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医疗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石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35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疗设施
分类号:
R199
页数:
1
页码:
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村域内有宁海县人民医院、大队合作医疗站和私人诊所等医疗设施。县人民医院建于1941年,后逐渐扩建。1970年大队成立合作医疗站,免费为社员治病。民国时期有医生在村域开业行医,建国后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后改称城关医院。近年有青年医师和民间医师为村民治病。
关键词:
白石村
医疗卫生
设施
内容
村域内医疗设施有县人民医院和队合作医疗站以及私人开设诊所等。
县人民医院 前身为县卫生院,建于民国30年(1941)3月。初,租村西隅孔家庵(今已拆建),民国31年(1942)7月,城区流行霍乱、痢疾等急性传染病,村域财神庙设“时疫医院”,进行隔离。民国34年(1945)10月,拆建部分庙舍建成医院用房16间。建国后,1955年改今名。院舍渐向西首高低陈空地扩建,经过近40年的建设,新建了门诊、住院大楼及附属配套设施等约15000平方米,原村域内的医疗用房改成家属宿舍及厨房、食堂等。
大队合作医疗站 1970年6月16日,大队革委会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共5人,由中共大队书记王万川任组长。同年7月14日,大队合作医疗站在村东大街开设,由社员郑宗春、叶志清任赤脚医生(即不脱产医生),免费为社员诊治一般常见病,每年由大队拨给医疗经费和医生的补贴工分。1976年4月,县、镇举办赤脚医生训练班,大队选派陈模道、周妙凤2人去培训,嗣后在龚家门前大队医药仪器厂内新建立合作医疗站,陈、周2人为医生。每天中午、晚上为社员门诊,遇有急病,随到随叫,农忙季节,在田间巡回诊治,为社员提供药品,包扎伤口。除治病外,还配合城关镇医院、县防疫站注射各种疫苗,免费发送防疫药品和避孕药物等,大队社员在医疗站就诊,仅收少数的药费,余均由大队福利资金开支,深受群众欢迎,1980年,合作医疗站停办。
私人诊所
民国时期,有医生在村域东大街、蔡家巷开业行医,据民国36年(1947)统计的《宁海县开业医药人员登记核发执照名单》,是年在蔡家巷持执照开业的医生有“外科杨其远,针灸科钱日标”,在村内行医的有“麻诊科龚旭明,眼科杨之华,伤骨科王娥妹”等。
建国后,1956年2月,个体医生组建联合诊所,后改称城关医院,龚旭明加入诊所。1972年,各居民区组织民间医生,统一在市门头开设诊所,村王娥妹亦在其中。1969年后,县内的著名中医师王瑞〓晚年定居在假山公房,慕名而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近年,青年伤科医师龚江林在东大街桃源桥下开设诊所,专治跌打损伤,以传统疗法为主,结合西医,求诊者时有人在。
除开业医师外,村还有民间医师潘为学,主中医内科、妇科;龚定训,主中医外科;何永政,主中草药,三人多义务为村民治病。
知识出处
《白石村志》
出版者:团结出版社
白石村是浙江宁海县城东南隅的一个村落。本书记录了全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村之发端、下限1990年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万川
相关人物
郑宗春
相关人物
叶志清
相关人物
陈模道
相关人物
周妙凤
相关人物
杨其远
相关人物
钱日标
相关人物
龚旭明
相关人物
杨之华
相关人物
王娥妹
相关人物
龚江林
相关人物
潘为学
相关人物
龚定训
相关人物
何永政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