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场产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02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场产管理
分类号: F810.424
页数: 6
页码: 285-2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某个地区盐场的历史变革和原盐产量情况。唐代该地区已开始煎盐,宋代年产盐达到35700余石。清代盐田面积增加,但海禁导致盐田荒废,后逐渐恢复。民国时期盐场办理申请发证,盐田面积和产量有所波动,曾存在私煎和走私现象。解放后,部分盐田废场转农,1958年后重建盐场,包括长街制盐化工厂、一市大林盐场和力洋制盐化工厂等,产盐量有所增加。为解决盐业公司资金困难和盐民收入低等问题,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盐税改按月销售报缴、县财政补贴运费、试行盐产超基数奖励和原盐价外分档补贴等。
关键词: 宁海县 盐税 场产管理

内容

一、盐场 县东港头(即今水车、越溪、城郊)一带在唐代已煎盐。宋大观三年(1109)迁长亭。产区东起隔洋塘,南至尖坑塘,西从南庄北到大城塘的三门湾内南北两岸。宋代灶丁1397丁,年产盐35700余石。明天启年间(1621—1627)灶丁增加为2691丁,灶涂田达25066亩多。
  清初灶丁2696丁,灶涂田为35414亩。年产盐在2万担左右,顺治十八年(1652)海禁,2131丁遭迁,盐灶被毁,盐田荡被荒弃,至康熙九年后招回被迁灶丁复产,计883丁、盐田14005亩,场分东西两乡,东乡为内场,有枫林、西团、灵屿、青团、东浦、岳井、青屿等八聚团(今七市、官岭、吉渡、长亭、山头、青珠、岳井、伍山等地),南乡为外场(今三门县属地).附有泥岙、涂下、里屿等五小团,设丰、享、益、利、豫、大6个廒收盐,廒下属25个团。其中大洞团与大林、宝莲2团于乾隆四十八年(1713)与嘉庆二年(1717),外龙庵、王家、古墩3团和青珠团于嘉庆六年(1801)和道光九年(1829)均先后废场,改垦纳赋。
  民国4—6年依照《制盐特许条例》规定,长亭场办理申请发证,东乡内场有南山、岸山、松岙3团;南乡外场有舜岩、上廒、山岔、月边、尖坑、花屿等6团,共盐田1788.4亩,煎灶55座,晒坦30块、灶丁749丁。民国19年东乡3团盐田139.58亩,煎灶4座,晒坦70块;南乡6团盐田增为1965.68亩,煎灶63座,产量超过东乡3团5千担的10倍。民国22年8月场署迁建康塘,查禁私坦私灶。民国26年6月派警强制取缔,半年后私煎复发,私坦多官坦2倍以上,走私在8万余担。28年9月两浙盐务管理局同意煎制。民国29年全场盐田1547亩,灰溜104只,灶125座,钴484口,晒坦1014块,盐民1038户,盐工1043人。7月起南乡产区划三门,宁海仅东乡南山、岸山、松岙3产区,盐田百余亩。民国30年8月27日日军侵占岳井。东乡征收处,岸南、松岙两局所退驻长街办公。民国31年6月18日晨日舰1艘,汽艇多艘,日、伪军100余名,扰建康塘,焚掠长亭公署。1945年8月14日日军接受无条件投降,9月23日抗战胜利,长亭场归并玉泉场。民国36年长亭场原计划废场到期,经盐民恳求缓废。
  解放后,灰溜塘、下湾塘、李家等产盐区,属象山县盐场管理处管辖,年产盐4500担。1951年10月结合土地改革后废场,130多亩盐田蓄淡,铲除煎灶4座、晒坦83格、灰场83只,93户盐民转农。
  1958年后重建盐场:1、1958年7月建长街制盐化工厂,址(1951年蓄淡)下灰溜塘,利用废场灰溜、缸坦,新筑煎灶两座,制造农用钾镁肥为主,后由公社征用旧场的川口塘,小塘共384亩为盐田,固定工36名。1959年至1961年共产盐9250.32担。
  2、一市大林盐场。围涂287.6亩,盐田55亩,固定工78名,1959年至1960年9月共产盐670担。
  3、1960年建力洋制盐化工厂,址平岩塘,盐田40亩,以停办的胡陈钢铁厂全部人员充实,共产盐261.3担。以上各场产盐名驻场宣传税法,开展缉私护税,组织盐民多产优质盐。为缓解盐业公司公收盐纳税资金困难,盐税改按月销售报缴。1980年为解决1978年来原盐收购增加,存盐积压,仓储困难,对运销县外食盐,运费由县财政补贴,食盐每吨17元,精细盐每吨39元(1982年一律改为25元);1981年至1984年外销食盐38293担。盐民因晒盐收入低,想弃盐就桔,1983年帮助盐场试行盐产超基数奖励,以省核定年产任务4000吨,分配伍山、长街两场,超产在25%以上,每担奖0.4元,以下奖0.2元,1984年采取原盐价外分档补贴,除当年未完成任务的生产单位每吨补10元外,凡超任务1市担以上全额补20元,是年产盐75164担,占任务94%弱,比1983年增产46%,全场36付滩组,17付超产1676担,得价外补贴37241元,奖金335.2元,19付未完成,得价外补贴16587元。
  三、原盐产量:(附表)

知识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本书是一部关于宁海财政税收史的详细记录,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986年的财政体制、收支、财务管理、债券、税收体制、各类税收(包括农业税、工商税、所得税、盐税等)、税收征收管理以及机构与人事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宁海财政税收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此外,还附有田赋制度史料、人丁税役史料、工商税史料、古税文录、税源调查、税收统计资料以及财税学会等相关学会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