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村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南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92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村务管理
分类号: D035.5
页数: 10
页码: 51-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南溪村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多种机构沿革,从保甲制到互助组、合作社,再到大队管理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现在,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级事务,农村工作指导员则定期驻村指导。东南溪村作为茶院乡的中心村和一类社区,设有便民服务大厅、综合议事厅等多个功能室。村务公开是村务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公开栏和宣传栏等形式,让村民了解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此外,东南溪村还重视防汛防台、治安管理、党员教育和表彰荣誉等方面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
关键词: 东南溪村 地方志 村务管理

内容

第一节 机构沿革
  ◆保甲制
  民国初年,农村已经有了乡、保、甲的组织体制记载。乡是农村的上层组织,下设保,十个保为乡;保以下是甲,十个甲为一保;甲是户,二十户为一甲。村落以二至五个甲为主,当时的地方组织领导分为,上层有乡长,中层有保长,下层有甲长。东南溪村也在这一段时期实行保甲制,由乡长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和任务,保长按照乡长的指令下达到甲,甲长到户,完成保长分摊的各项任务。1949年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保甲制全部废除,农村开始实行镇、乡、村体制。
  ◆互助组
  土地改革后,部分贫下中农因缺少耕种的大型农具,农业生产资金不足,因而把分配的土地卖给了有钱人耕种。为了响应党和政府关于尽快地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化共同富裕的号召,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1951年,分到土地的贫苦农民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由于缺乏生产资料或者缺乏劳动力,耕作中,尤其是农忙季节遇到不少困难。于是有些农户就自发地联合起来组成伴工组,互供生产资料,互相换工,等价交换、互利互惠。1952年,政府号召组织起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东南溪村的农户积极响应,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互助组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常年互助组中雇农、贫农、佃农占多数,他们常年进行互助互利。临时互助组参加者以中农为多数,他们春季组织,秋后分散。富裕中农因自己有充裕的生产资料一般不愿参加。互助组中生产资料属于个人所有。当时,东南溪村一共有常年互助组20个左右,临时互助组10个左右。
  ◆合作社
  1953年前后,在互助组的基础上,东南溪村开始创办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土地折股入社,建立经济核算,会计独立财务,进行劳力评分。小型生产工具依然是属于个人所有,大型农具由集体添置。一年的收益按照劳力、土地分成分配。1956年春,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转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成为“初升高”。东南溪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时候地主、富农也一起入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设置社长、会计等职务,下面再分12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有两名队长。高级生产合作社确立土地、生产资料为集体所有,统一安排耕作,统一规划种植,统一评工记分,取消按土地分红。1957年冬至1958年5月,农村刮起了“浮夸风、瞎指挥”大办钢铁、大办农业,搞粮食产量“放卫星”。当时东南溪村也为了大办钢铁输送了很多合作社的社员,参加小高炉炼钢铁,还动员社员群众大量奉献废旧钢铁,支持大办钢铁运动。
  ◆大队管理委员会
  1959年前后,实行一生产队为核算单位的评工记分、按劳分配、年终结算制度。1962年以后,按照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改生产队为生产大队,生产组为生产小队,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南溪村大队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东南溪村大队管理委员会下设12个生产队。大队管理委员会为基层一级行政组织,设大队长,总会计、副业大队长、妇女队长、植保员;生产队成立队委班子,设队长、会计、副业队长、妇女队长、植保员。70年代以后,东南溪村大队管理委员会与生产队队委班子以计划经济模式领导和管理农副业生产。80年代,东南溪村成立村民委员会后,大队管理委员会变成经济实体,与村民委员会合署办公,1987年,大队管理委员会被撤销,成立村农工商合作社,村农工商合作社主任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村农工商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的代表者,一直延续到与村民委员会合为一体。
  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各村执行《宁海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和村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专门监督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对村级事务实施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有:对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执行情况,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情况,村级各项收支、集体土地征用、工程项目招标等村务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完成村党组织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监督的事项,支持和配合村级组织正确履行职责,带头遵守村规民约。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权力有:知情权,列席村民委员会会议,了解掌握村务决策和管理执行情况;质询权,对村务事项和村干部履职情况开展询问质询;审核权,对村务、财务公开情况和财务报账前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建议权,围绕村务事项提出建议,疑难事项直接向上级汇报。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流程,是严格按照《宁海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流程图来监督,组织发动群众做到全程监督。具体流程分为:一、收集民意。通过村务评说会、周二集中办公、上门走访、聊天长廊等形式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确定监督事项。二、调查分析。围绕监督事项开展调查分析,调研结果和工作建议要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反映。三、监督落实。提出监督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四、通报反馈。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个别反馈等形式公布监督结果。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分为:工作例会制度,一般每月一次会议,财务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学习培训制度,应参加村级组织和上级组织召集的学习培训活动。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应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民主评议制度,每年接受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至少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向村民公布。工作记录制度,每年工作都应认真、如实记录,以备查阅。申诉救助制度,因工作需要,可直接向乡镇(街道)反映情况。现任村监会主任陈城长。
  ◆农村工作指导员
  2004年宁波市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受宁波市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依据《宁波市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办法》,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东南溪村结对,定期派驻干部入村指导工作。农指员是受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委派,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指导、帮助和配合基层组织开展工作的驻村工作人员。农指员主要履行好六项职责: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群众信访调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监督和组织建设督导。截止2016年,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一名——华东杰。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成立前,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在村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55年以前东南溪村农会干部共六名:头山老、陈英美、陈德标、陈金满、陈文明、陈其燕。1955年起,担任东南溪村书记和主任的人员名单如下:
  ◆农村社区
  东南溪村作为茶院乡上位规划确定的“二大中心村(东南溪、下徐)”之一,“四大一类社区”之一,有辐射茶院乡南部区域其他行政村的功能,主要辐射东滕村、庙岭村。室外按“一标志二栏”的要求设立,室内按“两厅七室一站一校”的要求设立。
  室外一标志即“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在明显处,大小适当,二栏即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在村委办公室、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的自然村色显目位置设有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公开栏按党务、村务、财务分设;宣传栏主要宣传党的方针、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及计生、法制等相关内容,同时制作印发宣传小册子。室内“两厅七室一站一校”是指便民服务大厅,综合议事厅;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文化(老年)活动室、综合档案室、图书阅览室、计生服务室、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站;村民学校(避灾中心)。
  第三节 村务工作
  ◆村务公开
  遵从村务公开的原则,实行工作公开化,让村民们清楚了解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让村民起到监督建议的作用,实现民主化管理,有利于东南溪村工作的开展。
  以2018年1月的村务公开为例,东南溪村将村务公开一览表张贴在公告栏上,共分为14项工作:①2019年度工作计划(其中主要的任务是门前塘河港清淤);②2019年度工作指标完成情况;③集体土地、企业、房屋、山林、水鱼塘等经营、租赁、征用情况;④土地补偿费、救灾救济及社会捐赠与国家直接补助农民资金物资分配使用情况;⑤村集体经济项目、公益事业建设实施情况;⑥宅基地审批安排情况;⑦计划生育;⑧当年新增参加失土保险人员情况;⑨本年度民约落实执行情况;⑩本季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队形、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困难户慰问金发放情况;?本年度新增和变动高龄津贴发放情况;?村干部报酬发放及民主评议情况;⑩本年度村级重大事项“五议决策法”实施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村民代表会议议事情况公开表,列出此次会议主要商讨的事项。
  ◆防汛防台
  因靠山面海,东南溪村时常会受到洪涝台风的影响,为此成了村防汛防台工作组。村书记和主任任防汛领导小组组长与副组长,建立全村的防汛抗旱救灾、人财物的调度等系统性工作,实行“统一指挥,责任到人”的制度。防汛防台小组组长陈才撑,副组长陈茂波,成员陈义鸿、陈城长、陈贤荣、陈茂条、陈掌良、陈耿贤、孙光荣、李成林。组长负行政领导责任;副组长负责管理工作,组织指挥抢险,下达撤离命令,指挥应急小分队实施抢险救灾、协助做好人员转移等工作;其他成员负责日常巡查工作,出现较大汛情时加密巡查,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巡查结果,负责组织工程抢险、人员紧急撤离、安置及现场维护秩序等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治安管理
  村委会平时立足把矛盾纠纷排除在源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坚持抓好“平安村”建设。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预警制度,经常排查调处,全年调处成功率为100%,没有因为调处不当或推诿引起矛盾激化。
  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配上4名流动人口专管员,对村里的暂住人口进行管理和服务,做好暂住人口和出租私房登记,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使他们在本村安居乐业。
  做好矫正人员帮教工作,成立村帮教小组,对“两劳”人员的生活、工作等情况进行正常性的跟踪帮教,使他们树立重新生活理念。全面推进无毒村创建,加强对禁毒工作宣传力度,通过黑板报、墙报、宣传窗、收看禁毒VCD光盘,营造了良好的禁毒宣传氛围。
  加强“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以民主理事,以制度治村”已经成为村干部的共识,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重大村务民主决策长效机制。由村监会每月对村务、财务进行检查,民主法治已深入民心。
  抓好群访群治队伍建设,村里落实经费,依托责任区民警,保安中队,加强了村里治安巡逻防范力度,使村里的治安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村里还成立了义务消防队,对各企业和出租房等人口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全民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责任人,每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活动,使得全村安全情况良好。
  ◆党员教育
  村委会重视日常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各类政策咨询,办理党组织关系转接,受理党员缴纳党费等服务。定期召开党员大会,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全体党员提供党的理论知识、政策方针的培训及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提高党性认识,增强党员创先争优意识,让全体党员时刻关注本村发展的现状和下一步工作走向。同时落实党员代表或党务工作者接待党员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咨询服务窗口的作用,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信息反馈、意见建议和日常需求,全面完善党员责任岗制度,分岗定责。鼓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对经济发展、工程项目、环境卫生等进行监督,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积极开展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根据自身的年龄和能力,开展困难党员帮扶、绿化养护、宣传咨询、关爱青少年成长、居家养老等服务活动。
  ◆表彰荣誉
  全村遵循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建设美好乡村,多次受到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乡党委和政府表彰。1999年获宁波小康示范村,2000年获宁海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获宁海县调解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获茶院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6年获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07年获宁海县文明村,2009年获宁海县乡风文明示范村,2012年获宁波市巾帼示范村,2013年获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东南溪村志》

本志书是东南溪村的村庄志书,内容全面,涵盖地理建置、人口姓氏、村庄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人物传记、村民历史回忆、文献资料及村民名册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建置介绍位置环境沿革,人口姓氏概述人口家庭婚姻控制及姓氏变迁,村庄建设详述道路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和精神文明,村务管理介绍机构沿革村委会及村务,经济总情涵盖农工商业及知名企业,文化风俗包括文化生活设施古迹乡风,教体医卫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描述社会保障衣食住行农耕,人物传录记录历史人物,村民说史讲述村庄历史变迁,文献丛录收录村规族约诗文等,最后附村民名册和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南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