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路巷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北湖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949
颗粒名称: 街路巷弄
分类号: K925.5
页数: 4
页码: 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北湖村的街路巷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宁海县 北湖村 街路巷弄

内容

境内有街2条,路6条,巷5条。
  中大街东接东大街,西连西大街。长470米,宽12米,混凝土路面。该街在县城中心,故名。自水角凌路南端至桃源北路,长100米。本村在中大街北段路面北侧。沿街有城关供销社和为民药店等。
  北大街 东接环城北路,西接环城西路,长560米,原宽12米,油渣路面。系新建街道,因在城关北部,故名。该街原为城墙址,改道前宁象线过此。1990年拓宽为20米,改为混凝土路面。从北斗路南端到环城北路,长约330米。此段路面北侧的主要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有城乡建设环保局、黄坛区公所、友谊无线电厂、宁波羊毛衫厂和海兴压铸有限公司。
  蒲湖路 曾用名巩安路。东起桃源北路,西至水角凌路。长200米,宽4~6米,卵石路面。该路旧有聚成当店,称当店前。1968年以巩安大队所在地而命名巩安路。1986年更名蒲湖路,因该处解放初属蒲湖村而命名。路的北侧有城关粮管所。
  水角凌路 曾用名向阳路。南起中大街,北至北大街。长570米,宽3~4米,卵石路面。该路包含原小米巷、水角凌二个地段。旧志有明宏治十六年“倭入水阁凌”的记载,则明时称水阁凌,后谐音为水角凌。1968年改称向阳路。1982年复名为水角凌路。该处原有陈长官祠,现改设老干部局。沿路东侧的企事业单位有文教印刷厂,电机塑压厂、粮食局和老干部局等。路中段东侧有盛家街古井,称大井头。
  桃源北路 曾用名南北大街。南接桃源南路,北至北大街。长470米,宽15~20米,混凝土路面。桃源桥河改为地下水道,铺设成街路后,纵贯城关南北,称南北大街。1964年全面拓宽。1986年为保留桃源河历史名称,改称桃源南北路。以原桃源桥(桃源南、北路与中、东大街交会处)为界,北称桃源北路,南称桃源南路。现桃源南、北路为新建的主要大街。桃源北路西侧主要企事业单位及机关有糖烟酒大厦、百货大楼、城关派出所、工人文化宫、二轻总公司、设备物资公司、保险公司、北湖饭店、福利厂等。路南段西侧有海道司古井。
  北斗路 南起北大街,北至宁象公路。长430米,宽4~6米,混凝土路面。该路在城关北郊,通斗门张,1986年命名为北斗路。
  中医院路 东起气象路,西至北胡同。长280米,宽4~6米,混凝土路面,以宁海中医院建于路东端北侧,1986年命名为中医院路。
  气象路 南起北大街,北至气象站。长590米,宽4~8米,混凝土路面。该路通向气象站,因以命名。沿路企事业单位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物资设备公司仓库、植物检疫站、气象站等。
  颜公河路 南起环城北路,北至宁象公路。长430米,宽20米,混凝土路面。该路在颜公河东岸,因以为名。沿路事业单位及机关有农业局、兽医站。
  大米巷 东起桃源北路,向西折南至中大街、西抵水角凌路。长170米,宽3~4米,卵石路面。该巷原为米行集中处,故称大米巷。城关税务所、义务消防总队及一分队设于巷内。
  城中巷 南起大米巷,北至蒲湖路。长140米,宽1~4米,卵石路面。因位于城关中心地段,且巷内有城中小学,故名。巷内原有古寺,建于梁天监元年(503),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起称妙相寺,今改建为粮站。
  下叶巷 南起蒲湖路,北至蒲湖,长180米,宽3米,卵石路面。该巷旧名下檐,后谐音为下叶。
  拱辰巷 东起气象路,西至金属压铸厂围墙。长150米,宽3米,混凝土路面。该路在大北门外,大北门原名拱辰门,故名。
  北胡同(弄) 南起北大街,北至中医院路。长130米,宽1.5米,泥路。黄坛区派出所设此。

知识出处

宁海北湖村志

《宁海北湖村志》

本书记述了北湖村的历史和现状,是北湖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北湖村位于县城中北部,先民勤劳勇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显著成就。编纂村志是为了反映本村各方面情况,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为村民提供爱祖国、爱家乡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北湖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