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业余剧团 俱乐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石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35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业余剧团 俱乐部
分类号:
G807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石村自1950年起成立业余剧团和俱乐部,演出剧目涵盖话剧、京剧、平调、越剧等,配合政治运动和社会教育。宁海平调为古老地方剧种,经抢救后于1960年成立国营剧团,村民子弟多人加入并取得成就。
关键词:
白石村
民间娱乐
俱乐部
内容
1950年1月,白石村文娱组成立,配合宣传政治形势,排演了《旧恨新仇》话剧,由魏德彪任导演,参加演出的有龚以星、吕仁卿、邬行慧、王菊芬等20余人。除本村演出外,还在杨柳村金氏宗祠戏台公演,次年1月正式成立村业余剧团,团所设村公所(财神庙),配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重大政治运动,排演了《揭竿起义》(陈胜王)、《借红灯》、《血海深仇》、《刘胡兰》等剧本。演员有葛民岳、薛莲香、邬行慧、王万官、施美云、徐锡兰、龚以星等10几人,均为村民。在村月台下广场及花楼庙戏台、桃源村的陈氏宗祠戏台等演出,共计40余场,颇有影响。1952年又排演京剧《龙风锁》。1956年,东城5村合并为东方高级社,共同组织了《东方剧团》,由花楼村袁和望任导演、演员有葛民岳、王万官等40余人,演出节目有《双龙会》、《鹿台恨》、《哪咤闹海》、《劈山救母》、《十五贯》、《蝴蝶碑》以及京剧《狸猫换太子》和现代剧《九斤姑娘》》、宣传小戏《白旗换红旗》等。1957年1月,在校回乡学生利用寒假组织俱乐部,宣传《《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排演节目《合作化就是好》、《四十条放光芒》等,在大队晒场及邻村演出。1961年,东方社解体之后,白石大队俱乐部成立,成员大多是回队参加农业劳动的中学毕业生,邀请平调剧团退休艺人作导演,演出平调《朝外货》、越剧《双抢老太婆》。1965年2月,大队俱乐部经过整顿,扩充了人员,由葛民岳负责,成员有谢惠民、李民全、汪小女、吕兴炎、王万官、王统宪、项彩英、叶志清、卢兰芳、许翠英等人,配合农村社会主教育运动,演出了大型现代话剧《血泪荡》。先后赴县委党校礼堂(今丝厂)、五星大会堂、城郊的草湖、木坑湖、屠岙胡、华山、白峤岙里以及回浦等地演出20余场。之后又排演了《杨立贝》、《党员登记表》等现代剧。1973年,由白石大队共青团组织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由应克修、李中吉负责,参加者有钱天森、龚以兰、郑爱仙、赵建军、陈锡圭、胡惠春、李中苏、陈邦焕、龚以经等人。华维扬为导演,排演了宣传合作医疗的小戏《挂牌子的一天》、拥军小演唱《南瓜子送亲人》以及陈锡圭创作的《插秧机赞》》、《计划生育好》等小节目。附:
平调剧团
宁海平调为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起源于明末清初,曾盛极一时,建国后濒于湮灭,50年代进行抢救,村民宋金标为发起人之一。1957年成立宁海平调演出队,村老艺人马珍圣同年加入,2人均为音乐组人员。1960年正式成立地方国营宁海平调剧团,村民子弟陈汝华、董良元、滕延振、陈公亮、华建宁等应招入团,学成后,陈、董、华的武功,滕的丑角以及陈公亮的二胡伴奏均有成就。70年代华维杨扮演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颇有一定的知名度。
知识出处
《白石村志》
出版者:团结出版社
白石村是浙江宁海县城东南隅的一个村落。本书记录了全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村之发端、下限1990年底。
阅读
相关人物
龚以星
相关人物
吕仁卿
相关人物
邬行慧
相关人物
王菊芬
相关人物
陈胜王
相关人物
葛民岳
相关人物
薛莲香
相关人物
王万官
相关人物
施美云
相关人物
徐锡兰
相关人物
袁和望
相关人物
谢惠民
相关人物
李民全
相关人物
汪小女
相关人物
吕兴炎
相关人物
王统宪
相关人物
项彩英
相关人物
叶志清
相关人物
卢兰芳
相关人物
许翠英
相关人物
应克修
相关人物
李中吉
相关人物
钱天森
相关人物
龚以兰
相关人物
郑爱仙
相关人物
赵建军
相关人物
陈锡圭
相关人物
胡惠春
相关人物
李中苏
相关人物
陈邦焕
相关人物
龚以经
相关人物
华维扬
相关人物
宋金标
相关人物
马珍圣
相关人物
陈汝华
相关人物
董良元
相关人物
滕延振
相关人物
陈公亮
相关人物
华建宁
相关人物
华维杨
相关人物
杨子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石村
相关地名
杨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