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2110
颗粒名称: 序三
页数: 2

内容

社会主义时代编纂的第一部《宁海县志》,经过全体修志人员伏案奋笔,辛勤努力,五易寒暑,终于告成,可喜可贺!
  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以来,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县境依山濒海,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也是人文荟萃之地。进入近代,宁海人民同样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地不能尽其利,物不能尽其用,人不能尽其才。新中国成立后,宁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四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行现代化建设,给宁海带来勃勃生机和巨大变化。全县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农业连年丰收,工业四处崛起,交通发达,市场繁荣,今朝与往昔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值此盛世,宁海县党政领导调集人才,拨付专款,组织编纂《宁海县志》,确是远见卓识之举。正如近代学者所说:“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地方史志为一方地域之“政教精神所寄焉”。
  新编《宁海县志》,按“详今略古”的原则,裁取本县旧志的精粹,吸收各地新志的长处,以翔实、系统的资料,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宁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各方面的演变和发展状况。这是一册记载宁海县情的学术资料,是一部服务当前、传诸后世的历史文献。它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现实性等特点,不仅为认识宁海、研究宁海、为宁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且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宁海是我的桑梓之地。我在少年时代即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工作,七十年的岁月在外地度过,但回想少时涉足跃龙山、方正学先生读书处以及城隍庙等处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30年代,我在上海工作期间,与柔石、王育和、林淡秋等乡友时相过从,互谈乡情,记忆犹新。桑梓情系,故园梦绕,常使我不能忘怀。1986年,我同老伴有机会一起回故乡,心情十分高兴,确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惊见人天尽换装”。看到了家乡面貌巨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卓著,倍感兴奋。
  近年来,宁海县领导与我多次谈及家乡修志事,并蒙聘为县志顾问,我理当全力支持,但也愧难作出什么具体贡献。现又要我作序,一再推辞未成。本着敬乡之忱,借此机会,对我故乡父老兄弟姐妹表示亲切的问候,并祝我家乡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知识出处

宁海县志

《宁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首冠序言、概述、大事记,设专志25编。配以地图10幅,图表200余张,彩色、黑白照片100余帧。如实地展现了宁海的政治、经济、自然、人文、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全貌,观点新颖,史料翔实,文笔洗炼,风格独特,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并记载了宁海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状各方面的演变和发展状况。这是一册记载宁海县情的学术资料,是一部服务当前、传诸后世的历史文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明养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