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直属单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工会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27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直属单位
分类号: D412.6
页数: 2
页码: 29-30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宁海县工人文化宫与职工业余学校历经变迁,现已成综合性教育基地。
关键词: 宁海县 工人文化宫 职工业余学校

内容

一、机构演变
  宁海县工人文化宫 1953年4月1日,始建宁海县工人俱乐部,设专职负责干部1人。原址在城关镇北蔡家巷4号(金家道地),正式开放图书室。后迁至小北门路14号(郁家道地),1961年迁至春浪桥(同善社后园,后改名北大路50号,现为跃龙街道桃源南路172号),1963年12月第一次在同善社后园兴建二层五间砖木结构楼房,作为工人活动场所,1964年“五一”节落成(现已拆除),同时发放职工家属活动证,扩大参与对象。5月,工人俱乐部开始面向农村,先在巩安、杨柳、桃源等大队开设试点。1965年1月12日成立工人俱乐部委员会,下设宁海县工人俱乐部;1977年2月,第二次在原王灵官殿旧址和东岳宫部分空地上建后楼三层,占地0.6亩,建筑面积1214平方米,1978年6月竣工,内部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乒乓室、小剧场等职工活动场所。1985年1月15日,县编制委员会同意将“宁海县工人俱乐部”改名为“宁海县工人文化宫”。1986年2月,在第一次建造的地址上建工人文化宫,投资60万元,共1幢四层大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时有正式工作人员4人。1988年“国庆节”对全县职工开放。1988年3月16日,经县编委批准,宁海县工人文化宫为差额预算事业单位,编制10名,在职干部8人,其中4人借用到宁海县总工会。1989年增设“音乐活动室”和“老工人乐园”活动室。
  宁海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 1951年下半年,举办“宁海县职工业余学校”,后称“宁海县职工学校”。1961年由于与象山分县,工作有所停顿,次年4月才恢复。1964年曾与机关学校合并开办,“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9年9月恢复建校办学,1983年7月11日,县人民政府以宁政办〔1983〕30号文件,正式批准建立“宁海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1986年2月,由于危房拆建,学校教室租借杨柳农机厂厂房。1988年3月9日,搬回到原工人俱乐部一楼。3月16日,经县编委批准,为差额预算事业单位,编制3名,在职干部2人,均由宁海县总工会借用。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与杭州市总工会业余大学、浙江经贸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办以计算机为主的专业技能培训班、中专班、英语班、成人大专班。2005年被县劳动保障局定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承担县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失业职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失土农民的电脑、营销、家政服务培训任务。2009年7月被授予首批宁波市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2010年1月被省总工会命名为“浙江省工会就业培训(实训)基地”,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学校。现有校舍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标准教室5个,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房2个(80台套)。

知识出处

宁海县工会志

《宁海县工会志》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志记述起自1927年,迄止2010年12月31日,全面系统地记述宁海工运事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国家建设和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

相关机构

宁海县总工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