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邮路 邮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16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邮路 邮运
分类号: F632.755
页数: 7
页码: 41-47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宁海地区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1995年间邮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步行邮路,逐步发展到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多种邮运方式并存的现代化邮路网络。文中列出了各时期的主要邮路、邮运方式、邮路里程及交接点等信息,反映了宁海地区邮电事业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至1995年,全县邮路行程已达862公里,自办汽车邮路102公里。
关键词: 宁海县 邮运方式 历史发展

内容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宁海城关始设二等邮政代办支局,办理邮政业务,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邮路网络。光绪三十三年辟旱道至奉化,转水道至宁波邮路,其中,宁海至奉化段由两局邮差步班至西垫交接。
  民国5年(1916年)1月18日,开宁海至临海步行隔日班邮路,上午5时出班,至下午5时到达临海,全程180里。后分计2段,宁海至珠岙90里,途经新岭、东岙、沙柳等地,每日挑运邮件60-70斤;临海至珠岙90里,后延伸至高枧,行程100里。后改2段行走,即宁海至海游60里,逐日班用差2人,归宁海局管辖。高枧至海游40里,用差1人,归海游局管辖。
  民国9年2月5日,开宁海至象山邮路。始水陆组合隔日班,县城至长亭场(今长街)与丹城至石浦经水路至长亭场连接。民国23年2月,鄞奉公路通车至宁海,改委办汽车邮路,宁海至奉化44公里,撤销宁海至西垫、西垫至奉化步班邮路。民国26年,宁海至象山邮路因战乱海口封锁,水路阻塞,改经竹口、泉水、桥头胡、溪下庄(今大佳何)至柴溪代办所与象山至柴溪邮班连接。因两局路程差异(宁海至柴溪70里,柴溪至象山80里),经协商每月1日至10日宁海至下沈交接,行程65里,11日至月底在柴溪交接。翌年1月18日,宁海至西垫、奉化至方门公路被破坏,汽车停驶,改邮差运递,恢复宁海至西垫、奉化(惠政大桥)至西垫步行逐日班。同年,临海至天台公路因战时阻梗,宁海至临海邮路,由两局各派邮差步行往来。
  民国30年,宁海至象山邮路,各派差1名,每2日对行,中途于下沈或柴溪交接邮件。路线为:象山—墙头—舫前—儒雅洋—庆丰桥—西周—下沈—柴溪—溪下庄—桥头胡—宁海。民国33年5月,辟柴溪至柴桥步行3日班邮路。翌年,由宁海派差2名、象山派差1名至墙头连接,10月撤销。其时,境内主要邮路:宁海至珠岙步行逐日班,用差3名;宁海至西垫步行逐日班,用差2名;宁海至墙头步行隔日班,用差2名;宁海至长街步行隔日班,用差1名,宁海至深甽步行隔日班(村差路),用差1名;宁海至塔山童步行逐日班(村镇邮路),用差1名;宁海至大蔡步行隔日班,用差1名。民国35年,邮路长83.9公里。各信柜尚有不定期脚夫邮路8条:沥洋至胡陈、长街至大湖、县城至梅枝田、县城至水车、县城至一市、西垫至五市街、深甽至马岙、上金至梁皇,系步行隔口班或逐日班。翌年4月,县城至西垫邮路改双差步行逐日班,途经梅林、凫溪、璜溪口至西垫代办所,与奉化来西垫邮班连接。民国37年6月,宁海至方门邮差班开行。
  1949年7月21日,宁海至奉化公路恢复通车,复为委办汽车邮路。沿途冠庄、梅林、璜溪口、西垫4处邮政代办所及凫溪信柜邮件。其中冠庄、凫溪未设停靠站,凫溪邮件发梅林邮政代办所,由凫溪信柜脚夫至梅林接送,冠庄邮政代办所邮件由大蔡班加走5里带运。新中国成立时,宁海发宁波、奉化邮件由委办汽车邮路带运。是年,境内主要邮路3条:
  县城至长街邮路,步行隔日班。途经白峤、雪坡、茶院至长街邮政代办所。次日,经古渡、雪坡、白峤返县。
  县城至大蔡邮路,步行隔日班。途经凤潭、深甽、长洋至大蔡邮政代办所。次日,经里岙、深甽、凤潭返县。后改一来一往对行逐日班。延伸至溪边、大里、中湖等邮政代办所。
  县城至塔山童(今前童)邮路,步行逐日班。途经黄坛、梁皇、塔山童至竹林返县。
  1950年,为配合土地改革,加速邮运,11月19日县城至长街邮路增员1名,一来一往对行逐日班。翌年,宁海发临海邮件,改海游经转,邮路压缩至海游。是年,县城至大蔡邮路增员1名。1952年,宁海至海游邮路调整至沙柳邮政代办所。12月,宁海至三门邮路停止,开行东岙至梅枝田邮路。1954年,县城至塔山童邮路改自行车逐日班。
  嗣后,随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实施,贯彻一日至区,隔日或2日到乡,县乡全面调整邮路,实现乡乡通邮。其中贯连5区、35乡镇、44行政村自行车邮路3条、2区、69乡镇、100余村庄步班邮路10条,形成以“联乡为主,联乡贯村,沿线投点”的邮路网络。
  1955年9月16日,县城至高枧公路通车后,宁海至临海及临海以远邮件由宁波至临海客车带运。发三门邮件由宁海至三门客车带运,并兼带沿途黄坛、岔路支局及桑洲邮政代办所邮件。翌年7月,西垫至深甽公路通车后,此段为委办汽车邮路。
  1958年11月,宁海至象山公路通车后,该段为委办汽车邮路,并带沿途茶院、沥洋、胡陈局所邮件。次年,县城至长街为委办汽车邮路,并延伸开办长街至宁波委办汽车邮路。1965年,全县邮路68条,总长1662.5公里,行程2018.5公里。
  1970年,开办县内首条机普邮运摩托车邮路,交换点有桑洲、桥头胡、黄坛、岔路、深甽、薛岙6处支局所。1972年7月1日,宁波局驾押的至象山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开办,境内设交接点西店、梅林、城关、力洋、胡陈,成为宁海进出口邮件主要途径。
  1976年1月1日,宁波至象山邮路改宁波—宁海—三门—临海自办汽车邮路逐日班,境内设交接点:西店、梅林、城关、黄坛、岔路、桑洲,带运县内南北路邮件。是日,象山局驾押的象山至宁海自办汽车逐日班开通,与甬临邮车交接,带运沿途力洋、胡陈局所邮件。翌年,增开县城—桥头胡—薛岙机普合运摩托车邮路44公里及长街至胡陈摩托车邮路20公里。1978年7月1日,宁波局复开宁波至象山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象山局驾押的邮车停开,邮件交接点不变。1979年,县城至薛岙摩托车邮路扩至西溪、双峰邮电代办所,全程26公里。年末,有摩托车邮路5条,行程465公里。
  1981年5月,县内13条自办邮路调整为委办邮路。6月1日,撤销县城至双峰、力洋至长街、西店至马岙摩托车邮运邮路。1985年5月,宁波增开至宁海逐日班自办汽车“重件”邮路,重件有包件、纸包、特快专递、上海版小报,沿途设西店、梅林交接点。宁波至象山邮路以带运宁海轻邮件为主。
  1986年,随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城乡形成完整邮路网络。宁波、临海、象山有宁波市局、临海市局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连通,并有宁波至长街、县城至长街、深甽、一市、胡陈港,西垫至深甽、深甽至马岙委办汽车邮路7条。县局至车站、县城至薛岙摩托车邮路2条。农村自办有长街至龙浦、力洋至茶院、力洋至东仓、力洋至前横、一市至越溪、一市至东岙、岔路至王爱、岔路至竹林、岔路至麻岙、薛岙至峡山、深甽至双湖、西垫至香山、宁海至竹口等自行车邮路13条,长街至岳井、长街至青珠农场、长街至伍山、黄坛至双峰、梅林至凤潭、桥头胡至山水、 桥头胡至龙潭、桥头胡至民主、西垫至紫溪、深甽至大蔡、宁海至越溪、宁海至辛岭等委办自行车邮路12条。长街、力洋、一市、岔路、黄坛、梅林、西垫、深甽、胡陈港、龙宫、马岙、桑洲等支局所所在地车站接送邮件邮路12条。邮路行程1074公里,为1949年438公里的2.45倍。
  1988年12月1日,开办县内首条县城至冠庄、深甽、桥头胡、薛岙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行程35公里。翌年4月10日,开办第二条县城至一市、力洋、胡陈港、长街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行程64公里。至此,全县自办局所实现自办汽车邮运。
  1990年7月1日,调整宁波至象山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返程从墙头方向回宁波,取销力洋、胡陈交接点,增开桥头胡支局交接点。象山至宁海邮件,由该支局经转宁海。
  1992年6月,县城至薛岙自办汽车邮路延伸至峡山,增行程7.5公里。翌年4月,县城至长街自办汽车邮路增开越溪、梅七2处邮电代办所交换点。6月,为配合开办的邮政特快专递业务,宁波局增开至象山、宁海夜班自办汽车逐日班邮路,下午7时宁海交接邮件。带运象山至宁海邮件及宁海出口特快专递和白天滞留信件。
  1994年1月,撤销桥头胡至山水邮路,增开梅林至山水委办自行车逐日班邮路,行程28公里。4月1日,调整青珠、山关、青珠农场、前横邮电代办所邮路,撤销长街至山头、长街至青珠、青珠农场邮路,改设明港(胡陈港)至山头、青珠自行车逐日班邮路,称明珠班。撤销力洋至前横邮路,改设明港至前横自行车逐日班邮路,称明横班。
  1995年全县邮路行程862公里,自办汽车邮路102公里。

知识出处

宁海县邮电志

《宁海县邮电志》

出版者: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全面概述了宁海县邮电事业的发展历程,从邮驿、邮局、电信机构到邮电局的沿革,详细描述了邮政、电信两大领域的邮路邮运、分拣封发、投递、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以及企业综合管理、党群组织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专题研究,展现了宁海县邮电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反映了邮电事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