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白石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3481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31
页码:
4-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白石村东汉年至1990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
关键词:
白石村
大事记
内容
大事记
(东汉——1990年)
东汉 (前25~220)
据村门前山出土文物,有村民生息
西晋 大康元年(280)
置宁海县,治设白峤,村域划入县境。
唐 永昌元年(689)
宁海县几经撤并,是年复置,治迁广度里(今城关一带),筑城,周围六百步,开四门,今村域在城外。
开元间(713~741)
建圣庙于村东,今东冠山。
广德间(763~764)
建花楼庙于村东北隅,为县城最古之庙宇。
咸通元年(860)
二月,裘甫攻占县城,杀县令陈仲通,六月退。
北宋 大中祥符五年(1012)
县令苏季成在原址重建孔子庙。
康定元年(1040)
天庆观移建跃龙山(今村道观山),改名元妙观,为城区最古之道院。
治平三年(1066)
清居寺建,寺在今村属十八陇山侧。
政和二年(1112)
县城大水,淹死多人。
南宋 建炎元年(1127)
陈士伦自南乡临门范岙迁入城内蔡家巷,为此巷陈姓祖。
乾道二年(1166)
九月初六,地震。
庆元元年(1196)
胡融偕刘允叔等五人游石台山,作《石台联句》,次年勒石其上。
嘉泰四年(1204)
华集禄(十六)自江苏无锡隆亭梅里乡迁县城广度里。第五世华愚斋于元至正间分居治东南(今八角楼巷东首),村华姓祖。
嘉定年间(1208~1224)
县城有坊十一,今村域在毓秀坊及丛桂坊之间。
治东存桃源道院(始建年代不详)。
咸淳元年(1265)
薛泳筑“水竹居”于治东南。泳,号野鹤,以诗名,为村薛姓始祖。
元 大德十一年(1307)
大荒。翌年春,瘟疫,民死者众。
至治二年(1322)
县丞黄溍率县城文士登石台山,作诗文记游,结集为《石台纪游集》。
至正四年(1344)
水东(今水车乡),陈性中十一世孙陈君略迁居本村,陈性中,抗倭义士,曾在水东诱歼倭寇。
至正十六年(1356
方国珍攻陷县城,翌年退。
华九叙(九十),以德才被选“老人”人京,以官不受,赐名“常春老人”。归,建常春楼,亦名八角楼。今八角楼巷地名由此始。
明 洪武十五年(1382)
设道会司(管理县内道士的机构)于崇圣观。
洪武二十一年(1388)
桑洲卢原质一甲三名(探花)及第,后其分支迁居城内,在今村白石头旁建卢氏宗祠。
建文四年(1402)
方孝孺被燕王朱棣磔于南京,灭十族。方,字希直,号逊志,人称“缑城先生”。北乡缑城里溪上方村(今废)人,明代著名学者。
正德元年(1508)
岁大旱,地震。
嘉靖十三年(1536)
建方孝孺祠于跃龙山,万历三年(1575)移西门内。
嘉靖三十一年(1552)
十月,为防倭寇,县令林大梁率民筑城墙,凡一年零五月告成。村围人城内,位于县城东南隅。
嘉靖三十二年(1553)
七月,城甫成,倭寇至,军民坚守,七日后退。
嘉靖三十五年(1556)
四月,倭寇自奉化入侵宁海,攻县城,焚掠一空。
隆庆二年(1568)
大风雨,毁田地民房无数,流尸遍野。
万历十年(1582)
县令黄醇建文峰塔于跃龙山,为六面八层空心砖塔,高九丈六尺。
万历十九年(1591)
七月,大水,城墙崩300余丈。
万历二十二年(1594)
县令王演畴废崇圣观,改建二书院,为纪念方孝孺,命名“缑城书院”。
万历三十四年(1606)
奉旨建木质正学坊,额题“明儒方正学先生故里”。址在今中大街柴家巷口,1966年毁。
崇祯五年(1632)
《县志》修成,载有白石头、蔡家巷地名。
崇祯七年(1634)
巽峰塔建,位于村属十八陇山,俗称水车塔。为七层六面空心砖塔,高七丈四尺。
崇祯八年(1635)
十一月二十六日,地震,翌年十月初九又震。
崇祯十七年(1644)
江西上饶人龚仕芳为避乱,自宁波迁居宁海北乡铜岭,后复迁八角楼巷卜居,为村龚姓始祖。
清 顺治五年(1648)
五月,马岙俞抒素率抗清义军攻县城,头裹白布,号称“白头翁”,未克,退走。
顺治十三年(1656)
二月,海寇阮六乘夜入城劫掠,六月,再次入城,被官兵击退。
顺治十四年(1657)
八月,郑成功部将甘辉攻破县城,击毙清将阿克襄。
康熙元年(1662)
春早连夏。八月,风雨成灾。
康熙六年(1667)
六月十七日,地震。
康熙十年(1671)
县城分一里二隅,村域属广度里。
康熙十五年(1676)
缑城书院毁于大火,十七年,县令崔秉镜重建。
雍正元年(1723)
夏旱连秋,颗粒无收。
雍正六年(1728)
县城分八庄。
乾隆三十六年(1771)
黄映庚中举人,后官至江苏青浦知州,建司马第,即令司马第巷之由来。
乾隆三十八(1773)
重修白石头井。
乾隆年间(1736~1795)
龚正席修缑城书院,新增讲堂楼、斋楼、大门、石桥。同时重修跃龙山上龙山书院。
是时,蕃薯始传入宁海种植。
嘉庆二十三年(1818)
县令邓廷彩建蒲湖试院,村民龚景潢捐资。
道光三年(1823)
龚继荣京城会试,钦点金殿武传胪(进士),后升云南守营参将,龚,八角楼人。
道光九年(1829)
龚文峰(景岐)在八角楼宅西建梦园,内有假山和造形各异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
道光十一年(1831)
大荒年,民掘崇寺山白泥充饥,死者颇众。
咸丰二年(1852)
十一月六日,地震,次年三月又震。
咸丰八年(1858)
五月,彗星出现。
九月初八,临海王贤河、林大广率义军攻入宁海城,杀知县邹全节,十四日始退,梦园部分楼阁被焚。
咸丰十一年(1861)
十一月初八,太平军将领潘飞熊部攻占县城,设“局”崇教寺。次年四月十六日,弃城退往宁波。司马第宅柱上留有太平军刀砍痕迹。
同治元年(1862)
雷击文峰塔,毁塔顶。
同治二年(1863)
黄瑞符在司马第东侧建若园,筑假山、月台等。
同治六年(1867)
十一月十三日,地震,屋中悬物皆坠。
治东南城墙圮,翌年,县令孙熹修复,至光绪十八年(1892)完工。
同治十年(1871)
六月下雹,大者如碗口。
同治十三年(1874)
县令王耀斌修文峰塔,今存修讫碑记。
光绪七年(1881)
七月十八日,台风暴雨。
光绪二十二年(1986)
城内有巷30条,今村域有蔡家巷、道义坊、避尸巷、白石头巷、沙朴树巷等。
有财神庙在蔡家巷东(建时未详)。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八月十三日,王锡桐率义民万人入城,结集梦园,焚天主教堂,后至城隍庙,杀神父朱国光。村天主教司事王巨川家被毁,王逃遁。
是年,县城始设邮寄代办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
缑城书院改设缑东初等小学堂,增设义塾,俗称义学,为儿童启蒙之所。
宣统元年(1909)
九月,《浙江教育报》公布,缑东小学堂有二学级,教员3人,学生48名。
宣统二年(1910)
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
宣统三年(1911)
十二月,童保喧(伯吹)派营长华巨熔带兵来宁海县,会同士绅,扣押知县,清算粮款,由清管带花春廷代理县事,清朝政府结束。
民国 元年(1913)
改学堂为学校,官立缑东初等小学堂改称区立缑东小学。
龚志清出任县立正学高等小学校校长。
3年(1914)
县城始有邮差一人,日送信一次。
4年(1915)
1月3日,地震,悬物摇晃。
5年(1916)
6月,《浙江公报》公布全省成积审查会报告书,宁海县区立缑东小学为二等。
是年,村人徐斐琴等人在城北创办缑北小学。
11年(1922)
6月14日夜,大风雨。次日,镇宁桥(南门外溪)水没数尺。
13年(1924)
9月12日,村蔡家巷叶姓道地因烟囱着火引起火灾,焚楼屋5间,平屋6间
15年(1926)
1月9日,白石头裘姓道地因烘烤烟叶引起大火,焚楼屋11间,平屋数间,家产全毁。
是年,正学小学设中学部,县城始有中学。
16年(1927)
1月9日,军阀周荫人部占领县城,12日退。
17年(1928)
行村里制,划城区为崇圣、遗惠、正学三里,村属崇圣里。
18年(1929)
春节,响雷飞雪,积雪尺余。
4月起连续59天不雨。
6月,螟虫为害。
9月10日,大雨,全县毁田10余万亩,倒屋10余万间,人畜伤亡无数,民食草根,树皮。
缑东小学拆毁原书院奎光阁、仪门、大门、改建为西式校门,疏浚门前水池。
19年(1930)
1月10日。龚志清病故。
20年(1931)
4月,前商会主席村人王舜卿等筹建北乡薛岙码头。
是年,桃源桥下开办成丰米厂,为县城机器轧米之始。
21年(1932)
里改称镇,村域属崇圣镇。
22年(1933)
元旦,《宁海周报》创刊,主编陈邦椿,村人。
23年(1934)
9月26日,县农民借贷所成立。
县公安局组织人员查勘县城对外使用厕所,取缔131所,同时规定农民挑粪出城时间为夏令7时前,冬令8时前,且粪桶必须加盖。
24年(1935)
6月,叶云溪等集资修筑白石头路,西至天主堂,东至缑东小学。
6月底,实行保甲制,村域属第4保,首任保长陈台秀,城区三镇合并,称缑城
镇。
9月,县城主要街巷设路灯40盏,为火油玻璃方灯,村域白石头、道义坊、蔡家巷等路口均有设置。
是年,任友端在八角楼巷建东可园、西可园。
25年(1936)
7月,县城举行平粜,每石米价银3元。
10月19日,省第六学区巡回电影队在花楼庙放映无声片,为县城电影首映。
12月,疏浚环城河,村内成丁每人义务劳动三天。
26年(1937)
4月16日,陆永虎在春浪桥(今桃源北路)开办永明电灯厂,县城始有电灯照明。
8月,县政府拨款购置三辆救火车,分设在妙相寺、上河头、花楼庙三处,同时成立消防分队。村民史司贵等为义务消防队员。
27年(1938)
发成米厂增加磨粉机,县城机器磨粉由此始。
28年(1939)
第四保保长改由龚国柯继任。
29年(1940)
10月6日上午,日机首次轰炸缑城镇,死30人,毁商店40余家,村域损失较少。
30年(1941)
3月,县卫生院建立,院舍租借村西孔家庵,院长吴文伟,本镇始有公立医院。
同月,小北门外成立县农林场,为本县最早之农业改良、推广机构,是年引进马铃薯,在南校场试种获丰收,为本地种植马铃薯之始。
4月9日,日机又炸缑城,蔡家巷口中弹3枚,死1人,伤四人,炸毁震坍房间28间。
同月,为防空袭,在义学坛挖防空壕;便于人口疏散,缑东小学外城墙辟城缺。
5月,居民购粮困难,无米应市。
31年(1942)
7月,城区霍乱流行,财神庙增设“时疫医院”,专司防疫。
8月,米价猛涨,城区粮食实行计口授粮。
是年,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白石头巷有墙头宣传画,作者叶信敏。
是年,为防御日军侵犯,国民党军队在十八陇山烟墩岗至巽峰塔一带挖掘战壕,全长5公里,本村出民工多人。
32年(1943)
1月15日,县府公布城区战时主要水井25口,位于村域内有白石头井、八角楼井。
2月,城区划分为四大清洁区,由清道夫负责包干,每日清扫。
2月10日至28日,疏浚桃源河,全长480米,村民每成丁义务参加劳动3天。
7月,缑东小学拆除原书院后幢藏书楼、讲堂,建成中西式砖木结构教学楼11间。
10月。缑东小学改名缑城镇第二中心国民学校,是年有6个学级,其中高级2个:学生355人,其中高级104人。
33年(1944)
3月,城区流行天花、脑膜炎。
5月5日,县政会议公布城区街道名称及规划宽度,计有6街34巷弄。位于村域的有白石头巷、八角楼巷、蔡家巷及道义坊巷。同年,每户装订门牌,设置木制巷道标记。
7月,城内食盐实行定量供应。
是年,虫、旱兼害,农业收成骤减。
34年(1945)
2月5日,低温,大雪,雪深过膝。
5月1日,县立卫生院在财神庙前殿旧址上建成,并搬入开诊,分门诊和住院二部,大小用房16间。
5月,私人集资的祥生米厂在蔡家巷口开业,创村域工业之端。
6月29日晨7时,日伪军进犯宁海,县城沦陷,村民多离家去乡村逃难。不日城内成立伪维治会,杨惠川充任会长。
7月,村民王校奎等3人被日军士兵绑押,受尽凌辱,经保释后放归。
8月15日,获悉日军投降,全村欢腾。次日,县城日、伪军全部撤走,俞济民,郭履洲部进驻县城,日伪军盘据城区49天。
35年(1946)
春,修复永明发电厂,各街道路巷新装设路灯48盏,县城夜间始有电灯照明。
夏,大旱,全县受灾面积达20余万亩。全县农民集会“取水”,村民多有参加,至县政府,县长被迫出面迎接。
秋,县政府推行“二五”减租,未果。
36年(1947)
2月,旅沪同乡捐款扩建县卫生院医疗用房一幢,计平屋5间,县长李洁为此建筑奠基题字。
9月3日,跃龙山抗战阵亡将士墓园建成,并举行落成典礼,之后举行公祭,参加者颇
众。墓门及墓道由村泥水匠史司贵承包建造。
11月,村民义务服役,疏浚桃源河。
是年,整编保甲,本村编为缑城镇第2保,保长陈子川。
37年(1948)
8月,发行金圆券,每元兑法币300万元。
9月5日,成立县物价评议会。
10月,金圆券大贬值,物价暴涨,抢购风潮席卷全县。
11月,缑东小学师生罢课,要求县政府增加工资,维持基本生活条件。
12月,县政府修补城墙,堵塞城缺,同时在崇寺山、东冠山、跃龙山等地修筑碉堡。村门前山亦建有碉堡2座。
38年(1949)
1月,中共城区支部在缑东小学建立。
4月,国民党青年军222师(即长江部队)665团进驻县城,各保驻有指导员。
5月1日,县政府调整谷价,每市石售金圆卷200万元。
6月,郑学文及俞其来等8人,被长江部队活埋于东冠山
1949年
7月5日,晚上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1师在宁海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击溃国民党驻城的长江部队,县城宣布解放。
7月6日,中共宁海县委、县人民政府进驻县城,同时接管国民党各党政机关。
7月7日,中共县委书记杨民奎在缑东小学主持召开城区支部党员大会。
7月,人民币开始在县城流通,以人民币1元兑换国民党政府的金圆券13500元。
9月,废缑城镇,成立宁海县城关区,设区公所于春浪桥当店,分置东、中、西三镇,村属东城镇。
10月1日,村民在大南门外教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集会,嗣后游行。
10月,东城镇镇长余水在天主堂钟楼召集镇内骨干分子召开划村域、定村名会议。全镇划为五村,因村口有一白色古石,遂定为白石村。
11月30日,成立白石村人民政府,村政府设蔡家巷华氏小祠堂,村长华祥谟,调解委员葛逢品,下设10个行政小组。同时成立村农民协会,农会长龚有良。
12月9日,县人民政府公布粮油牌价,大米每石价为人民币4万元(旧币,下同),食油每斤为3200元。
12月底,改缑东小学为县立,易名城东小学。
1950年
1月,村成立文娱组,组长龚以星,首杨演出《旧恨新仇》。村政府领导实行“减租改息”运动。
4月初,村组织支援解放舟山民工队,由龚定训等7人组成,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后接通知未出发。
5月中旬,村民参加夜间游行,庆祝舟山解放。
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社会中收兑金圆券,并禁止银元流通。
同月,撤东、中、西三镇建制,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
7月7日,在城东小学成立中共宁海城区支部,次月改称宁中支部。
8月,撤城市工作委员会,改置宁海县城关镇公所,村政府改称村公所。
9月8日,村民参加县公判大会,处决匪首洪乃良。
10月,村公所办公地点迁至白石头财神庙,毁庙内神象。村长葛逢品,农会长王聚茂。
同月,本村办理国民党党团及政、军、宪、特人员登记。
11月,全县普遍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3年6月结束。城关镇共处决40名,内土匪28名。
是年,村民王功宪在白石头巷开办农工畜兔场,新建兔舍5间,“毛兔场”地名由此始。
1951年
1月,成立“白石村业余剧团”,首场演出《借红灯》。
3月2日晚,村农会组织灯会,挨家宣传抗美援朝,表演《打倒美国纸老虎》》等节目。
3月,成立村妇女会,主任叶舜英,下设10个小组。
3月25日,车岙港堵港工程动工,省水利厅进行复测,其中有村藉工程师徐家瑗。村组织民工队支援,参加者有王聚茂、龚余兴、王校奎等人。
4月,白石村民兵队成立,队长褚孔富。嗣后,村儿童团成立,队长陈台权。
6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卫国家”号召,村政府发动村民捐献废铜铁制造飞机大炮,支援前线。
6月30日,至是日止,全村共有170户,737人,其中男307人,常住人口671人。
7月,村开展土地改革,共没收地主田432.48亩,征收工商业兼地主及富农土地209.88田。
8月8日,村妇女主任章掌金等人出席城关镇首届妇女代表大会。
9月,中共宁海县城关镇工作委员会成立,主持城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抗美援朝等事宜,杨文友任村工作队队长。
10月,拆毁城东小学原缑城书院文昌阁,砍伐校东侧松坛古松,在原址建造砖木结构教学用房一幢,村民分摊负担建材与人工。
是年,城东小学成立少年儿童队(后改称少年先锋队)。
1952年
1月,王时法继任农会长(后称农会主任)
3月,储金火、褚孔富组建两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0月,村新民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团支部书记王校奎。
是年,由杨国宾、娄兴密、方仁国三人组成的土改复查小组验收村土改工作。
11月,奇冷,梦园池塘结厚冰,上可行人。同月,镇开办农民夜校,推行速成识字,村青年及妇女入学者多人。
是年,白峤岭和尚塘水库开工,按田亩投入义务工,至1956年竣工。库容10.65万立方,村东片80亩水田得以受益。
1953年
4月,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5月,王校奎等人出席在城隍庙召开的首届城关镇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代表大会。
5月11日,城区降雹,大者如算盘子,农作物严重受损。
7月1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束,全村共169户,498人。
9月,城关镇举行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并改城关镇公所为城关镇人民政府,胡生当选镇长。
9月,城东小学开办幼儿园,负责人谢远梅。
10月,大兴开荒,跃龙山、黄土岭、白峤岭多被开垦种植。村民龚德荣从山中带回未爆炸弹头,锤打后爆炸,炸断三个手指。
11月,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2月,八角楼巷西可园旁道地失火,烧毁平屋6间,死一老妇人。
是月,村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到7个。
年底,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通称三大改造),至1956年完成,村工商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同年,取缔反动道会门,一贯道、皇极教、同善社道徒全部办理清退。
是年,柏屏小学并入城东小学。
1954年
1月,村民踊跃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4月,城关信用合作社成立,全村加入40股,每股金额2元。
7月16日,龚国辉列席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9月,棉布实行凭票供应。
10月,全村大部分农户加入互助组。
是年,开始试种早摇。
1955年
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每元兑旧币一万元。
5月,于城西崇教寺建成清泉抽水机站,为镇第一个机灌设施。全村农户均参加渠道的开挖,座落于北门外水田得以受益。
8月,开始粮食三定政策(定产、定购、定销),人均口粮为200公斤。
10月,常年互助组合并组建成胜利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储金火。
12月,城关镇东片五村低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联办东方集体农庄,下辖9个大队,村为第6、7大队。庄部设村司马第村公所,农庄主席袁将望,副主席储金火、潘为清。
1956年
1月,开展以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2月,城关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同月开展《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40条)学习、宣传运动。
2月23日,祥生米厂公私合营,定为县中心米厂,职工14人。
3月,东方集体农庄改称东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辖属29个生产队,本村为20~25生产队。社址仍设原处。
4月,县人民广播站迁址村白石头巷(今3号),开始播音。次月1日《宁海报》亦在同地创刊。
5月,城关镇组编8个居民区,村非农业户口划属东花白居民区,办公地点设东镇村后墙头巷。
8月1日,遭强台风袭击,风速每秒逾40米,村山林摧毁,房屋倒塌,损失严重,后称此次台风为“八一台灾”。村人徐甦,在象山县南庄抗台中牺牲,被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是年,县卫生院改名县人民医院,并在院内建立县妇幼保健站,村司马第巷建立县防疫站。
中共白石村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储金火。
生产队试用双轮双铧犁。
是年,开始推广双季稻。
1957年
1月,村中学生利用假期,组织俱乐部,排演现代小戏,宣传合作化。
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白石支部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白石支部。
9月,全镇开展“反右”斗争,至次年初结束。
11月,城关镇良种繁殖试验队建立,1960年4月改名“象山县城关镇小农场”,划村北洋畈枫树坛土地为农场种植。
是年,生产队推广双人脚踏打稻机。
1958年
1月,大雪,雪止结厚冰,林木多被压折。
6月,全国推行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口号。
8月,中共中央发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称“三面红旗”。
8月22日,深夜,搞“拨稻并丘”,将水湖畈10亩正在孕穗水稻合并在1.5亩田中。
9月,县城成立五星人民公社,辖区包括原城关镇各村及城郊部分村。东大街戴宅建立敬老院。在崇教寺造土高炉,发动社员支援敲矿石,全民大炼钢铁。
9月25日,队办公共食堂,提出“吃饭不要钱”口号。
10月1日,县召开万人大会宣布取消乡镇建制,原城区划分为东城、西城、华山和溪南四个管理区,隶属五星人民公社,后改宁海人民公社。是月提倡“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村属第一营第四连,下设6个排,社员分成野战军和地方军二部分。至12月份又恢复生产队。村编为13~18队。
10月7日,浙江省委决定撒宁海县建制。并入象山县,新县治设沥洋(今力洋镇),后迁城关镇。
同月,黄坛水库动工修筑,本村出民工多次,至65年村始受益。以祝元照为首县委整社工作组一行5人进驻白石村。
12月,社员吴文荣等人去西溪公社大庙坪状元峰垦荒种中药白术,为期2年。
是年,宁海人民公社拖拉机站建成,拖拉机耕田由此始,位于本村和尚洋的“三八”妇女水库筑成。防疫站于司马第巷开办县卫生学校。
1959年
2月,大兴“浮夸风”和“共产风”,推行“一平二调”,对集体经济平均分配,无偿调拨。
3月,裘祖福、潘金唐等36人参加杨梅岭水库建设,直至1960年1月结束。
5月6日,潘为学、卢盛官、金爱琴、孔小芬、陈如法、施福云、葛小松等7人赴宁夏支援建设。
7月,驻社干部方仁国兼任东方大队队长,储金火为中共东方大队支部书记。
8月,恢复城关镇建制,直属象山县,近郊各村划归城郊管理区。
9月1日,台风暴雨。
9月,村东创建象山师范学校,改城东小学为师范附属小学。
10月21日,于城南耶苏堂举行中共宁海城关镇第一次党员大会,并选举成立中共城关镇委员会。
至年底,筑成塔山里湾水库、道人湾水库、门前山水库。
1960年
8月,象山师范附小拆毁南大门,在操场内新建砖木结构教学楼一幢。
9月24日,大暴雨,黄坛水库塌1000余方。
10月,大饥,村民以蕃薯藤及乌糯根、葛藤根、金刚刺根等野生植物充食,营养不良,出现“浮肿病”。
1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紧急指示,纠正“共产风”,退赔平调物资。
同月,公私合营祥生米厂因烘干蕃薯藤引起火灾,厂房及设备俱一焚而空。
年底止,又建成龚家门前水库、长河头水库。
是年,30余名妇女在司马第月台下集中编织金丝草帽。
1961年
2月14日~16日,大雪,厚处积雪达50厘米。
2月底,公共食堂解散。东方社将口粮充余粮上交,社员停发口粮达40天之久,遂成饥荒,是年社员人均口粮(折谷)为167.5公斤。
3月,社员在荒山、溪畔垦荒,“见缝插针”,广种粮食。
4月起,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60条),进一步纠正平均主义和瞎指挥的错误,同时,分少量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克服暂时困难。
6月13日起,连续46天无雨,粮食严重减产。
7月,宁海县城关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
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隶属宁波专区,镇人民委员会与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并存。
1962年
2月,中共中央发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紧急通知,各行各业支援农业。
3月,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定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核算,村称“白石大队管理委员会”,政社合一,下辖6个生产小队,实行土地、劳力、耕畜、农具四固定。
4月1日,县人民委员会发文公布梦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树立标志,确定村民龚尧银、龚式昭两人为保管员。
8月,城关跃龙山翻水站建成,沿山凿渠,筑将军湖,在村域城墙上挖水渠,直达东郊,村大部分水田得以受益。
9月,定城关镇为直属镇,此后建制未变。
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12条)。纠正“分小小队,分田到户”的做法,同时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强调开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
是年,第2生产小队粮食平均亩产386公斤,完成任务9853.5公斤,被评为县农业二等先进集体。
1963年
1月,杨梅龄水库水电站建成,开始向城关镇供电,村民用电渐趋普及。
2月,城东小学开办农民夜校,入学者30余人。
2月2日,门前山、道观山种植黑松3000株,马尾松1500株。
3月,巽峰塔残存三层半全部倒坍。
10月,县委在花楼大队开展巩固集体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次年各大队全面展开。
11月,城关镇开展“五反”运动,即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资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1964年
1月2日,前村农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储金火去世。
2月,镇社会主义宣传工作队进驻白石大队,全面开展以巩固集体经济为目的的“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清物资”运动。是月,大队俱乐部成立。
4月,八角楼巷内的“益群”公井挖成。
7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普查。全村共145户、481人,其中农业户106户,373人。
9月,社队干部搞“小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运动。原副大队长储安富被立案审查,1976年平反。
11月,陈令捷等3位知识青年在大队落户。
12月,白石大队贫下中农协会成立,主任王校奎,副主任褚金华。
是年,全面推广种植双季稻,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41公斤。
1965年
1月1日,南门轻轨连续桁架桥(通称南门铁桥)落成。
2月2日,在颜公河及塔山里湾、道人湾、长河头、龚家门前塘等水库放养草鱼、白鲢等鱼苗万余尾。
2月29日,县贫下中农(三阶层)代表大会召开,大队正副贫协主任出席。
同月,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问题》(23条),指出这次“社教”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3月,大队俱乐部先后排演《血泪荡》、《党员登记表》、《杨立贝》等剧本。《血泪荡》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到城关五星、城郊华山、黄坛木坑胡等地演出10多场,影响颇大。
6月至7月,县城流行乙型脑炎。
9月,大队始建水泥晒场。
1966年
2月,在长山、门前山、塔山里湾等地植桑树1400株,松树3000株。
3月,大队义务参加黄坛水库山河岭渠道的开挖。
4月25日,知识青年薛家栓出席县第二届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5月,发《毛主席语录》,读毛主席著作。
6月,城关镇贫下中农协会筹委会成立。
同月,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一六通知),开始文化大革命。
8月底,“白石大队文化革命委员会”成立,同时组织红卫兵,横扫“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对全村“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进行抄家,古书画、文物、古建筑被毁。
9月,兴“红海洋”,街、巷各处墙壁以红颜料书写毛泽东语录。
10月始,“白石大队文化革命委员会”代替白石大队管理委员会职能。
11月,女社会蔡金莲自动结扎,开大队妇女绝育之先。
12月,全大队由6个小队合并为3个小队。
是年,城东小学改名为东方红小学。
1967年
1月15日,村民参加在宁海中学大操场举行的万人大会,批斗县委书记,中途因故休会。
2月29日,王校奎出席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4月5日,“宁海县无产阶级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简称“县联总”)成立。
4月26日,收回竹口公社储家大队原大队社员金其辉竹园产权。
7月1日,“宁海县红色革命造反联合总指挥部”(简称“红联总”)成立。
7月28日,全大队社员集体观看《毛主席接见百万文化大军》电影记录片。
8月2日至11月6日,大旱,97天仅降雨1051毫米。
8月,下旬起“县联总”和“红联总”两派组织发生武斗,至次年5月中旬停止,两派均有死伤。
11月15日,“宁海县红联总白石红色农民革命造反兵团”(简称“白石红革兵团”)成立,并接管原“白石文革”的日常工作。
11月,人民解放军6418部队6人小组来大队进行“三支二军”(支工、支农、支左,军管、军训)工作。
1968年
1月2日,“宁海县联总白石大队贫下中农总部”(简称“白石贫总”)成立。
同月,大兴“拥军爱民”活动。
4月4日至5月1日,第3小队在长山西首劈山挖水渠,长约80米,宽1.5米,最深处5米。
5月9日晨,东方红小学教师杨庭育在城郊草湖大队群众武斗中死亡。
5月21日,县召开“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动员大会,大队华家瑞、王修文、褚金华三入出席。嗣后在大队办公室布置“忠”字室,盛行“早请示、晚回报”活动,大兴“忠字不离口,语录(毛主席语录)不离手”之风。
6月12日,县农场召开水稻小苗移栽技术指导现场会。此后,小苗移栽技术在大队推广。
8月22日,全大队集体卖“忠”字粮。
11月2日,宁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行使原党政机关职权。镇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亦同时成立。
是月,赵水清赴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嗣后,大队兴“农业学大寨”。
12月4日,晚九时,县文宣队(平调剧团)造反派和“县社会治安指挥部”联合在白石头巷、八角楼巷突击搜查“敌台”,连抄10余家,至5日凌晨止一无所获,扣押有“嫌疑”社员龚国候等3人。
12月,由工人、贫下中农及教师代表联合组成的“校管会”接管东方红学校,华家瑞为校管会成员。
是年,黄坛水库支渠由西门入城,经东大街连接跃龙山翻水站渠道,大队大部分田亩得以受益。
1969年
1月9日,宁海县城关镇白石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主任章浓妹,副主任华尔锵、赵水清。
2月,大队创办五金综合厂,厂址设司马第原大队办公楼西厢屋,厂长潘国贤。
3月,全县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队车木厂建立,同年12月停办。
3月18日,占地约5亩的梦园假山部分全部被县财税系统革委会公房管理组征用,征用费700元。后,假山建筑拆毁当作建材出卖,平为基地。房管组将拓宽中大街须拆迁房屋移建于此。次年底,基本建成,定为假山公房。
5月“老鹰坑”石宕开始采石。
6月14日至7月12日,大队发动群众,全面清理各生产队帐目。
9月,东方红小学增设2班初中班,改名东方红学校。
10月1日,庆祝建国二十周年,举行大游行,大队革委会组织高跷队,扮演“工农商学兵”。
12月,群众在平调剧团宿舍、滕家菜园、司马第巷晒场等地深挖防空洞。次年2月,又在门前山、和尚洋开挖。
是月,大队新置柴油机、抽水机各1台,共耗资1300元。
收回社员部分自留地,各小队抽人组建地队,管理旱地作物,队长王小宪。
是年,以黄建英为队长的“宁波地区革宣队”一行3人进驻白石大队帮助搞好“斗批改”。
本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440公斤,名列全镇第二,社员人均年收入79.83元,居全镇之首。
1970年
1月18日,县城居民进行防空演习。
5月,门前山顶建电视差转台,1972年因信号弱停播。
5月23日,大队集体观看《地雷战》、《收租院》电影。
5月27日,地队在长山建成粪池一所,可储肥200担。
6月2日下午,全大队120余人赴越溪大队参观“农业学大寨”。
6月5日,宁海砖瓦厂建成投产,租用大队东观前水田。
同月,镇革委会决定增补王万川为大队革委会第一副主任。
6月16日,大队革委会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成立。
6月29日,房管组在长河头征地,建造公房,次年建成,定名“毛兔场公房”。
7月14日,大队在东大街建立合作医疗站,郑宗春、叶志清为“赤脚医生”。
8月,兴大唱大演“革命样板戏”。
9月,褚金华等人去桐庐南堡、绍兴上旺大队参观“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10月,地队在长山建造畜牧场,新建场屋7间,买母猪10只。
12月,中共白石大队支部成立整党领导小组,组长王万川。
是年,东门口至塔山里湾修筑简易公路,后改称环城东路。大队塔山里湾约80亩土地被征用,原计划开办化肥厂,后改建为宁海布厂。
大队平均亩产达579公斤,首次跃上千斤大关。
1971年
1月,大队党支部恢复活动。
3月3日,为割资本主义尾巴,大队党支部、革委会决定个人禁养群鸭。
3月14日,在长山畜牧场、塔山里湾一带种四季竹。
3月21日,支援县钢铁厂建设,义务送石料30车。
3月29日,长山翻水站开挖渠道,主渠长约180米。
是月,县防空指挥部在道观山开挖防空洞。
4月11日,大队购置第一台工农11型手扶拖拉机,价3090元,其后,在八角楼巷建立拖拉机站。同日长山桥头始建抽水机埠。
4月13日,试用“702”新农药。
是月,大队米厂在东大街开设,建厂房三间,购碾米机、钢磨、10KW电动机等。
5月18日,龚以亨赴江苏洪泾大队参观顾阿桃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事迹。
6月2日,紫溪公社洞口庙水库倒坍,青年民兵30余人参加救灾,同年12月,大队又有21人次义务支援水库修复工程。
是年,大队五金综合厂开始生产牛津杯(不锈钢圈),厂业务渐趋稳定。
1972年
1月25日10时,台湾海峡八级地震,村域有震感。
2月5日至8日,大雪、林木受损。
2月25日,县插秧机座谈会在大队召开,为县推广使用插秧机试点队。
5月16日,购入195型手扶拖拉机1台,价2884元。
5月24日,浙江省插秧机选型鉴定会在下凌田畈举行,宁海一号—71型被选定。
6月14日,吕兴炎出席省农机局召开的插秧机试点工作会议。
9月29日,县血吸虫病普查,大队350人受检。
是年,镇派“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进驻城东小学。
长山地队畜牧场挖水塘繁殖水浮莲,队办厂增加钢管放置器产品。
购置机动脱粒机1台,农用水泵2台,开始机动脱粒与灌溉。
大队表彰先进社员,共有100余人获奖。
1973年
2月28日,队属荒山普遍造林,在里牌门、石台山共植树5万株。
3月11日,成立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由钱天森等13人组成。
3月27日,吕兴炎去南京军区农场传授插秧机使用技术。
4月5日,长山畜牧场扩建场屋5间。
4月11日,县生产指挥组奖给大队红旗3型拖拉机1台。
4月18日至21日,女社员赵伊萍出席全国插秧机鉴定会议,同时表演县产插秧机操作技术。
4月,龚以兰出席县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7月、8月又分别出席地区、省妇女第一、第五次代表大会。
5月,梅雨连绵,总降雨量486毫米,为历史少见。
6月15日,郑宗春出席在福建龙海县召开的南方13省市行业机械化会议,为6个农民代表之一。
8日,道观山公路旁建氨水池1座,容积40立方。
10月22日,第2生产小队开始田亩测量,至次年3月底完成。
12月大队调解组织成立,主任章浓妹。
是年,白石五金综合厂于八角楼龚家门前新建厂房,占地约1.2亩,次年1月迁址,后改厂名为白石医药仪器厂。
1974年
2月26日,全大队社员集中城东小学,召开“批林批孔”大会。
4月3日,畜牧场种青皮竹1000余株。
4月,第3生产小队在下凌长四石改坑造田,增加土地1亩,耗工300余工。
5月5日至6月4日,全大队观看《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影片。
7月,购烘谷机一台,是年“双夏”(夏收夏种)开始使用。
8月,潘金昌首家在门前山建房,之后渐多,遂为第一个新村点。
9月30日,城东小学及白石头路一队晒场旁新建2所公共厕所。
10月19日,施芳云、龚以兰出席县妇联扩大会议。
11月,医药仪器厂试制成功新产品“电动生理记纹鼓”,每台售价1500元。
是年,粮食又获丰收,自1972年平均亩产已连续3年冠城关各大队之首。
是年,地队在长山“乌龟头”1.2亩水田中试种杂交水稻成功,亩产680公斤,为县内最早试种该品种单位之一。
1975年
1月10日,大队宣传队参加县革命文艺宣传调演,演出《朝阳沟》及自编快板等节目。
3月14日,道人湾2.88亩土地被宁海丝厂征用,作仓库基建用地。
3月30日,县首次插秧机机手学习班在化肥厂(今布厂)召开。赵伊萍、施芳云2人为辅导员。
4月,长山电灌站始建,至次年2月建成,可灌溉长山、吴家岙等100余亩“靠天田”。
6月1日,大队社员集体观看《杜鹃山》、《平原游击队》等5部样板戏影片。
6月10日,大队书记王万川等一行6人再赴绍兴上旺大队参观“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
12月14日,全大队在东方红学校召开“农业学大寨”大会。
是年,工业总产值达20.69万元,为城关镇各大队之首。大队机耕面积442亩,使用打稻机、脱粒机845亩(重复计算),抗旱能力在30~40天的农田451亩。
是年,第2生产小队早稻机插面积达95%。
1976年
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干部群众自发举行悼念活动。
2月,东门头至长山桥的机耕路开始建造,次年完成,长1000余米,宽3.5~4米.
3月8日,镇革委会武装部组织民兵野营训练,大队民兵27人参加,其中男11人。
4月,陈模道、周妙凤二人参加县“赤脚医生”培训班,嗣后,在医药仪器厂内新办合作医疗站,至1980年停办。
5月,医药仪器厂新产品“BJY—63型药片崩解时限测定仪”试制成功,并开始批量生产。
是月,潘金唐、陈如法参加胡陈港工程建设,为期二年。
6月6日,大队良种畜牧场改为镇办,大队36亩水田、10亩旱地及13户32人划出。双方签署协议书。
8月,医药仪器厂扩建厂房,占地2亩,其中仓库楼上为大队大会堂,座位500个。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社员在大队会堂设立灵堂,隆重悼念。18日在宁海中学操场参加县召开追悼大会。
9月,镇良种场储安富去海南岛琼县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10月,城关连续集会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江青反革命集团),接着开展声讨“四人帮”及“揭、批、查”运动。
11月15日,原司马第大队办公楼出售给镇革委会,共计房价人民币1.4万元。
12月,县防疫站为大队寄生虫病患者免费发放药品。
是年开始,参加颜公河疏浚工程,分段包干。
是年,完成粮食超购任务106.5%,连续7年稳产高产,再次被评为县“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
1977年
1月30日,石台山大湾新畜牧场建成平屋11间,耗资1.8万元,场长葛民岳。
4月11日,县矿业公司与大队订立土地转让合同。原第3小队仓库晒谷场共计1.57亩土地被作基建用地。
4月30日,大队购机动喷雾机1台。
5月11日,自来水厂征用门前山顶土地0.5亩,次年建成500吨蓄水池,长20米,宽8米,深5米。
8月22日,台风暴雨。
是年,村域消灭钉螺。
1978年
1月1日,党支部、革委会公布“白石大队计划生育措施(草案)”11条。
1月3日,召开“一批二打”(批“四人帮”,打击阶级敌人,打击资产阶级势力的进攻)大会。
2月1日,干部群众及在队办厂职工进行“洗手洗澡”(即自我交代检查揶用公物、贪污盗窃、乱支公款现象,然后进行退赔)运动。
2月15日,种籽队成立,队长华家瑞,负责大队良种试验繁育,设仓库于龚氏宗祠。
3月12日,第一个植树节,大队在新畜牧场附近植杉木4850株,松树2万株,20日又种棕榈树1000株。
5月,最早批准营业的个体工商户(经营服装小百货)严望进在大街设摊营业。撤城关镇各居民委员会,改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四街道办事处。
6月14日,大队向江苏兴化县舍陈公社万象农机五金化工厂购入假铵镁肥240吨,价2.1万元。施用后减产粮食0.8万公斤,蕃薯2万公斤。
8月21日,县文宣队(平调剧团)家属宿舍失火,焚楼5间,附近村民房屋亦遭损失。
9月12日,龚以亨等4人先后赴苏州、无锡等地参观学习“枫桥经验”。
11月,县委批准以白石大队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县农业办公室发给《批准书》。规划拆平八角楼一带旧房,另新建“大寨屋”,后未实施。
11月6日,县召开首届社队企业工作会议,医药仪器厂潘国贤出席会议,并作办厂工作经验的典型发言。
是年,县自来水厂建成投产,村民始用自来水。
第3生产小队东旺及下凌田畈土地平整规划图编制完成。
白石大队被评为县红旗大队,为全县9个大队之一。
是年,开始整治下凌坑。
1979年
1月,实行生猪补贴,规定社员每饲养1头猪补贴10元。同月,环城东路西侧新建11间牛舍完工,全大队耕牛集中在此关养。
2月13日,医药仪器厂分设“白石半导体高压器件厂”,厂长龚国申,7月1日正式投产。
3月14日,东旺及下凌田畈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搞田园化,至次年4月底基本完工。完成土方5万余方,耗资2.43万元。
6月,大队完成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及坏分子的评审、“摘帽”工作。
7月9日18时,江苏溧阳6级地震,村域震感明显。
7月21日,第2生产小队新晒场建成后搬迁使用。
10月1日,庆祝国庆30周年游行集会,大队高跷队扮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1月,第1次计划生育月,郑尧兴、冯玲英等6对夫妇领到独生子女证。
11月27日,凌晨,医药仪器厂价值1539.34元产品零部件被盗,使13.4万元得产品不能按时发货,此案不久即破获。
1980年
1月7日,大队党支部、革委会规定,凡绝育者,每人补贴40元,第一批8人绝育。
2月10日,负担黄坛水库修建工程1000工的人工费。
3月3日至6日,大队革委会先后与队属轧米厂、畜牧场订立承包合同,规定每年上缴给大队利润后自负盈亏。
4月,城关街巷重新整顿并编置门牌。
是月,倒春寒,早稻严重烂秧。
7月16日,低温多雨,收获后早稻湿谷发芽严重。
7月17日,医药仪器厂举办《机械工人识图》学习班,参加学习职工35人,辅导老师褚善东。
12月27日,城关镇委(1980)174号文宣布撤销白石大队革命委员会,建立白石大队管理委员会,龚以亨任大队长,俞其兴为副大队长。同日,中共城关镇委(1980)17号文宣布成立白石大队党支部委员会,华家瑞为书记,葛明岳为副书记。
1981年
2月,浙江电视台在宁海拍摄根据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改编者为村籍作家薛家柱。
6月13日,镇革委会(1981)19号文颁布《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几项实施规定》。
6月15日,大队管理委员会与村办医药仪器厂、半导体高压器件厂订立承包合同。
是年,拆东、西可园,建成防爆电器厂。
1982年
1月26日,大队石台山畜牧场停办。
2月5日,白石医药仪器厂决定分4小组承包,其中1组是妇女小组。
2月26日,县地名委员会公布全镇大队、街道、村巷标准名称,村范围称白石大队,城东街道。
6月6日,潘国贤等3人参观鄞县勤勇大队新村建设。
7月1日零时,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队共有203户,624人。
7月30日,台风过境,毁南门大溪防洪坝。
8月18日,镇府(1982)47号文公布白石大队粮食超额完成征购任务
11月29日,大队管理委员会制订《封山育林公约》。
是月,全县开始开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是年,推行以“包产到组”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跃龙山文峰塔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确定白石大队为广播整网试点单位,新装喇叭219只,96%的农户接上广播。
1983年
3月,城关镇绿化委员会成立。
是月,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成立,村民薛惠珍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
11月8日,村医药仪器厂崩解仪车间另行建厂,经批后定为“宁海城关白石药检仪器厂”,次年2月28日改名“宁海县白石药检仪器厂”。
11月20日,镇府(1983)57号文公布撤白石大队管理委员会,成立白石村民委员会,同时成立白石村生产合作社。
12月1日,半导体高压器件厂改称为“宁海县晶体管厂”。
12月,镇府公布白石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白石村生产合作社社长、副社长名单。
是月,中共白石大队党支部改称中共白石村党支部。
修竣文峰塔,耗资9200元。
县城至前童乡的公路经过村环城东路通车。
是年,村生产合作社社员谢惠民、金志成承包农田20.88亩,平均亩产800公斤,向国家投售商品粮1.18万公斤,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粮食专业户”称号,并获奖状、奖品和纪念章。
龚国辉出席宁波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推行以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4年
1月7日,村与县园林管理站为跃龙山东首馒头山山界问题达成协议。
3月20日,医药仪器厂23名妇女去苏州旅游。
6月29日,龚以亨出席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7月15日,潘国贤出席县科技工作会议,药检仪器厂产品BJY—C6管型片剂崩解仪获县优秀科技成果奖。
7月,宁波市府批准《宁海县城关镇总体规划》。
是月,老鹰坑石宕从岙口至长山电灌站机耕路建成,长225米,宽4~5米。拆毁长山石桥,改建钢筋混凝土平桥。
9月19日,城建办征用村水田1.2亩,建造环南东路,次年建成通车。
是年,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期延长至2000年。
民兵之家被评为县文明村建设活动先进单位。
农户始养奶牛。
1985年
3月,取消粮食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和议价收购,县府与农户签订粮食定购合同任务书。
6月1日,村民委员会与葛明岳等5人签订治保调解承包合同书。
7月14日,城区迅雷暴雨,继而飓风冰雹,雹径最大有3厘米,农作物严重受损。
是年,村出生率首次降至1%以下(9.58‰),无二胎及二胎以上计划外生育。
1986年
1月1日,村民委员会与钱天森等3人签订城关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承包合同书。
2月22日,城关举行“元宵灯会”,盛况空前。
3月5日,中午12时,村属十八陇山火灾,200余亩山林被焚毁。
4月,医药仪器厂女职工26人组织去杭州旅游。
5月,全村购买国库券1000元,8月认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2000元。
8月5日,村征地9.1亩,开办“宁海龙山游乐园”,同年12月建成,耗资35万,次年1月20日举行落成开业典礼。
8月,征用白峤岭荒山46亩,辟为镇环卫所垃圾堆场。
9月,位于环城东路西侧的城关镇敬老院建成,建筑面积473平方米,集资7.7万元,村资助人民币2000元。
10月5日,村有58户家庭被城关镇人民政府命名为“五好家庭”。
10月24日,潘国贤在门前山发现古墓,经文物部门鉴定为东汉时期,后出土双系陶罐,为城关地区出土年代最早的文物。
11月,县第四届人民运动会召开,村民裘为民获5000米和10000米长跑冠军。
是年,中共白石村支部参加镇党委召开的基层整党活动,全体党员重新登记。
城东小学被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谢华春兴办私人幼儿园一所。
1987年
1月27日,村业余文物爱好者一行10人,到附近山地考察了巽峰塔、清居寺、烽火台等古建筑遗址。
3月17日,村晶体管厂产品“宁晶牌硅单相桥式整流器QL26”获国家电子工业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3月18日,村办“宁海城关无线电器件厂”建立,厂长葛明岳。
9月18日,村民领到居民身份证。
10月,县供电局征用东王畈水田17亩,后又征用5.31亩,为历年征地最多一次。
12月2日,村与县文化馆签订联合经营游乐项目协议,后未获经济效益。
12月24日,中共白石村支部14人向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捐款。
1988年
4月7日,城关镇人民政府(1988)17号文宣布撤街道办事处,成立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属城东居民委员会。
5月16日,村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参加者26人。
6月20日,全村认购国库券1500元。
7月30日夜至7月31日凌晨,全县遭特大暴雨侵袭,损失严重,称“7.30洪灾”。本村部分低洼田被淹没外,余者损失不大。
8月8日,村办塑料橡胶厂批准建立,厂长龚国强。
8月17日,药检仪器厂新产品“滤器”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为我县乡镇企业第一项专利产品。
10月22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11月8日,城镇非农业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申报登记开始,历时一个月。
12月20日,村开展普法教育宣讲会。
12月25日,国家电子工业部为村办宁海县晶体管厂的产品“宁晶牌”100A以上环境和管壳额定整流二极管产品颁发全国工业生产许可证。
12月,36户村民批准在东旺住宅小区建房。
1989年
2月4日,村“两委会”慰问镇敬老院,赠送慰问品。
3月13日,村民陈台民去象山爵溪途中,车祸遇难。
3月29日,村属小岭山失火,焚山林20余亩。
4月,20对村民夫妇签订不再生育合同书。
5月7日,龚氏宗祠残屋全部拆除,辟为村民住宅小区。
6月28日,裘立德设计的匀浆仪获准国家专利产品,并颁发实用型产品证书。
6月30日,由龚以亨、谢惠民等5人组成的白石村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组成立。
7月10日,成立“刹三风,评三户、创文明”活动领导小组。(三风:赌博风、迷信风、婚丧事大操大办风;三户: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
7月12日,开展扫盲活动,为17名文盲、半文盲送课本到户。
8月28日,县园林站确定跃龙山公园界址,将门前山、道观山、塔山里湾等山地划入界内,并设置公园界牌,产权仍属白石村。
9月2日,县林特局与本村联合组成村属森林资源调查组,进行山林普查。
9月30日,城关镇组织《建国四十周年文娱晚会》,村民马珍圣、宋金标、俞冬英参加表演。
10月11日,长山部分桔园承包给前横乡石碾村人,为期5年。
10月21日,实施“义务兵养老保险金”制度。
10月20日,县供电局支援本村架设东旺至长山脚农用低压线一条,长1.3公里。
11月14日,县城建局、镇城建办对东旺住宅小区规划进行技术鉴定。
12月10日,县园林管理站和白石村联合发布《关于共同保护、制止破坏跃龙山园林的联合通告》,镇广播站曾多次广播。
12月30日,城关镇召开撤乡(撤城郊乡)并镇(并入城关镇)大会。
1990年
1月5日,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月17日,召开《宁海城关镇志》出版发行大会。
2月18日,四川攀枝花路桥公司帮助村东旺住宅小区填土,计2000多方。
3月1日,召开老人养老金福利会议,到会54人,决定从1990年1月份起,凡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养老金20元。
3月3日,村13名妇女参加城关镇“三八”友谊拔河赛。
3月5日,小岭被火烧毁山地,新种松树8000余株。
3月8日,村办厂女职工70人举行登杜鹃山活动。
5月14日,中共宁海城关镇委(1990)13号文件宣布城关镇划分四个管理区,白石村属中城管理区。
6月4日,白石村治安调解委员会成立(原治保和调解二个委员会合并为一个委员会)。
晚,《白石村志》编纂领导小组及编委会成立,潘国贤为组长,薛家栓为主编。
6月29日,白石村土地规划管理小组成立。
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村共227户,746人。
8月31日,上午10时许,城东小学内的古银杏树被台风刮断半边,尚存一半。
9月,环南东路铺上沥青油渣路面。
10月23日,中共白石支部换届选举。
10月24日,村妇女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报名参赛者有30人。
11月3日,知恩中学旭明楼落成,造价14万元,由赵亨龙资助建造,龚旭明,村八角楼人。
11月10日,黄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集资,村出资6400元。
11月17日,城关镇妇联组织乳线病普查,村17名妇女受检。
11月22日,村民龚以星、王总宪在门前山捕获一只“三不象”怪兽,《宁波日报》作了报导。
12月20日,村支部大会决定,下设3个党小组。
12月24日,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选举产生村社员(村民)代表。同时筹备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委员会。
12月31日,欢送村81岁老人汤水仙进镇敬老院。
是年,县砖瓦厂为取制砖材料在村北洋片马家坛平整土地10亩。
知识出处
《白石村志》
出版者:团结出版社
白石村是浙江宁海县城东南隅的一个村落。本书记录了全村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上限村之发端、下限1990年底。
阅读
相关地名
白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