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石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35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665
页数:
6
页码:
125-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9年白石村废保甲制,成立村人民政府,后历经多次更名与改革。1983年成立白石村民委员会。同时,村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民兵组织等也相继成立和发展,为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加强国防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白石村
自治组织
委员会
内容
1949年11月废保甲,12月成立白石村人民政府,办公地点设在今南蔡家巷29号(原华家小祠堂),村长华祥谟。下编10个行政小组,任组长1人。第1~10行政组长分别由褚孔富、王月宪、严谢英、王聚茂、俞益道、许绪申、龚金水、龚惠荪、华尔锵、王贵法担任。1950年8月,改称白石村公所。10月,公所迁至今南蔡家巷51号(财神庙)。1953年9月,复称村人民政府,村政府迁至今司马第巷6号(月台下),后又迁至司马第后院。1956年3月,城东片的白石、桃源、杨柳、东镇、花楼5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合建立东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东方社),村民储金火任副社长。白石村社员(农业户)编入东方社第20~25生产队。同时将村之非农业户称居民户与东镇、花楼2村之居民合并,成立东花白居民区委员会。自此,农业户与居民户始行分治。白石村政府自然消失。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伊始,实行军事化,村社员编入宁海人民公社第1营第4连,连长华尔锵,副连长华家瑞。嗣后,撤营连,改称东方大队,村社员储安富任副大队长。村仍为第20~25生产队。1962年3月,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核算,将原白石村所属农业户重建白石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财务、治安、生产、调解等委员及正副生产大队长各1人,恢复自治。赵水清任生产大队长。1969年1月9日,改组大队管理委员会,成立白石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章浓妹。1976年8月,村革委会办公室移至八角楼巷新建办公楼。是年11月,原大队办公室旧房出卖给城关镇革委会。1980年12月,恢复白石大队管理委员会建制,大队长龚以亨。1983年国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村、社分治。是年11月20日,成立白石村民委员会,吕兴炎当选为主任。
治保委员会 1951年10月,白石村治安保卫小组成立,由褚孔富负责,协助人员政府肃清反革命分子,防奸反特,保卫人民政权。1952年5月,成立治保委员会,主任褚孔富,委员王凤香、缪福兴。1954年始,治保委员会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协助公安机关依法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和坏分子进行就地管制改造,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举报刑事犯罪分子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打击歪风邪气,批判旧风陋俗,发扬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新道德等。1956年,居民和农民分治,各设治保委员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村治保组织曾一度由群众专政组织所取代。1973年,重新组织村治保委员会。1970年,贯彻“枫桥经验”,把无产阶级专政任务落实到基层,村治保组织进行充实、整顿。1979年6月,村治保委员会协同县公安局完成全村的“四类分子”评审和摘帽工作。1985年后,工作重点是做好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41年来,村内共发生刑事案14人次,其中政治案3人次。1985年6月1日,落实治保工作责任制,村民委员会与村治保组织负责人葛明岳等5人签订治安调解工作承包合同书。1986年1月1日又同葛明岳等3人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承包合同书。1990年6月4日,村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合并,称“白石村治安调解委员会”,由俞其兴为主任,钱天森为副主任。
调解委员会 1949年12月,村政府成立后即由葛逢品任调解委员。1952年11月至1973年之间,由治保委员会主任兼管调解工作。1982年3月,调解组织经过整顿,成立了白石大队调解委员会。组织受城关镇人民政府归口部门领导,并在县人民法院和司法局指导下进行工作,主要任务是调解村民在家庭、婚姻、房屋、财产和邻里之间的一般民事纠纷,以及较轻微的刑事案件,防止矛盾激化和恶性事故的发生。1983年12月村社分治后,大队调解委员会改称村调解委员会。1990年6月,调解委员会与治保委员会合并,成立白石村治保调解委员会。自1984年至1990年,村民事总发案89件,其中,婚姻20件,财产继承6件,捐害赔偿9件,房屋基地48件,其他6件。经调解结案的有74件,占总发案件的83%。
民兵 1950年5月,城关镇公所抽调各村骨干,组织民兵,协助公安机关搞好社会治安,清剿匪特,管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坏分子。白天训练,夜间站岗巡逻,故又称巡查队,队长褚孔富。1951年4月,白石村民兵队成立,计有褚孔富、华尔锵、王聚茂、胡定国等10余人,褚孔富为队长。同年,褚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由袁兴望、王聚茂先后继任队长。10月华尔锵等人协助公安部队,参加茶山剿匪。1952年2月,褚孔富复员回村,担任东城区民兵中队长,兼任村民兵小队长。期间村民兵小队参加镇民兵集中训练成绩优良,被评为红旗队。1953年,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23条,凡18~40岁的青壮年加入民兵组织的规定,城关镇实行普遍民兵制度,村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共有30余人。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掀起全民皆兵运动,宁海公社成立民兵团,下辖2个营,村民兵编为第1营第4连,下辖6个排,排长由各生产队长兼,民兵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大队组织红卫兵,大多数成员为村基干民兵。1973年重建基干民兵连,村青年社员李忠吉任镇基干民兵排副排长。村青年女社员12人编为基干民兵班,班长龚以兰,为镇唯一的女子武装班。武装民兵在节日游行或全县性大会间站岗放哨,维持会场秩序,平时集中时间进行军事训练,苦练军事技术。1971年6月紫溪公社洞口庙水库坍坝,全村基干民兵突击参加抢险救灾,义务参加水库大坝的修复工程。1975年,在村塔山里湾全县民兵实弹比赛中,村民兵表演打坦克、打飞机,受到县人武部嘉奖。同年,全村民兵参加镇民兵连组织的野营拉练,为期1个星期,表现突出,受到表彰。1978年,镇公社重建民兵团,辖3个营10个连,58个排。1981年,整顿民兵组织,把民兵制度和预备役制度结合起来。经过整顿,撤城关民兵团建制,缩编为城关民兵营,下辖2个连,28个排,村属第1连第1排,排长李忠吉,辖2个班,1个步兵班(男子),1个通讯班(女子)。1984年,村“民兵之家”被评为县文明村建设活动先进单位。1985年编为第1连第3排,村民兵隶属第3排,编步兵班10人,通讯班8人,射击考核优秀标准达85%。1991年村民兵番号改为第2连第1排第3班,共12人参加,连长由村民夏秀良担任,同时兼任班长。村民兵班主要任务是培训紧急快速小分队。1990年编制相同。
知识出处
《白石村志》
出版者:团结出版社
白石村是浙江宁海县城东南隅的一个村落。本书记录了全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村之发端、下限1990年底。
阅读
相关人物
华祥谟
相关人物
褚孔富
相关人物
王月宪
相关人物
严谢英
相关人物
王聚茂
相关人物
俞益道
相关人物
许绪申
相关人物
龚金水
相关人物
龚惠荪
相关人物
华尔锵
相关人物
王贵法
相关人物
华家瑞
相关人物
赵水清
相关人物
龚以亨
相关人物
章浓妹
相关人物
吕兴炎
相关人物
王凤香
相关人物
缪福兴
相关人物
葛明岳
相关人物
俞其兴
相关人物
钱天森
相关人物
胡定国
相关人物
袁兴望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李忠吉
相关人物
龚以兰
相关人物
夏秀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白石村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白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