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国土资源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339
颗粒名称: 三、气候
分类号: P429
页数: 2
页码: 9-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气候温和湿润,灾害性天气多,常受台风、暴雨等灾害影响。
关键词: 宁海县 自然地理 气候

内容

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夏季风交替明显,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宁海地处北纬30°附近,背山面海。夏半年受副热带环流影响,多吹东南风,热而多雷阵雨,梅雨绵绵,时而有热带气旋影响,由于西部山区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易发大雨大暴雨,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冬半年受大陆气团影响,多吹偏北风,冷而少雨,时常有冷空气侵袭,冰冻雨雪相伴。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多山面海的地形特征,使宁海具有山地气候和沿海平原气候,天气复杂多变,气候资源丰富,灾害天气种类多且发生频繁。
  宁海四季:入春3月26日,春季长65天;入夏5月30日,夏季长114天;入秋9月20日,秋季长68天;入冬11月28日,冬季长118天。
  年平均气温16.4℃。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年平均降水量为1722毫米。8月降水最多,12月降水最少。年平均光照时数为1757小时。9月光照最多,2月光照最少。年平均无霜期248天。年平均梅雨期25天,常年6月中旬初入梅,7月上旬末出梅。
  附:主要灾害性天气
  宁海地处中纬地带,受南、北环流的交替影响,灾害性天气较多。一年中常有台风、暴雨、洪涝、高低温、干旱、连阴雨以及局部性的冰雹、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尤以台风威胁最大。如1956年8月1日24时,12号强风在象山港登陆,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气压923百帕,日最大降雨量195毫米,象山港潮位4.7米,冲毁海塘208处、田3614亩、地2991亩,倒塌房屋31667间,死182人,是历史上最强烈的台风之一。1988年7月30日特大暴雨袭击,全县农田受淹21.36万亩,冲毁3.23万亩,受淹房屋19.4万间,冲毁3970间,倒毁山塘水库87处,死176人。1992年8月23日,16号强台风影响,日最大降雨量333毫米,农田受灾7.64万亩,冲毁耕地5634亩,死2人。同年9月22日至23日,19号台风在温州附近登陆,宁海降雨36小时,农田受灾12.6万亩,冲毁耕地1万余亩,死12人。1995年7~9月,宁海县遭受伏旱连秋旱,灾情遍及全县19个镇乡。全县受旱农作物21.58万亩。胡陈、越溪、长街、深甽、西店、桑洲等镇乡30个村庄饮水困难2.34万人。2003年7~8月,宁海35℃以上高温天气26天,极端高温40.5℃,比宁海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温度39.7℃还高出0.8℃。农田受旱面积达32万亩,是1994年以来旱情最为严重的年份。2005年9月11日,第15号台风“卡努”在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登陆,“卡努”登陆前后宁海最大风力达到14级,11日降雨量超过300毫米的雨量站有9个,里家坑399毫米。全县受灾人口30.4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5.45万亩。2007年10月6日下午,16号台风“罗莎”在浙江省苍南县与福建省福鼎市交界处登陆。登陆后长时间在苍南县打转,在浙江省内肆虐了近20小时。“罗莎”台风过程雨量超过300毫米的站点有16个,有两个站超过了500毫米(红泉517.5毫米,大蔡514.5毫米),全县平均降雨量297.5毫米,是继1988年“7·30”洪灾后过程降雨最大的一次。强降雨使全县18个乡镇街道出现灾情,农作物受灾面积19.8万亩。

知识出处

宁海县国土资源志

《宁海县国土资源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分为环境与资源、土地制度、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赋税低价规费等11章,记述了宁海县土地、地矿的历史和现状,改革与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