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三门湾专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农村工作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139
颗粒名称: 开发三门湾专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747-4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8年7月25日,浙江省在宁海召开乡村振兴现场会,300余人参加。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乡村的大振兴,要更新工作理念,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并明确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二是积极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在人、钱、地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三是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注重乡村特色、环境治理、乡风文明、宜居宜业,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公共服务下乡。四是加快补齐美丽城镇建设短板,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突破口。五是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关键词: 宁海县 史料

内容

三门湾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东沿海,素有“金银滩”之美誉。早在五代,尤其两宋时期,三门湾已成为航帮聚集地,是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之一。近代三门湾开发的道路充满艰辛曲折。光绪十年(1884),清刑部主事王咏霓出使法、德、意、美,驻外3年回国考察沿海一带后,建议把三门湾开辟成船坞。光绪二十五年(1899),意大利公使马丁诺向清廷提出租借三门湾,并派三艘军舰在三门湾外游弋、测量,因有觊觎中国之心而遭拒。给谏张嘉禄上书朝廷开辟三门湾的建议未被采纳。民国5年(1916)8月26日,孙中山偕胡汉民、邓孟硕、朱卓文、陈去病等从舟山普陀乘健康舰到象山港、三门湾考察,称三门湾是实业要港,在其著写的《建国方略》中将三门湾定为东方第九渔港。民国3年(1914),浙江省水利委员会、省建设厅土壤研究所及省会计师魏颂唐等受邀到三门湾调查,写了《测勘三门湾报告书》《三门湾调查简报》《三门湾新农村建设计划》《三门湾荒涂调查及开发计划》《三门湾土质初步考察报告》,并编有《三门湾经济资料》一书。其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闽分署派遣龚贤明到三门湾调查,形成《三门湾调查报告》一文,为以后开发做准备。徐世昌、蒋介石先后于民国9年(1920)4月15日、民国18年(1929)10月16日,颁布开发三门湾总统令。南洋华侨郭春阳、邹辉清和上海实业家许延佐等分别于1920~1924年和1929~1931年携巨资付诸实践,但均因战争和匪乱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农民开发三门湾的热情高涨。在宁海辖区,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发展渔业、堵港蓄淡、围涂造田、植棉种橘、围涂制盐等项事业。1957年,宁海有木帆船952艘,海产品4340吨,至1986年有机动船922艘,非机动船661艘,海产品10542吨。1952~1975年,建成车岙港、毛屿港、一市港、胡陈港堵港工程,总库容9558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7.6万亩。三门湾海涂资源丰富。1950~1985年,农民集体围涂104处12.05万亩;1986~2010年,国家投入资金,围垦3处涂地,计84417亩,其中,双盘涂12840亩,蛇盘涂17777亩,下洋涂53800亩;开发50年内围垦107处,计204917亩。1951年,植棉1.09万亩,总产141.7吨,到1984年,植棉9.06万亩,总产8176.82吨。自1942年白莲寺和尚种橘16亩始,1986年种橘46800亩,产橘15300吨。1967年4月,社队联办建伍山盐场1200亩,至1973年,区社联办建长街盐场680亩。
  史料记载,三门湾境内资源独特,物产丰饶。海水咸淡适中,天然饵料生物特别丰富,据全国海水普查显示,三门湾每立方米海水浮游生物668毫克,是全国海域之最。同时,据浙江海洋渔业局鉴定,三门湾水质属Ⅱ类或Ⅲ类,有利海水养殖。以上优势,为宁海县开发三门湾现代农渔业园区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三门湾宁海辖区内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成立了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的专门组织,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成立时间虽短,但做了不少工作。
  2012年6月26日,成立宁海县三门湾现代渔业园区管委会。2014年3月21日,成立宁海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2017年5月19日,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宁海县现代农业(渔业)园区整合改革的实施意见》。6月16日,成立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管委会,撤销县三门湾现代渔业园区管委会和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管理办公室。2017年9月1日,县长林坚主持召开现代农业(渔业)园区整合改革工作有关事宜协调会。会议明确对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下属4家公司70名人员进行整合管理,研讨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双盘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蛇盘涂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下洋涂农业开发公司、农垦宁海县青珠农场、胡陈港水库东坝区块等资产整合归属及农业发展集团公司组建等工作。
  在《浙江省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市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等规划的引领下,2017年7月,《宁海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区整体设计》启动编制。2018年7月,总体规划通过县级部门审查。
  自开发区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3.2亿元,蛇盘涂渔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和二期)、创新基地一期、下洋涂渔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等项目完工验收,公共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并且蛇盘涂渔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三期工程项目扎实推进。

知识出处

宁海县农村工作志

《宁海县农村工作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涵盖了从土地改革到农村工作组织机构的多个方面。包括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政策、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农业产业化、农村经营管理、扶贫开发、生态立县、新农村建设、农业区划以及农村工作组织机构等内容。此外,还包含了丛录、宁海实业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乡村振兴现场会专记和开发三门湾专记等附加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