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村域区划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南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9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村域区划调整
分类号: K295.5
页数: 3
页码: 164-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南溪村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最终在2005年形成了现有的行政村,包括南溪、苔芳、坡下三个自然村。在90年代,东南溪村的生产队是重要的组织,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村民通过劳动获得所需物资。南溪自然村以陈姓为主,苔芳自然村以王姓为主但也有其他姓氏,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是原毛屿乡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坡下自然村主要姓孙,因位于大山坡下而得名。
关键词: 东南溪村 地方志 区划调整

内容

东南溪村在明代的时候,属于朱开乡横溪里的二十二都三图;到了清朝,为了方便收取田赋,东南溪村被划分到东乡柘浦庄;民国二十一年(1923)又属南溪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整个县的行政区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为开始实行保甲制度,茶院乡、南溪乡、许家山乡、道士桥乡和浦东乡合并成柘浦乡,全部属于柘浦乡;1949年7月,保甲制被废除,东南溪村又属于东区柘浦乡管理;1950年,区和乡行政区域又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东南溪村属于沥洋区庙岭乡管辖的范围;1951年2月,土地改革开始,为了适应土地改革需要,各个乡镇实行小乡制,东南溪村属沥洋区毛屿乡;1956年,庙岭乡被并到茶院乡,属于沥洋区茶院乡管辖,所以东南溪村又属于茶院乡;1958年10月,宁海、象山两个县合并以后,宁海县就撤销了区(镇)乡组织,沥洋区变成了沥洋公社,茶院乡改为茶院公社管理区,行政村改为生产大队;1961年7月,公社进行了大范围的改变,东南溪村属于沥洋区毛屿公社;1983年,毛屿公社改称为毛屿乡,南溪大队改称南溪村;1992年,毛屿乡被撤除了,东南溪村并入到茶院乡;2001年,坡下村并入东南溪村;2005年,苔芳村并入东南溪村。
  东南溪村在90年代最重要的组织就是生产队,生产队在劳动群众集体中具有领导的作用。生产队就是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式。村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村生产队在上一级部门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决定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指定经营管理方法。每一个村民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条件下,可以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东南溪村曾以生产队(十二队)为单位,每个生产队有两个队长,队长记公分,根据每一位村民的公分数来分配物资。我曾经担任过生产队队长,还十分怀念那段时光,在那个时候,大家都积极干活,每个村民都很信赖生产队。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很开心。
  现在的东南溪行政村是不断合并邻近的自然村形成。自然村,就是屋场,它是人们自然而然聚集在一起组成的,所以就叫做自然村。详细地说,自然村是由一个或者多个以家族、户族、氏族,或其他原因自然形成的居民聚居点,起源是村民们经过很长的时间里在某一个自然环境下自发形成的,自然聚集在一起居住的村落。在很多的情况下,一个自然村只有一个姓氏,并且村民们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子孙后代,他们有着相同的血缘关系。
  东南溪村现有南溪、苔芳、坡下三个自然村。南溪自然村,本来是从霞岭坑迁过来的傅姓村民居住,但是现在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主要是以陈姓为主。陈姓村民是在明朝的时候从桃源桥搬到这里。因为这个村子在霞岭坑南面的溪边,所以大家就叫南溪,就变成了南溪村。后来,为了与行政村名称保持一致,1985年南溪村改了名字叫做东南溪村。
  苔芳自然村,本来村里的村民是姓单,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统治的时候,村里的姓单的村民已经没有了,现在这个村的村民主要都姓王,也有其他姓氏的村民在这里生活,大概有二十多种姓氏,苔芳村里的村民大多数都外来人口。姓王的村民是从桑洲上叶村搬迁到苔芳,因为苔芳村在海边,海涂上有很多的海苔,每年到了菜苔的季节,苔芳村到处都是海苔的香味,所以就叫做苔芳。苔芳自然村其实不止是一个村,而是由四个自然村组成的:路湾村、礁嘴村、燕楼村、苔芳村。苔芳自然村是原来的毛屿乡政府、供销社、商店等的聚集地,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便利,去的村民一多,很多小店都在这里定居下来,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坡下自然村,这个村的村民主要姓孙。孙姓的村民是在明朝从西店樟树那边搬到这里的,因为整个村子在一个大山坡的下面,所以就叫坡下村了。跟苔芳一样,坡下村的村民也是因为坡下的位置好,又有耕田,又靠近大山,所以有很多生活物产,所以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就变成了一个村了。
  (口述人:陈才撑)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东南溪村志》

本志书是东南溪村的村庄志书,内容全面,涵盖地理建置、人口姓氏、村庄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人物传记、村民历史回忆、文献资料及村民名册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建置介绍位置环境沿革,人口姓氏概述人口家庭婚姻控制及姓氏变迁,村庄建设详述道路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和精神文明,村务管理介绍机构沿革村委会及村务,经济总情涵盖农工商业及知名企业,文化风俗包括文化生活设施古迹乡风,教体医卫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描述社会保障衣食住行农耕,人物传录记录历史人物,村民说史讲述村庄历史变迁,文献丛录收录村规族约诗文等,最后附村民名册和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南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