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岭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2753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1
页数: 3
页码: 001-003
摘要: 本文
关键词: 宁海县

内容

岭南村地处宁海县西隅,前童镇之西北部,距县城12千米,距镇所在地联合村4.2千米。东围峰山、门前山,南临梁皇溪,与梁皇村相邻,西至梁皇山(茶园山)峰第一尖、岩门里,北倚帖岫岭,与黄坛镇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9'33"至121°20'35”,北纬29°15‘12”至29°16'38”之间。村内多山丘,耕地主要分布在帖岫岭以南至梁皇溪,门前山和后门山之间地带。岭南村辖岭南、东溪、响亭山3个自然村,现有住户510户,常住人口1372人。村域面积5.5平方千米,其中山林面积406.2公顷,农田保护区面积58.1公顷,村庄、水域、道路面积85.7公顷。主产稻谷,尚有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山地植被主要有松树、杉树、毛竹、茅草、茶树、果木等。村内道路硬化,省道甬临线由北往南穿村而过,与邻近各 镇乡道路相通,交通便捷。村内群山苍翠,绿树成荫,村道绿化,村庄美化,是宁波市森林 村庄。
  置村以来,村民在村内沙石滩上夯土造田,在山麓上开荒造地,逐渐形成今天这一方养育人的肥沃田园。村民以农业为主,副业有养猪、牛、羊、鸡、鸭等家禽家畜养殖,以及卖炭、卖柴等。外出做木工、泥瓦匠、裁缝或其他活计者亦有。旧时无田少田者甚多,除少数富户拥有较多的田地,多数均为自耕农及贫农。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杂粮蔬菜为次,旧时,历代产量不高,亩产在160公斤左右,粮食远不能自给,靠卖柴度日的村民不少,经济落后,生活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和选用优质的品种进行种植,产量成倍提高,杂交水稻亩产达到500公斤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粮食已能自给。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的落实,产量稳中有升,粮食自 给略余,温饱得到解决。进入21世纪,村民生活奔向小康。
  岭南村山地面积广阔,山林面积占村域面积的73.9%。山林资源丰富,山林产品多样,其中木材、柴炭、毛竹、竹笋等产品尤为突出。岭南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
  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我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农村土地制 度的一个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 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富,乡村旅游犹待开发和利用,村内空气清新,堪称天然氧吧。
  村民积极兴办工业。旧时村内办过“三窑”,即南宋时始办炭窑厂,清代办过缸窑厂,民国时期始办砖瓦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手工业者仍然较多,他们乐业于城市,安居于岭南。20世纪60年代村里办起轧米厂,70年代中期大队建起容量为10千瓦时的小型水电站。随后办起茶厂、胶带厂、油石厂、装潢设计厂等,因经济效益差,到20世纪80年代初都停办了。随着改革开放①的不断深入,村内又陆续办起了公司、工厂。而今村内尚有1家企业(正伟有限公司),建起3家工厂(宁海县季茂快纸箱厂、欧启电器厂、宁海县乾通汽配厂)。2018年,年产值达1480万元。
  商贸服务业逐渐兴起。1949年之前,只有外村人到本村开了1家小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内也只有1家代销店。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 商业兴起,到2019年底,村内有个体商贸服务业8家。
  水资源丰富,水利建设卓有成效。有2条溪水流经村域,在山弯处拦溪筑库,村内筑有大小不等的水库7座,蓄水量达30万立方米。长期以来,村民们就在村内的两条溪流两岸驳坎填堤,在溪流的河床上垒堰,在田野上挖掘修建渠道进行灌溉。水利建设效果显著,防洪、抗旱、排涝、供水有了保障。
  文化教育日益得到重视。旧时,村民多为文盲半文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里着力办好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入学率增长,到1985年普及小学教育,至1995年普及初中教育。进入21世纪,高中教育基本普及。旧时,大学生是凤毛麟角,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学招生人数迅速增加,岭南村大学毕业生也随之增多。据统计,至2019年10月,全村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18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的有24人,大学 毕业生人数占全村村民总数的15. 5%左右。
  公益事业迅速发展。1975年小型水电站建成,装机容量为10千瓦时,村民首次用上电灯,1977年大电网通村,通电率达100%;1989年接通自来水管道,自来水进户,村民可免费饮用自来水,此后,自来水设施逐步完善,入户率和安全饮用率达100%;2015年污水管道铺设完工,垃圾处理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得到妥善处理;2016年投入204万元,建成建筑面积为1550平方米的村文化礼堂,同年,甬临线两侧提升工程完工,并投入 使用。
  岭南村村民聪慧。继承先祖遗风,耕读传家,读书立世,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①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中国的强国之路。
  明代有陈明道,他主政慈溪知事,秉公办事,高风亮节。近代有民主革命志士陈士浩,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后任北伐军中校团长,北伐战争中率部队从广东征战到徐州,立下不少战功。民国时期有比较著名的西医吴文伟,其1934年毕业于东南医科大学,1941年春,应民国县长方引之聘请,创办宁海县卫生院,任院长。他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得到群众的好评。当代有革命先辈陈星,他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在上海、宁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任宁海临时县委书记。1949年8月到县人民政府工作,任建设科科长。1956-1966年历任四届副县长。陈星在任副县长期间,虽整天忙于公务,仍情系家乡,为家乡开建水库大坝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得到民众的赞颂。
  岭南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崇尚勤劳节俭,民众热心公益事业,造福邻里者代有涌现。前有梁皇寺之陈檀樾(才元公)独资独建独樟祠,后有合族建造寺庙,尚有个人出资建凉亭,村民集资建造学校。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均得到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公益事业得到改善。
  20世纪80年代后,岭南村获得小康示范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森林防火先进单位、治安平安村等荣誉称号。近几年,岭南村获得四星级基层党支部、先进慈善工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荣誉称号。
  在前童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岭南村民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今后,岭南村将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将岭南村建设成为精神更富有、生活更富裕、人民更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知识出处

岭南村志

《岭南村志》

本书上溯事物发端,下限迄至2018年底,记述了岭南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26章,内容包括:置村沿革、人口、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工业、林业、商贸服务业、水利、交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