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石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35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林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9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石村解放前有14处山林约130余亩,归富户和宗族所有。解放后归集体,但管理不便,多次发生火灾和砍伐。1960年代开始植树造林,至1990年底已消灭荒山,林木积蓄量达2976立方米。村配置专业护林员,并制订封山育林公约。
关键词: 白石村 山林 特产

内容

解放前,全村共有山林14处,约130余亩,系富户私有及宗族公产。座落在蟹钳山、狭石门、鬼洞岩、古坑、山河、骆脚头、犁头山及跃龙山的道人湾、飞天螟蚣、门前山'黄土岭、岙里等处。解放后归集体所有。
  林木以松树为主,间有小量杉木和杂木,树下植被多是灌木丛和狼萁、金茅。村多数山林座落异地乡村,管理不便,禁令难行,时有偷窃。跃龙山、黄土岭部分林山,被开垦种植。归集体后,1958年人民公社,大办食堂,树木砍伐作为燃料,更为严重,门前山的松树基本砍光,后被开荒成地种植农作物。
  山林多次发生火灾,1956年蟹钳山失火,烧死树木半数,受灾面积70亩左右。1986年3月十八陇山里牌门外失火受灾面积200亩左右。1989年小岭山失火,焚山林面积20余亩。
  植树造林 1963年2月,在门前山、道观山种植黑松3000株,马尾松1500株,1966年在塔山里湾等地种植松树3000株,1967年造林270亩,其中油茶20亩。1973年2月在里牌门、石台山共植树50000株。1974年4月在畜牧场处种青皮竹1000余株。1977年3月植松树60000株。1986年,村民谢惠民等7户在长山自留地地边植杉木1500株,今已成林。至1990年3月在小岭山,种松树8000余株,至是年底,全村已消灭荒山。林木积蓄量2976立方米,毛竹550株,四旁树3600株。山林植被得到恢复,复盖率达95%以上。柴草茂盛,曾一度看不到的野生动物如野猪、山兔、麂雉、鸡、斑鸠、穿山甲、猫头鹰均有出没。
  封山育林 山林配置专业护林管理员,(俗称望山人)并搭建茅屋或平屋,供其居住。根据《森林法》,于1982年11月29日经村党支部、大队管委会通过,制订了封山育林公约。

知识出处

白石村志

《白石村志》

出版者:团结出版社

白石村是浙江宁海县城东南隅的一个村落。本书记录了全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村之发端、下限1990年底。

阅读

相关人物

谢惠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