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文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盐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89
颗粒名称:
二、文选
分类号:
I269
页数:
5
页码:
184-188
摘要:
本文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元、明、清)关于盐政、盐价、盐民生活、海塘建设、社仓设立等多方面的文献记录。
关键词:
盐业
文选
宁海县
内容
减盐价书
(元)叶知本
臣闻汉宣帝诏曰:盐,民之食而价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价。汉时,盐价远不可详,臣以为必轻于唐也。唐之盐价,天宝至德间,斗盐十钱,是两文铜钱一斤。自禄山叛乱,天下兵兴,肃宗命第五琦转运江淮财赋,始变盐法。斗盐增作一百一十,是二十二文一斤。至德宗,急于聚敛,相卢杞用陈少游,加赋于民,斗盐增至二百七十,招天下之民怨,启朱泚之乱阶。此则陈少游之罪也。顺宗初,立即减盐价。宪宗又减,大贵不过五十文一斤。宋之盐价,比唐尤贱,斤盐八文,贵至四十七文。而止唐宋用兵,仰盐供给,其价不得不贵。今天下一统,四海息兵,无宿师转饷之费;万邦贡赋俱入,王府无用度不足之忧。而为政者,但思今日增盐额,明日增盐价,必欲困竭江南之民财,断丧国家之根本。臣不知其用心何如也!归附之初,盐价中统钞十二贯一引,该钱三十文一斤。至元十五年,初定盐额,两浙运司岁办作二十二万引,当年办至中统钞二万四千八百六十余锭。至元二十四年,桑哥作相,灭里虚抬盐额,作四十五万引包办,以此谀罔朝廷,营求运司。此时两浙人民尚富,灭里到任,肆其威虐,止办得三十四万八千余引,得中统钞一十一万八百七十余锭。次年,蒙都省明见,灭里虚诞奏减一十万引,定作三十五万引为额。以盐价言之,自十二贯为始,一次增作十五贯;第二次增作二十五贯;第三次增作一锭矣。唐时,江淮盐课四十万缗,代宗用刘晏,善于经理,初年二百万缗。至大历年间,岁得六百万缗。当时天下租赋岁入一千二百万缗,而盐利居半,六百万缗,准今一万二千锭也。除淮盐一百万引外,臣只以浙盐言之,已收唐时三倍之利。比德宗时一岁租赋已有九百万锭之多,至此亦可止矣!大德年间,又增盐额十万引,又增盐价十五贯。至大四年,又增盐价十贯,续又增二十五贯,通作一百贯一引,是官价二百五十文一斤也。较之唐宋最重之价增多四倍,民何以堪!价既取二百五十文一斤,官豪商贾,乘时射利,积塌待价,又取五百文一斤;市间店肆,又缴三分之利,故民持一贯之钞,得盐一斤,贱亦不下八百。濒海小民,犹且淡食,深山穷谷,无盐可知。陛下登极聪明睿智,远览古今,天下臣民想望至治。臣意前日聚敛之臣,所为害民之政,陛下必能革除,以结人心,固邦本也。皇庆二年,忽又增两浙盐额十万引,差拨灶户,害及附场百里外之民,怨忿亡身者有之。延祐二年,又增盐价每引一锭,臣不意陛下以圣明之君,而左右大臣,犹行此剥民之政也!使臣遇德宗卢杞之时,臣不敢言,今陛下圣学高明,独不能如汉宣帝乎?此臣所以惓惓有言,臣愿陛下痛减盐价,使天下之民,皆无淡食之苦;然后选任运官,设检校所,限官豪买引,复附场百里卖盐。另置鱼盐局,以便海岛小民,均拨滩场柴荡,以优恤新拨灶丁。如此处置,皆太平快活条贯也。愿陛下行之。
(明)侍郎彭韶疏
(节录)
“天下小民,无虑皆穷苦,而莫甚于灶户。灶户者,上所使煮海为盐,收薄利者也。最所当恤。臣行视海面,目击其苦:破屋缺椽,不蔽风雨,脱粟砺饭,不得一饱,此居食之苦也。山荡渺湖,人偷物践,欲守无人,不守无薪,此积薪之苦也。晒淋之时,举家登场,括泥汲海,隆寒砭骨,亦必为之,此淋卤之苦也。煎者烧灼,蓬头垢面,人形尽变,酷暑如汤,不敢暂离,此煎办之苦也。寒暑阴晴,日有程课,煎办不前,鞭挞随至,此征盐之苦也。客商至场,无盐抵偿,备极逼辱,此赔盐之苦也。逃亡则身口飒零,住业则家计荡尽,所宜加意矜念,遇事宽恤。………”山头重建海塘碑记(明)张苍水
张煌言(1620~1664),明未抗清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人。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弘光元年(1645)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至天台迎鲁王监国,其后一直在浙东山区和舟山洋面坚持抗清,两次由长江进逼南京。1656年富平将军张名振死,所部统归张煌言指挥。1658年桂王命他担任东阁太学士兼兵部尚书,作为郑成功的监军。次年与郑合兵,进军长江,围攻南京。张先率部到芜湖,乘胜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终因郊成功兵败无援而退。八月,在鄱阳战败。变服潜行,经安庆、严州、东阳、义乌秘密到天台,招集旧部,旋移师宁海长亭。冬,率义民筑长亭海塘,泽被盐黎。翌年屯军临门。后又转战浙、闽。1664年散兵息民,隐居悬岙(亦名花岙),被执赴敌,是年九月七日,就义杭州。
台之缑城,枕山负海,其东鄙既尾闾也。其乡名长亭,吞吐潮汐,民居日与鱼鳖为邻,而地脉涌出,赘附一沙,与龙山相对峙。地号山头,实沮洳场也。后以冯、袁二姓来卜筑于此,为浍以潴山泉,为塘以捍海潮,而其族始盛。其俗树艺之外,皆以鱼盐为业。久之亦遂殷阜。当我国家盛时,海波不扬。邑多贤长吏,而滨海丸封,又鲜戎马骚驿,故上农亦已力田举科,蜒户亦各以网罟牢盆著姓氏。且家礼乐而户诗书,或冠进贤,或补博士弟子员,盖彬彬乎盛哉!但邑介山海间,田阻则多硗,恒苦嗼。田阻海则多盐,恒苦潮。于是乡之人聚族而谋,伐木畚土,隆其堤,复其障,微但沧海变而桑田,即潟卤胥化而为膏腴矣!迨国变频仍,鳞介易我冠裳,十余年来,义旌偏海外,戎服繁兴。海滨遗黎,朝秦暮楚,供亿竭于两国,民力用是益殚。而保据兹邑者,文则猴冠,武则虎翼,民尚家室不保,遑问封洫哉,由是沈潦内溃,洪涛外啮,向之膏腴者仍归潟卤,桑田亦几变沧海矣!余自乙酉倡义,漂泊海曲有年,近复鞠旅于缑城外岛。闻之怅然曰:国事沧桑矣,而民事岂可缓乎!且山头地势污下,一遇洪涛喷薄,无论阡陌巨浸,即庐舍亦荡漾波涛中。倘不急为修缮,民为鱼鳖乎?乃出金五十为倡。鸠工伊始,而义士冯某等为醵金钱,聚土木,以虔其事。大抵富者输钱,贫者输力,靡不奔走恐后。因就其故址,增以新防,凡埤者崇之,圮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自冬徂春,盖三阅月而工始告竣。犹虑人情之易偷也,申约以今时捐财之多寡,为他日受田之广狭焉,亦可谓计及久远者矣。义士冯某等以功由余始,思勒诸石,且征文于余。
余曰:天下事变,孰有甚于沧桑者乎!今乾坤陆沈,余不能尘沧海而挽皇舆,而独能使一方桑田不波乎?凡尔之得以践土食毛者,皆父老子弟力耳!余何知,遂诠次颠末,以应其请。若失董共役者,则有参事某,执金吾某,例得并书。
录自《张苍水集》
社仓碑记(清)邑令黄光岳撰
宁邑长亭场,有海灶丁、山灶丁两项。海丁三百八十九丁,每丁课银八钱零,括土煎盐为事。又有海涂田地,不免薄收,犹可耕种,尚未尽属空赔。其山丁五百三十五丁,每丁课银七钱二分零;又一百丁,每丁课银八钱零,俱山居谷汲,与海窎远,原无荡地,不事煎盐。因从前役重丁轻,故避役就丁耳。岂知充丁之后,子孙承袭,无从委卸,兼有沧桑更变,着落摊赔。即台属所谓赤脚光丁,较之海丁而偏苦尤甚。无论万里军门,不能绘图上达,且系题销正项,又何敢沥血敷陈,此固滨海穷丁唏嘘啜泣而不能自解者也!幸皇上御极之二年,特发奏折,有灶丁一项,必宜归在灶地,钦此之行折开。明初灶户烧盐,有地有丁,其地谓之盐场,又谓之荡田,乃取卤烧盐之地。惟丁税特重。立定户册,有增无减。时历数百年,人更数十世,已经更业,并无地灶者甚多。又有祖遗数丁,着落一人完纳者,犹为可悯。请饬下督抚清查灶地,将灶丁归地完纳,按亩匀摊。等因;随有山丁洪福等赴省号吁,蒙盐道宪王,多方筹划,饬行查议。光岳于三年秋九月历任,于四年间将灶户苦累情由,缕达本府赵,剀切呈详。奈宁邑丁银六百九十一两九钱零,其报升田地山沙等项,仅征税银四十二两七钱一分零,实系丁多税少,无从按亩匀摊,止可仰请通融量减而己I复幸督部院兼理盐院李福曜遄临,洞悉民隐,仰体圣天子惠元元发交奏折之意,以鸣鹤等场涨升荡地,先以抵补宁邑山丁赔项。于雍正五年六月间具题,钦奉俞旨准行。并蒙盐道宪王改刊由单,详咨送部。夫以别场涨升与宁邑亦复何与,而乃以彼赢余,豁此赔累,解五百三十五丁难解之倒悬,除数百余年难解之积困,籍非皇上洞察一体之盛心,督宪调剂斡旋之实政,则滨海遗黎讵易得此更生之庆哉!是以山丁感激涕零,莫不愿捐糜顶踵,报祝鸿慈。适蒙饬领四年溢额二百四十两有奇,据洪福会同山丁各家老幼男妇各矢一点血诚,愿以之置产遴僧,建宇立石,俾世世子孙,永知膏泽情由。详请督部院有毋庸建宇之批,因有改设社仓之请。随经营置产,新建社仓五大间,于妙相寺之旁。榱桷门垣,务坚而朴,并将田产数目,勒之碑阴,以期永久。从此本年储谷苦干,青黄不接之时,借出若干,秋还若干,每年造册送县核报。以此为公储,不必取息。而岁岁有秋,以此为甘棠,念所由来,人人勿翦。盖山丁攄诚置产之社仓,实皇仁宪泽所赐之社仓也!愿山丁子孙,世世守之。并望将来莅此士者,勿使胥役干预侵渔,务必遴选得人,司其出纳于量储之中,寓抚恤之意。则海澨沾恩,又岂止山丁而已哉!
大清雍正六年八月谷旦。山丁洪福、章瑞、陈四俊、田宗霖、葛三柱、吴乔谏、邵永兴、谢积德、叶永、谢聘、朱云等同立石。
录自光绪《宁海县志》
知识出处
《宁海盐政志》
本志记载宁海县盐业的历史和建国后盐业发展的现状。上起事物的发端,下迄公元1986年末。有关长亭盐场外场部分记述,止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析置三门县时;少数内容有所延伸。
阅读
相关人物
张煌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减盐价书
相关作品
(明)侍郎彭韶疏
相关作品
山头重建海塘碑记
相关作品
社仓碑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