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印花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1010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印花税
分类号: F810.424
页数: 3
页码: 213-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印花税起源于荷兰,后在中国清光绪年间被提议征收。民国时期《印花税法》历经修正,分为五类36个税目。解放后,印花税继续征收但有所调整,1958年并入工商统一税。征收方面,民国时期由邮局、银行代售,后改为直接税分局自售。解放后,税务局发售印花税票,并委托邮局、银行、供销社代售,1957年部分国营公司改为按月汇交。
关键词: 宁海县 工商税 印花税

内容

一、税制 1624年创于荷兰,征税时在凭证上盖一个印记,称印花,后改贴印花税票。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御史陈璧向清廷建议征印花税以解巨额赔款。三十三年(1907)订印花税则十五条,各省请缓未征。民国2年(1913)3月公布《印花税法》,分商事、产权两类凭证;税票分1分、2分、1角、5角、1元5种。民国3年8月公布“人事凭证贴用印花暂行条例”。民国16年11月国府颁“印花税暂行条例”九条,征收范围分4类78种。民国24年9月贴花定为35目。民国26年10月11日起取消按件贴花凭证最高20元之限额,扩大征税范围,税负比原增一倍,民国32年4月29日修正公布《印花税法》,贴花凭证改29目,税额自一角起,取消分额票,按件定额贴花提高至10元。以后年年修正。民国37年(1948)4月3日修改印花税法,分六章三十六条款,贴花凭证分商事、产权、人事、许可和其他五类,36个税目,即:(1)发货票;(2)银钱货物收据;(3)帐单;(4)记载资本之簿折契据;(5)股票及债券;(6)借贷质押及欠款契据;(7)保险契据;(8)永承揽承顶契据;(9)预定买卖契据;(10)居间行纪代客买卖之契据;(11)汇兑储蓄及存入或支取款项之单据簿折;(12)提取货物之单据簿折;(13)寄存契约单据;(14)营业所用簿折;(15)运送契约单据;(16)委托书契;(17)娱乐比赛及展览票券;(18)授产析产契据;(19)权利书状;(20)典卖转让或买受财产契约;(21)设立地上权、地役权之契据;(22)租赁契据;(23)承领或承租官产证照;(24)证明身份或资格的证明;(25)兵役证书;(26)毕业修业证书;(27)婚姻证书;(28)延聘书据;(29)保证书结据;(30)各种许可证;(31)车船航空机证照;(32)自卫狩猎武器证明:(33)运输护照;(34)旅行护照;(35)劳动报酬收据簿折;(36)申请书及许愿书据。以发售货物者、收管银钱货物者、立据者、发售票券者、承领人代理者、领受者、取得权利者、双方关系者、出租者、被保证者均为纳税人。同年8月26日将印花税法第十六条税率表改为金园券计算。
  解放后,1949年8月起暂对发货票、银钱货物收据、资本帐册、契据按0.3%计贴,营业用簿折按件贴0.08元,是年征收0.01万元(新币),1950年12月19日,政务院颁布《印花税暂行条例》征收凭证分商事、产权两类,征税项目废除旧税法中的21、23—26等目,不少项目的名称作了修正后共计为25个目,印花税票由财政部税务总局监制,分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50000元12种(旧币)。税率:比例贴花有0.3%、0.1%、0.03%3种。所载金额除娱乐票券外,不满1.5万元免贴;按件贴花分200元、500元、2000元、5000元4种,所载金额不满15万元的一律贴花200元(旧币)。
  1955年折新币计算,依照税目税率规定的立据、使用、领受、出租等为纳税义务人,于凭证交付使用前按凭证所载金额或件数购贴,并予注销,对不按规定贴花或将已用作废印花揭下重用等逃漏税行为处30倍以下罚金。
  1953年1月,将11个税目并入商品流通税、货物税、工商业税、屠宰税内征收。1958年1月印花税率减为9个目。1958年10月并入工商统一税,不再单独征收。
  二、征收 民国时期委托邮局与银行代售,民国32年8月至34年4月直接税分局办理自售。民国35年1月试行汇交补销办法,未几告停。检查印花税贴用,自民国23年起县政府配检查员4名,向财政部直接税署领到检查员执照4本。民国35年由县税处各区稽征分处主任兼检查员。
  解放后,印花税票由税务局发各税务所,自行对外出售外,委托邮局、银行代售。1954年邮局、银行停售,委托城关供销社代售。1957年对中百、中食、中专、交电、医药等国营公司印花税改为按月汇交,用交款书代替贴用。依营业额计交,中食0.03%,其他公司0.1%。

知识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本书是一部关于宁海财政税收史的详细记录,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986年的财政体制、收支、财务管理、债券、税收体制、各类税收(包括农业税、工商税、所得税、盐税等)、税收征收管理以及机构与人事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宁海财政税收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此外,还附有田赋制度史料、人丁税役史料、工商税史料、古税文录、税源调查、税收统计资料以及财税学会等相关学会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