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缉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030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缉私
分类号: F810.424
页数: 12
页码: 291-3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财政税务志的盐税的缉私,包括缉私法规、缉私组织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宁海县 盐税 缉私

内容

一、缉私法规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8)禁令“私鬻者,〓左足趾,没入其器物”。
  五代后晋初(936)规定“凡带私盐十斤以上,即处死,刮碱熬盐者,不论斤两皆死”。
  宋淳熙元年(1174)禁法“诸犯盐一两,笞四十,二斤加一等,二十斤徒一年,二百斤配本戍;煎炼者三百斤、流三千里”。
  元法:伪造引者斩、籍其家产,付告人充赏,犯法盐者徒二年,杖七十,止籍其财产之半。
  清承明制,“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带有军器者加一等,流二千里;盐徒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流三千里;拒捕者斩,盐货车船头匹并入官;道途引领,秤手、牙人及窝藏盐犯寄顿盐货者,杖九十,徒二年半;受雇挑担驮载者,杖八十,徒二年。非应捕人告获者,将所获私盐给付人充赏”。
  民国3年(1914)12月,北洋政府于22日颁《私盐治罪法》十条,29日颁《缉私条例》十八条,《缉私官牟奖励惩戒条例》十七条,《地方官协助盐务奖惩戒条例》十一条,规定:“犯私盐罪者,不及300斤者,处五等有期徒刑或拘役;300斤以上者,处三等或四等有期徒刑;3000斤以上者,处二等或三等有期徒刑;携有枪械意图拒捕者,加本刑一等;犯私盐罪结夥十人以上,拒捕杀人伤害致死,及笃疾或废疾者处死刑;伤害人未致死或笃疾或废疾者,处无期徒刑或一等有期徒刑;结夥不足十人,伤害人致死或笃疾或废疾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伤害人未致死及笃疾者,处无期徒刑,或二等以上有期徒刑。犯私盐罪者,所有之盐及供犯罪所用之物没收之。知系私盐而搬运受寄故买或为牙保者减犯私盐罪者之刑一等或二等。未经盐务之特许而制造贩运售卖或意图贩运而收藏者为私盐”。“缉私营队缉捕人犯,须人盐同获,获盐不获人者,仅就现获之盐没收之。缉私营队于执行职务时,遇有结夥持枪拒捕者得格杀之。缉私营队缉获人犯,应移送该管司法官署,或兼司法事务之县知事审理”。“地方官将所辖境内私制私贩土盐禁绝者,由盐运使详报盐务署呈请优奖;失察私制私贩者,减俸或降等;知情故纵者褫职,经缉官弁报告而不协缉者,以知情故纵论,地方官所辖境内,出有结夥十人以上,执持枪械兴贩私盐之案,全数缉获者,给予奖章或加俸;获犯不及半数,或不获首犯者记大过或减俸;失缉三次以上者降等。结夥不及十人者,地方官全数缉获记大功,获犯不及半数或不获首犯记过或记大过;失缉至三次以上者减俸。地方官缉犯未获全而将私盐数缉获者,得免其惩处。私盐犯有拒捕杀伤人之行为者,地方官不能缉获,除依前两项惩处外,仍勒限缉犯。地方官所辖境内,出有抢夺盐店闹场灶之案,全数缉获者,给予奖章或加俸;获犯不及半数或不获首犯者,减奉或降等,仍勒限缉犯;纵容者褫职;经盐务官商报告,而不即弹压拿捕者,以纵容论,在途抢劫盐车盐船之案同。盐运使考核地方官协助盐务成绩,关于减俸进等以上之惩奖,牒请巡按使核办。地方官指县知事而言”。“场知事失察所辖场灶者,初次降等,二次褫职;知情故纵,或因而得财物者,褫职依法治罪。该管运副失察者,初次减俸,二次降等,三次褫职,盐运使减一等。缉私官弁失察所辖境内私制私贩土盐者,初次降等,二次褫职,知情故纵,或因而得财物者,褫职依法治罪。盐务官弁失察所属兵警丁投制造贩卖私盐者褫职,知情故纵,或因而得财物者,褫职依法治罪。缉私官弁于所辖内有结夥十人以上执持枪械与贩私盐人犯而缉获不及半数,或不获首犯者,初次减俸,二次降等,三次褫职;结夥不及十人者,缉私官弁缉获不及半数或不获首犯,初次记大过,二次减俸,三次降等,四次褫职,缉私官弁缉犯未获而将私盐全数缉获者,得免其惩处。私盐犯有拒捕杀伤人之行为者,缉私官弁不能缉获者,除依前两项惩处外,仍勒限缉犯,限内缉获及半兼获首犯者,准其开复,其褫职离任者,由后任照案缉拿”。民国18年(1928)8月,财政部公布《私盐充赏及处置办法》,缉获私盐,罚款扣除司法机关四成.加私盐及附获物变价款提出税款及缉私费用后,按十成分配,举发人提三成,最高不得超过三千万元。其余七成作十成分配,解库五成,余五成按十成分配,解部半成、协助机关二成,缉获机关六成半。
  解放后,1951年1月25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私盐查缉处理暂行办法》规定,未经盐务机关允许,私制、私运、私销或运销情况与所持盐票不符,工、农、牧、渔业用盐作食盐或出售;未经批准,由国外输入或对外输出等均为私盐。查缉机关:由盐务机关及盐务缉私部队负责,当地公安部队及海关,税务机关应有协助查缉之义务。查获贩运或售卖私盐,除照章补税外,予以处罚:不满200斤处偷税额半倍以下罚金,200—500斤处半倍至一倍,500—1000斤处一至二倍,1000斤以上处二至三倍罚金;连续或有组织之运售私盐,按上述加倍处罚外,并没收其盐与自有(虽非自有而系知情同犯)之运盐工具,以暴力抗税,送人民法院处理。制盐者走私,按上述规定处理外,情节重大者撤销制盐许可证,没收制盐工具。奖励:私盐案件罚款及没收物品变价款,扣除税款的余额,30%解库,70%提奖;单位、个人缉获奖70%,协助缉获奖50%,告密缉获奖30%,盐务机关与人民盐警缉获全部作缉私费。
  1962年4月6日,省财政厅、省轻工业厅报财政部税务总局批准,下达《关于私盐查缉处理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查获私盐不分数量而以情节轻重和违章人经济收入情况,按偷漏税额处以五倍以下的罚金,连续或有组织的运售私盐,情节严重的没收盐与非自有的运盐工具,暴力抗税的送人民法院处理。私盐案件,罚款及没收物品变价款,扣除应交税款外的余额,机关、团体、个休缉获的根据罚没款的多少,缉获所占用时间和积极程度,在80%内提奖,15%提存缉私费用,余入库:协助缉获的50%内提奖:检举告密缉获的在30%内提奖;检举查缉,只补不罚的可在补税款10%内提奖。
  二、缉私组织 宋置尉一员兼缉,明配巡盐应捕14名,于亭头、长亭、曼岙、铁场、窦岙五巡检司配弓兵100名兼盘查缉私。清在旗门港连槎渡,引头门配巡船,宁海营拨弁兵驾巡,又拨发千总一员于通场团灶坦地查缉。晚清设盐捕营。
  民国2年设缉私统领,属运使指挥,下分16营。民国16年设缉私局,编10营。民国20年3月改税警局,下属营制改分区分队长制;商巡由商招募保护岸销,饷费自理,归税警局管理。民国31年财政部设缉私署,省设缉私处,税警归缉私处管理。民国33年5月裁缉私署,税警复原管理,两浙盐局改编42个税警队。民国35年4月恢复区制,浙江与江苏划10区、1直辖分区,下属76个盐警部队。
  长亭场知事兼缉私督察员。民国6年(1917)4月配盐警19名。民国9年7月台属缉私分水陆两营:水有两队,第一队驻海游,第二队驻椒江;陆有6队,派第三、四、六队分驻海游,缑城、长亭场;高枧、沙柳、悬渚、茶院、白峤等走私要隘,由水陆巡辑。民国12年第十营营部进驻白峤、官警158名,第一、二队驻越溪、海游,巡辑于白峤、越溪、茶院、沙柳、旗门各港面和蛇蟠洋、五屿门一带。民国24年4月税警补充团三营,营部驻海游,十一连驻东岙,7月第四分队驻奉化方门、巡深圳、大蔡、梅林一线。8月派三连100余人进驻城内妙相寺,四十二分队驻白峤,四十一分队驻海游。民国25年海门设税警第六区防缉部,官警504名,布防在长亭场区域的警力:第三十六队驻茶院,第一分队巡船1艘,巡逻白峤港,第二分队驻白峤,第三分队驻茶院;第四十队驻建康塘,第二分队驻建康塘,第三分队驻象山中泥;第四十六队驻海游,第二、三分队驻海游、沙柳;第四十七队驻巡检司,第二、三分队驻三岔、巡检司。民国26年4月,余姚庵东镇游缉大队所属四中队,一、三分队调宁海梅林驻周家祠堂。民国28年12月20日,两浙盐务税警第五区部接驻宁海销区,从石浦进驻缑城都神庙。民国31年4月6日,财政部税警第三总团第十团二营成立,营部设在城内三皇堂,官5名兵25名、所属六连驻城内,官3名兵16名、六连一排驻梅林,官1名兵48名、二排驻沙柳,官1名兵45名、二排驻城内官1名兵45名,拨驻丁家埠及黄坛1个班。在宁海税警共190名,七连驻三门海游,官1名兵14名,一排驻海游官1名兵48名、拨驻珠岙9名,二排驻健跳官1名兵48名,第六班分驻东郭,三排驻建康塘,官1名兵48名,第七班分驻舜岩,拨驻巡检司兵8名,八连二排官1名兵22名,附驻营部,机动及樟树、石孔头、桑州、悬渚、蛇盘洋、麻岙、水车、黄泥山岗、东岙、斗岙岭、后洋、毛蒋、流水岩等地。民国33年6月,十团二营本部官兵及机枪排调瓯江,7月派六团三营十连进驻宁海大北门沙岸庙,11月21日三营九连驻宁海。民国34年盐警二十七、二十八两区队驻长亭场。民国35年原驻宁海盐警归盐警五区部管辖,驻石浦,受玉泉场署指挥。《宁海民报》民国24年8月11日发表缉私消息:“年来我邑因盐务所引起之风潮多矣!去年海游、沙柳、建康诸案,事已过去,近来有梅林之枪伤私贩及市民也,下埠头之掳绑税警队长,层出不穷,月已数起……轻重税区划之繁琐,盐税之奇重,官廒之缺如……民生凋敝,世风之浇薄,利之所在,群趋若鹜、枭戾之徒挺险贩私……”。民国33年10月宁三支局调查私盐流向有三:(一)定海、岱山、大嵩三场流私,由象山港侵入,一路至黄墩,私销宁海东北乡一带,一路至西店、樟树私销宁海北乡、奉化西乡及新昌、嵊县等地,年约8万担;(二)玉泉场流私,经蛇盘洋至白峤、力洋港入侵,私销宁海东乡、城区及西乡达天台、新昌。一路由一市港进入,私销宁海南乡。一路由沙柳港进入,私销沙柳、桑州转天台、永康、东阳。一路由旗门港进入,私销海游、珠岙达天台县境,以上年约5万担;(三)长亭场私盐由白峤、旗门港入侵后与玉泉场流私私销地同,年约1万担。南乡六团私盐经海游、沙柳港上岸后私销天台、仙居、新昌等县,年约2万担。宁海沿海乡村,官盐已无市场。民国34年9月28日与10月1日,亭江乡公所与紫溪乡公所报告县参议会与县政府称“食盐配销……理宜遵办,无如人民经济拮据,强迫似属无果,如不遵办有违法令……”。“官盐配销每保2担,依据各乡镇户口造具清册送经办机关配盐,限在本月25日前备价至配销办事处……本乡地处海滨,居民往定海等处捕鱼,带来渔盐内销每斤3—4元,今忽奉配销官盐,价竟至25.30元,际此敌寇窜扰之余,十室九空……”。
  附:盐务风潮节录:
  哄赶方局长:长亭场署于民国22年8月15日迁驻南乡六团之建康塘办公,23日该地盐民与运贩私枭,鸣锣聚众,齐集三岔庙,限令局长(兼场长)方德铨,在10日内出境,否则烧毁办公室。方急电台州盐税局,派驻海门税警第四区队长江鼎,率警30名弹压平息。
  毁仓殴警:民国22年10月22日中午,六团盐民夥同私贩,乘税警二十七分队外出缉私,拆毁维新商廒在建康团刚竖立之木屋架5间。维新廒商指控朱平等为办廒未遂所为。12月2日二十七分队回,分队长带便衣警数名,往塘岸头村窥察朱平行迹,被盐民与私贩董德金、包世静围住殴打重伤。民国23年2月6日维新廒第一次向建康塘收盐进仓1295担。10日夜储盐仓库7间被焚毁无遗,以后私贩与税警冲突接踵而起。方感到六团盐民蛮悍难管,上峰又乏助力,于2月12日致电两浙盐运使,要求辞职。
  屠杀良民:民国23年7月1日驻海游税警四区队、二十七分队长黎民望,在海游埠缉获一盐船,盐重1540斤,税警以渔盐规定“在水则官,在陆则私”为由,令船老大挑盐入维新廒,不从,被拘入队部,沉船于巡检司。盐主章以足不服,回石浦取得裕兴廒票样与证明,无效。盐民恨愤顿起,动手殴打,黎重伤。驻海门税警第四区队长江鼎闻讯,率警80余名,于7月5日包围海游镇,即开枪射击,打伤镇民31人,重伤待毙2人、拘捕11人、毁民房9家,以拒捕罪拘走镇公所基干队丁1人,枪1支,缴走海上自卫队枪4支,送宁海法院。四方惊怒。
  (一)省方调查员(定海秤放员兼场长)卫鸿模向省报告“……江区队长率部到地,不及知照警察机关,虽迫于当时情势危急,唯处置失当,咎亦难辞,除呈请撤职,解税警总团司令部惩处外,此案祸首章以足还未闻宁海县缉获严办,致该犯肆无忌惮.不时潜回,该犯既系海游土著.有家属可以跟究,当不难于戈获,迅催该县长勒缉归案,依法严办”。省政府处理意见“区队长江鼎应负刑事责任,非仅予撤职可蔽事,自应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办理,以昭公允,至该县长对于此案,未能尽力协助,如果属实,亦属不合,业经令饬民政厅派员查明呈候核办”。
  (二)海游镇公民代表何介梅、李星五、高梅先向省政府请愿“……江鼎违法开枪击毙良民一案,蒙李(涵夫)县长为民请命,钧府已派员查明真相,已由法院提出公诉,票传该江鼎质询,讵料该江蔑视国法,……抗不到案,又为两浙盐务稽核分所包庇,先以电话令其告假离台,后以出差为名,使其逍遥法外,刻访问江鼎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新闸路,仍充稽核所暗探员,出入堂皇,自谓受洋人保护,不受中国法律裁判,查稽核所本系我国财政机关,并非世外之土,该江鼎持势杀人,钧府秉公查办,无论是非曲直,自有法庭公判,何容包庇要犯,蔑视国法,致令钧府对此要案,无由进行,特此申请钧府立派干员赴沪捕拿,依法处罪,以安地方,而慰幽魂!”。
  聚众哄抢黄墩宁益盐栈;(一)盐栈经理程玉成报告:“民国23年9月9日上午12时,由山里里七外八等庄,突来“土匪”千余人,攻入本栈,即将所存盐20余万斤,“抢劫”一空,并将房屋捣毁,又“劫去”盐警长枪2支,子弹多发。查本栈本驻有盐警1连寡不敌众,退守山上……(注:系宁属商办盐警局驻黄墩第五分队”。
  (二)濠河秤放员张均金调查:“宁属引商在该处办有宁益盐栈,经销轻税食盐,北乡深圳、大蔡、官庄、竹口等处集合私枭千余人,携有木壳枪数十杆,骡子200余匹,沿途号召,蜂拥来栈,该处商警仅7、8人,以众寡悬殊,只得退守山中,附近桥头胡地方原驻有基干队20余人,是日适出发“剿匪”,故未能莅栈保护,私枭尽情洗劫,逾3小时始满载而去,计被劫去已税存盐2190余担,六六步枪两支,子弹180发,木壳枪子弹20发,总计损失达万元左右”。
  (三)两浙盐务稽核分所呈盐务稽核总所文“……该县长已难免失察之嫌,似此白昼抢劫重大案件,聚众至千余人之多,其来踪去迹必当有线索可寻,即主犯姓名亦不难推究,且抢盐发时适在浙边“共匪”吃紧之时,该“匪”预备骡子200余匹,其意图劫盐劫械目的何在,难保无接济“匪”用情事,该县长对于盐务素存漠视,此次发生如是重大劫案,事前已无防卫地方能力,事后并未据报,亲赴肇事地点查勘,仅据派一基干队长前往……该县长文内,竟有首从各犯,盐警既不能指名,一时无从查办等语,足见一味诿卸,毫不负责……迄未缉获一犯,亦不闻有勒限破案之动作,即坐以纵容之处分亦未过,当若不按条例,严予惩戒,则该属盐务,势将无法办理……。”
  (四)县长李涵夫呈浙江省主席鲁涤平文:
  文一:“盐栈被劫,显属私枭暴动,并非土匪抢劫……1、该栈被劫桥头胡镇各店仍安谧如常,并未扰及其他各店户;2、该栈盐警平日与私枭恶感甚深,如一骡或一驴被盐警截获时,必罚至70至80元,或即充公至宁波变卖;3、本月8日在桥头胡附近山咀头,被盐警击伤私枭2骡,击毙1骡,当时私枭等愤愤不平,意图报复,因人少未敢即发,是时该栈正可预谋防范,报队协助、迨次日该私枭纠集群众卷土重来,盐警10名.不施正当防卫,仓惶避匿,一任若辈抢掳,致被击伤毙盐骡事主究系何人与在场首领何人,均盲然不知……,4、官盐与私盐价目悬殊太巨,如私盐每元有80余斤之多,官盐只有22斤……”。
  文二:“本府第四分队长赖帮平因“剿匪”在外,闻变赶回防地驰报,派队追缉,早已兽散,即经督令各警团严密查缉,嗣于同月18日在黄墩顾冯氏家,搜获盐警失械六六步枪1支,顾冯氏一口解府,据供出枪犯薛维水、邬全木2名,即将该民解送宁海法院审办,并勒限严缉逃犯维水等务获解究在案。据盐运使呈称各节,对于直属员警失职之处,不置一词,反责县长以纵容等语,查地方官协助盐务奖惩条例,经盐务官商报告.不即弹压拿捕者,以纵容论之规定,未知私枭抢劫该栈之际,有何盐务官商报告,不即弹压拿捕,所云一味诿卸责任,未闻有勒限破案之语,除因地方经费困难,无款悬赏外,究用何种手段饬缉方能获案,税警队尽可随时指报,以利侦缉,以在场耳闻目见之司职税警,当场既未作有效之制止,事后又不协同当地军政查缉,反卸责地方官未能获犯为词,实属袒护所属,意同迁怒,县长以服务地方有年,深知军警办事,第一应注重纪律,尤贵官民合作,抵宁后查悉地方情形,民风虽称强悍,尚知畏法,开诚布公,从无反抗,缉私职务,事关国课民生,办理原属不易,倘能尽守职责,纪律严明,决不至发生意外,说者谓缉私放私,鱼肉人民,并非无因,历观税警以往事实,民怨沸腾,在属县境内者,前有开枪屠杀海游无辜良民十余之多,今黄墩驻有大队税警,平时办理不善,激成暴动,临难不尽职责,弃械逃散,似此纪律毫无,不闻有所惩处,反责地方官协助不力,任意诬陷,主持一省盐务最高长官,荒谬如此,深堪浩叹!县长协助缉私,责无旁贷,如有失职之处,尽可平心静气,函请省府查明惩处,岂不名正言顺,用昭折服,乃竟捏词蒙报财政部,希图诿过他人受惩戒处分,别有用意,更属显然……”。
  绑架税警队长:民国24年7月30日驻白峰税警四十二分队长竹全庆,在县警察协助下从茶院下埠头缉获私盐3船,私主毛头老五已逃,竹率警候潮涨驾船回白峤,私贩交县警押县,未几,村民呜锣蜂拥而来,绑竹入海,驱走税警,私主驾船逃走。次日县政府派警长至柘浦乡,责追乡长,县第三科长率警又至,悬赏查缉私主。毛头老五于8月4日雇船送竹还。驻城徐区队长以该乡长张叔和拒绝税警提出缉私赔偿和今后不得再发生的条件为由,派樊竹两队长率警30余名,县政府三科长率警4名,保安队派兵一班包围茶院村,挨户搜查“凶手”,拘张美盈、张理辉、杨先六3人禁于石浦,13日闯占柘浦小学。被拘人在其属家的多方营救下,于8月17日送地方法院,后得交保了事。
  解放后宁海县境无缉私部队,经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分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靠群众护税,处理上贯彻“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针,一扫数百年来的私盐风。1956年全县食盐消费人均达7.64公斤。
  1958年后,宁海有盐场,场内由盐务部门管理,场外由税务机关负责查缉,基本上无私盐活动。国家暂时困难时期,象、鄞、定等县私盐偷运入县渐多。1964年4月22日,县人民委员会贯彻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加强原盐的生产管理和税收管理的通知》通知商业部门改进食盐供应,便民购买,盐务和税务部门紧密配合加强场内外的缉私护税,外入私盐渐减。十年动乱期间,查缉放松,走私时起时伏。1980年起外县私盐大量流入,宁海本县盐场自食免税扩大,县东南沿海区乡不少农村“有店不卖盐,公盐无人买”。1981年9月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保护盐业生产,打击走私偷税活动的布告》,10月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原盐走私贩卖偷漏税的通告》,发动群众缉私护税,为使缉私案件处理及时,查获私盐200斤以下,手提肩挑之装盐工具县财税局授权财税所处理。为消除私盐发展盐业,县财税局书面向省税务局建议:“目前私盐每担价5~10元,高于国家原盐公收价2至4倍,低于国家另售价的30~40%,图利走私、贪钱食私,缩短食盐税额与减免盐额之间差距,缩短食盐另售价与原盐公收价之间差距”。
  1985年贯彻“盐税稽征管理办法”,1986年6月12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盐业生产打击走私偷漏税活动布告》,县财税局根据近几年来乡镇干部的缉私积极性,规定有功人员从优提奖,还可以从补税款中提奖30%。

知识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本书是一部关于宁海财政税收史的详细记录,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986年的财政体制、收支、财务管理、债券、税收体制、各类税收(包括农业税、工商税、所得税、盐税等)、税收征收管理以及机构与人事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宁海财政税收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此外,还附有田赋制度史料、人丁税役史料、工商税史料、古税文录、税源调查、税收统计资料以及财税学会等相关学会的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平
相关人物
董德金
相关人物
包世静
相关人物
何介梅
相关人物
李星五
相关人物
高梅先
相关人物
程玉成
相关人物
张均金
相关人物
李涵夫
相关人物
鲁涤平
相关人物
薛维水
相关人物
邬全木
相关人物
张叔和
相关人物
张美盈
相关人物
张理辉
相关人物
杨先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江省财政厅
相关机构
浙江省轻工业厅
相关机构
宁海县法院
相关机构
浙江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宁海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宁海县财税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