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标准海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续编(1994~2006)》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402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新标准海塘
分类号: U656.31+4
页数: 39
页码: 50-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在1997年成立新标准海塘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到2004年初共建成118.8公里新标准海塘。新海塘防台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抵御多次台风,促进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被群众称为“生命线、致富线、幸福线”。宁海县及水利局获得多项海塘建设荣誉。
关键词: 宁海县 海塘 新标准

内容

宁海县在20世纪90年代初辛苦建成的标准海塘在“9711”号台风中几乎全部被摧毁,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痛定思痛,为抵御台风、保卫家园,1997年10月18日,宁海县成立新标准海塘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县委书记陈炳水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兼指挥部总指挥,全面建设新标准海塘。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到2004年初,共分四期建成新标准海塘118.8公里,其中:一期建15条34.73公里,二期建16条43.58公里,三期建11条22.98公里,四期建成12条17.51公里。
  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新建成的标准海塘比以往的标准海塘防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000年以来,影响宁海县的台风有20多次,其中有较大影响的就有10次,特别是在2000年的“桑美”台风、2004年的“云娜”台风、2005年的“麦莎”和“卡努”等对宁海有重大影响的台风期间,除部分非标准海塘被冲毁外,全县新标准海塘安然无恙,沿海群众生活安定,生产井然有序,发挥出明显的抗灾减灾社会效益。新标准海塘建设还有效地推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养殖业快速发展,短短几年标准海塘内养殖规模发展迅猛,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海塘建设也为沿海地区引进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新标准海塘被人民群众称为“生命线、致富线、幸福线”。1998年,宁海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海塘建设先进县;2002年,宁海县水利局被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标准海塘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第一节 海堤冲毁
  1997年8月18日,宁海县遭到百年一遇的11号强台风袭击,该台风强度强、范围广,且正遇农历七月半天文大潮,出现风、雨、潮三碰头,胡陈港潮位达到5.52米,一市港潮位5.70米,越溪群英塘潮位6.1米,胡陈港潮位比当时有记载的历史最高潮位4.74米(1974年)还要高出0.78米。台风带来的海浪冲击柱高达10余米,在百年未遇的高潮袭击下,全县刚苦心建成的120公里标准海塘岸毁于一旦。在此次台风中全县共损坏海塘岸70.95公里,冲毁46.83公里,被冲缺口580处,损坏闸门120座,沿海255个村庄海水倒灌,12万人被围,5万多人一时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回,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
  标准海塘被毁固然是因为遇到罕见的狂风暴潮,但标准海塘本身技术标准不高也是重要原因。此次被毁的标准海塘始建于1990年,1995年初基本完成,其主要的设计依据是1980年省水利厅颁发的《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设计标准偏低,抗大灾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防浪墙堤顶高程低,保护石体为干砌块石,堤身单薄,闭气土方不够厚,存在着渗水、漏水等现象,经不起特大潮水和台风的袭击。因此,为使宁海县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真正强有力的保护,就只有建设真正高标准的海塘。
  第二节 建设规划
  “9711”号台风过后,宁海县委县政府立即展开抗灾救灾工作,并作出用“三年时间,投资4.3亿元,修建130公里新标准海塘”的决定,具体分三步走:一是全力抢堵水毁海塘;二是把保护面积较大、保护人口较多的15条海塘作为一期工程来建设;三是把其余处于大闭合区范围内的39条、88公里海塘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建设成新标准海塘。
  1997年10月13日,宁海县副县长柴国平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建设新标准海塘实施意见的报告》(附录三)。县人大常委会对报告进行了审议,经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作出了决议(附录三)。会议号召,全县人民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为动力,按照县委提出的“全党动员,万众一心,奋战三年,建成生命线”的要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投入新标准海塘的建设,确保三年完成建设任务。
  1997年底,新标准海塘建设工程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对新标准海塘建设规划作了调整,部分海塘截弯取直后需建设的新标准海塘总长度约为120公里,计划分四期建设,其中前三期100公里为重点,具体规划为:
  一期海塘:修建海堤长度33公里,由长街盐场塘、青珠塘等15条海塘组成(其中50年一遇标准海塘11条,长度为22公里;20年一遇标准海塘4条,长度为11公里),工程投资:12259万元,计划1998年底完成。
  二期海塘:计划修建海堤长度44公里,由岳井塘、前横塘等16条海塘组成(其中50年一遇标准海塘7条22公里;20年一遇标准海塘2条3公里;10年一遇标准海塘8条19公里),工程总投资:16207万元,计划1999年底完成。
  三期海塘:修建海堤长度23公里,由桥头胡塘、石孔塘等11条海塘组成,其中20年一遇标准海塘2条5公里;10年一遇标准海塘9条18公里。工程总投资:9626万元,计划2000年底完成。
  四期海塘:修建海堤长度20公里,由武岙塘、庵前塘等12条海塘组成,其中20年一遇标准海塘1条0.5公里;10年一遇标准海塘11条22.5公里。工程总投资:4400万元,计划2003年底完成。
  塘线布置及确定 新标准海塘工程建设的塘线布置根据防洪规划、河口整治规划和滩涂开发利用的要求,并考虑滩涂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拟建建筑物位置,以及维护管理、防汛抢险需要和负面影响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塘线布置的一般原则:(1)按规划防御风暴潮灾害的基本防线布设,应尽可能避开地基软弱、标准较低的小围塘。(2)老海塘改造扩建一般沿原塘线进行。针对原塘线存在的问题,如塘线曲折或波浪特别强烈地段,水闸外移缩短塘线的地段,必要时可进行局部调整。(3)塘线力求顺直,转折段连续平顺圆滑,一般不应出现折线和凹凸。(4)新建的海塘线尽可能选择在工程地质较好、涂面稳定的地基上;塘线和排水闸尽量利用岛屿和礁石,避开古河道、古冲沟和尚未稳定的潮流沟,以利施工、维护和工程安全。(5)塘线的走向应尽可能避开主风向为强风暴潮的正面袭击。(6)城镇海塘的加固或扩建尽可能避免和减少房屋等建筑物的拆迁工作,尽可能利用原有场地选用合适的塘型和结构。
  主要设计指标的选用及依据 宁海县新标准海塘工程建设主要设计指标的选用依据是省水利厅《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1989.7)、水利厅浙水政[1997]713号文件《浙东标准海塘建设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及市水利局甬水工[1997]34号文《关于当前海塘修复加固建设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各海塘设计潮位根据市水利局《关于标准海塘设计潮位资料的分析取值意见》的文件确定,有关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地基承载力fk、C、Φ值和十字板剪切强度等根据地质钻探数据确定。
  标准、等级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水政[1997]713号文件《浙东标准海塘建设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及宁波市水利局甬水工[1997]34号文《关于当前海塘修复加固建设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宁海县新标准海塘工程标准分为II、Ⅲ、Ⅳ三个等级标准,相应的设计重现期分别为50年、20年、10年一遇。II级工程防护对象城镇人口是10~50万,农村是5~100万亩平原。Ⅲ级海塘防护对象城镇人口1~10万,农村是1~5万亩平原;Ⅳ级海塘防护对象为乡镇人口0.1~1万,农田1万亩以下。
  海塘上的闸、涵、泵站等交叉建筑物标准与标准海塘工程的设防标准相同。
  新标准海塘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经宁海县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通过决议后,1997年10月17日,中共宁海县委、县人民政府又以县委29号文,作出《关于建设新标准海塘的实施意见》(附录三),要求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用三年时间,建成120公里新标准海塘,构筑起新的海上长城。
  第三节 海塘建设
  宁海县新标准海塘建设共分四期进行,从1997年11月至2004年底,共建成新标准海塘118.8公里,完成土石方780.53万立方米,混凝土25.021万立方米,总投资47687.74万元。前三期是宁海县委、县政府重点规划的建设内容,全县一至三期共建新标准海塘42条,总长度101.29公里,其中:一期建15条34.73公里,二期建16条43.58公里,三期建11条22.98公里。前三期海塘建设共完成土石方720.07万立方米,混凝土21.58万立方米,总投资43194.08万元,投资主要构成为:水利国债投资4300万元;宁波市补助13127万元;县补助13373万元;其它自筹12394.08万元。第四期海塘建设是新标准海塘扫尾工程,到2004年底竣工,共12条17.51公里。第四期海塘共完成土石方60.46万立方米,混凝土3.441万立方米,总投资4493.66万元。
  一期新标准海塘
  一期新标准海塘工程包括团结塘,白芨闭合线的群英塘、双盘东堤、双盘西堤(双盘东、西堤内容列入第五章围垦工程),长沥闭合线的毛屿塘、南洋港塘、胡陈港坝、农场塘、新民塘、朝西洋港塘、青珠塘、保卫塘、月兰塘、长街盐场塘、伍山盐场塘,一市闭合区的一市塘等15条,长34.73公里。一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94.14万立方米,混凝土5.18万立方米,总投资15877.66万元。
  团结塘,位于象山港,地点在宁海县强蛟镇,堤长1420米,分主、副两条海堤:主坝长1229米,副坝长191米,保护面积1.2万亩,保护村庄6个,人口5000余人。工程按三级海塘20年一遇标准设计,堤顶高程7.0米,防浪墙高程7.5米,堤顶宽5米,外海采用三级复式断面,由浆砌直立墙、斜坡、镇压层三部分组成,斜坡采用混凝土预制栏栅板,堤顶采用C35混凝土路面保护,内坡采用植被护坡。团结塘海堤部分于1997年11月开始施工,1998年6月底完工;海堤防渗部分于1998年4月开工,1998年6月底结束;混凝土路面于1999年5月施工,1999年8月完工。至1999年9月5日,工程全部竣工,共完成土石方7.91万立方米,混凝土0.24万立方米,总投资540.2万元,
  群英塘,位于三门湾白峤港和青山港出海口之间,由北堤、中心塘、南湾塘等三部分组成,堤线总长6515米,其中北堤长4485米、中心塘长1140米、南湾塘长890米,直接保护面积共1.45万亩,保护人口2964人,属白芨闭合区。群英塘按三级海塘2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4.9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堤顶宽度4.0米,堤顶高程6.5米。堤顶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保护,内坡坡比为1∶2,采用植被护坡,内坡镇压层高程为3.0米,宽度10米,护塘地宽10米,迎潮面斜坡段采用混凝土栅栏保护。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海堤土方闭气、外海浆砌直立墙、外海堆(抛)石、混凝土栅栏板、堤顶混凝土路面等项目,另外,对原群英塘的三座水闸分别进行扩建、重建和修建。工程于1997年11月动工,1999年10月竣工,共完成土石方51.6万立方米,混凝土0.97万立方米,总投资2210万元。
  胡陈港坝,胡陈港水库大坝位于三门湾畔,是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线的组成部分,工程全长1810米,分主、副坝,其中主坝长1138米,副坝长672米。工程于1998年2月25日开工,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主要设计指标:塘顶高程7.0米,顶宽5米;防浪墙顶高程7.5米(其中主坝采用7.5~7.8米的差动式顶高)。主要工程结构:主坝:迎朝面高程3.0米以下采用混凝土灌砌石,护面对3.0米至7.0米的直墙结构在原来的基础上贴厚度为30厘米的混凝土加固;高程7.0米以上为高50~80厘米的差动式混凝土防护墙。内坡:高程4.5米以上采用1∶3的干砌块石护坡结构,下接闭气土体。塘顶采用混凝土路面。副坝:迎朝面高程5.0米以下为混凝土面厚30厘米,其余结构为主坝相同。胡陈港坝工程于1999年8月全部竣工,完成土石方3.89万立方米,混凝土0.40万立方米,总投资954万元。
  南洋港塘,南洋港位于三门湾内白桥港东侧,是白桥港支港,长1059米,直接保护面积1.2万亩,间接保护面积14万亩,保护人口10万人,属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区,是该区的西大门。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塘顶高程为7.0米,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宽5.0米,C20混凝土路面保护,迎朝面为1∶3灌砌斜坡加浆砌直墙,内坡为1∶2的干砌块石护坡,内镇压层闸西段高程2.5米,宽15米,闸东段为二级镇压层,高程分别为3.5米和2.0米,宽分别为3米和10米,护塘地高程2.5米,宽15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0混凝土保护。南洋港塘工程于1998年2月10日开工,1999年11月23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6.35万立方米,混凝土0.3万立方米,总投资549万元。
  毛屿塘,毛屿塘位于三门湾畔茶院乡,东靠毛屿港水库大闸,西靠石墙头,南临白桥港,北邻大梁山,海堤全长3647.3米,直接保护面积1.12万亩,间接保护面积15万亩,保护人口1.5万人,属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划分为两个标段:I标段为南洋港垦殖场以西,长1890.8米,即鸡笼塘、坚岩塘;Ⅱ标段为南洋港垦殖场以东,长1756.5米,即继承塘、卫东塘、门前塘。毛屿塘海堤建设从原来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的Ⅲ级海塘提高到50年一遇的Ⅱ级海塘,其主要技术指标和内容:海堤断面形式为扶臂式浆砌重力墙,浆砌直立墙,基础从3.7米至4.4米高程为干砌石大方脚,宽度为1.9米,防浪墙顶高程7.55米,顶宽0.6米,迎水坡面比为1∶0.3。外海护坡采用0.4米厚干砌块石,坡上安装C20混凝土厚0.3米的栅栏板护面,坡比1∶3。栅栏板顶端设混凝土顶梁,坡脚设地梁,地梁外采用宽5米高3米的抛石镇压平台,堤坝路面浇筑C30混凝土,厚度0.15米,路面顶高程7.0米,宽5米,内护坡采用0.3米干砌块护坡,坡比1∶2。护坡脚砌筑干砌块石地梁,地梁外采用15米宽的土方镇压平台,平台顶部设计高程为2.5米。毛屿塘I标段于1998年2月11日开工,1999年10月完工;II标段于1998年2月22日开工,2000年7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743.2万元,共完成土石方16.67万立方米,混凝土0.56万立方米。
  长街盐场塘,位于长街镇三门湾畔,北连伍山盐场园山排涝闸,南至下洋涂里前屿山脚,塘堤全长2285米,直接保护耕地1万余亩,盐田3000亩,属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塘堤结构为土石混合结构,塘体结构为土石混合体,主要挡潮建筑物为浆砌石直立墙,墙顶高程为7.55米,顶宽40厘米,用10厘米厚C20混凝土压顶,直立墙外墙坡比为1∶0.3。外海护面结构为堆石体,表面为40厘米厚干砌块石护坡,坡比1∶3,护坡上再安装30厘米厚栅栏板,起消浪消能作用。坡脚为在抛石平台上面,做浆砌石地梁和混凝土地梁。直立墙内为土护堤,顶高7.05米,顶宽5.0米,堤顶为15厘米厚的C35混凝土路面,内护坡为30厘米厚的干砌块石,坡比为1∶2。工程于1998年1月10日开工,1999年9月30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18.05万立方米,混凝土0.51万立方米,决算总投资1016万元。
  伍山盐场塘,位于三门湾内,全长2623米,直接保护盐田1000亩,耕地1700多亩,属于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结构为土石混凝土混合体,外海高程3.5米以上为抛堆石,外坡采用干砌护坡下加盖C20混凝土栅栏板,栅栏板上下加浇C20混凝土地梁,直立墙4.0米高程以下一层30厘米厚干砌石,高程4.0米以上为坡比1∶0.3的M7.5浆砌,砌筑至高程7.4米高程加10厘米厚C25混凝土压顶,堤顶采用C30混凝土路面,内坡30厘米厚干砌护坡。伍山盐场塘工程于1998年2月7日开工,1999年11月20日完工,完成土石方19.3万立方米,混凝土0.015万立方米,总投资649万元。
  月兰塘,位于宁海县长街镇车岙港口,西连保卫塘,东止山芽头山脚,长969米,直接保护面积4000亩,是长沥海塘闭合线南线终点。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的潮位和风浪设计,其主要设计指标为:设计潮位5.10米,防浪墙顶高程7.50米,塘顶高程7.0米,塘顶宽5.0米,迎潮面为1∶3斜坡的干砌块石面上铺设混凝土栅栏板作为护坡,底梁外抛石平台宽7.0米,高程3.5米。内坡1∶2的干砌块石护坡,内镇压层高程3.0米,宽10米,护塘地高程2.0米,宽15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保护。工程于1998年2月15日开工,1999年8月1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0.4万立方米,混凝土0.14万立方米,决算总投资421.96万元。
  保卫塘,位于宁海县长街镇,全长2432米,属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其结构为复式梯形断面,防浪墙顶高程7.55米,坝顶高程7.05米,外海3.3米高程处为抛石平台,斜坡采用C20混凝土栅栏板,挡土墙为1∶0.3坡比,M7.5浆砌块石直立墙,堤顶采用C30混凝土路面,内坡以30厘米厚的干砌块石进行护坡,坡比1∶2。工程于1998年2月28日开工,1999年3月3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6.7万立方米,混凝土0.38万立方米,总投资1262万元。
  朝西洋港塘,位于宁海县明港镇,原属青珠塘和新民塘的堵港堤线,东为青珠塘,西接新民塘,全长275米,属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的潮位和风浪设计,设计潮位5.10米,防浪墙顶高程7.50米,塘顶高程7.00米,塘顶宽5.0米,迎潮面为在1∶3斜坡的干砌块石面上铺设混凝土栅栏板(单块重700千克)作为护坡,底梁外抛石平台宽4.5米,高程3.3米。内坡为1∶2的干砌块石护坡,内镇压层高程3米,宽10米,护塘地高程2.5米,宽15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0混凝土保护。工程于1998年3月26日开工,1999年3月30日完工,共完成土石方1.91万方,混凝土0.02万方,总投资177万元。
  青珠塘,位于宁海县明港镇,东为保卫塘,西接朝西洋港塘,长3630米,直接保护面积3650亩,是长沥海塘闭合线的组成部分。青珠塘工程共分三个标段,其中一标段长1206米,二标段长1201米,三标段长1223米,从1998年1月28日起三个标段工程陆续开工。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的潮位和风浪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50米,塘顶高程7.00米,塘顶宽5.0米,迎潮面为1∶3斜坡的干砌块石面上铺设混凝土栅栏板(单块重700千克)作为护坡,底梁外抛石平台宽5.0米,高程3.3米。内坡为1∶2的干砌块石护坡,内镇压层高程3米,宽11米,护塘地高程2.5米,宽15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保护。工程于1999年9月3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30.3万立方米,混凝土0.57万立方米,决算投资1374.6万元。
  新民塘,位于宁海县明港镇,长1009米,直接保护面积1500亩,间接保护长街、明港两镇14万亩土地,12万余人口,是长沥海塘闭合线南线组成部分,地理位置重要。工程按二及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安全超高0.4米。防浪墙顶高程7.50米,塘顶高程7.00米,塘顶宽5.0米,迎潮面为1∶3斜坡的干砌块石面上铺设混凝土栅栏板(单块重700千克)作为护坡,底梁外抛石平台宽4.2米,高程3.5米。内坡为1∶2的干砌块石护坡,内镇压层高程4.0米,宽9米,护塘地高程2.5米,宽15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保护。工程于1998年2月15日开工,1999年12月1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8.34万立方米,混凝土0.2万立方米,总投资722万元。
  农场塘,位于明港镇,长3448米,直接保护面积6500亩,间接保护面积14万亩,人口15万人,是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线组成部分。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的潮位和风浪设计,防浪墙顶高程7.50米,顶宽64厘米;塘顶高程7.00米,宽5.3米,迎潮面为1∶3斜坡的干砌块石上压预制栅栏板,外镇压层高程为3.0米,宽7米,内坡为1∶2的干砌块石护坡。工程于1998年1月19日开工,1999年8月29日竣工,完成土石方32.13万立方米,混凝土0.54万立方米,总投资1009.9万元。
  一市塘,地处三门湾畔宁海县一市镇,位于旗门塘港北岸,由黄晋塘、一市港主坝、象鼻头副坝、牛头副坝组成,全长1224米,直接保护面积7500亩,保护人口1万余人,属一市闭合区。工程按三级海塘2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4.89米,波浪爬高1.33米,安全超高0.7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5米、宽4.0米,迎潮面为浆砌块石直立墙结合细石混凝土灌砌石护坡。内坡为1∶2的土方,内镇压层高程为2.5米、宽5.0米,护塘地高程2.0米、宽10米,塘顶路面采用40厘米灌砌石加上4厘米厚C20混凝土保护。工程于1997年12月26日开工,1999年8月26日竣工,完成土石方5.75万立方米,混凝土0.1万立方米,总投资333.8万元。
  二期新标准海塘
  二期新标准海塘包括长沥闭合线的毛屿港塘、古渡塘、前横塘、团屿塘、长胜塘、岳井塘,白芨闭合线的的七市塘、小湾塘,越溪塘、红旗塘、隔洋塘、文胜塘、高湖塘、旗门塘、庆丰塘、汶溪周塘等16条海塘,长43.58公里。二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67.52万立方米,混凝土10.50万立方米,总投资17733.6万元。
  毛屿港塘,毛屿港海塘位于三门湾,即毛屿港水库大坝,属于长沥海塘闭合区。水库大坝分主、副坝,全长1010米,其中主坝长480米,副坝长488米,闸西连接段42米,直接保护面积1.5万亩。毛屿港新标准海塘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塘顶高程6.7米,埋石混凝土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宽度5.0米。迎朝面5.5米高程以上为C25埋石混凝土,以下为干砌石块石,直墙外贴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面,下设浆砌底梁,外海抛石平台宽9米并理砌。内坡3米高程以上为1∶3的厚8厘米的六边形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内镇压平台上为4米宽的泥结石路面,塘顶为15厘米厚的C30混凝土护面。毛屿港塘工程于1999年12月28日开工,2000年7月上旬竣工,总投资1036万元,完成土石方10.74万立方米,混凝土0.07万立方米。
  古渡塘,位于三门湾内的毛屿港东面,南接前横塘,属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区,全长2436米,直接保护面积6000亩。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其海塘结构为土石混合坝,设计潮位5.11米,塘顶高程7.0米,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宽度5米。迎潮面5.5米高程以下为干砌块石挡墙,外贴20厘米厚C25混凝土护面;5.5米高程以上为埋石混凝土直立墙。外海抛石平台高程3.5米,宽度12~15米不等,表面理砌。内坡为1∶2的拱型预制块框格护坡,内镇压层高程为3.0米,宽度为1+600前宽16米,1+600后宽11米,护塘地宽度20米,地面高程2.0米,塘顶为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1+705处新建2.5米2孔古渡闸一座,2+980处维修1.8米西洋闸一座。工程于1999年12月28日开工,2000年10月20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22.56万立方米,混凝土0.18万立方米,总投资3247万元。
  前横塘,地点在宁海县明港镇,位于三门湾东岸,全长7090米,共分4个标段,其中1标段长2062米,2标段长699米,3标段长2004米,4标段长1785米,属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采用梯形断面土堤结构,堤顶用C20混凝土路面保护,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高程6.7米,塘顶宽5米。迎潮面采用在原干砌石直墙外用20厘米厚C25混凝土护面,上部(高程5.5~7.5米)采用1∶0.3坡比C25埋石混凝土直立墙,堤脚抛石平台宽10米,高程3.50米;背坡0+000~1+500采用10厘米厚的混凝土预制六角块,1+500以后均为城门洞形护面结构,坡比1∶2;内镇压层宽10米,高程3.0米。沿塘共有闸门四座,其中新建竹屿闸3×3米和下山闸2×3米二座,均为软基,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老闸维修二座,分别为2×3米的钓鱼礁闸和1×3米的交下闸。工程于1998年12月25日开工,2000年12月5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64.2万立方米,混凝土0.67万立方米,总投资2480.8万元。
  团屿塘,地点在宁海县明港镇,位于胡陈港水库西侧,全长1443米,属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塘顶高程6.70米,防浪墙顶高程7.5米,海塘迎水坡保持原设计形式,进行全断面混凝土衬砌、修复。海塘工程结构为土石混凝土混合堤,外坡以抛石镇压,外海混凝土护坡;内坡以土方镇压闭气,预制花格块护坡铺设,黄泥垫层;防浪墙采用混凝土防浪,混凝土顶压;堤顶路面采用石渣垫层,水泥碎石稳定层,混凝土面层。团屿塘工程于1999年12月28日开工,2000年7月9日竣工,完成土石方4.07万方,混凝土0.42万方,总投资1044万元。
  长胜塘,位于长街镇南部,海塘塘坝轴线东西走向,东起里前屿山,西至月兰村豆腐架山,全长870米,直接保护面积800亩,属长沥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二级海塘50年一遇标准设计,采用上直下斜前带压载平台型式结构,设计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路面高程7.05米,迎潮面浆砌直立墙坡比为1∶0.3,外海护面四脚空心块1∶3。外海地梁采用C25埋石混凝土浇筑,抛石平台高程3.5米。0+000~0+300、0+645~0+845段抛石宽度为9米,0+300~0+645抛石宽度为7米,抛石与外海涂面接触处铺设有纺土工布。堤顶采用C30水泥路面,具体项目为50厘米石渣、15厘米碎石稳定层、15厘米C30水泥路面,外口安装C20路缘石。内坡采用30厘米石渣垫层、30厘米干砌石护坡,坡比为1∶2,坡脚为干砌块石大方脚、10厘米C25混凝土压顶。护塘地0+000~0+300采用15米宽抛石镇压,顶高程为3.5米,0+300~0+845采用二级抛石平台,宽度15米,顶高程为2.0~3.0米。水闸设在桩号0+026处岩基上,采用带胸墙涵洞式水闸,设计1孔2米,顺水流长度方向为3米,底板高程为0.5米,两侧边墙底厚50厘米,顶厚40厘米。胸墙底部高程为2.5米,顶部高程6.1米,板厚20厘米。涵洞采用30厘米C25正方形混凝土管,长度为12米。上下游连接段均采用浆砌石挡墙,混凝土底板形式。长胜塘新标准海塘工程于1998年12月初开工,2000年8月底完工,共完成土石方7.34万立方米,混凝土2.51万立方米,总投资465万元。
  岳井塘,地处三门湾的岳井洋西岸,由原岳井塘、关代塘、下塘、五七塘、王家小塘、桔场塘等组成,全长7683米,直接保护着长街镇38个村庄,4万多人口,2.2万亩耕地,是宁海县长沥海塘闭合区的重要组成堤段。工程按50年一遇二级海塘标准设计,分为三个标段进行,其中一标段长2313米,二标段长2481米,三标段长2889米。主要设计指标为:设计潮位5.1米,塘顶高程6.7米,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宽度4.5米。由于堤线长,地形变化复杂,从安全、经济角度考虑,迎潮面采用三种断面结构形式:第一种断面结构形式的第一级为浆砌块石直立墙,第二级走外线的采用1∶3坡比的混凝土栅栏板护坡、走内线的采用1∶3坡比的干砌块石护坡;第二种断面结构形式为老干砌墙体外衬砌厚度20厘米的C20混凝土,上部为埋石混凝土直立墙;第三种断面结构形式在原老闸段采用扶壁式轻型结构形式。外护坡坝脚3.5米高程处设80×80厘米埋石混凝土底梁,底梁外接宽7米的抛石平台。内坡为1∶2的混凝土预制块圆拱形护坡,后接高程3.5米,宽8米的内镇压平台,并与宽20米地面高程大于或等于2.0米的护塘地相连。塘顶为15厘米厚、宽4.5米的C25混凝土路面。沿塘新建五七闸、下塘闸、李家闸、桔场闸4座,均为孔径2.0米的单孔水闸,改建上塘闸、王家闸。工程于1998年12月15日开工,2000年12月31日竣工,完成土石方58.29万立方米,混凝土0.78万立方米,总投资2891万元。
  越溪塘,位于三门湾白峤港流域出口处,海堤全长1332米,直接保护面积2000亩。工程按二级海塘20年一遇标准设计,主要设计指标为:设计潮位4.91米,塘顶高程6.7米,防浪墙顶高程7.5米,塘顶宽3米。迎潮面5.5米高程以下为干砌块石挡墙,外贴20厘米厚C20混凝土护面;5.5米高程以上为浆砌直立墙。外海抛石平台高程为4.5米,宽度9.5米,表面理砌。内坡为1∶2的混凝土六角预制块护坡。内镇压层高程为4.0米,宽度为6.8米。坡脚设干砌石排水沟一条,高0.5米,宽0.5米。堤顶为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宽度为3.5米,在1+150处维修加固闸门宽2.5米2孔闸一座。工程于1998年12月10日开工,2000年9月15日竣工,完成土石方6.27万立方米,混凝土0.18万立方米,总投资265.4万元。
  红旗塘,地处三门湾白峤港出口处,距越溪乡政府1.5公里,堤线全长1462米,直接保护面积1000多亩,保护人口800多人。工程设计标准为三级海塘20年一遇,设计潮位4.63米,波浪爬高1.72米,安全超高0.5米。设计塘顶高程6.00米,防浪墙顶高程6.80米,塘顶宽3.0米,迎潮面采用1∶2厚40厘米干砌块石护坡,1∶0.3浆砌直立墙、厚10厘米C20混凝土压顶,塘顶用15厘米厚C20砼路面封闭。内坡采用5厘米厚混凝土预制块和1米干砌块石护拱保护,新建单孔2.5米宽红旗闸1座。工程于1998年12月26日开工,2000年8月2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8.43万立方米,混凝土0.21万立方米,总投资735万元。
  七市塘,位于宁海县越溪乡,地处三门湾青山港尾,北端紧靠国庆塘与双盘涂海堤连接,南连青山脚堵口段,全长2935米,直接保护面积5200亩,保护人口3000多人,属白芨海塘闭合区。工程按三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4.64米,波浪爬高1.90米,安全超高0.5米。设计塘顶高程6.00米,防浪墙顶高程6.80米,塘顶宽3.0米。迎潮面采用在原干砌斜坡的基础上加一层混凝土灌砌石,并增设抛石平台;拆除原有干砌石防浪墙,改用浆砌石防浪墙,塘顶采用15厘米厚的C20混凝土路面封闭,内护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拱形式保护。新建2.5米宽2孔闸一座。工程于1998年12月21日动工,2000年9月18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5.91万立方米,混凝土0.9万立方米,总投资871万元。
  小湾塘,地处三门湾,位于青山脚港尾,海塘全长1958米,共分二段:一市段长950米,越溪段长1008米,属宁海县白芨海塘闭合区海塘直接保护面积7200多亩,保护人口6000多人。工程设计标准为三级海塘20年一遇,设计潮位4.64米,波浪爬高1.3米,安全超高0.5米。设计塘顶高程6.00米,防浪墙顶高程6.80米,塘顶宽3.0米。迎潮面按三级结构布置,第一级为浆砌块石直立墙,自高程4.0米开始砌筑;第二级采用1∶2的细骨料混凝土灌砌石护坡,设混凝土灌砌石底梁;第三级增设外海抛石平台。拆除原有干砌石防浪墙,改用浆砌石防浪墙,塘顶采用C30混凝土路面封闭,内护坡采用干砌石及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并用植被护坡。一市段工程于1998年12月10日开工,2000年8月30日完工;越溪段工程1998年12月21日开工,2001年1月20日完工。工程共完成土石方7.95万立方米,混凝土0.35万立方米,总投资1045万元。
  隔洋塘,位于长街镇岳井洋东岸,北端紧靠苗后山,南侧与强大湾裁湾取直段相连,全长1960米,直接保护面积2500亩。工程按50年一遇二级海塘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米,塘顶高程6.5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宽5.0米。迎潮面有两种形式:一是直立式,即5.0米高程以下在原干砌块石墙体基础上外表面衬砌20厘米厚C20混凝土,5.0米高程以上为浆砌块石直墙;另一种是在4.1米高程以下原1∶2干砌块石护坡基础上衬砌20厘米厚C20混凝土,4.1米高程以上采用浆砌块石直墙。外海抛石平台高程3.5~4.0米不等,宽度7~10米。内坡为1∶2的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成城门洞形拱圈护坡。内镇压层高程3.2米,宽度7.0米。塘顶采用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保护。维修加固水闸一座,新建南闸、中闸两座,闸孔均为一孔2米宽。隔洋塘工程于1999年12月28日开工,2000年7月9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3.49万立方米,混凝土0.20万立方米,总投资732万元。
  文胜塘,位于象山港尾,塘线南北走向,北接奉化飞跃塘,南边为西店镇崔家村,长780米,直接保护面积1200亩。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堤顶高程6.5米,净宽度3米,塘顶路面采用厚15厘米的混凝土路面。海塘迎潮面保持原结构形式,对其进行混凝土衬砌修复。土方内坡坡度为1∶2,坡面用植物保护,土方镇压层高程为2.5米,镇压层土方与内塘水面用干砌石挡墙隔开,并设反滤设施。工程于1998年11月10日开工,1999年6月2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2.89万立方米,混凝土0.42万立方米,总投资119.5万元。
  高湖塘,地点在宁海县大佳何镇,位于象山港内南侧,黄墩港下游,全长3030米,直接保护面积5300多亩。堤线分两段:高湖山至大本屿山为1#海堤,长678米;大本屿山至双港桥为2#海堤,长2352米。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高潮位加同频风浪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因海堤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塘顶高程分三段处理:1#海堤(0+000—0+678)塘顶高程6.50米;2#海堤(0+675—0+900,2+750—3+420)塘顶高程6.2米,0+900—2+7000塘顶高程5.5米。塘顶高程均按3.0米控制。迎潮面采用三种断面结构形式:第一种断面结构形式,在高程5.5米以下采用原干砌直墙外衬砌混凝土贴面,高程5.5米以上改为浆砌石体,二级抛石平台宽12~15米;第二种断面结构形式,采用原有干砌直墙结构,在高程式5.5米以下采用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贴面保护,高程5.5米以上改用埋石混凝土,设干砌石护脚;第三种断面结构形式,在高程5.2米以下用20厘米厚C25混凝土贴面保护,高程5.2米以上采用钢筋混凝土L墙结构。内坡采用草皮植被保护,护塘地10米宽,塘顶为15厘米厚的C30混凝土路面。高湖塘工程于1998年5月7日开工,2001年1月28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0.35万立方米,混凝土0.89万立方米,总投资1083万元。
  旗门塘,位于三门县清溪下游出口和三门湾期门港顶端,堤线北起宁海县一市镇旗门排水闸,南到三门县沙柳镇道岸头老塘交界处,全长3000米,其中宁海段建设长度1205米,直接保护面积9000亩,保护人口5700多人。工程按三级海塘20年一遇高潮位加同频风浪标准设计,设计潮位4.92米,设计塘顶高程6.50米,防浪墙顶高程7.00米,塘顶宽4.5米,迎潮面在高程2.5米以下采用1∶1.5厚40厘米干砌块石护坡加抛石平台,高程2.5米以上采用1∶0.4厚40厘米干砌块石护坡加抛石平台,高程2.5米以上采用1∶0.4厚30厘米的C25混凝土护面,高程6.0米以上设C25埋石混凝土防浪墙,塘顶用15厘米厚的C20混凝土路面封闭,内坡采用1∶2厚30厘米干砌块石护坡。工程于1998年12月10日开工,2000年9月26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5.50万立方米,混凝土1.53万立方米,总投资653万元。
  庆丰塘,地点在宁海县西店镇,位于象山港尾,全长3630米,直接保护面积4000多亩。工程按四级海塘十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1米、宽0.8米,塘顶高程6.25米、宽3.0米,塘顶采用15厘米水泥碎石稳定层、15厘米混凝土路面,迎海面用厚20厘米的C25混凝土贴面。基础部位视地质情况设混凝土灌砌地梁和块石抛填压层,地梁和镇压层面标高为3.5~4.5米,内坡采用干砌挡墙和1∶2闭气土方拼宽。工程于1998年11月27日开工,2000年5月初竣工,完成土石方11.57万立方米,混凝土0.61万立方米,总投资616.1万元。
  汶溪周塘,地点在宁海桥头胡街道,位于象山港尾,全长2958米,直接保护面积1080亩。汶溪周塘分两个标段:一标段(桩号0+000~1+500)长1500米,二标段(桩号1+500~2+700)长1458米。工程按四级海塘十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米,外墙在原干砌石挡浪面衬砌20厘米厚混凝土面板,墙底部分地段设置一道80×150厘米的埋石混凝土地梁,外海抛石镇压层宽5.0米,顶高程3.0米,堤顶为C30混凝土路面。工程于1998年11月18日开工,2000年8月18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7.96万立方米,混凝土0.58万立方米,总投资449.8万元。
  三期新标准海塘
  三期新标准海塘工程包括西店镇的团船塘、铁江塘、樟树塘、石孔塘,桥头胡街道的桥头胡塘、草湖塘、涨家溪塘,大佳何镇的宏大塘、天保塘、西金塘,越溪乡的国庆塘等11条海塘,长22.98公里。三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58.41万立方米,混凝土5.9万立方米,总投资9582.78万元。
  团船塘,地点在宁海县西店镇团船村北面崔家村门前,位于象山港尾,北接文胜塘,南到东岙山,全长1334.3米,直接保护面积1800亩。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高潮位加同频风浪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塘顶宽3米。迎潮面采用在原干砌直立墙外衬砌20厘米厚1∶0.3的C25混凝土护面,并在外海增设8米宽的抛石平台,拆除原有干砌石防浪墙,采用埋石混凝土防浪墙加高到6.90米高程。内坡采用1∶2植被护坡,内镇压层土方宽6米,塘顶采用C30混凝土路面封闭,全线新建团船闸、南涵闸、北涵闸3座水闸。工程于2000年2月18日开工,2001年8月18日竣工,完成土石方5.09万立方米,混凝土0.35万立方米,总投资419.6万元。
  铁江塘,位于象山港尾宁海县西店镇璜溪口村,北接墩下塘,南接庆丰塘,全长1400米,直接保护面积2400多亩,保护人口2600多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宽3米。迎潮面采用在原干砌直立墙外衬砌20厘米厚1∶0.3的C25混凝土护面,并在外海增设8米宽的抛石平台,拆除原有干砌石防浪墙,采用埋石混凝土防浪墙加高到6.90米高程。内坡采用1∶2植被护坡,内镇压层土方宽6米,塘顶采用C30混凝土路面封闭,新建铁江塘闸、铁江南涵闸、铁江北涵闸。工程于2000年2月28日开工,2001年1月3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80万立方米,混凝土0.53万立方米,总投资403.4万元。
  樟树塘,地点在西店镇樟树村,位于象山港尾,介于甬临公路与朱行桥之间,全长2633米,直接保护面积2000亩,保护人口3800多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波浪爬高1.3米,安全超高0.5米。设计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宽3米。迎潮面采用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在干砌直立墙外衬砌20厘米厚1∶0.3的C25混凝土护面,在高程5.5米以上采用埋石混凝土防浪墙加高到6.90米高程;第二种采用M7.5浆砌块石底梁,外坡为1∶2干砌块石护坡,高程4.0米以上为浆砌块石直立墙直接加高至高程6.20米,并每3米设预制柱铁链栏杆;第三种,拆除原干砌块石护坡,采用M7.5浆砌块石直立墙加高至高程6.90米。塘顶采用15厘米厚的C30混凝土路面封闭,全线共新建8座水闸,设置排污涵1处。工程于2000年2月28日开工,2001年9月16日竣工,完成土石方9.84万立方米,混凝土0.67万立方米,总投资927.9万元。
  石孔塘,地点在西店镇石孔村,位于象山港尾,全长3408.5米,其中一标段长1971.3米,二标段长1437.2米,直接保护面积6000多亩,保护人口3000多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宽3米。因海堤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采用6种断面结构形式:第一种,在1+356~1+575米翻砌原有干砌块石,在高程2.8~5.5米采用M7.5浆砌块石,高程5.5~7.0米用C25埋石混凝土,不设抛石平台;第二种,在1+575~2+700米处,高程1.7~5.5米用20厘米厚C25混凝土衬砌,高程5.5~7.0米用C25埋石混凝土,设5米宽抛石平台表面理砌;第三种,在2+700~2+894和5+645~6+007迎潮面断面形式同第二种,加设内坡镇压平台;第四种,在2+894~2+234.7与4+653~5+645米处,在高程3.5~6.80米采用M7.5浆砌块石,外海采用浆砌块石护面或二级抛石平台,设内坡镇压平台;第五种,在4+234.7~4+653米,迎潮面为复式断面结构,高程4.3米以下为1∶1.5干砌块石护坡外衬砌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高程4.0~5.5米翻砌原有干砌墙,外部用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衬砌,高程5.5米以上为埋石混凝土;第六种,迎潮面均采用M7.5浆砌块石,压顶防浪墙为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塘顶在1+356~2+894米为7米宽18厘米厚,在2+894~4+235为4米宽15厘米厚的C30混凝土路面。新建少年闸、水泥厂闸、五洞港闸。工程于2000年2月10日开工,2001年12月2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21.03万立方米,混凝土0.58万立方米,总投资1585.08万元。
  桥头胡塘,地处象山港尾桥头胡街道黄墩港内,位于颜公河入港西侧,全长4643.3米,其中一标段长2792.7米,二标段长1850.6米。海塘直接保护面积1530亩,保护人口2500多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2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宽3.0~5.0米,迎潮面采用三种结构形式:第一种,在原干砌块石表面衬砌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加高至5.50米高程,5.50米高程以上为埋石混凝土防浪墙;第二种,拆除原有干砌石直立墙,改为浆砌块石直立墙并加高至5.50米高程,5.50米高程以上为埋石混凝土防浪墙;第三种,直接采用浆砌块石直立墙加高到6.9米高程。在外海设5米宽的抛石平台内接埋石混凝土底梁,内坡采用1∶2植被保护,内镇压层高程3.0米、宽5.0米,塘顶采用15厘米厚的C30混凝土路面封闭。新建碾砚闸、胡家塘闸、下洋顾闸、黄墩闸、庙后闸、新塘闸、四脚箩闸、大溪口排涝闸等水闸8座。工程于2000年1月7日动工,2002年1月7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6.39万立方米,混凝土0.45万立方米,总投资1802.7万元。
  草湖塘,地处桥头胡街道象山港尾,黄墩港畔,位于颜公河入港之东,汶溪入港之西,全长4913.6米,分两个标段:一标段长2469.7米;二标段长2443.9米(包括长443米的涨家溪塘)。海塘直接保护面积1700多亩,保护人口2500多人。工程按4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2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宽3.0米,迎潮面采用在原干砌直立墙外衬砌20厘米厚1∶0.3的C25混凝土护面,底部设埋石混凝土底梁接外海抛石平台宽5米,拆除原有干砌石防浪墙,采用埋石混凝土防浪墙加高到6.90米高程,内坡采用植被保护,内镇压层土方宽5米,塘顶用15厘米厚C30混凝土路面封闭。新建草湖闸、西吕涵闸。工程于2000年1月20日动工,2001年9月18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5.43万立方米,混凝土0.53万立方米,总投资1188.2万元。
  宏大塘,地点在宁海县大佳何镇,位于象山港尾、黄墩港口南岸,长1790米,直接保护面积2200亩。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2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0米、宽3.0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5混凝土路面封闭。外海8.2米宽镇压平台,80×80厘米干砌石地梁,1∶3干砌块石护坡,高程3.2米1∶0.1干砌石挡墙。工程于2001年3月1日开工,2004年12月3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33.58万立方米,混凝土0.50万立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天保塘,地点在宁海县大佳何镇,位于象山港内的黄墩港口南岸,全长1540米,直接保护面积800多亩,保护人口5000多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米、宽3.0米。迎潮面在高程6.0米以上设C25埋石混凝土防浪墙,6.0米以下采用干砌块石直立墙外贴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面,下设埋石混凝土底梁。外海采用干砌块石护坡或抛石平台,塘顶用15厘米厚C30混凝土路面封闭,内坡采用1∶2堆石体外接6~7.5的护塘地。工程于2000年10月8日开工,2001年8月3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38.85万立方米,混凝土1.86万立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
  西金塘,位于宁海县大佳何镇高湖塘闭合区,长960米,直接保护面积200多亩。工程按4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11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米、宽3.0米。防浪墙用C20细骨料混凝土砌筑,6.0米高程以下为1∶0.3的坡比,6.0米至6.9米高程为埋石混凝土,顶上为10厘米厚64厘米宽C25混凝土压顶,塘顶采用15厘米厚C25混凝土路面封闭。工程于2003年4月6日开工,2003年12月27日竣工,完成土石方13.65万立方米,混凝土0.36万立方米,总投资638.1万元。
  国庆塘,地处越溪乡,位于三门湾尾,东接双盘涂一期工程,西连山体,全长360米,直接保护面积1700多亩,保护人口2000多人。工程按三级海塘2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4.64米,防浪墙顶高程7.00米,塘顶高程6.00米,塘顶宽5.0米。迎潮面结构采用在高程6.0米以下采用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面,6.0米以上高程设抛浪墩混凝土防浪墙,塘顶用15厘米厚的C25混凝土路面封闭,内坡为1∶2.5的砼预制块砌筑成城门洞形拱圈护坡。工程于2000年7月26日开工,2001年7月17日竣工,完成土石方2.75万立方米,混凝土0.07万立方米,总投资111.9万元。
  四期新标准海塘
  四期扫尾的新标准海塘包括一市镇的武岙塘、庵前塘、白岐塘、葛岙塘、东沙友谊塘、天打塘、小河塘,雪坡门前塘、樟树脚塘、井栏塘、强蛟门前塘、朱行线塘等12条海塘,全长17.51公里。四期扫尾建设共完成土石方60.46万立方米,混凝土3.441万立方米,总投资4493.66万元。
  武岙塘,位于三门湾内,东至大龙山脚,西至山头殿,长1130米,直接保护面积450亩,人口650余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墙顶高程6.0米,塘顶高程5.6米、宽3.0米。迎潮面采用C15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老塘拆除原有干砌块石墙)加至5.90米高程,外海用15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坡衬砌,上部用1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压顶封顶;外海底梁在0+000~0+369采用C25混凝土,在0+369~1+130采用C15细石混凝土砌石,底梁外侧接5米宽混合料抛石镇压体;内坡用坡比1∶2的植被结合5米宽混合料抛石镇压体保护;塘顶用20厘米厚的石渣路面。工程于2003年8月25日开工,2004年1月5日完工,完成土石方3.77万立方米,混凝土0.29万立方米,总投资142.7万元。
  庵前塘、白岐塘,位于三门湾双盘港尾,属宁海一市闭合线。庵前塘长487米,白岐塘长580米,直接保护面积共12750亩,保护人口7500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4.64米,防浪墙顶高程6.80米,塘顶高程6.00米、宽3.0米。迎潮面按三级结构布置:第一级为浆砌块石直立墙,自高程4.0米开始砌筑(白岐塘自5.2米开始砌筑,以下部分用20厘米厚C25混凝土衬砌);第二级采用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坡,设C25埋石混凝土底梁;第三级增设外海抛石平台。拆除原有干砌石防浪墙,改用浆砌石防浪墙,塘顶采用15厘米厚的C25混凝土路面封闭,内护坡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护拱结合干砌块石底梁保护。工程于2002年4月5日开工,2003年11月25日竣工,其中庵前塘共完成土石方1.26万立方米,混凝土0.18万立方米,总投资125.3万元;白岐塘完成土石方1.72万立方米,混凝土0.089万立方米,总投资153.7万元。
  葛岙塘,地点在一市镇,位于三门湾双盘港尾,属宁海一市闭合线。海塘由三部分组成,全长457.2米,其中南堤长203米,北堤长230.2米,连接段24米,直接保护面积400亩,保护人口6500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米、宽3.0~4.0米;迎潮面采用M7.5浆砌块石直立墙(老塘拆除原地干砌块石墙),在原干砌块石护坡上衬砌2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坡外侧为C25埋石混凝土底梁,底梁接6.4米宽的抛石平台;内护坡采用城门洞式护坡、干砌块石底梁保护,内镇压平台宽8米;塘顶用15厘米厚的C25混凝土路面封闭。工程于2002年4月1日开工,2003年11月30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2.53万立方米,混凝土0.052万立方米,总投资118.1万元。
  东沙友谊塘,位于一市镇三门湾蛇盘涂的两首,内兰头村以南,属独立闭合区,全长2455米,直接保护面积1000亩,人口100余人。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顶高程6.0米,塘顶高程5.2米、宽2.5米;迎潮面采用C15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老塘拆除原有干砌块石墙)加至5.9米高程,上部用1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压顶封顶;外海用40厘米厚的干砌块石护坡保护,外接干砌块石底梁,底梁外侧为3米宽的抛石镇压体;内护坡采用植被保护,塘顶为20厘米厚的石渣路面。工程于2003年8月13日开工,当年12月15日竣工,共完成土石方5.98万立方米,混凝土0.16万立方米,总投资176.8万元。
  天打塘,位于三门湾旗门港内的一市港东侧,属独立闭合区,全长911米,直接保护面积240亩。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顶高程6.0米,塘顶高程5.6米、宽3.0米;迎潮面采用C15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老塘拆除原有干砌块石墙)加至5.9米高程,外海用15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坡衬砌,上部用1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压顶封顶;外海底梁采用C15细石混凝土砌石,底梁外侧接5米宽混合料抛石镇压体;内护坡用坡比1∶2的植被结合5米宽混合料抛石镇压体保护;塘顶为20厘米厚的石渣路面。工程于2003年8月23日开工,2004年5月22日竣工,完成土石方2.30万立方米,混凝土0.73万立方米,总投资153.5万元。
  小河塘,地点在一市镇,位于三门湾旗门港东北岸,属独立闭合区,全长642米,直接保护面积250亩。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顶高程6.0米,塘顶高程5.6米、宽3.0米;迎潮面采用C15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老塘拆除原有干砌块石墙)加至5.9米高程,上部用10厘米厚的C25混凝土压顶封顶;外海用15厘米厚的C25混凝土护坡保护,外接M7.5浆砌块石底梁,底梁外侧接抛石镇压体;内坡用植被保护,塘顶为30厘米厚的石渣路面。工程于2003年8月18日动工,当年12月15日完工,共完成土石方1.46万立方米,混凝土0.38万立方米,总投资70.26万元。
  雪坡门前塘,地处三门湾白峤港尾水侧,长1146米,直接保护面积1100亩。工程按4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36米,防浪封墙顶高程7.5米,塘顶0+000~0+790高程为6.7米,0+840~0+146、0+790~0+840为渐变段,塘顶宽度3.0米。迎潮面为C15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设计,外海抛石平台高程4.0米,宽度5米,内坡为1∶2的拱型预制块框格护坡。内镇压层高程为3.0米,宽度10米。地面高程2.0米。塘顶为15厘米厚C20混凝土路面。在1+206处新建1孔3.0米宽门前闸一座。工程于2003年6月10开工,2004年3月25日竣工,完成土石方8.38万立方米,混凝土0.19万立方米,总投资405.8万元。
  樟树脚塘,位于象山港尾凫溪流域下游的右岸,西起甬临线高等级公路的上陈村,与庆丰塘隔溪相望,东起皂浦塘,全长1290米,直接保护面积150亩。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墙顶高程6.8米,塘顶高程6.2米、宽3米,迎潮面为C15细石混凝土直立墙,塘顶为砂卵石路面。工程于2003年9月10日开工,当年12月20日完工,完成土石方3.97万立方米,混凝土0.16万立方米,总投资182.8万元。
  井兰塘,地点在大佳何镇,位于象山港尾,全长1300米,直接保护面积1000多亩。新建的井栏塘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米、宽3.0米。结构分别为一级抛石平台结合浆砌直立墙;一级抛石平台结合浆砌直立墙、外海混凝土护面及埋石混凝土防浪墙形式。维修闸门7座。工程于2003年5月26日开工,2004年1月12日竣工,完成土石方4.75万立方米,混凝土0.19万立方米,总投资212.6万元。
  强蛟门前塘,地处象山港内,位于宁海县强蛟镇政府所在地南面,全长510米,其中主坝长300米,两条付坝长210米,直接保护面积1000多亩,保护人口1500人。工程按三级海塘20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5.37米,防浪墙顶高程7.0米,塘顶高程6.2米、宽4.0米,迎潮面在拆除原有干砌块石墙体后,采用C20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墙外侧接高程为3.0米的抛石平台,表面理砌,宽度为5~12米。内护坡采用城门洞式护坡、干砌块石底梁保护,外接3~11米的内抛石平台,塘顶用15厘米厚的C30混凝土路面封闭。新建强蛟门前闸1座。工程于2003年3月28日开工,当年11月8日竣工,完成土石方3.85万立方米,混凝土0.17万立方米,总投资194.2万元。
  朱行线塘,宁海县西店镇朱行线海塘位于象山港尾,北起甬临线高等级公路朱行桥,与樟树塘相望,南与璜溪口村铁江塘相接,由原来的邵家塘、东董塘、乌洋观塘、钓鱼墩塘、墩下塘和铁江新塘组成,海堤全长6600米,直接保护面积3100亩,保护人口2300余人。海塘工程分三个标段进行:第一标段长2490米,桩号为0+000~2+490,新建闸门二座,位置分别为0+375和1+200,新建小桥一座,维修闸门4座;第二标段海堤长1870米,桩号为2+990~4+360,新建闸门四座,位置分别为2+936、3+415、3+665、4+300;第三标段海堤长2240米,桩号为4+360~6+600,新建闸门二座,位置为5+100和6+140。工程按四级海塘10年一遇标准设计,防浪墙顶高程为7.0米,塘顶高程6.2米、宽度3.0米,塘顶用15厘米厚C25混凝土路面保护,内坡为1∶2土方填筑植被保护,内塘脚设干砌块石挡土墙。原干砌直立墙比较好的地段,在原干砌直立墙外衬砌20厘米厚C25混凝土护面,上部加高部分采用C15细骨料混凝土砌石直立墙加高至7.0米;原干砌直立墙比较直的地段,将干砌块石直立墙拆至3.0~3.5米的高度,新砌C15细骨料混凝土直立墙,外海面坡比为1∶0.3,内设石渣反滤层。原邵家塘300米无砌石保护地段,属洪溪内港段,无风浪冲击,海堤形式采用斜坡式。海塘工程从2003年5月28日开工,2004年7月10日竣工,完成土石方20.49万立方米,混凝土0.85万立方米,总投资2557.9万元。
  第四节 除险加固
  宁海县新标准海塘建成后,沿海地区的防台抗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2000年~2006年,宁海县先后经受了台风影响多达12次,其中有明显影响的有6次。特别是2000年的“桑美”台风、2005年的“麦沙”、“卡努”台风都带来狂风暴雨暴潮,但除局部非标准海塘有被冲毁外,全县标准海塘没有一条出现重大险情,沿海群众生活安全,生产井然有序,发挥出明显的抗灾减灾社会效益。
  但由于海塘建设在软土地基上,限于当时条件,基础未作处理。经过几年运行,部分海塘已出现沉降变形,以致塘身开裂、堤顶高程降低、塘闸开裂破损,局部塘堤、水闸渗漏严重,致使海塘防潮标准明显降低,从而危及标准海塘的运行安全。根据宁波市从2006~2008年分三年对沉降大于30厘米以上、渗漏严重、变形大的海塘和水闸进行全面除险加固的总体要求,宁海对全县所有海塘进行检查。经过检查结果,按要求全县共有14条海塘(总长46.88公里)、38座闸门需进行维修加固。
  针对标准海塘存在问题,对不同标准、不同岸段、不同沉降变形、不同存在问题的海塘将采取不同对策:
  对沉降量大的海塘处理
  一是对防浪墙设防标准低于设计值50厘米以上、越浪量>0.05立方米/秒.米,且土方顶高程低于设计潮位20厘米以上、内外镇压层(含护塘地)明显不足的海塘,通过安全复核,按照《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面加高加固(含水闸的维修加固)。
  二是对防浪墙设防标准低于设计值30~50厘米范围的、位于象山港、三门湾内风浪不大的岸段海塘,重点是防浪墙加高,同时对镇压层不足的进行镇压层(含护塘地)加高、内护坡修复等内容。
  对海塘渗漏的处理
  对沉降渗漏明显、塘顶宽度未达到《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的海塘,采取塘身拼宽、加高的工程措施。塘身结构比较完整的海塘,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渗措施,如灌浆处理、局部开挖回填等工程措施。
  对水闸维修加固的处理
  水闸维修加固的主要内容是使水闸的设计工况与实际运行情况相一致。对水闸比较集中的地方,合理进行兼并、整合众多小水闸,尽可能减少一线海塘上的水闸数量。凡是内塘海水养殖集中的地方,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置纳、排水闸,并且做到防洪排涝与海水养殖统筹兼顾。
  对兼有纳潮、排水的双向水闸,在维修加固设计中复核合理的纳潮水量,根据计算成果设置防冲消能设施。鉴于沿海潮位变化幅度大,外海侧消能防冲设计考虑多级消能,降低护坦顶高程,延伸海漫至多年平均低潮位以下。
  对于水闸上下游连接段翼墙出现断裂、变形明显的,翼墙结合水闸消能防冲处理进行重新改造,内八字墙墙顶高程不低于纳潮时的最高水位,以防两侧土方浸泡损失。
  2006年初,全县将需要维修加固的海塘纳入三年维修计划,其中2006年计划对群英塘、长街盐场塘、隔洋塘、草湖塘、双盘一期、伍山盐场塘、毛屿塘等七条海塘(总长24.26公里)及20座水闸实施加固。2006年5月25日,总投资2700万的群英塘维修加固工程率先全面开工。同年10月、11月,长街盐场塘、隔洋塘、草湖塘、双盘一期、伍山盐场塘、毛屿塘等6条海塘维修加固工程陆续开工。
  第五节 海塘管理
  为加强对全县标准海塘日常维护管理,宁海县在各乡镇设立标准海塘管理所,至2006年,全县已建标准海塘管理所14个。其中:独立塘管理所6个:群英塘、团结塘、胡陈港、双盘塘、毛屿港、青珠农场塘等;镇(乡)所属海塘管理所8个:长街、力洋、茶院、越溪、一市、大佳何、桥头胡、西店等。全县自定管理人员58人,其中技术人员14人。全县145座闸门的管理人员全部落实,实现一闸一人,专人管理。
  一、管理设施、设备配置得到完善。全县14个管理所共建办公用房1600平方米,配备观测仪器14台,交通车辆9辆,潮位观测点13处,各管理所都配备了办公、档案等设施。
  二、管理所主要职责明确。根据《宁海县标准海塘管理办法》(附录三)的规定,明确了海塘管理所的主要职责,逐步健全管理人员职责。各海塘管理所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海塘的日常巡查,对海塘进行检查观察,掌握海塘工程现状及海岸变化情况;
  2、观测海塘沉降并整理资本资料(每100米设一观测点);
  3、对海塘进行养护维修,保障海塘安全;
  4、制止各种危害或破坏海塘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
  5、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危害海塘事件;
  6、负责收取海塘管护的有关管理费用;
  7、做好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布置的其它有关工作。
  三、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宁海县海塘管理巡查制度,县工程管理所、水政大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工作;制订了闸门启闭操作规程,建立内塘养殖报批制度,落实镇(乡)班子领导联系分塘责任制,制定了管理人员责任制等。
  四、海塘管理经费基本得到落实。管理经费主要来源:(1)县每年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管理人员工资和海塘维修养护经费;(2)镇(乡)财政按1:1比例配套;(3)海塘管理所养殖塘经营自收一部分,如群英塘养殖塘的经营收入作为海塘管理经费;(4)按养殖户受益面积筹集部分管理经费及闸门运行费用。海塘管理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五、重视对海塘管理工作。2002年宁海出台了《宁海县标准海塘管理办法》、《宁海县标准海塘管理考核办法》。在海堤上设立了禁牌路障、路标,禁止车辆通行和人为破坏行为,及时拆除违障建筑;编写宣传标语,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海塘管理有关规定和法规。从2001年开始,宁海县把海塘管理列入镇乡领导的年度考核目标,加强海塘的管理工作。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续编(1994~2006)

《宁海县水利志续编(1994~2006)》

本书记述了宁海县水利局编纂了1994年至2006年时间段《宁海县水利志》,记录了该县13年间水利建设及改革的成就,包括抗击台风、修建海塘、水库建设等。全书总结了水利建设经验,为宁海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欢迎指正。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