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南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9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环境卫生
分类号: F303.3
页数: 8
页码: 39-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东南溪村基础设施与精神文明建设概述:该村环卫体系逐渐完善,从清道夫到清洁班再到环境卫生管理所。2010年起实施垃圾分片包干管理制度,推广垃圾分类。公共卫生逐渐改善,增设公共厕所,推行粪便无害化管理,增加果壳箱、垃圾堆放点和中转站等。建国以来重视“三废”治理和河塘治理,2009年成立负责小组实施村级河长制和塘长制度。绿化造林意识逐渐增强,2000年后家庭绿化、乡村绿化受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创建“五好文明家庭”,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点、村红十字会及红十字赈济救援队、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关键词: 东南溪村 村庄建设 环境卫生

内容

◆环卫机构
  民国时期,东南溪村的卫生主要是由1至2名“清道夫”来负责,他们主要清除街道垃圾,警察局设卫生警司检查督促,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卫生管理机构,清道夫的生活靠出售垃圾灰来维持。建国后,废“清道夫”,改置“清洁班”,有清洁员,清洁员由县卫生院防疫股管理。1956年起,归县防疫站负责。清洁班备有手拉垃圾车和消毒箱。1960年,环境卫生管理所在东南溪村成立,环卫所负责垃圾清运。1979至1986年,由政府拨款购置环卫机械和新建基础设施,如拖拉机、改装垃圾车、吸粪车、喷水车、环卫专用车,并且投资建立储粪池。
  2010年起,实施垃圾分片包干管理制度,设立片长、督查员、保洁员、清运员,片长负责宣传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环境卫生政策、法律、法规,指导、引导村民对自家垃圾分类;负责本区域卫生管理的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工作人员检查排班表;督促监督员做好每天的巡逻检查,做好“月度清洁户”评比工作,督促保洁员做好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工作;每题不定时检查管辖片公共区域的卫生,以及每天随机入户检查卫生,督导农户做到对生活垃圾按要求分类;每天巡逻式检查管辖片区卫生,对于遗留的垃圾要进行当场清理,并且做到定时投放;组织开展每月片区“月度清洁户”评比工作,结合“门前三包”检查结果,评选出“月度清洁先进户”和“月度清洁促进户”,即做好宣传员、指挥员、监督员、检查员、保洁员、组织员。义务监督员负责入户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册、分类指引表、致村民公开信和分发垃圾分类桶、垃圾袋等;对片区农户“门前三包”进行每天不定时的卫生检查,按照检查标准进行打分,督促村民做到垃圾分类投放。监督保洁员做好垃圾清扫、垃圾收集等工作;每天不定时检查管辖片区卫生,做到发现垃圾就随手清理,并且把垃圾投放到自己家的垃圾桶;做好“可回收垃圾”收集工作;做好评比工作。保洁员负责按照片区划分范围明确保洁员的卫生保洁责任范围;每天对村道、河道、公共场所及时清扫,做到路面、路边无垃圾、无积水、无积泥、无沙石,道路两边及绿化带无杂草、杂物;将清扫时带回的泥沙、建筑垃圾入沙石、砖块、水泥块等垃圾,用于回填路基或找低洼地填埋;管理好保洁工具,做好定期的维护,保证保洁工具清洁、有序地收藏。清运员负责每天定时清运垃圾投放点的垃圾,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垃圾车做到无满溢、无遗漏、无扬尘、无污水流溢,保证不造成二次污染。
  ◆公共卫生
  民国时期,清道夫将垃圾桶内垃圾挑至城外灰场焚毁。全村没有公共厕所,村民都在宅内、宅边自备,有很多村民在街巷显眼处设置简陋的厕所以此来积肥壅田,卫生环境十分恶劣。
  建国初期,安排清洁班负责打扫东南溪村的主要街道,并清除各堆放点的垃圾。1963年起,实行粪便统一管理。1970年,推行粪便无害化,私人厕所由所在地生产队管理。东南溪村的巷道卫生刚开始由卫生站负责,后来由清洁员打扫,街道卫生属于环卫所管理范围。
  1983年至1986年,村内增加了果壳箱、垃圾堆放点和中转站,并且投资在车站、市场、街道两侧新建、拆建造型新颖的公共厕所,方便村民使用。无偿接管公厕,派专人定期清洁。东南溪村分别在1982年和1984年转发公布“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管理规定”,方便粪便、垃圾的管理有章可循。
  ◆垃圾分类
  2010年起,提出“推广垃圾分类,建设美丽村庄”口号,全村划分五个片区,分区进行垃圾分类管理,每个片区设立片区片长、督查员、保洁员、清运员。还制定每个月的清洁评比制度、卫生公约、农户“三包”责任制度,明确了片长、督查愿、保洁员和清运员的职责,以制度化的方式落实垃圾分类的工作。片长、义务监督员参与每月30日清洁评比,评比内容:①房前屋后地面干净整洁,不堆放杂物,圈养家禽家畜,墙面无蜘蛛网。房前屋后树木之间以及绿化树间不准拉绳索、不准悬挂布条、塑料袋等。②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地面、家具、门窗无污迹积尘。③卫生间干净卫生,无异味、无露天粪坑。④按要求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定时投放。⑤家庭成员行为健康、举止文明。⑥积极参与村环境卫生整治。对评比结果实施奖励:①按“东南溪村月度清洁户评分表”进行打分,分值在95分以上的奖励3个“笑脸”,分值在85-94分地奖励2个“笑脸”,分值在60-84分地奖励1个“笑脸”。②积分换礼品制度:所有的积分标识以“户”为单位累加使用。
  农户垃圾分类实行“三包”责任制度,第一包卫生:农户每天负责自家及周围的卫生保洁工作,并将清扫的垃圾分类集中放入自家相应类别的垃圾桶内,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积水、无污泥。第二包绿化:负责养护房前屋后的树木,维护绿化设施,做到树木无钉、无挂、无晾晒衣物,不向树坑内倒垃圾、污水和堆放杂物。第三包秩序:维护自家周围环境秩序,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放车辆,不占道干活妨碍交通。片长、义务监督员对村民“门前三包”区域每天进行不定时检查,每发现一处问题扣1分,检查结果作为评选“月度清洁先进户”的标准之一。
  ◆“三废”治理
  建国以来,东南溪村人口急剧增加,工业、交通日益发达,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982年,对村内的主要污染水系进行分期采样分析,以此来监控水质污染的情况。对自来水厂上游保卫区内的工厂,令其迁址或停闭以保护饮用水源。同时,责成各重点污染单位限期治理。1982年以后,村里的各个工厂陆续安装治污设备。1984年,东南溪村的工厂在执行“新建企业必须‘三同时’”的规定,对生产工艺与除尘、防噪等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投产,以此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河塘治理
  南溪塘和村前塘是村内重要的河道水塘,河道的治理与村内的环境息息相关。南溪塘分1号渠和2号渠,共有3个入河排口。1号渠起点为福圣寺水库,终点为苔芳,全长约1.06千米,是南溪村主要河道;2号渠基本为村内暗河,基本无水流。
  2009年,村委会成立负责小组,实施村级河长制和塘长制度,加强河道治理工作。陈茂波担任村级河长。河长负责牵头组织开展包干河道水质和污染源调查、制定水环境政治方案、推动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监督检查,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目标任务,保证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河中无障碍物、河边无栏养畜禽,环境整治美观。
  陈耿贤担任1400平方米的村前池塘塘长。池塘长负责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池塘水质与污染现状调查;制定实施方案,推动治水工程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督促检查,按时保质完成水环境整治;保证池塘内无漂浮物,沿岸整洁无垃圾,水质达到地表水类及以上标准,无发黑发臭现象。
  ◆绿化造林
  改革开放前,村民习惯在沿河、路边、宅前栽树,有的在菜园里种上果树,绿化意识并不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因村民造房的需求,所种植的多是生长快、成材早的树木,而且由于东南溪村傍山而居,所以村民们都没有绿化的想法。1979年,国家把3月12日定为“全民植树节”,从此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村委会定期组织人员义务植树,以各种方式教育村民爱护树木,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000年后,东南溪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绿化工作进入一段缓慢期。随着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家庭绿化、乡村绿化越来越被重视。对于山上的树木不能轻易砍伐,家家户户建起小花园,院落种植花草果蔬、放置花卉盆景,一年四季花团锦簇。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五好文明家庭
  20世纪50年代,全村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是在全国所有家庭中开展的以“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为内容的家庭文明创建活动。1982年,全村响应全国妇联的倡导,发起了“争创五好家庭”活动。1985年,“五好家庭”活动纳入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规划,出台五好家庭的标准:政治思想好、生产工作好;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好;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1996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精神,全村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根据全国妇联的精神,村“五好家庭”活动更名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全村“五好”条件的新规定,即:“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2016年,陈开法家庭、陈银撑家庭和陈梦生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
  ◆普法教育
  2005年,村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点,聘请叶旭、应峥峰担任村法律顾问,以公告栏的形式明确了公共法律服务点的工作职责和法律顾问的信息。法律顾问的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驻点时间,还标明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宁海县司法局制监督电话。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职责包括:①为村民、居民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②接收村民、居民委托,代为起草,修改有关法律文书与诉讼活动;③定期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宣传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④参与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的纠纷调处工作;⑤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社和其他管理规定,为村(社区)治理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⑥建立、管理司法行政第五级微信工作群。
  ◆红十字会
  2012年成立了村红十字会,由理事会进行日常的管理,对于辖区内突发灾害设立应急预案,以公告栏的形式明确村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以及红十字会志愿者的权力和义务。陈才撑任理事会会长,陈茂波任副会长,陈宝浓任秘书长、李成林、陈贤荣、陈掌良任理事。
  ◆红十字赈济救援队
  由村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组成,在本村红十字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当辖区内突发灾害时,根据应急预案,可以开展快速、有序的需求评估及物资救援。具体工作职责:①遵循红十字运动宗旨,积极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②掌握辖区内的最易受损群体分布和灾情隐患。③组织参加赈济救援培训、演练。④灾害发生后,即使开展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灾情和需求评估、报灾工作;在上级红十字会指导下,执行振祭救援任务,管理、发放赈济物资;核实、登记受助家庭;监督和记录物资分发情况,确保救援物资快速、有效、有序地发放给受灾群众。
  ◆村红十字会服务站
  主要职责如下:①在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开展红十字会工作;②负责制定红十字会服务站的工作规划、计划,并进行工作总结;③招募志愿者,管理、监督、指导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及其活动;④管理村红十字服务站,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开展人道传播、宣传“三救三献”知识、组织救护培训等活动;⑤及时向上级红十字会报送活动信息、工作情况;⑥完成上级红十字会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红十字志愿者
  基本权利包括:①获得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计划的拟定、设计、执行及评估等相关信息,接收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教育和培训。②获得红十字志愿服务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和保障;自身需要他人帮助时,优先获得志愿服务。③对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进行监督;④注册志愿者有要求出具服务证明、参加评比和接收表彰的权力;⑤有退出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的自由;⑥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赋予的其他权力。义务包括:①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红十字有关章程、规定,志愿提供人道服务,不计报酬;②遵循红十字运动宗旨,积极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③自觉维护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不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营利性质活动或其他违背社会公德的活动,不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变相收取报酬④保护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获悉他人隐私及其它以法保护的信息,自觉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⑤正确使用红十字志愿者标识,妥善保管志愿者证件。
  ◆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
  2001年,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并设立专门的组织网络,分设站长、副站长和联络人三个职务。服务项目包括:手机充电、爱心诚信雨伞、饮用水纸杯、失物招领、应急药箱、针线包。全年的志愿服务活动按照月份分为十二个活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关爱残疾人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春风护绿义务植树活动、河道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平安巡查志愿服务活动、清洗牛皮癣志愿服务活动、茶院中小学交通疏导服务活动、国庆平安知识宣传、老年人免费体检志愿服务活动、平安巡查志愿服务活动。基本职责包括:①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资源,建立发展志愿服务团队;指导所属志愿服务团队加强能力建设,培育孵化专业志愿服务队伍。②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在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注册、发布岗位、认领项目、管理记录等。③围绕本行政区域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专业服务岗位,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④代理本行政区域内有关需求发布岗位,对接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者。⑤接受县志愿者协会委托,对所属志愿服务组织发布的岗位项目、志愿者(团队)的服务记录实施初审。⑥培育、宣传、表彰本行政区域内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并做好推荐上报工作。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东南溪村志》

本志书是东南溪村的村庄志书,内容全面,涵盖地理建置、人口姓氏、村庄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人物传记、村民历史回忆、文献资料及村民名册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建置介绍位置环境沿革,人口姓氏概述人口家庭婚姻控制及姓氏变迁,村庄建设详述道路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和精神文明,村务管理介绍机构沿革村委会及村务,经济总情涵盖农工商业及知名企业,文化风俗包括文化生活设施古迹乡风,教体医卫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描述社会保障衣食住行农耕,人物传录记录历史人物,村民说史讲述村庄历史变迁,文献丛录收录村规族约诗文等,最后附村民名册和后记。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茂波
相关人物
陈耿贤
相关人物
陈银撑
相关人物
陈梦生
相关人物
陈开法
相关人物
陈才撑
相关人物
陈茂波
相关人物
陈宝浓
相关人物
李成林
相关人物
陈贤荣
相关人物
陈掌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宁海县卫生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南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