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南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907
颗粒名称: 总述
分类号: K292.55
页数: 3
页码: 11-13
摘要: 总述
关键词: 东南溪村 地方志 总述

内容

钟灵毓秀东南溪,人文荟萃大梁山。茶院乡东南溪村位于三门湾畔,宁海县境东部,大梁山下,省道盛宁线贯穿而过,水陆交通便捷,距县政府驻地城关镇13公里。
  境域行政辖区历经变更,明代属朱开乡横溪里二十二都三图,清代划分至东乡柘浦庄,民国时期属南溪乡后并至柘浦乡,新中国建立后属沥洋区,1956年划至茶院乡管辖,2001年坡下村并入,2005年苔芳村再并入。东南溪村历史悠久,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陈姓始祖得禄公从宁海桃源桥出东门到东南部南溪,居住在东间,勤劳农作,娶妻王氏,成家立业,繁衍生息,始成全县陈氏最多村庄。因对处霞岭坑南面有两支坑水,一支八斗坑,一支小坑到下面合并为一条溪,下大雨时汇成一条溪,始祖取名南溪。后因重名,位于县东,乃更今名。
  境域内依山傍海,绿树成荫,阡陌毗连,物产丰富,可上山取薪,可下海捞鱼,既是重要海产品养殖基地,又是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旧社会,即使枕着沃土富海,乡民却时时刻刻饱受到地主恶霸的欺凌和鱼肉,忍受着三座大山压迫,遭遇着层层盘剥,早晚两季缴租,苛捐杂税接踵而至,年终清偿,所剩无几,经常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主人,斗土豪,分田地,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东南溪村发展农业生产,兴修农村水利,围海造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开展多种农业种植养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涌现出产粮大户、养殖大户,农业生产呈现勃勃生机,稻田丰收,鱼虾满塘。至2018年12月底,全村951户,3928人,耕地面积2106亩(其中水田面积993亩),拥有集体统管山3285亩,海涂养殖面积993亩,茶园面积413.3亩,年人均收入达15000元左右。
  改革开放后,村办企业的兴起改变了全村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快速崛起,吸纳全村剩余劳动力,富裕了全村。东南溪人利用得天独厚的大梁山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生产出享誉全球的“大梁山”啤酒,尝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第一口鲜味。1986年,宁海县啤酒厂占地26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5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53万元,职工425人,产啤酒10238吨,年产值708万元,利润57万元,税金158万元。1992年1月,东南溪人又创造了一个大新闻,村办企业兼并了国营企业宁海天明啤酒厂。1996年大梁山啤酒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2008年被奥运会作为指定用酒,2001年产销量达到7万千升。走出去的东南溪人还创办了产值上亿的富田集团、享誉律界的京衡集团。东南溪人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响应乡村旅游,兴办了农家乐、民宿、生态农庄,形成第一产业保基础、第二产业要效益、第三产业要增长的经济发展路径,实现家家拥有小汽车,年年收入增长。
  古村风貌,遗迹留痕。古刹、古墓、古树巍然矗立,旧校、旧居、旧祠完好如初。羊祜殿历史悠久,西晋太康年间已有,位于大梁山半山腰,古树萦绕,翠竹掩映,大殿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神像惟妙惟肖,是县域东南古刹佛殿之一,被浙江省批准为A级寺庙。每逢大年初一,善男信女纷纷上山瞻仰跪拜、焚香祷告,香火鼎盛。建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陈氏祠堂,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伴随着家族兴旺而兴盛,展现了诗礼传家的陈氏家风。还有明开宝年间建的福寿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建的步瀛桥,清道光五年(1825)重修的泗洲堂,见证东南溪村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东南溪村对文化教育尤为重视。民国九年(1920)村人陈瀛洲创办南溪正蒙小学,场地选在南溪祠堂,初始学生达20余人。1969年,南溪小学开设了两年制初中班。1989年,学校集资28万元,新建了9间三层教学楼,占地面积3582平方米,建筑面积1469平方米。目前,南溪小学已成为县级标准小学。1988年8月东南溪村还建成毛屿初中新校舍,村里终于有了正式的初中。东南溪村重视村民文体活动,设立村老年活动室,修建体育场和健身苑,成立舞龙队,组织队伍参加农民运动会和全民健身活动,获得了县乡两级文体竞赛奖杯奖牌。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是东南溪村一以贯之。村委班子坚持以人为本,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一系列有关村民道德建设的合约,并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民小组长负责发放到全村村民手中,营造了良好的民主风气。村团支部积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员,通过广播、宣传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村主要场所增设大小不等、新颖别致的宣传窗,并利用团支部在青年队伍中的特殊影响,通过乡团委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全村青年中广泛宣传发动,定期组织全村青年进行各项政治教育、技术培训及形式多样的座谈会、联欢会、体育活动等,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村妇联组织通过乡级“五好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对全村家庭严格进行评分,评选出一定数量的“五好文明示范家庭”,同时对评选出的文明家庭进行继续考核,根据考核实绩确定“五好文明家庭”。同时,村里还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和谐气氛。
  村庄不大,但遍布全村的绿色,却让村民们引以为豪。村庄不大,但人人的精神抖擞,却让村庄里洋溢生机。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安定祥和扑面而来,安居乐业奔向小康,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东南溪村志》

本志书是东南溪村的村庄志书,内容全面,涵盖地理建置、人口姓氏、村庄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人物传记、村民历史回忆、文献资料及村民名册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建置介绍位置环境沿革,人口姓氏概述人口家庭婚姻控制及姓氏变迁,村庄建设详述道路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和精神文明,村务管理介绍机构沿革村委会及村务,经济总情涵盖农工商业及知名企业,文化风俗包括文化生活设施古迹乡风,教体医卫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描述社会保障衣食住行农耕,人物传录记录历史人物,村民说史讲述村庄历史变迁,文献丛录收录村规族约诗文等,最后附村民名册和后记。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南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