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石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34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发展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石村历史悠久,人口发展历经变迁。宋时有多个姓氏迁入,明清时期项氏、龚氏成为主要居民。民国时期人口增长较快,解放后人口先增后减,1976年后增长速度减慢,1990年底共230户636人,另有居委会管理居民480户1168人,外村籍农户共计737户1888人。
关键词: 宁海县 白石村 人口发展

内容

白石村域历代人口,资料记裁甚少,区域多经变更,至今无确实数据可查。据宋嘉定十五年(1225)《赤城志·宁海县治图》,今白石村跨丛桂坊和毓秀坊。按唐代“郭内为坊,郭外为村”的建置,坊内有居民百户左右。据宗谱记裁:南宋建炎元年(1127),陈姓祖先陈士伦从临门樊岙迁入蔡家巷。咸淳元年(1265)薛姓祖先薛泳从县城市门巷迁入南蔡家巷,建“水竹居”。元初,王姓祖先王仲跃从南乡东岙迁入东门。元至正间(1341~1260)华姓祖先华愚斋从春浪桥迁入八角楼一带。明洪武廿七年(1387)建都图时,塘心、吴家岙合列入东隅一图,塘心居民有数十户。万历后,项氏成员已为今白石头路主要居民,有项有光、项有祥等仕宦,明崇祯十七年(1644)龚氏祖先龚仕芳从铜岭迁入八角楼巷卜居,至清代中期,发展成为望门大族,而项家逐渐衰落,至今消失。蔡家巷的蔡姓亦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外迁,已不复存在。民国时期,村域人口增加较快,现有105支派姓氏中,有29个姓氏为民国时期从外地迁入。民国36年(1947),村域大体为缑城第二保,据民国《宁海波县社会概况调查》资料记裁,户口为196户,其中包含现东镇村道义坊巷、一善巷部分户口。
  解放后,1949年10月划定白石村村域,1951年6月底,全村为170户,671人,其中:男357人,女314人。常住外地66人,其中:男40人,女26人。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时,全村住户154户,640人,其中:工人、小商小贩、手工业、自由职业、贫民等非农业人口54户,258人,农业人口100户,382人。
  1956年5月始,非农业人口(又称居民户口)划归东(方)、花(楼)、白(石)居民委员会管辖,农业人口辖属东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0~25生产队。1962年统计,农业为133户,453人,比1951年净增71人,增长率为18.8%,年均递增率为1.88%。至1975年发展到183户,648人。13年净增195人,增长率为43%,年均增长率2.4%,为白石村人口最快增加期。1976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1979年后,由于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缓慢,从1976年至1990年的15年,净减少人口12人,1990年底,全村共230户。636人。居住在村域的居民,归属城东街道居委会管理,有480户,1168人。还有在村域居住外村籍的农户,除去户籍在村内,但居住在外村农户,共计在今村域有737户,1888人,占全镇的3.9%。

知识出处

白石村志

《白石村志》

出版者:团结出版社

白石村是浙江宁海县城东南隅的一个村落。本书记录了全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村之发端、下限1990年底。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士伦
相关人物
薛泳
相关人物
王仲跃
相关人物
华愚斋
相关人物
项有光
相关人物
项有祥
相关人物
龚仕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石村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东镇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南宋建炎
相关专题
明洪武
相关专题
明崇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