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邮电分支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邮电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16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邮电分支机构
分类号: F632.755
页数: 19
页码: 15-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门邮电支局于1986年设立,后经历多次调整和扩展,服务范围涵盖城关及周边地区,提供邮政、储蓄、特快专递等多项服务。1990年代,该支局引入微机处理,提高业务效率,并被评为省、市邮电系统先进集体。至1995年,北门邮电支局已拥有较为完善的设备和较高的业务收入。西店邮电支局历史悠久,自民国时期即设立邮政代办所,后逐步发展为邮电支局。1980年代以来,该支局通信业务发展迅速,引入程控交换机,扩大电话容量,开设多项新业务。1995年,西店邮电支局拥有较高的通信能力和业务收入,成为县内邮电业务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 宁海县 邮电机构 历史发展

内容

第一节 邮电支局(所)
  北门邮电支局
  1986年3月15日,始设小北门车站支局,址城关车站路44号。服务范围328.29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人。设有投递班、邮政班(包括邮件封发、发行)。6月,增汇检发行营业班。翌年,办理长农话零售业务。12月20日,中街邮政营业班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88年2月16日,因基建,局房拆除,支局撤消。
  1992年12月,因城区往北移及业务量增大,设北门邮电支局,时有职工52人,址兴宁北路7号。下置中街邮政营业班、北门营业班、封发班、投递班及报刊发行班。支局负理全县函件、包件、报刊封发和汇兑检查、邮政储蓄事后监督、城关地区信报投递、邮政营业。是年,北门营业班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各班组均被评定为一类班组,并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封发班QC小组被评为宁波市邮电系统优秀QC小组。1993年3月5日,开设北湖邮政储蓄点。5月,中街和北门邮政储蓄营业使用微机处理。6月6日,中街和北门营业班开办邮政特快专递业务。8月20日,设立特快专递转运班。并撤消报刊发行班,成立汇检发行班,划归邮政股管理。年底,报刊流转额65万元,邮政储蓄余额90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05万元。是年,投递班被评为省邮电系统先进集体,该班QC小组被评为省、市邮电系统优秀QC小组。1994年1月1日,邮政业务收入承包,分投递、营业、特快专递、邮政储蓄、集邮班组考核。同时,北湖储蓄点从北门营业班划出,成立北湖邮政储蓄所。为便于班组统一管理,汇检发行班划归支局。报刊发行、 汇兑、包件、函件、特快专递等均使用微机处理,加快邮件收寄及汇兑的处理速度。是年,投递班被评为宁波市先进集体。
  1995年6月,城关市内电话费通缴程序在中街、北门、北湖3个营业点联网,始办代收电话费业务。是年,特快专递转运班QC小组被评为宁波市邮电系统先进QC小组。至年底,有职工82人,自行车19辆,邮政储蓄提解款汽车1辆,特快专递车1辆,邮政微机工作台9台(备用4台),邮政储蓄微机3套,管理用微机5台,报刊发行终端4台,储蓄事后监督终端3台,代收电话费终端4台,打印机22台、电子秤5台,点钞机3台,零售电话费计费1台。城关投递段9段,单行程20公里,乡邮邮路3条,总包交换量26.8万袋,平常函件交换量643万件,给据函件交换量53.8万件,包件交换量9.6万件,累计报刊份数1022万份,流转额125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96万元。
  西店邮电支局
  西店镇原名西垫,位于县境北部,距城关24公里。东临象山港,南接梅林镇,西连深甽镇,北与奉化县交界。支局址西店镇铁场东路42号,服务范围102平方公里,人口4.36万人。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西垫驿,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毁于倭寇。民国18年(1929年),设立西垫邮政代办所。民国25年,先后设凫溪信柜和璜溪口(今紫溪)信柜。民国29年5月16日,璜溪口信柜置升邮政代办所。民国34年3月、五市街(今香山)设信柜。1951年5月11日,桥棚村添设邮政代办所,距西垫7里,邮件逐日接送。翌年,凫溪改设邮政代办所。
  1955年12月,解放军某部驻地璜溪口设车邮服务工作组,次年撤消。 翌年2月1日,西垫设邮电支局,属五等支局。局房租赁西垫街孙仁南楼室底层15平方米。7月1日,西垫至深甽邮路由步班改为委办汽车邮路,沿途五市街、长洋、大蔡、深甽、里岙、龙宫、马岙邮政代办所随之划入。1958年,支局下设凫溪、璜溪口、洪家村3处邮政代办所。邮路有西垫至紫溪、西垫甲段2条,投递路线长62公里,为隔日班,始步班,后改自行车班。
  1959年12月,因政区变动,划属奉化县邮电局,1961年12月30日划回。 时磁石电话交换机50门。1964年,改称邮电所,属深甽支局,翌年4月,凫溪邮政代办所改邮票代售处。1967年,磁石电话交换机容量增至100门。1969年5月紫溪置电话交换机。12月,邮、电分开。 年底,自建4间100多平方米局房,邮、电各半,次年竣工。1972年,宁波至象山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后,西店设邮件交换点,并与宁波建立邮件直封关系。1973年,扩建房屋340平方米,是年,邮、电合并,复为邮电支局。1976年2月,香山置电话交换机。
  1980年,邮电通信发展较快,业务收入14.7万元。1986年,扩建局房531平方米。其中,邮政39平方米,电信81平方米,共用156平方米,职工宿舍169平方米,其他用房86平方米。是年,团堧、樟树、双山3个信报站增办电话零售业务。支局分获省、市邮电系统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称号。1987年5月,首家开办邮政储蓄和报刊零售综合服务部,服务部设报纸零售、报刊预订、代售邮票、信纸、信封,代办长、农话业务等,1988年6月15日,兴建1000平方米电信综合机房,次年竣工。1989年底,有职工16人,磁石电话交换机容最400门,实占362门。安装开通ZJ-24路载波设备1套,高低十二路载波机2套。信报站5处,代售处5处。邮路4条,均为自行车逐日班。其中送到户2条,本街1条,甲段1条,投递线路长29公里;送到点为西店至紫溪,投递线路34公里和西店至香山投递线路32公里。是年,被评为省邮电系统先进集体。
  1990年4月,通过宁波市局标准化支局验收。7月1日,宁奉自办汽车邮路返程时增设西店交换点。西店发宁海邮件改为宁奉邮车带运。10月31日,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开通联网,为全县农村支局首家。当年发展长途直拨用户27户,装机470部。年底,业务收入46.07万元,通信总量16.80万元,业务总量22.96万元。工会小组被评为省邮电系统先进工会小组。1992年,引进澳大利亚程控交换机设备1600门,替代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0~11月,集资40余万元,并网所属紫溪、香山代办所程控电话。年末,程控电话进入养鸭棚,电话用户突破1000户,住宅电话增至600余部,占全镇实装电话总数72.1%。是年,成为县首批业务收入上百万支局。1993年9月19日,1000门程控电话割接开通。11月18日,农村首部公用电话对外开业。翌年,获省邮电管理局授予业务收入超五百万元支局奖牌。
  1995年,引进西德西门子程控电话交换机4680门,下置紫溪邮电所模块局1000门。6月,建移动电话模拟式A、B网及数字网基站,铺设地下管道2.4公里。年底,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80门,实占容量2001门,话机3634户。开办王家、樟树2处邮政储蓄代办点,储蓄余额70万元。全年,平常函件7.6万件,给据函件7053件,包件3329件,邮政快件8931件,邮政储蓄余额321万元,公众电报1908份,新装电话540部,新增寻呼机400只,移动电话200余部,长话34.16万张,长途直拨用户1564户,电话计次制用户2001户,通话张数253.17万张,国际及港澳函件1877件。邮电业务总量为370.08万元,业务收入587.4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按业务收入人均28万元。
  深甽邮电支局
  深甽镇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城关21公里。南接黄坛镇,西与新昌县交界,北界奉化县,东靠梅林、西店两镇。山区风景秀丽,南溪温泉山庄(有郭沫若题词)和雁苍山为游览疗养胜地。特产有马岙望海茶、毛竹笋等。支局址镇区凤山南路12号。服务范围168.1平方公里,人口近3.7万人。
  民国24年(1935年)始设邮政代办所,邮件由宁海至大蔡邮路带运。民国29年5月,大蔡由信柜改升为邮政代办所,民国32年,设置长洋村信柜。民国34年6月,置1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后拆。民国37年1月1日,马岙信柜改升为邮政代办所。3月,复置1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次年拆除。民国38年8月1日,长洋村信柜改升邮政代办所。
  1950年2月22日,添设大里邮政代办所。翌年5月18日,开设中湖和溪边邮政代办所。1956年7月1日,西垫至深甽邮件始为委办汽车邮路带运。沿线五市街、长洋、深甽邮政代办所邮件交委办汽车带运。五市街、深甽、长洋、大蔡、里岙、大里、龙宫、马岙等邮政代办所划属西店支局。1958年5月3日设深甽邮电支局。翌年12月,随政区变更,划属奉化县邮电局,1961年12月30日划归,1965年9月,开通温泉至宁波直达电路。是年,深甽支局改邮电所,龙宫邮政代办所改邮票代售处,次年7月复办。
  1969年前,邮电所设深甽村龙山街上街。是年12月,分设电信支局和邮政所,迁址龙山街永宁堂。1972年,在龙山街24号建局房226平方米。翌年底,合并称深甽邮电支局,迁入新局房。翌年,大蔡邮政代办所设电话交换机。
  1984年,建邮电综合楼625平方米于凤山南路12号。是年有电话用户56户,交换机容量160门,实占114门。信函月均出口6100件,进口7840件;报刊累计月均2.1万份,汇款345件,总包420件;长话月均650张,农话880张;年业务收入7.9万元。1988年12月自办汽车邮路。1990年11月28日,经宁波市局验收,为标准化支局。是年,有职工18人,下属社办代办所5处,邮政代办所2处,邮路4条。电报业务量5.3万份,农话12.61万张,长话1.57万张,汇款2694件,给据函件7241件,平信7.36万件,业务收入24.47万元。原代办所中继线至县城载波电路由3路改为12路。1991年3月,兴建综合用房1200平方米,次年竣工。1992年6月,开通10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长洋、大里、双湖代办所电话并入程控电话网。是年,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93年,架设深甽至马岙、深甽林场电缆21皮长公里,并开通马岙代办所程控电话。翌年6月,大蔡代办所进人程控电话交换网。
  1995年拆建龙山街24号老局房,新建宿舍5套10月,建立移动电话A网基站,开通全球通数字移动电话基站。至年底,辖马岙、双湖、大里、长洋、大蔡邮电代办所5处,清潭、龙宫邮政代办所2处。邮路8条,日行程230.5公里,其中自办1条,委办3条,代办4条周五班。全年平常函件7.2万件,给据函件1.1万件,包件1623件,邮政快件6257件;公众电报1787份,长话17.27万张,长途直拨用户927户,电话用户1035户,话机1568部,通话张数100.88万张,电话普及率为4.01部/百人,寻呼机350余只,移动电话72部,国际及港澳函件2368件。完成业务总量164.13万元,业务收入261.5万元,为1984年的40.9倍,1990年 的11.9倍。
  梅林邮电支局
  梅林镇距城关10公里。东邻桥头胡镇,北接西店镇,西界深甽镇,南连城关镇,为城北主要交通枢纽。支局位于梅林镇梅林北路12号,负责梅林镇、凤潭片、山水片通信,服务范围93.95平方公里,人口 2.9万人。
  民国19年(1930年)始设信柜。民国26年10月,改升邮政代办所。翌年2月,泉水(今山水)设村柜。民国32年4月,在陈长官祠设1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是年11月,冠庄设邮政代办所。民国36年1月16日,添设凤潭乙类信柜,1951年,改升为邮政代办所。
  1954年3月25日,梅林设地方电信电话交换所,置磁石电话交换机50门。原交换机拆除,12月18日,撤消邮政代办所,设邮政营业处。1955年1月,设梅林邮电支局,辖凤潭、深甽、大里、里岙、龙宫、马岙、中湖、长洋、大蔡、五市街、桥栅、璜溪口、溪边邮政代办所,列五等邮电支局。1956、1958年,西店、深甽先后后深甽邮电支局设自办局所,代办所按区域划归后,辖凤潭邮政代办所。1960年凤潭邮政代办所设电话交换机。1963年,梅林由支局改为邮电所,属桥头胡支局。1969年12月,邮、电分设为邮政、电信两支局。电信支局征地1亩,建房200余平方米,翌年春迁入。邮政支局仍租用下街头6号陈文海宅。1972年,宁波至象山自办汽车邮路开通,途经梅林,带运邮件,并与宁波建立直封关系。次年,合并称邮电支局,扩建局房105平方米。1978年山水设电话交换机,翌年,凤潭邮政代办所设电话交换机。
  1981年,支局有磁石电话交换机100门,实装70门,业务收入7.1万元。1983年6月,建办宁海梅林邮电器材厂,单独核算。次年,改名宁海邮电器材二厂。1986年,支局兴建综合楼1114平方米,次年10月1日竣工使用。1988年,开通宁海至梅林ZJ-12载波机一套,载波电路增至15路。有自行车邮路3条,邮票代销点8处,50门用户小交换机1部。业务收入27.5万元,通信总量11.3万元。是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0年4月,通过宁波市邮电局标准化支局验收。
  1991年7月,县城至梅林光缆、梅林至桥头胡PCM电缆试通。9月19日,开通爱立信程控电话交换机模块局1000门,为县内最早开通程控电话的支局,计费用户361户。次年4月,回浦、竹口319户和山水部分电话用户并入。11月,山水代办所划入。是年,业务收入183.8万元,首超百万元。被评为省邮电系统优质服务先进集体。1993年4月,凤潭代办所并入程控电话网。是年,增开梅林至山水委办邮路1条,单程长28公里,日均行程35公里。次年8月,山水代办梅林邮电支局所30户电话用户割接并入,新增梅林至岙胡、仇家90对电缆1皮长公里,梅林至梅林陈20对电缆1皮长公里。
  1995年6月,率先使用微机操作。12月,凤潭代办所代办邮政储蓄业务。至年底,有职工17名,辖凤潭、山水、回浦、竹口4处代办所。邮路4条,其中乡邮3条,行程109公里,本街1条,均自行车班。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4000门,实占2115门,其中计费用户2086户。至县城光缆电路180路。全年平常函件8.4万件,给据函件5000件,包件7316件,邮政快件9973件,公众电报1970份,长话32.04万张,长途直拨有权用户2086户,电话计次制用户2115户,通话张数224.95万张,国际及港澳函件1310件,电话2833张,业务总量为352.70万元,业务收入549万元。
  桥头胡邮电支局
  桥头胡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城关14公里。东界象山县,东南接力洋镇,西邻梅林镇,北临黄墩港,西北连强蛟镇。支局设镇区桥井中路11号,服务于桥头胡、大佳何两个镇乡,62个行政村,12247户。服务范围137.78平方公里,人口4.02万人。
  民国时期,为县城北主要交通要道,航船、渔船往来便捷。民国18年(1929年)置信柜沿海溪下庄(今大佳何)、桥头胡村。民国21年,桥头胡信柜升邮政代办所,设址黄墩大溪闸赵宅(今黄墩路93号)。民国30年2月1日,溪下庄信柜改升邮政代办所。
  1955年6月28日,桥头胡设邮政营业处,翌年改为邮电支局,址黄墩一所公房(今老街12号),列六等支局。1957年,置磁石电话交换机一部10门,实占7门。1960年,制作半自动综合营业柜1台,投入使用。1962年,租用孙宅(今孙升泰9-1号),增置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30门,负理薛岙、民主、峡山3个公社的通信。1964年,设建设邮政代办所,1967年6月,大佳何置电话交换机。1969年,分设为邮政、电信支局。电信支局建局房615平方米于镇前山脚,邮政仍租赁私宅。1972年,电信迁入新局房办公。6月,大佳何设邮电代办所。是年,薛岙设邮电支局后,负理黄墩、建设、山水、民主4个公社的通信。1973年,邮、电合并设邮电支局。1975年11月4日,安装使用县局试制的第一部100门晶体管共电交换机。1978年,邮政营业迁入电信局房。是年,建设邮政代办所添置电话交换机。1982年,扩建局房623平方米,其中邮政71平方米,电信137平方米,邮电共用49平方米,职工宿舍244平方米,其他用房122平方米。1983年11月,因晶体管共电交换机通话音量减少,用户反映较大,撤换磁石电话交换机。
  1984年,置磁石电话交换机2部150门,实占138门。翌年,设石门邮电代办点。1987年6月30日,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7月1日,装置电报电传机1部,开通宁海至桥头胡电传电路,改话传为电传机收发电报,为县内首家开通直达电传电路的支局。1988年12月1日,邮件为县内自办汽车邮路带运。1990年7月1日,宁波至象山邮路调整,返程增设桥头胡交接点,与宁波建立邮件直封关系。象山至宁海邮件,卸交支局由县内自办汽车经转县城。7月16日,建筑面积1464平方米的局房竣工(含邮政营业楼、办公楼、程控机房电信楼、附属楼),9月完成设备和支局搬迁。11月,通过宁波市局标准化支局验收,1991年5月,邮政营业迁入新局房。9月设模块局,开通AXI-10(爱立信)程控电话1280门,桥头胡镇、建设乡实现电话程控化。是年,峡山、大佳何、薛岙、建设远端用户进入程控电话网。1994年,建设代办所开办邮政储蓄代办点。
  1995年3月,石门邮电代办点撤消。9月,大佳何代办所建500余平方米综合楼,并开办邮政储蓄代办业务,及开通500门程控电话。至此,桥头胡镇、大佳何乡程控电话全部开通。是年,建62.5米高铁塔,设A网、B网、数字网移动电话基站,并投入使用。邮政储蓄使用微机处理,至年底,有职工15人。辖大佳何、建设邮电代办所,设信报站2个,发行站1个,开办邮储点代办3处。邮路5条,其中本街1条,为逐日班;乡邮4条,为周六班,投递单程124.5公里。全年平常函件6.8万件,给据函件6563件,包件2043件,邮政快件8966件,邮储余额308万元,报刊流转额达15.5万元,公众电报2131份、14.16万张,长途直拨用户1112户,电话计次制用户1126户,农话通话张数104.12万张,国际及港澳函件1823件,邮电业务总量160.90万元,业务收入284.57万元。
  薛岙邮电支局
  在薛岙村所辖强蛟镇地段由原峡山镇、薛岙乡合并而成。境内有3000吨级客货运码头强蛟码头。西接桥头胡镇,北隔铁江港与奉化相望,南濒黄墩港与大佳河乡为邻,伸入象山港之半岛,峡山出海十余里,横山岛素有“小普陀”之称。1950年8月31日,设峡山邮政代办所。11月,设薛岙邮政代办所。1961年12月,置2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同年,设薛岙公社邮电所。1963年,电话交换机拆除改为薛岙邮政代办所。
  1972年兴建沿海码头,随之,设薛岙电信支局于乡政府大院西首搭建局房105平方米。1973年10月,峡山邮政代办所设电话交换机。翌年,薛岙邮政代办所撤消,并设薛岙邮电支局。1982年,建房246平方米。1985年建局房464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138平方米,宿舍255平方米,其它用房71平方米。1987年,峡山镇邮电所投资3万元,扩建生产用房(邮政营业、电信机房)200平方米,材料堆场60平方米。是年,峡山邮政代办所与电信代办所合并设邮电代办所。
  1988年12月1日,县城至薛岙支局自办汽车邮路开通。1991年,桥头胡支局程控电话开通后,强蛟镇50家电话用户并入。并架设下浦至叶家村明线1.75杆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1992年撤区并乡后,薛岙乡与峡山镇合并,更名强蛟镇。6月20日,县城至薛岙自办汽车邮路延伸至峡山,带运该所邮件。翌年,开通峡山5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所属用户并入。1994年,架设桥头胡至峡山电缆12皮长公里,峡山至上蒲电缆100对3.5皮长公里、峡山至强蛟码头电缆3皮长公里。年底,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
  1995年1月,架设峡山至下浦100对电缆2.5皮长公里。10月,增置下蒲至宏伟50对电缆3皮长公里。架设下浦至后舟、钟家30对电缆1皮长公里。分别扩增峡山、薛岙市内出局电缆600对和300对,峡山局房落成,占地4000平方米。机房扩容工程随之完工。安装爱立信程控交换机容量1280门,实装570门。至年底,有职工9名,辖峡山邮电所。邮路2条,长度45公里。全年平常函件2.6万件,给据函件2122件,包件2175件,邮政快件2187件,长话8.2万张,长途直拨用户438户,电话计次制用户524户,通话张数39.70万张,国际及港澳函件344件,邮电业务总量为76.43万元,业务收入达145万元。
  黄坛邮电支局
  黄坛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城关7公里。东靠城关镇,南接岔路镇,北壤深甽镇,西界天台县。支局设镇区车站北路1号,负理黄坛镇,双峰乡和辛岭、水车办事处通信。服务范围203.87平方公里,人口 3.1万人。
  民国33年(1944年)7月,设黄坛邮政代办所,由县城至塔山童邮差运递。1951年5月18日,设西溪和榧坑(今双峰)邮政代办所。1956年7月21日,设黄坛邮电支局,辖双峰、西溪邮政代办所。同年,架设黄坛至松溪乡电话广播线。1955年,县城至高枧公路通车,途经黄坛,始由委办汽车邮路带运。1959年,设双峰邮电支局,1961年,下放为社办邮电所。1964年4月21日,改黄坛支局为邮电所,属县局邮政班。1969年,分设为黄坛邮政、电信支局。翌年,电信支局在火竹岭建成局房115平方米,邮政支局租用私房。1973年11月,合并为邮电支局。1976年1月1日,宁波至临海自办汽车邮路开通,途经黄坛,改自办汽车邮路带运邮件,与宁波建立邮件直封关系。1979年7月,辛岭置电话交换机。翌年,在黄坛街村建三层楼房551平方米,至此有房666平方米。其中,邮政124平方米,电信62平方米,邮电共用31平方米,宿舍320平方米,其他129平方米。
  1983年初,辛岭电信代办所始办邮政业务。1986年,职工13人,磁石电话交换机150门,计费用户96户,业务收入9万元。次年6月30日,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90年11月,通过市局标准化支局验收。是年,业务收入15.01万元。次年,更换原配线架,增设拨号电路2路。1992年11月,建局房1000平方米。翌年1月,程控电话开通。6月迁入新局房。11月,西溪代办所程控电话开通,双峰乡部分用户并入。是年,改辛岭邮电代办所为电信代办所,与水车代办所同属黄坛支局。1994年3月,储蓄余额109.41万元,为全县第二个邮储超百万元支局。
  1995年1月6日,将56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割接为西门子92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全镇8个村通程控电话。7月,邮政储蓄微机操作。至年底,有职工16人,辖西溪、双峰、水车代办所3处和辛岭电信代办所。邮路7条,本埠1条,乡邮6条。其中步班2条,单行程28公里;自行车班邮路4条,单行程90公里。全年,平常函件4.5万件,给据函件4495件,包件1181件,邮政快件5575件,公众电报1088份,长话10.25万张,长途直拨用户272户,电话计次制用户755户,通话72.20万张,国际及港澳函件193件,电话890张,储蓄余额200万元,报刊流转额11.6万元,业务总量113.45万元,业务收入177.27万元。
  岔路邮电支局
  岔路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城关19公里。东邻一市镇,南接三门县,西界天台县,北连城关镇和黄坦镇。支局设镇区洋肚,负责贫路、前童、桑洲通信。服务范围235.5平方公里,人口 8.3余万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设桑洲邮政代办所。民国15年(1926年)设前童信柜。民国32年,设梁皇邮政代办所。翌年7月3日,岔路置1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属县建设科。日军占领县城后,电话线路中断,迁交换机于沙柳。民国36年1月,设竹林邮政代办所。10月1日设岔路信柜,后改升邮政代办所。1951年5月,设白溪、高塘(今王爱)、麻岙邮政代办所。1955年9月,县城至高枧公路通车,途经岔路,始由委办汽车邮路带运邮件。1957年6月16日,设岔路邮电支局,址岔路老街,租用民房1间。辖桑洲、前童、竹林、白溪邮政代办所。1959年,设桑洲邮电支局。是年,前童置电话交换机,改原邮政代办所为公社邮电代办所。1961年12月1日,桑洲邮电支局下放,改为桑洲公社邮电代办所,有4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实装18门,属岔路支局管辖。
  1965年,于岔路街建局房126平方米,10月迁入。1969年邮、电分设,1973年10月,白溪、竹林设电话交换机。11月,邮、电合并为邮电支局。1976年,岔路、桑洲邮件改由宁波至临海自办汽车带运,与宁波建立邮件直封。1983年,原局房拆建为四层楼房屋827平方米。其中邮政66平方米,电信56平方米,邮电共用111平方米,宿舍475平方米,其他用房119平方米。是年,安装12路载波机1部,100门及50门磁石交换机各1部。1984年,增置出局电缆150对,开县城至岔路三路载波机。
  1987年,开办邮政储蓄及汇转储业务。1990年11月30日,通过宁波市局标准化支局验收。该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年底,有职工17名,邮政储蓄389户,余额53.96万元。业务总量12.2万元,通信总量11.08万元,业务收入22.61万元。1991年,增开县城至白溪拨号电路。1992年4月,开放载波电路为电报传真专线1路。1993年,改麻岙邮电所为电信代办所。9月底,架通革命老区山洋村电话。10月18日,前童镇代办所开设邮储代办点。至年底,邮储余额130余万元,居县内农村3个代办点首位,岔路支局邮政储蓄余额400万元,居岔路地区所设金融机构第二位。1994年2月,在甬临线与岔前公路交叉处洋肚建邮电大楼,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当年竣工。4月,前童代办所征地1.5亩,购买3间3层楼房1幢,改造模块局。7月,先期开通500门程控电话,竹林并入交换网,桑洲至麻岙50对电缆割接交付使用,麻岙电信代办所撤并,有16个电话用户并入桑洲代办所程控网。8月5日,岔路1280门程控电话模块局投入使用,并整治、更换岔路地区市线,桑洲、麻岙并入岔路模块局。9月20日,桑洲代办所开办邮政储蓄,开业3天吸储30万元。
  1995年1月,岔路至白溪100对电缆,白溪至王爱40对电缆架通,两所并入岔路模块局。至此,岔路地区实现交换程控化。3月,邮政储蓄使用微机操作,邮政储蓄余额600余万元,居各支局之首。是月,搬迁至邮电大楼,营业136平方米,办公120平方米,机务160平方米,配套生产用房8间。4月,增设99815台发射台,基本覆盖岔路地区。 9月中旬,前童A网基站投入使用。10月,前童镇邮电代办所邮政储蓄在全县乡镇邮电代办所中率先使用微机处理邮政储蓄业务。年末,有职工25人,辖桑洲、前童、王爱代办所,竹林、白溪两电信代办所和邮政代办所。邮路14条,其中本街3条,乡邮11条,单程290公里,其中自行车班11条,步班3条,均周五逐日班。全年,平常函件11.04万件,给据函件1.42万件,包件2191件,邮政快件1.50万件,公众电报3412份,长话14.28万张,长途直拨用户838户,电话用户848户,国际及港澳函件344件,业务总量为130.85万元,业务收入212.15万元。
  一市邮电支局
  一市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三门湾尾,距城关镇24公里。东临三门湾,南界三门县,西邻岔路区,北接城关镇、茶院乡。支局设镇区茂林路3号,服务范围一市镇和越溪乡,约111.49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
  民国26年(1937年)1月23日,设一市信柜,脚夫不定期挑运。民国29年6月1日,添设梅枝田丙类村柜。民国34年4月,东岙(今旗门)信柜改升为邮政代办所。1951年1月1日,设七市邮政代办所。1954年,城关至一市邮路开通,步行逐日班。1956年12月29日,设一市邮电支局,负责水车、官岭、梅七、越溪、东岙、沙柳等乡通信。1958年,被评为报刊发行优胜单位。1959年初,支局移七市(现七市卫生院)。是年,设沙柳电话交换所。翌年,改邮电支局。1961年,恢复一市区建制,一市支局遂随返迁一市原址。12月,沙柳支局下放,改称沙柳公社邮电代办所。1964年,设越溪邮政代办所。1965年,一市支局改称邮电所,梅枝田邮政代办所改邮票代售处。是年,建局房3间119平方米,次年投入使用1969年,分设为一市邮政所和电信支局,仍合驻营业。1972年,越溪邮政代办所置电话交换机。1973年,合并为一市邮电支局。翌年,建楼房4间297.5平方米。1975年,于溪边建平房78.54平方米。1977年7月,邮件始为委办汽车邮路带运。12月,东岙邮政代办所设电话交换机。
  80年代初,安装JVI2载波终端机开通中继线12条,磁石电话交换机容量增至150门,实装95门。1983年,原局房南首建二层楼房187.5平方米,前后两幢面积485平方米。其中邮政79平方米,电信74平方米,邮电共用18平方米,宿舍159平方米,其他用房155平方米。1984年,县城至一市更新架空明线60对公里。1989年4月,县内自办汽车邮路途经一市,带运邮件。翌年,报刊流转额2.84万元,业务总量5.67万元,通信总量5.16万元,业务收入10.46万元。1991年6月,临街建造综合楼,面积1000平方米。翌年4月1日,七市、越溪代办所邮件与县局直封。有乡邮投递邮路3条,旗门班行程23.5公里,投递点32个;越溪班单行程17.5公里,投递点12个;大林班行程50.5公里,投递点64个。是年,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94年7月8日,开通500门程控电店。
  1995年,架设一市至旗门100芯电缆5皮长公里,至七市100芯电缆4皮长公里,至里岙10芯电缆1.5皮长公里,至外岙20芯电缆1皮长公里,至牛台30芯电缆5皮长公里,市内100芯电缆1皮长公里,增程控电话交换机780门,总容量1280门,实装424门。邮路3条,撤越溪班,改置梅七班及牛台班、旗门班。至年底,业务收入120.91万元。邮政储蓄余额由开办初4.7万元增至49万元。职工14人,其中正式工6人,委办、临时用工8人。辖七市、旗门、越溪邮电代办所和梅支田邮政代办所。全年平常函件4.84万件,给据函件7664件,包件362件,邮政快件6388件,公众电报1229份,长话6.54万张,长途直拨用户421户,计次制用户437户,通话44.25万张,国际及港函件227件,业务总量为66.6万元,业务收入102.91万元。
  力洋邮电支局
  力洋原名“沥洋”,取“苍山之麓,沥水之阳”意。“文革”期间,改为力洋。力洋镇位于县城之东,距城关28公里。东北界象山县,东南临长街镇和明港镇,西接越溪乡,西北与桥头胡镇为邻。支局设于镇区力洋中路41号。服务范围242.58平方公里,人口7.3万人。
  民国29年5月,茶院由信柜改升为邮政代办所。民国31年(1942)5月1日,设胡陈丙类信柜。民国34年,设沥洋、古渡信柜。沥洋信柜由一家私营药店代售邮票和收寄信件,民国36年2月1日,升为邮政代办所。1950年,装2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邮件由县局派送运递,下设茶院、古渡、胡陈3处邮政代办所。1956年12月26日,设沥洋邮电支局,1958年,县城至沥洋公路通车,始为委办汽车带运,村村通邮。时有职工4名(投递员、营业员各2名)。10月,象山县邮电局设沥洋,租用孙家民房,邮电支局撤消。1959年5月,县府搬至城关,复设沥洋邮电支局。时职工7名,5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翌年,撤胡陈邮政代办所,设邮电支局,隶属县局。1961年11月下放社办,改为胡陈公社邮电代办所,属沥洋邮电支局。1963年3月29日,设台芳、前横邮政代办所。4月,为加强对胡陈、茶院、古渡、东仓邮电代办所实行统一管理,成立沥洋区邮电管理所,直至1982年撤消。
  1969年邮、电分设,是年冬建局房470平方米,设磁石电话交换机2部150门,职工10人。1972年7月自办宁波至象山汽车逐日班邮路,设沥洋交接点,带运邮件,并与宁波直封。1973年,邮、电合并,沥洋复设邮电支局。1975年,胡陈复设邮电代办所,1978年10月,前横邮电代办所设电话交换机。
  1983年,有中继线路8条,电话90余户。邮路5条,单程70公里(不含代办所)。1984年,建房891平方米。其中,邮电用房389平方米,宿舍203平方米,其它299平方米。是年,安装JV12载波终端机,中继线12条,磁石电话交换机。增至250门。1989年4月1日,县城至长街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带运邮件。是年,建营业综合楼720平方米,次年11月竣工。年底,完成业务总量17.27万元,业务收入32.24万元。
  1992年7月12日,引进澳大利亚程控电话设备,开通128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8月,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1月、12月茶院、毛屿、古渡代办所程控电话联网,业务总量120万元。翌年11月10日,开办南溪村邮政储蓄代办点。是年,建力洋黄歧山A网移动电活发射塔,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4年7月,邮政储蓄余额达111.58万元,突破百万元大关。10月开通四仓片程控电话,装机20余部。是年,开通胡陈邮电代办所程控电话模块局。
  1995年6月,胡陈邮电代办所500门程控电话联网。12月1日邮政储蓄使用微机操作。至年底,有职工21人,其中委办、临时5人。辖胡陈、东仓、古渡、茶院、毛屿5处代办所。邮路8条(其中代办和委办各2条,本街1条,自办3条),全年平常函件7.62万件,给据函件6714件,包件1948件,邮政快件1.49万件,报刊流转额19余万元,邮政储蓄余额310万元,公众电报2778份,长话14.70万张,长途直拨有权用户485户,电话计次制用户938户,通话91.95万张,国际及港澳函件2104件,完成业务总量147.23万元,业务收入239.95万元。年底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长街邮电支局
  长街镇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52公里。东临岳井洋与象山石浦渔港相望;南依三门湾,与天然屏障“石屿门”相呼应,西连胡陈港,与明港镇一衣带水;北邻胡陈乡。有浅海涂2.32万亩,特产有“长街蛏子”、“长街泥螺”、“长街蛤蜊”等。支局设在镇区新街,服务面积134.5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
  民国8年(1919年),设长亭场邮政代办所。翌年,始有县城至长亭场步班邮路。民国25年,改长街邮政代办所。民国26年7月1日,添设山前、岳井信柜。民国37年前后,长街置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10门,转接梦鼎乡(今属胡陈乡)电话,后拆除。
  1950年9月20日,设大湖邮政代办所,11月岳井设邮政代办所。次年,设青珠邮政代办所。1954年9月14日,长街设电话交换机1部10门。12月18日,撤长街邮政代办所,改邮政营业处。1956年,改长街邮电支局,列六等邮电支局,下辖大湖、岳井邮政代办所。1958年11月,下放为长街公社邮电所。同年,设山头邮政代办所。1959年,县城至长街公路通车,始为委办汽车邮路。1961年,复改长街邮电支局,辖邮政代办所4处。1963年3月,设青珠农场、娘娘宫(今龙浦)邮政代办所。1965年,改娘娘宫邮政代办所为邮票代售处。1967年,设龙浦公社邮电代办所。翌年,设伍山邮电代办所,岳井邮政代办所装电话交换机。 1969年,邮、电分设。电信支局在长街中学旁建房170平方米,邮政支局仍租房营业。
  70年代,长街支局至各乡邮电代办所中继线路改埋式塑料电缆。1970年,改青珠邮政代办所为青珠公社邮电代办所。翌年5月,山头邮政代办所改山头公社邮电代办所。1973年10月,增设大湖电话交换机和长亭场电话所。1978年,在环河路旁建4间二层局房212.8平方米。1979年,长亭电活所搬至大湖,改称大湖电信代办所。
  1984年,征用土地3亩,在新街建局房1032平方米,1987年10月1日使用。1988年6月,开通县城至长街24路载波机1套。翌年4月10日,县城至长街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带运邮件1990年11月28日,通过市局标准化支局验收。
  1992年5月,撤区并乡后,原辖岳井、伍山、龙浦、青珠、山头、5处邮电代办所减至岳井、伍山、龙浦3处邮电代办所和大湖邮政代办所、电信代办所,青珠、山头邮电代办所和农场邮政代办所划属明港邮电所。12月28日,开通程控电话280门,架设寻呼机接收站。1993年9月23日,开通爱立信程控电话交换机1000门,所属3处邮电代办所及大湖电信代办所电话用户联网,实现电话程控化,电话用户从原不足150户增至755户。1994年11月,大湖邮政代办所与电信代办所合并设大湖邮电代办所。
  1995年6月,开通A网移动电话基站,完成长街至龙浦200对、至岳井、伍山各100对中继线路工程。至年底,职工17人,辖岳井、伍山、龙浦、大湖4处邮电代办所。全年,平常函件6.93万件,给据函件7716件,包件1207件,邮政快件9755件,公众电报2145份,长话10.48万张,长途直拨有权用户665户,电话计次制用户731户,通话62.25万张,业务总量103.43万元,业务收入172.46万元。
  明港邮电所
  明港镇(原胡陈港)原系伸入三门湾小半岛,距县城40公里。由青珠、山头、前横3乡合并而置东靠长街镇,北接力洋镇和长街镇,西南临三门湾。邮电所设镇政府所在地,服务范围172.02平方公里,人口30428人。
  1973年10月,县成立胡陈港工程指挥部,县局安装3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1部,属胡陈港工程管理处,并兼办邮件交换。1977年1月堵港结束,电话交换所留用。1979年9月,由局接收,设自办邮电所,业务由力洋支局带管。1984年1月1日,正式属力洋支局,是年,自建局房229平方米。1991年,整治电话线路并增挂电缆,装机6户。翌年撤区并乡后,原属长街支局青珠、山头、农场邮电代办所和原属力洋支局前横邮电代办所划属明港邮电所,邮路按行政区域适当调整。人员由原4人增至正式、临时各6人。1993年3月12日,明港邮电所24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割接开通。9月23日,长街支局1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后,明港所属青珠、山头邮电代办所程控电话与之联网。翌年,青珠农场邮政代办所改邮电代办所,下半年86户电话用户并入程控交换网。是年,1100平方米电信综合机房动工。
  1995年4月,开办邮政储蓄业务。8月,综合机房竣工交付使用,并完成迁移和模块局安装割接。10月,前横和青珠农场邮电代办所开办邮政储蓄代办业务。至年底,明港邮电所管辖前横、青珠、山头、农场4处邮电代办所,职工12人。邮路3条,为明横班、明港班和明珠班。 全年平常函件6.26万件,给据函件6362件,包件186件,邮政快件3341件,邮政储蓄余额23万余元,公众电报1396份,长话6.4万张,长途直拨有权用户571户,电话计次制用户578户,通话56.90万张,业务总量78.68万元,业务收入108.34万元。
  第二节 邮电代办所
  利用邮电系统以外社会力量经办邮电业务,而设立辅助性代办网点,有邮电代办所、邮政代办所、电信代办所、邮票代售处等。
  境内设邮政机构,以代办所建立为始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建珠岙、桑洲两邮政代办所后,增设长亭场、沙柳、海游、亭旁4处邮政代办所。民国23年(1934年)7月,设县前街信柜,翌年2月,设有长亭场、桑洲、沙柳、海游、亭旁、珠岙、西店、桥头胡、塔山童、深甽、三门湾邮政代办所11处。民国25年5月1日,县前街信柜升城市邮政代办所。民国29年4月1日,桃源街邮票代售处改升邮政代办所。民国30年6月31日,境内海游等17个乡镇划归新建三门县,代办所也随之划归。民国32年3月1日,新昌邮局所辖岩溪、箭岭下信柜划属宁海局。5月1日,象山邮局所属下沈、西周、墙头邮政代办所和舫前、莲花、儒雅洋、庆丰桥等丙类信柜划归宁海局。至此,境内有邮政代办所、信柜各18处。翌年9月1日,添设冠庄邮政代办所。民国34年5月,设有代办所20处:县前街、桃源桥、长街、深甽、西垫、桥头胡、塔山童、茶院、大蔡、璜溪口、溪下庄、马岙、梅林、岩溪、黄坛街、柴溪、西周、下沈、洋头、冠庄;信柜19处:凫溪、力洋、白峤、竹口、大湖、水车、古渡、一市、里岙、梅枝田、大堰、梁皇、泉水、箭岭下、儒雅洋、庆丰桥、长洋、和平岙、排头,莲花、舫前2处已撤消。民国35年,岩溪、箭岭下划归溪口局。民国36年,增开信柜代办业务。是年,有信柜15处,代办所16处。民国37年10月,添设下陈信柜,翌年1月,移归惠政大桥局。
  1949年7月宁海解放时,城关有邮政代办所、邮票代售处各2处,农村邮政代办所16处:长街、力洋、茶院、前童、黄坛、冠庄、梅林、璜溪口、西店、深甽、大蔡、长洋、马岙、桥头胡、溪下庄(今大佳何)、柴溪;信柜19个:岳井、胡陈、古渡、白峤、雪坡、梅枝田、一市、水车、竹林、岔路、上金、梁皇、凫溪、里岙、龙宫、五市街、凤潭、泉水、竹口;邮政信箱40处。1951年1月,信柜取消,改设代办所。同年,增设西溪、榧坑、白溪、高塘、麻岙、暗岩、七市、中湖、溪边9处邮政代办所。至次年,邮电代办所增至56处。1955年,经整顿邮政代办机构,取消私商和个人代办,改由国营企业、供销合作社等代办。邮政代办所、邮票代售处42处,其中供销社代办6处,农业社代办2处,信用社代办1处,私人、商人代办33处。1957年底,降至34处。1958年,宁海、象山合并期间,宁海境内有邮电代办所32处,1959年30处,1960年增至33处。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精简机构,下放人员,人民公社以下的邮电代办机构实行国营(全民)、集体两种所有制,至年底,设胡陈、大赖、古渡、茶院、桑洲、前童、薛岙邮电代办所7处,青珠农场、山头、大湖、岳井、梅枝田、七市、东岙、沙柳、白溪、竹林、双峰、凤潭、峡山、大佳何、长洋、大蔡、马岙、龙宫、大里、里岙、凫溪、横溪口、五市街、冠庄、竹口、白峤、水车邮政代办所27处;邮票代售处29处,报刊发行站3处,信筒信箱67个。1963年,增邮政代办所7处。1965年,公社(乡)陆续设置电话交换机,并代办电报业务。当年扩大亦工亦农邮路,农村委办投递人员37人。翌年7月18日,经省局邮政处同意,增设里岙、龙宫、娘娘宫、苔芳、西溪、高塘、梅枝田、下湾塘、凫溪邮政代办所。1967年,邮电代办所5处,邮政代办处42处,邮票代售处36处。
  1973年10月,设大湖、白溪、竹林、峡山4处电信代办所。1984年1月,沙柳邮电所随政区划属三门县局。1985年7月,改称乡镇邮电代办所。至年底,有乡镇邮电代办所47处,其中社办交换所40处,邮票代售处55处。1993年,麻岙、辛岭邮电代办所改为电信代办所。翌年,大湖邮、电两所合并为邮电代办所,青珠农场邮政代办所改邮电代办所。撤消麻岙、梁皇、龙宫电信代办所。
  1995年,邮电代办所有回浦、竹口、紫溪、香山、大里、双湖、马岙、大蔡、长洋、凤潭、山水、大佳何、建设、峡山、西溪、双峰、水车、桑洲、前童、王爱、七市、越溪、旗门、古渡、胡陈、东仓、茶院、毛屿、岳井、大湖、伍山、龙浦、山头、青珠、前横、农场36处,邮政代办所有清潭、龙宫、白溪、竹林、梅枝田5处,电信代办所有辛岭、白溪、竹林、石门4处。

知识出处

宁海县邮电志

《宁海县邮电志》

出版者: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全面概述了宁海县邮电事业的发展历程,从邮驿、邮局、电信机构到邮电局的沿革,详细描述了邮政、电信两大领域的邮路邮运、分拣封发、投递、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以及企业综合管理、党群组织和多种经营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专题研究,展现了宁海县邮电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反映了邮电事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