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出处: |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图书 |
| 唯一号: | 113020020240001050 |
| 颗粒名称: | 一、田赋制度史料 |
| 分类号: | K295.5 |
| 页数: | 5 |
| 页码: | 408-412 |
| 摘要: | 本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从夏代到明代的赋税制度演变。夏代实行“贡助彻”制度,包括赋税和劳役。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按亩征税。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田租口赋制,按亩征赋和人口税。汉代减轻田租,但人头税苛重。西晋实行户调制,减免军役。北魏实行均田制,按丁授田,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出帛一匹、粟二石。唐代租庸调制规定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丁则有庸。唐后期实行两税法,将一切杂税统括于户税与地税中,便于掌握,农商兼征,百姓税负有所减轻。宋代继续沿用两税法,并推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元代在南方沿用宋的两税法。明代实行黄册和鱼鳞图册制度,田赋沿唐宋两税制,但田赋税负实增四倍,额外又加,贪吏苛索。后期推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明末加派辽饷、剿饷和练饷,导致百姓起义,推翻明王朝。 |
| 关键词: | 宁海县 史料 |
本书是一部关于宁海财政税收史的详细记录,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986年的财政体制、收支、财务管理、债券、税收体制、各类税收(包括农业税、工商税、所得税、盐税等)、税收征收管理以及机构与人事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宁海财政税收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此外,还附有田赋制度史料、人丁税役史料、工商税史料、古税文录、税源调查、税收统计资料以及财税学会等相关学会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