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成本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983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成本管理
分类号: F275
页数: 7
页码: 91-97
摘要: 本文概述了国营工业产品成本的规定及企业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历程。1960年代,由于管理不善,部分国营工业亏损,但通过贯彻调整方针、撤销亏损企业、精简多余劳力、推行财务管理经验等措施,实现了扭亏增盈。1970年代,企业存在材料无保管、成本无核算等混乱做法,导致工业亏损,后来通过成立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加强亏损补贴资金管理等措施,企业利润得以实现。1980年代,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编报质量提高,开展了财务大检查,查出违纪金额并进行处理。同时,企业财会人员数量增加,文化结构改善,专业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此外,文中还列举了森工站、茶厂、化肥厂等企业的亏损原因及解决措施,以及企业危房翻修的情况。
关键词: 宁海县 企业 财务管理 成本管理

内容

国营工业的产品成本,国家统一规定为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及附加,废品损失,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六项。1960年由于管理不善,3户国营工业亏损12万元。1961年贯彻调整方针,恢复原材料、燃料等的领发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建立车间费用审批限额制度,产品检验制度,推行“三包一奖”和县印刷厂的财务成本管理经验;撤销桑州煤矿、梅林泥炭矿等亏损企业;精简多余劳力下放农村,减少支出1.13万元,节约企业费用2.66万元,虽然“自由市场”开放,运费比上年提高三分之一,燃料(木炭)由上年每斤3.5分,提高到6分,总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高7.6%,但无亏损户,总利润26.1万元,留成2.53万元,私股股息0.17万元,预交入库利润22.77万元,百元产值利润20.73元(1957年不变价)。1962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十项禁令(注)。1963年贯彻国务院颁发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和省计委、财政厅颁发的《浙江省地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规程》,使会计财务工作有规可循。县人民委员会为改变上年51户企业报亏20户,金额达80万元(农垦42万元,工业3万元,商业是菜柴必保供应亏损等35万元),依照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委会“关于改善经营管理,坚决扭转企业亏损,增加盈利的通知”,1月22日成立扭亏增盈领导小组,马俊杰、陈涛为正副组长,梁学仁任办公室(简称扭办)主任,胡祖望、杨国宾、王景泰、应忠钰、杨毅、于东再为组员,各级成立扭亏增盈小组,发动企业职工订措施、堵漏洞。7月起县“扭办”撤销,工交系统一线移交县计委;国营商业、供销社、粮食、水产、中西药、新华书店和农林系统一线,由县财政局办理。年终共节约费用15.8万元,亏损额降为13.4万元。全县国营工业(不含森工站)5户,职工195人,比1961年减少306人。实现利润16.2万元,冲减四项支出:1、处理停办企业支出保管费2.4万元;2、退大办地方工业特种储蓄券3万元;3、酒厂代用白酒损失4.1万元,4、粘土矿降价减利3.1万元,净盈利额10.2万元,当年已交利13.7万元。1965年工业5户,百元产值利润为19.9元,比1963年10.6元提高87.7%,全部产品总成本51.2万元,占计划的95.6%,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8.8%。
  1971年经过清产核资,纠正材料无保管,用料毛估估,成本无核算,月终包箩底的混乱做法,是年工业亏损49.1万元,其中:煤矿亏20.5万元,钢铁厂亏12.9万元。
  1976年工业:百元产值利润4.99元,比1975年、1974年减少1.78元、3.3元,比1973年减少5.01元;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43.93元,比1973年的30.38元多13.55元。1977年9月县革委会成立扭转企业亏损增加盈利领导小组,组长张祥道,副组长黄琨、武景坡、赵曰贵、白晓山,组员有赵忠才、马立中、吴根全、童遵锵、柏光喜、朱瑞俊、芦明祥、陈尧坤,下设办公室,主任白晓山、副主任赵增富、沈相府、郑善庆。将扭亏措施落实到企业科室班组,认真审查亏损原因,加强亏损补贴资金管理,统一干部职工认识。次年6月末国营工业利润实现18.55万元,完成年计划104.7%,百元产值利润14.0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倍;国营商业利润188.9万元,完成年计划53.9%,比上年同期增长0.91%,百元销售利润3.49元,食品企业由去年亏损11万元转盈1.21万元,水产供销企业年度计划政策性亏损10万元,费用比上年下降4.5%,脱亏转盈0.15万元。
  1979年成立扭亏增盈组织,糖厂、水产养殖场、奶品厂、水产公司、物资局、化肥厂、丝厂、森工站列入计划政策性亏损额117.7万元,比上年增加58.6%,如扣除化肥、奶品两厂亏损61.2万元,反减少23.9%。
  1982年9月中共宁海县委整顿企业,企业财务包括在内,1985年验收106户,全民、集体企业,合格104户。
  1983年预算内国营工业盈利户中,有13户亏损产品33种,亏损额49.88万元,占总利润313.3万元的15.95%。1984年核定分户亏损额25.88万元,作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之一,同奖金分配挂钩。
  亏损原因调查如下:
  森工站 1955年建,盈利。1956年遭台灾,1958年狂砍滥伐,1960年起木材可采伐量大减,用材大量向外地调进,进销价倒挂.1965年至1979年共亏93.9万元,1980年仍亏10.59万元。
  茶厂 1979年建成,投资195万元。至1982年盈利160.4万元。1982年起茶叶产量猛增,1984年因滞销降价致亏215.81万元,县财政和企业抵补176.08万元。尚有1983前存茶6千担,计210万元,按15%降价潜在亏损31万元,1985年企业抵补2.54万元,应交省社管理费0.9万元,改进费2.4万元,缺口待弥64.89万元。
  化肥厂 1979年建成,财政定额补贴,1984年核定为大中型企业不交调节税、定基期利润15.58万元,企业留利9.01万元。成本受原材料提价、工资调整而不断提高,1985年虚盈26万元,如减财政补贴停工损失12万元,供电局、燃料公司电煤补贴15万元等因素,实亏24.40万元。1986年经省财政厅批准,改为亏损企业,亏损额42万元。
  解决企业危房。1984年4月25日,7月15日两次报省财政厅批准,危房翻修7663平方米计费106.6万元,除企业自筹外,列营业外支出59.5万元,省财政厅补助20万元。其中通用厂1530平方米,24.5万元,营业外支出16.5万元,省补助6万元;动配厂250平方米,3万元全数列营业外支出;橡胶厂2444平方米,37.6万元,营业外支出24万元;布厂910平方米,12万元,营业外支出8万元;电器厂700平方米,11万元,营业外支出3万元,省补助4万元;第一酒厂900平方米,9万元,营业外支出2万元,省补助4.5万元;印刷厂550平方米,5.5万元,营业外支出3万元,省补助1.5万元;药厂377平方米,4万元,省补助4万元。
  70年代起,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编报质量,开展财务大检查,籍以正确反映成本和税利。
  一、财务会计报表编报质量 1976年前在月终后15日前上报财务决算的只有酒厂、电力公司等14户。1979年7月起,实行企业财务报表完整、正确、及时和财务分析四项指标百分制记分,按月记录,年终考核,完整20分(月报4种、季报5种表齐全),正确40分,及时20分,(月报、季报在月后、季后的8天、10天报出),财务分析20分。1983年加快报、月报、季报、财务分析四项,全年在1440分以上为优胜单位。1984年有43个单位开展会计报表同工种竞赛,其中商业局17个,粮食局6个,物资局7个,优胜单位以荣誉奖励为主,辅以实物奖励,企业由主管局、财税局联合发奖,主管局由财税局发奖。
  二、财务大检查 1981年12月18日成立企业财务检查领导小组,县长徐涨厚挂帅,财办副主任王景泰,经委副主任沈良性,财税局长童遵锵等组成,由财税局具体办理。检查内容以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检查各项经济技术是否达到和恢复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财务会计机构人员情况,遵守财经纪律等项,检查方法按隶属关系分工负责,以主管局为单位组织自查互查,1982年3月结束,共检查工商企业65户,有问题金额19.89万元,内商业7.61万元;增加预算收入9户3.78万元。1983年进行第二次财务大检查,1984年3月结束,应查企业134户,企业自查120户,财税部门抽查63户,共查出违纪金额8.18万元,其中直接增加财政收入6.27万元。1985年中央指示税收财务大检查,今后每年搞一次。1985年至1986年两年查出国营企业(包括转集体)违纪金额141.37万元。1981年至1985年四次查出的违纪内容是:偷漏税收,不按归还贷款规定,挤占财政收入26.81万元;扩大成本开支范围,乱摊费用减少利润和截留挪用应交利润67.31万元;滥发奖金津贴实物,挤入成本或企业留成资金11.04万元;请客送礼、小金库、福利费超支以及其他计38.54万元;漏交国家能交基金22.34万元。1985年8月检查县经委,工业总公司的1978年至1985年6月期间资金收支情况,建议县府领导改进折旧基金使用,发挥其发展生产效能。
  (注1)十项禁令:1、不许挪用应当上交的税款和利润;2、不许挪用银行贷款;3、不许挪用应当归还其他单位的货款;4、不许把生产成本范围以外的任何开支挤入生产成本;5、不许挪用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6、不许挪用固定资产变价收入;7、不许挪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8、不许自行提高企业各项专用资金(附加工资、大修理基金等)提取比例;9、不许挪用企业的四项费用;10、不许挪用基本建设单位储备材料和设备的资金。
  三、财会人员 1980年4月,全县国营企业财务人员218人,占职工总人数2.68%,其中县供销社系统4.3%、商业系统3%、工业系统1.84%。文化结构,财经中专9人占4%,受过会计短期训练30人占13%;高中35%,初中25%,小学40%。财会机构设置:国营工业19户、专设课室5户,并入供销、其他课室6户。1981年9月财税局配合县经委培训工业会计60人,1982年又有300人参加财会专业知识辅导学习班,1983年组织参加“电大”财政经济系4个班,1986年毕业98人(工业、商业、供销70人),年底授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师级4人,助师级74人,会计员164人。

知识出处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宁海县财政税务志》

本书是一部关于宁海财政税收史的详细记录,内容涵盖从古代到1986年的财政体制、收支、财务管理、债券、税收体制、各类税收(包括农业税、工商税、所得税、盐税等)、税收征收管理以及机构与人事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宁海财政税收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此外,还附有田赋制度史料、人丁税役史料、工商税史料、古税文录、税源调查、税收统计资料以及财税学会等相关学会的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涛
相关人物
梁学仁
相关人物
胡祖望
相关人物
杨国宾
相关人物
王景泰
相关人物
应忠钰
相关人物
杨毅
相关人物
于东再
相关人物
黄琨
相关人物
武景坡
相关人物
赵曰贵
相关人物
白晓山
相关人物
赵忠才
相关人物
马立中
相关人物
吴根全
相关人物
童遵锵
相关人物
柏光喜
相关人物
朱瑞俊
相关人物
芦明祥
相关人物
陈尧坤
相关人物
白晓山
相关人物
赵增富
相关人物
沈相府
相关人物
郑善庆
相关人物
徐涨厚
相关人物
王景泰
相关人物
沈良性
相关人物
童遵锵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宁海县印刷厂
相关机构
宁海县财政局
相关机构
浙江省财政厅
相关机构
宁海县供销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