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营工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237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营工厂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5
页码: 379-3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多家工厂生产各类产品,包括纺织、食品、水产、机械等,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宁海县 纺织 食品

内容

宁海棉纺织厂 位于城关纺织路。1983年11月投产1万纱锭,1985年扩至32000纱锭。采用80年代国产最新设备,是县内规模最大的工厂。主要生产各档纯棉纱、纯化纤纱、棉涤混纺纱等,产品畅销国内,出口香港、日本等地。其跃龙牌纯棉精梳32支纱和纯棉普梳32支纱,均为省、部优产品。1986年,全厂占地97149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565万元,职工1983人,产棉纱7090吨,年产值3633万元,利润419万元,税金284万元,创汇286万美元,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业前列。连年被评为宁波市“六好”企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
  宁海布厂 位于城关跃龙山东南麓。1971年8月投产,称宁海棉织厂,次年改称棉纺织厂。原在南门外飞凤山脚,1975年迁今址。有纺机3000锭,织机256台。1982年扩建后,1984年纺部称宁海棉纺织厂,织部改名为宁海布厂。1986年,布厂占地5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2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75万元,织机276台,职工590人。主产纯棉坯布、化纤坯布等。是年,产棉布719万米,年产值1092万元,利润22万元,税金27万元。产品除内销外,出口西欧、香港等地。
  宁海丝厂 位于城关东隅。1970年3月投产,有缫丝机48台。1972年,缫丝机发展到96台,产白厂丝51吨,产值221万元,利润19万元,税金26万元。此后扩充设备,缫丝机增至120台,但因原料供应影响,生产有升有降。1986年,增设丝织车间,置织机12台,分条整经机1台,卧式卷纬机1台。是年,全厂占地155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72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0万元,职工274人,产白厂丝31吨,被面4.2万条,总产值138万元,利润2.3万元,税金7.7万元。
  宁海丝织厂 位于城关纺织路。1975年投产,1980年扩建。配有丝织机120台,生产真丝绸、交织绸为主,兼织合纤绸。主要产品有乔其纱、花软缎、三色被面等。其中10101乔其纱获上海市金织奖,H9371丝棉斜纹绸等产品出口日本、西欧各国。1986年,占地23743平方米,建筑面积1352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33万元,职工505人,产丝织品127万米,总产值536.7万元,利润5万元,税金4万元。
  宁海粮油加工厂 位于城关北大街。1956年3月,由9家私营碾米厂和宁海县油脂联合加工厂合并而成,当时称公私合营宁海县成生碾米总厂。后几经分合改组,1959年12月,称象山县粮食局宁城粮食加工厂。1960年油脂车间另立油厂。1962年称宁海米厂。1966年改为国营。1978年粮、油两厂合并,定今名。杜鹃牌二级菜油为商业部优质产品。上白麦粉为浙江省优质产品。1986年,占地17165平方米,建筑面积874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25万元,职工137人。加工粮食4159吨,产油脂3681吨。年产值477万元,利润33万元,税金1万元。
  宁海食品厂 位于城南滨溪路。1958年,由城关制面生产合作社、城关水作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宁海城关副食品商店的酱油坊等合并而成,称宁海县食品酱油厂,为县属集体企业。1959年转为地方国营,改名宁城食品厂,职工47人。1960年,又并入公私合营城关糖果合作商店、城关糕点加工厂等,定名宁海食品厂。1979年,将奶粉车间扩建为宁海乳制品厂。1986年,食品厂占地17496平方米,建筑面积10594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7万元,职工208人,产值154万元,利润13万元,税金6.5万元。主要产品产量,糕饼、糖果602吨,酱油、米醋1343吨。1983年,油煎枣、苔生片同为省商业系统最佳产品。
  宁海水产供销公司冷冻厂 位于前横乡明江山南面。1975年筹建,1980年5月投产,1985年扩建,生产能力为日结冻25吨,制冰30吨,冷藏500吨,贮冰200吨。主要产品有速冻青蚕豆、蒜苗、蛏肉、无头对虾及各种鱼类。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及日本等国家。1985年,卫生部、商业部授予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占地2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900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50万元,职工92人,产水产冷冻品145吨,年产值147万元,利润20万元,税金22万元。
  宁海酒厂 建于1956年2月,称公私合营宁海酿酒厂,在城关设总厂,梅林(当年并入屠家)、屠家、长街设分厂。1958年和1960年,分别撤销长街、屠家分厂。1961年改称地方国营宁海酒厂,1978年更名宁海第一酒厂,1982年3月定今名。分两个厂区:原厂区在城关东大街,占地15998平方米,建筑面积7178平方米;1985年,在辛岭乡双水村扩建新厂区,增挂宁海天明啤酒厂名,占地33996平方米,建筑面积10801平方米。主要产品有黄酒、白酒和天明山牌啤酒。共有固定资产原值308万元,职工256人。年产宁式16度黄酒3700吨,糟烧50度白酒148吨,天明山牌12度啤酒2749吨,总产值360万元,利润16.6万元,税金92万元。天明山牌啤酒被评为宁波市一级产品。
  宁海第一橡胶厂 位于城关跃龙山麓,原为设在梅林的宁海橡胶厂胶鞋车间,1982年分迁今址,为宁海橡胶总厂胶鞋分厂。1985年定今名。占地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66平方米。主要产品是各色布面胶鞋、全胶鞋。1986年,固定资产原值238万元,职工661人,产胶鞋268万双,产值912万元,利润33万元,税金39万元。
  宁海通用机械厂 位于城关西郊,崇寺山东南麓。1958年,以城关铁器社冶铸组和机械部为基础,建成农业机械修造厂,为县内首家农机生产企业。1969年改名宁海农机厂,1971年改今名。1975年被机械工业部、冶金部定为生产钢丝绳成型机械的专业厂。主要产品有捻股机、成绳机、热处理收线机、拉丝机等。1977年,捻股机获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第一名。大型静压气垫轴承200型管式捻股机于同年试制成功,1983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6年,占地56347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386万元。拥有各种机械设备113台,其中大型精密设备18台;职工3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人,是县内规模最大的机械厂。是年,产钢丝绳机118台、436吨,年产值354万元,利润103万元,税金31万元。
  宁海粮食机械厂 位于城关纺织路。1970年建,原名粮食机械修造厂,在城关小北门路。1972年改今名,1986年迁现址。系商业部和省商业厅定点生产各类平转筛的专业厂。主要产品有4个系列12种规格的平转筛和大麦分级机。其中部优产品1种,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2种。产品销售国内26个省市,并销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1986年,占地12682平方米,建筑面积11286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53万元,拥有金属切削、锻压机床33台,职工114人,产谷糙分离筛245台,年产值334万元,利润71万元,税金16万元。为宁波市“六好”企业和先进企业。
  宁海金属制品机械厂 位于城关西郊崇寺山南麓。原是宁海通用机械厂钢瓶车间,1980年6月,经省劳动人事厅准许生产YSP-15型液化石油气钢瓶。1984年12月划出,设厂定名。1985年扩大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为10万只钢瓶。陆续增设钢瓶检修、液化石油气灌装等。1986年,占地9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9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82万元,职工130人,产钢瓶29126只,总产值247万元,利润10万元,税金14万元。
  宁海教学仪器厂 位于城关解放路南端。1976年建,原名制氧厂。1980年转产教学仪器,1982年改今名。1985年经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审定,获全国模型生产行业第一家型号证书。主要产品有生物生理模型85种,生物标本32种。其中细胞亚显微结构和人体躯干头颈部解剖模型,分别获全国普教理科教学仪器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和四等奖。产品行销全国各省市,外销香港、新加坡等地。1986年,占地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8.2万元,职工80人,产模型5290只,年产值184万元,利润30万元,税金9万元。被省、市评为教学仪器生产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

《宁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首冠序言、概述、大事记,设专志25编。配以地图10幅,图表200余张,彩色、黑白照片100余帧。如实地展现了宁海的政治、经济、自然、人文、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全貌,观点新颖,史料翔实,文笔洗炼,风格独特,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并记载了宁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各方面的演变和发展状况。这是一册记载宁海县情的学术资料,是一部服务当前、传诸后世的历史文献。

阅读

相关机构

宁海棉纺织厂
相关机构
宁海布厂
相关机构
宁海丝厂
相关机构
宁海丝织厂
相关机构
宁海粮油加工厂
相关机构
宁海食品厂
相关机构
宁海酒厂
相关机构
宁海第一橡胶厂
相关机构
宁海通用机械厂
相关机构
宁海粮食机械厂
相关机构
宁海教学仪器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