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北湖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948
颗粒名称: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25.5
页数: 2
页码: 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北湖村的建置沿革发展情况。
关键词: 宁海县 北湖村 建置沿革

内容

北湖村古属广度里,向为村民聚居的地方。自宋至清,其间曾去保甲,立都分图,但乡里之制未变,本村仍属广度里。康熙时,县城有巷十二。光绪间增至三十,位于本村的有大米巷、小米巷、水角凌巷。
  民国17年(1928),实行村里制,城区划分为祟圣、遗惠、正学三里,今之北湖村隶属遗惠里,里长石琢如。民国21年(1932)、建乡镇,编闾邻,城区改里为镇,城区三里分别改为祟圣、遗惠、正学三镇;北湖村属遗惠镇。镇长石琢如,副镇长金子容。民国24年(1935),废闾邻,行保甲;祟圣、遗惠、正学三镇合并,设置缑城镇;本村隶属缑城镇。民国29年(1940),本村为第7保和第13保辖区。第7保,西北桃源河起至小米巷当店前横街止,共10甲,93户。第13保,县后横街真至下檐古蒲湖止,共10甲,139户。民国31年(1942),本村仍为第7保、第13保辖区。第7保,桃源桥至小米巷后遗惠小学止,10甲,95户。第13保,当店前起至花桥头河港一带,10甲,126户。民国36年(1947),全镇缩编为16保;本村为第5保辖区,东起桃源桥至小米巷口,两巷直冲至城脚,连城外跳头村,坐北首。共15甲,220户。
  1949年7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解放县城。同年9月,废缑城镇,原缑城镇辖区分设东城、中城、西城三镇。同月,废保甲制。原第5保改设为蒲湖村,隶属中城镇。1950年8月,东城、中城、西城三镇合并,置城关镇。蒲湖村属城关镇。辖区东起桃源河(今桃源北路),西至水角凌路,北起跳头村,南至中街。1956年冬,本村巩固、鞍山两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建立巩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五星人民公社成立,后改称宁海人民公社。巩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巩安生产队,隶属东城管理区,1961年,城关镇人民公社成立,巩安生产队改为巩安生产大队。1983年改建为行政村,称巩安村。1986年,更名北湖村,以地靠大北门之蒲湖而命名。

知识出处

宁海北湖村志

《宁海北湖村志》

本书记述了北湖村的历史和现状,是北湖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北湖村位于县城中北部,先民勤劳勇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显著成就。编纂村志是为了反映本村各方面情况,发挥“存史、资治、教化”的功能,为村民提供爱祖国、爱家乡的教材。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北湖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