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南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902
颗粒名称: 序一
页数: 2

内容

宁海建县1740年,南溪村有陈姓宗谱记载的确切历史有600多年。村口桥头的大香樟树,树龄有500多年,印证了村庄的历史。在陈姓移居这里之前,有其他族姓的先民,已经在这里休养生息。宗谱记载这里曾经叫笆上村。600多年前,村口就是三门湾港湾海洋。我小时候,小塘、平岩坦、塘湾,都是海洋围垦后改良的水稻田,南洋港、鸡笼山都还是海洋。因此600多年前,村口渔舟唱晚,竹篱茅舍,红树青山,斜阳溪谷,是个兼山海之利的宜居小海湾。村里有南北两条溪。在村口汇合,流向南洋港海洋,以大梁山下,中家坑门的南面溪流为主,先民聚居溪北,村名可能就是这样而来。近年宁海北面的温泉南溪小村,因为温泉而全国驰名,县里新确定村庄地名时,反以彼村为据,此南溪村名前冠一东字。因为以现宁海县城为中心,本村系出东门东路南溪。东南溪村名,由此而来。而本村居民,一直称为南溪村。故我为村名题石,亦名南溪,为信史也。
  经历600多年的东南溪村,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渔樵耕读,平静繁衍,少有战乱,少有饥荒,社会失序时,偶有海盗为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供给制治理模式的影响,村民也曾经缺吃少穿,度日艰难。但总体上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自给自足,民风淳朴,交通不便,封闭自守,很少同外界往来。原来以旱地山田为主,由于海涂围垦,水田改良,到我小时,村里已经是一半水田种稻,一半旱地种麦和瓜薯,还有六千亩山林,一大片海洋海涂,是一块适合村民繁衍地生息的宝地。
  600多年历史中,南溪村一直没有村史村志。因为本村95%是陈门后裔,陈氏家族谱志一直续修,记录了600年的传承,一些谱序和人物传略,侧面反映了各个朝代的一些历史信号。但是保甲村绅的机构,税赋回粮,经济状况,村民贫富,则全部阙如。有的只是口口相传,祖孙相授,大致存在于口述历史中。盛世修志。近年来,南溪村的干部们在县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开始追寻祖辈的先声,挖掘历史文化,重视乡村文化建设,整理历史遗存古迹,继承先辈勤劳智慧的传统,做了很多有历史意义的实事。这对于600年的南溪村3500多村民而言,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可喜可贺。
  南溪村是我们亲爱的家乡。我出生成长在这片土地,在这里接受的小学中学教育、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南溪村从小对我的薰陶和磨炼,为我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游子万里,情系乡梓。作为见证南溪村快速发展的一个游子,认真阅读村志中所记录的人、事、物,深为欣慰。这里面记录了南溪村方方面面的崭新风貌。虽然离家多年,却是历历在目。大梁山是东南溪村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景点,为弘兴羊祜文化,传播大梁山的历史文化含义,纪念母亲,传承孝道,我出资修建了莲亭,并写了《大梁山莲亭记》;捐资修建了南溪村文化礼堂,为东南溪村写作了村歌,揉进了南溪的历史和景观景点,期望传唱不息,南溪村的发展延绵不绝。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游子对故乡最执着的爱,尽自己所能,支持家乡的发展建设,以报答家乡人民的厚爱。
  盛世修志,是古往今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编修村志是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最好呼应。《东南溪村志》记述了南溪村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历经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建国以来,时代风云变幻对东南溪村的影响,歌颂了乡亲们艰苦奋斗、砥砺前行、共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毅力。它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对基层群众生活的影响,同时展示东南溪村的特色,是新农村发展和农村城市相融合的有力事例,是有重要意义的乡土教材。
  南溪盛,乡亲富,文化兴。三年磨一志,今日见成果。未来有期待,乡愁有寄托。祝愿这本村志能够为每一位阅读他的人,带来知识和享受。为每一位南溪人了解自己的前世今生,继承先人美德,实现人生抱负,带来涵养、勇气和力量。
  是为序。
  陈有函
  2019年10月20日于日本东京

知识出处

东南溪村志

《东南溪村志》

本志书是东南溪村的村庄志书,内容全面,涵盖地理建置、人口姓氏、村庄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文化风俗、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人物传记、村民历史回忆、文献资料及村民名册等多个方面。其中地理建置介绍位置环境沿革,人口姓氏概述人口家庭婚姻控制及姓氏变迁,村庄建设详述道路生活设施环境卫生和精神文明,村务管理介绍机构沿革村委会及村务,经济总情涵盖农工商业及知名企业,文化风俗包括文化生活设施古迹乡风,教体医卫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村民生活描述社会保障衣食住行农耕,人物传录记录历史人物,村民说史讲述村庄历史变迁,文献丛录收录村规族约诗文等,最后附村民名册和后记。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有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