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2112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位于浙江东部,历史悠久,人民勤劳,经济发展迅速,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关键词: 宁海 地形 经济

内容

宁海位于浙江东部沿海,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北连奉化县,东北濒象山港,东接象山县,东南临三门湾,南壤三门县,西与天台、新昌2县为界。总面积1879平方公里,其中内陆1634.6平方公里,海域244.4平方公里。1986年,设7区,1县属镇,8区属镇,40乡,892行政村。有15.22万户,54.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05%。境内聚居汉族,并有回、蒙、苗、满、藏等少数民族38人。县城城关镇,旧称“缑城”,居于县境中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治设白峤。隋开皇九年(589)废,并入临海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徙海游(今属三门县)。武德七年又并入章安县。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复建,治迁广度里(今城关镇)。唐神龙二年(706),以县东地域辽阔,析归象山县。民国29年(1940),划海游等17乡镇归新建的三门县。宁海建县后,历属临海郡、台州路、台州府。1949年宁海解放后,初属台州专区,后数易隶属于宁波专区或台州专区。1958年10月撤宁海,并入象山县,县治设力洋,后移原宁海城关。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属宁波专区,1983年7月改隶宁波市。
  地质构造属华南台块浙闽隆起带东南沿海断裂皱褶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多变,为滨海多山丘陵地区。山体系天台山脉中段,县内构成西北、中部、西南、南部四大干山。宁海与新昌交界之蟹背尖,海拔954米,为最高山峰。河流均短促,较大者有白溪、清溪、凫溪、颜公河、中堡溪等。白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横贯全境,长66.5公里,流域627平方公里,为全县之最。海岸线曲折,全长166.48公里。有港湾6处,处于象山港尾的有铁江、黄墩港,位于三门湾畔的有力洋港、白峤港、青山港、旗门港。沿海滩涂连片,岛屿棋布。境内西部山峦重叠,东北部群山绵亘。中部低山、丘陵错杂,间有小盆地。东部及南部多海积平原,城北片属河谷平原,为县内主要粮、棉产区。气候温和湿润,历年平均气温16.2℃,平均降水量1655.3毫米,无霜期230天。唯夏、秋间多台风暴雨,有洪涝之患。亦常遇干旱。矿藏以铅锌、沸石、珍珠岩等贮量为丰,已予开采。水资源总蕴藏量15.31亿立方米/年。
  宁海人民素以勤劳俭朴称著。“地迫山海,产悭食啬”,“比之他县为最劳”。自古以来,山区人民垒石为田,沿海则围涂垦殖。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频繁的自然灾害,使宁海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人民生活较贫困,山区人民尤为艰苦。
  历代名人崇尚气节,多耿直之士。南宋末年,枢密院编修郑霖、右丞相叶梦鼎、史学家胡三省、文学家舒岳祥等,均与权臣贾似道同朝。贾企图利用乡邻关系,曾多方引诱和拉拢他们,以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但他们皆不为贾所笼络,郑霖因此为贾所杀,叶梦鼎每与贾相抵触而归里不仕,胡三省、舒岳祥弃职回家,潜心于著述。明初文学博士方孝孺,在“靖难之役”中不为朱棣的威胁利诱所动,宁遭灭十族之祸而不肯为其草登极诏,至死大义凛然,其刚烈之气为国人所崇。现代“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坚贞不屈,就义于上海龙华。抗战初期,江苏海州护理专员兼保安司令孔墉,身先士卒,为国捐躯。抗日时任中共诸暨中心县委书记、金萧支队第一大队长的朱学勉,在反扫荡中血染沙场。国画大师潘天寿为人敦厚,品德高尚,为海内外艺术界所颂扬。方志学者干人俊,呕心沥血,广征博采,毕生修志1000多卷,为近代地方志史所罕见。
  宁海人民富有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光荣传统。元初杨镇龙揭竿而起,聚众12万,事及浙东3府7县,建立“大兴国”,震慑元王朝。元末陈性中父子率领民众奋起抗倭,智勇过人,尽歼入寇者。清初俞抒素聚众反抗清朝统治者,号称“白头翁”,威震一时。咸丰年间,王延圆、赖余沈(今属三门县人)起义,攻入宁海城,杀县令邹全节。清末秀才王锡桐痛恨天主教徒胡作非为,发动民众焚教堂,杀神甫,成为震惊中外的“宁海教案”。辛亥革命志士童保喧,以起义军临时总指挥身份指挥光复杭州。中国共产党于1926年在宁海建立支部,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1928年,中共宁海县委组织亭旁(今属三门县)起义,成立区苏维埃,为省内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和第一个红色政权。此后,宁海共产党组织持续发展,革命斗争坚持不懈。至1948年于县西南区建立革命游击武装,为解放宁海创造条件。
  解放后,在中共宁海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左”的错误,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使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198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81633万元,比1949年增长22.9倍,与1978年比,增长2.9倍,8年翻了近两番,为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宁海为综合性农业经济地区。古有“高田沙瘦常忧旱,沿海涂咸少有秋”之称。建国后,经过生产关系变革,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建造水库山塘1774座,总库容1701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0069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27.62万亩。围垦海涂104处,总面积12.05万亩,增加可植面积8.28万亩。同时,推广先进技术,产量逐步增长。80年代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步走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道路。198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8638万元,比1949年增长4.6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2.8%。现有耕地40.06万亩,主要种植水稻、棉花和麦、豆、油菜籽等。粮食总产量19.03万吨,棉花总产5448吨,分别比解放初增长1.5倍和59.5倍。林业用地150.89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54.3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3%。林业特产以毛竹、柑桔、茶叶、蚕桑为大宗。柑桔、茶叶被列为全国基地县。县内培育的3株罐藏柑桔良种,占全国选定优良品种总株数的三分之一,“望海茶”和“望府银毫”评为省优名茶。传统畜禽有猪、牛、羊、鸡、鸭、鹅,新兴饲养的有长毛兔、奶牛、蜜蜂等。牛饲养为全省基地县之一。1986年水产品总产量2.51万吨,比解放初增长13倍。浅海养殖为全省基地县,其中“西店牡蛎”、“长街蛏子”及蚶子、青蟹等史有盛誉,部分已冷冻出口。近年中国对虾养殖发展很快,总产达253.8吨,驰誉国内外,为出口农副产品的后起之秀。
  工业生产,解放前夕仅有发电、碾米、印刷等数家小厂。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4%。建国后,经恢复、调整和发展,现已形成以纺织、机械、食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金属制品为主体,由30多个行业100余门类组成的工业体系。1986年,全县有工业企业2486家,总产值62995万元,比1949年增长542倍,比1978年增长5.6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2%。其中80年代崛起的乡镇工业,总产值40209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3.8%,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有大梁山啤酒、谷糙分离筛、跃龙牌棉纱、高强度连杆螺栓、档圈钳、玲珑牌荧光灯镇流器、液化石油气瓶阀、杜鹃牌二级菜油等30多个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棉纱、坯布、童装、针织品、铜闸阀、螺丝批、铝锅、手动液压搬运车、系列卷笔刀、仿古玻璃画、冷冻食品等40多种产品销售国外。燃气用具,从角阀、减压阀到煤气表、钢瓶,从单灶、双灶到组合灶,从家用灶到宾馆用大型组合灶,从铁制灶到不锈钢灶具,共20多个产品,是全国少有的品种齐全、配套的燃气用具生产县。全县有塑料制品企业247家,计100克以上的注塑机1000多台,总注塑能力25万余克,能承接注塑、拉塑、吸塑、吹塑等各种业务,亦为全国少有的塑料制品生产县之一。
  宁海交通,向有“山岭崎岖,行旅有虞”之说。解放时,仅有28公里公路和1个简易码头。建国以来,建成的省道公路有甬临线、象西线和宁西线,分别贯穿县境。黄榧公路盘山绕谷,通往海拔400多米的双峰。越溪大桥南北飞架,沟通了宽100多米的白峤港两岸。现以县城为枢纽的公路辐射四方,总长468.17公里,置有各种汽车1021辆,乡乡通汽车。水运,除现有3个共900吨级的码头外,3000吨级的强蛟码头正在动工兴建。邮政事业不断发展,电信设施相应改善。各区镇乡均有邮电机构,置有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7220门,邮路总长2314公里,线路四通八达。
  解放前,城乡贸易以农副产品为多。习称“东门漓卤滴浆,西门带棒夹枪,南门瓜瓠茄菜,北门金银宝贝”。建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交易商品琳琅满目,市场繁荣,购销两旺。1986年,全县有各类商业机构5087个,从业人员999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1365万元,比1949年增长67.9倍,比1978年增长2.1倍。农副产品采购总额7848万元,比1952年增长33.3倍,比1978年增长1.6倍。外贸出口收购总额1681万元,比1978年增长17.5倍。全县财政收入4197.7万元,比1950年增长30.3倍,比1978年增长1.3倍。金融、保险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
  城乡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986年,全县农民人均口粮292公斤,比1975年增加32.7%;人均收入515元,比1975年增加6.5倍。渔民人均收入715元,比1975年增长6.6倍。职工年人均工资1160元,比1975年增加1.9倍。个人储蓄,1986年底余额为7777万元,比1975年增长23倍,人均143.43元。解放前,农村住宅简陋,草舍平房毗连,如今是楼房鳞次栉比,质量越建越好。高档耐用消费品也愈来愈多的进入农家。但部分山村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1986年,全县有小学556所,普通中学59所,专业学校6所,初等教育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试行。宁海中学设备完善,为省重点中学之一。各类业余教育普遍受到重视,文盲已基本扫除。县级科研机构3个,各种科技学术团体27个,专业技术人员1375人,获县以上科技成果奖139项。文化设施逐步改善,文化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有一定规模。群众性的创作、表演及电影、电视、广播等,均有较大进展。全县有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55个,病床671张,比1978年增加62.4%。计划生育成效显著,197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3‰,1984年以来降至10‰以下。群众体育活跃,运动水平提高。建国以来,县运动员参加省比赛获前三名的团体22名次,个人24人次;参加地区(市)比赛获第一名的团体33名次,个人156人次。
  文物胜迹,亦多有所在。重点文物有王锡桐起义遗址、方正学先生读书处、革命烈士柔石故居、著名画家潘天寿故居、中共浙东工委干部会议(“梅花村会议”)遗址等多处。位于城南里许的跃龙山,青松翠柏,景色秀丽。文峰塔屹立山巅,将军湖碧波荡漾,大溪水萦绕山前,望溪亭、碑亭、未名亭缀于丛林之中。环境清幽,为人们游览、憩息之所。处于城北28公里的南溪温泉,泉水含氡、氟等矿物质,水温47.5℃,清澈无味,已建立疗养所。四周层峦叠翠,竹木荫翳。其间多亭台楼阁,小桥曲径,是著名的疗养旅游胜地。出城南5公里的莲头山,岩壁陡峭,涧水飞漱,别有一番景色。其泉水含多种矿物质,对一些疾病有疗效,来此治疗者,常年不绝。
  总揽古今,宁海山广海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民勤劳聪慧,富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县人民团结一致,继往开来,坚持改革,锐意进取,为把宁海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庶、文明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

《宁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首冠序言、概述、大事记,设专志25编。配以地图10幅,图表200余张,彩色、黑白照片100余帧。如实地展现了宁海的政治、经济、自然、人文、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全貌,观点新颖,史料翔实,文笔洗炼,风格独特,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并记载了宁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各方面的演变和发展状况。这是一册记载宁海县情的学术资料,是一部服务当前、传诸后世的历史文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武则天
相关人物
郑霖
相关人物
叶梦鼎
相关人物
胡三省
相关人物
舒岳祥
相关人物
贾似道
相关人物
方孝孺
相关人物
朱棣
相关人物
孔墉
相关人物
朱学勉
相关人物
潘天寿
相关人物
干人俊
相关人物
杨镇龙
相关人物
陈性中
相关人物
俞抒素
相关人物
王延圆
相关人物
赖余沈
相关人物
邹全节
相关人物
王锡桐
相关人物
童保喧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枢密院
相关机构
中共诸暨中心
相关机构
宁海中学
相关机构
中共浙东工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奉化县
相关地名
象山县
相关地名
三门湾
相关地名
三门县
相关地名
城关镇
相关地名
临海县
相关地名
章安县
相关地名
临海郡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白峤港
相关地名
青山港
相关地名
旗门港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海州区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梅花村街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