚类 面积10.68万亩,占黄壤土类44.19%。土体深厚,质地重石质中壤至中石质清黏土,含砾石和岩屑较多。表层有机质积累多,土壤疏松,结构良好。该土类大多植被茂密,生长松、杉、杂木等针叶林和阔叶林,丛生小灌木和草类,草被很密。小数黄黏土栽植杂粮,茶林等。
  侵蚀型黄壤亚类 分布于黄壤地带的陡坡,山脊或受侵蚀的山坡,面积13.49万亩,占黄壤土类55.81%。质地为重石质中壤至重石质轻黏土。土层浅薄,在30厘米以下。该类土壤受所处地形影响,流失严重,自然植被稀疏,多为荒草山。
  岩性土类 零星分布于老城区南门外至莲头山一带丘陵。面积0.67万亩,占内陆总面积0.27%。有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质地属重石质中壤土,土质松脆、黏结性小,易受冲刷。色紫灰,呈酸性反应,肥力中等偏低。多为柴草山,生长稀少松木,山坡下部开垦种植。
  潮土土类 分布在溪谷两侧及沿海地带。面积13.5万亩,占内陆总面积5.51%。母质包括河、海相冲积、洪积、沉积物。呈酸性、中性、碱性各类反应,沿海平原区有不同程度盐积现象。多为旱地,有2个亚类、4个土属、11个土种。
  潮土亚类 分布在山谷,河谷平原地带。面积2.86万亩,占潮土类21.19%。母质为河流冲积或洪积物,质地疏松,耕性松散,漏水漏肥。土体中夹有砾石或砾石层,土层厚薄不一,肥力较低,微酸性。多垦为旱地,种植桑麻或麦类、玉米、豆类、番薯、花生、蔬菜及其他杂粮,部分栽乔木。
  钙质潮土亚类 多分布于滨海平原。面积10.63万亩,占潮土土类78.74%。母质为新浅海沉积物,土体深厚紧实,有1米以上。质地重壤至中黏土,湿时粘韧,干时坚硬,碱性。可间作套种春花,棉花,或粮棉轮作。
  盐土土类 分布范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围垦塘地。面积4.56万亩,占内陆总面积1.86%。有1个亚类、1个土属、3个土种。母质为新近浅海沉积物,土层深厚。土壤具有咸、粘、瘦等特点,需经过脱盐脱钙过程,碱性。耕地粘透性差,旱露盐霜。种植棉花、大麦或垦为橘园。
  水稻土类 分布在全县各地,面积54.96万亩,占内陆总面积22.42%。是各类土壤在特殊条件下水耕熟化所形成的水成土。有4个亚类、18个土属、38个土种。
  渗育型水稻土亚类 多为低山丘陵坡地,少数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上山区坡地。面积8.11万亩,占水稻土类14.75%。母质多为红壤,小部分黄壤。土体较深厚,质地黏重,酸性反应。部分耕层浅薄,干时坚硬板结,湿时黏糊,结构差,土性冷,元素缺乏,肥力低劣。多作稻麦两熟栽培。
  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分布广,面积大,计46.67万亩,占水稻土类84.92%。河谷、山谷、滨海平原和丘陵山区山垄中有此类土壤。母质为河、海相冲、沉积物和红黄壤坡积、再积物。土体深厚,为轻壤至重壤土。多为三熟制栽培区。
  潜育型水稻土亚类零星分布于沿海平原和河谷平原的局部低洼地,面积0.13万亩,占水稻土类0.24%。母质为冲积、洪积及浅海沉积物。终年积水,质地轻,砂壤到中壤土,土体软糊,一般种植单季、双季水稻。
  盐渍型水稻土亚类分布于沿海平原。面积0.05万亩,占水稻土类0.09%。母质为新浅海沉积物,含盐含碳酸钙,土体软糊,土质黏重,碱性反应,耕性粘韧,灌水呈糊状,干时龟裂,旱季返盐,保肥性好,供肥性差,多栽单季稻。
  第二节 植被
  宁海县属浙江省植被区划的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典型阔叶林带。目前全县基本无原始森林植被,多为人工栽培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部分薪炭林、灌木林丛及农业植被。次生草本植物群和地表草类植被。陆地覆盖率为78.06%,其中森林覆盖率57.04%。天然植被覆盖率7.84%。
  针叶林和竹林区 主要分布于县境西北部、西部和东北部山区。以马尾松为主,毛竹次之。有部分杉木和少量阔叶林木。林下植被有茅草、灌木丛和蕨类植物,部分林间为人工垦殖的茶树或油茶等经济林木。
  针阔叶混交林区 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南部、中部和滨海东、中部丘陵区。大部分为经封山育林和人工栽植成林的针叶松、阔叶枫、栎、檫、桐、桕等,间有茶、桑、果类等林木及部分天然薪炭林。林下间生蕨类植物、灌木丛,地表被覆为农作物和田间草类。
  经济林区 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南部滨海平原及低丘地带。目前主要是栽植各类果木经济林,亦有防护林,如水杉、白榆、香樟、苦楝、泡桐、女贞、水蜡和山丘的马尾松、湿地松、桕木等。地表覆人工栽培稻、麦、棉、橘等作物及野生杂草。
  天然植被区 除人类极少活动的深山僻岭,偶有天然林木外,绝大部分分布于沿海淤积不久的涂地,或已围未垦的荒芜碱性地带。后者有耐碱水草、芦苇、海藻、海米及人工栽植的田菁、大米草等。
  水上覆被 主要分布在河道、水库、塘池。有蕴草、水花生、浮萍及少量凤眼莲、水浮莲等。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1987-2008

《宁海县志1987-2008》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首设概述、大事记,分设45篇,包括政区、自然环境、土地、城乡建设、农业、工业、旅游、金融业、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媒体等,全面记述了1987年至2008年浙江省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