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517
颗粒名称: 总述
分类号: D624.554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经历了从萌芽过渡阶段、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遭受严重挫折阶段到恢复和顺利发展阶段的演变。
关键词: 宁海县 人民代表大会 总述

内容

宁海位于宁波市南部,东接象山县,东北濒象山港,东南临三门湾,西界绍兴市,西南连台州市,北靠奉化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建立宁海县,先后废、复、并、析临海县、章安县、三门县、象山县。历属临海郡、台州路、台州府。新中国成立后,初属台州专区,后数易隶属于宁波专区或台州专区。1958年11月,宁海、象山合并为象山县;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隶属于宁波专区;1983年7月改隶宁波市。全县辖17个乡镇,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2002年12月全县总人口58.4万。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各地一样,从孕育、产生,历经曲折,然后恢复发展,并不断完善。
  1949年至1954年是县人民代表大会萌芽过渡阶段。宁海县人民政权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而土地改革等重大事项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且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提高全社会民主意识也需要有一个过程。1949年4月,中共宁海县委在岔路干坑成立宁海县农民协会。6月1日,中共台州地委在天台县宣布中共浙江省委决定,成立宁海县人民政府。7月5日,宁海解放。11月2日,宁海县人民政府召开首届农民代表会议,党、政、军、工、农、商、青、妇、学等各界代表出席会议。1951年3月召开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至1954年7月共举行6次会议。会议听取和讨论减租减息、剿匪镇反、土地改革、民主建设、抗美援朝、爱国卫生、严惩贪污、反对浪费等重大事项,并作出有关决议、决定。根据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53年3月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六次会议起,代行县人民代表大会部分职权,向县人民代表大会过渡。
  1954年7月至1966年5月是县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1957年前,县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后来的9年是在曲折中发展。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作出《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同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为民主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提供了法律依据。1953年2月,宁海县开展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普选,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第一届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嗣后,各乡镇召开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7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建立。1954年7月至1956年12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4次,讨论决定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爱国增产运动,部署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以及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镇压反革命等4项任务。1956年12月至1958年6月,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两次,讨论决定的内容有反右派、绿化全县、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血吸虫病和其他地方疾病等。1958年6月,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动员全县人民投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讨论继续开展整风反右斗争事项。同年11月,宁海县、象山县合并,称象山县,于1960年2月召开象山县三届二次会议。1961年10月恢复宁海县建制。1962年7月至1963年12月,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1次,总结1958年以来工作经验教训,部署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3年12月至1966年4月,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两次,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和《目前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1966年4月,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1次,总结1965年以来农村工作经验教训,确定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指标和任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是县人民代表大会遭受严重挫折阶段,县人民代表大会活动被迫中止。根据1977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组织部长、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将1968年11月建立的宁海县革命委员会作为宁海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计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人民代表大会发展顺利。全党进行思想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有恢复的基础,也是今后不断发展的首要条件。1979年3月,县人民代表大会恢复,召开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重新制定的《地方组织法》,作出“县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规定。1980年12月,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常务委员会,标志着县人民代表大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79年3月至2003年2月,县第八届至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共举行会议24次,审议议题136项。会议的基本内容是:审查、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换届选举等。第八届至十二届每届任期3年,第十三至十四届每届任期5年。
  1980年12月至2003年2月,县人大常委会共举行会议180次,通过多种方式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有效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在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共作出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工作等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180项。诸如批准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计划调整、依法治县、县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市总体规划、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五年计划等重大事项;通过科教兴县、企业体制改革、三镇合一、防治饮用水污染、加强土地管理、建设生态示范县和建设新标准海塘岸等决议、决定;审议通过建设白溪水库、西溪水库、市沿海南线宁海段一级公路等重大工程。
  依法行使监督权。县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加强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监督和工作监督。1981年以来,共听取、审议工作报告308个,其中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专题报告26个,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46个,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个,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6个。1981年10月,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开展县人大代表评议“一府两院”及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1994年起开展行政执法评议与司法评议。对于审议、评议发现的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以及法律、法规执行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予以高度重视,及时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县人大常委会拓宽民主渠道,2000年8月作出关于公民旁听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委会会议的决定,2001年4月作出司法干部任前公示制的规定。县人大常委会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控告,1990年8月通过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法。
  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相结合的原则。1987年6月,县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关于人事任免办法的决定,随着形势发展几经修订。自第九届至十四届,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共依法任免县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04人次。对被任命的人员,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面授任命书,并提出希望和要求,增强其责任感和公仆意识。县人大常委会还把任免与监督结合起来,1994年9月决定开展对被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重视自身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积极开展人大工作理论研究,注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完善机构与有关制度。常委会设立办公室、法制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制定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监督“一府两院”办法,以及制定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努力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改进和加强代表工作。每次县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组织代表集中视察,了解社情民意,为提高会议审议质量作好准备。大会期间,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选举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并向大会踊跃提交议案和建议。大会闭会期间,建立健全代表活动网络,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和执法评议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1981年3月制定县人大常委会加强与县人大代表联系暂行办法。1987年8月作出宁海县人大代表持证视察工作的决定,以后又作了数次修改,促进代表个人持证视察活动全面开展。1994年11月建立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专职委员会分片联系乡镇人大和人大代表制度。2000年3月建立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制度。第十二届至十四届,每届召开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代表小组和先进代表。在发挥代表作用的同时,常委会还要求代表自觉接受选民与选区的监督。2000年下半年,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听取选区意见。2001年7月,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中的5位组成人员接受宁海选区的评议,这是对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的新的探索。县人大常委会还重视乡镇人大工作,指导乡镇人大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支持乡镇人大依法行使职权,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例会、参加法制讲座等。
  半个多世纪来,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这是依靠中共宁海县委的正确领导,宁海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大代表的努力工作所取得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更迅速更全面更深入地发展,时代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更重大更艰巨更光荣。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

知识出处

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志

《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收录了宁海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情况,其中包含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常务委员会主要职权行使、重要日常工作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