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收购价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盐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6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收购价格
分类号:
F726
页数:
6
页码:
95-100
摘要:
本文记录了从唐代至民国时期,再到建国后,宁海县盐业生产、收购、价格管理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盐业
购价
宁海县
内容
灶户(亦称亭户,即盐民)产盐,官收或商收给价,昔称工本钱或场价。今称盐价、收购价、公收价。
唐天宝至德间(742~758),官收亭户煎盐,每斗十文,是两文铜钱一斤。
宋时,两浙之温、台、明州,官收灶户煎盐,每斤四文。
明太祖洪武初年,灶户定额煎办,每引四百斤,给工本米一石。以米价低昂为准,兼文钱钞。明例五十斤为石,则担盐值米十二斤半。以实物计盐之值,当自此始。
洪武十七年(1384),定两浙煎盐工本钞每引二贯五百文。合每斤六文零。
清初,按团灶旧制,煎有定时,产有定额,除配销额引外,本不应再有余盐,但因引销壅滞,灶有余盐,乃于雍正六年(1728),开始发帑官收,谓之“帑盐”。每引官给帑银三钱二分四厘。帑银储宁海县库,宁海营经理收发,台州府知府会同黄岩镇盘查银、盐,年终结报。场内设六鹿收盐。延至嘉庆十八年(1813),因国库匮乏停止,改饬商收。
《盐法通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长亭场煎盐每担成本为0.534元,场价定为1.05元。哂盐每担成本0.425元,场价0.60元。宣统三年,煎、晒担盐成本与上年同,场价:煎盐1.10元,哂盐0.65元。
晚清以至民国期间,东乡产区,场商已散,产盐归堆,由牙人按场公署所定场价,税后秤放给肩贩行销。外场(今三门县属)则漫无管理,听任灶户走私或售与商贩。台州改为厘地,由商包课期内,以及民元至十年(1912~1921),台州运盐公司设廒收盐,民国十六年至廿二年(1927~1933),维新廒在六团商收期间,其购盐场价,例由长亭场公署核定,出牌悬示,场商不得擅改。惟事实上往往因盐产之丰歉,销路之畅滞,间或盐民贬值求售,商人压价垄断,史扣盘剥,侵蚀盐民。
民国廿七年(1938)九月开始,宁海产盐由收运处统收。不分优劣,尽产尽购,严禁私卖。场价参照担盐斗米比价核定,但实际官收价相当于米价7~14斤之间浮动。自此,盐民生产情绪比较稳定,产量年有增长。
民国三十年下半年至三十一年上半年,收购陷区流散盐,到埠收购价,三十年十月每担为40元,三十一年三月一日起,定为45元,同年四月二日提高为75元。
民国三十四年九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动内战,通货膨胀,币值狂跃,场价虽有调整,但无法跟上米价,每逢旺产又以预付三分之二生产贷款形式,进行盘剥,盐民生活日益贫困,大多依靠走私维持生计。
建国后,国家对民制原盐,实行统购公收政策,以保障盐民生活。盐民所产之盐,必须向国家交售,由场务所收购给价。1950年上半年,物价尚未稳定,由省盐务管理局按实产制成本,在千盐百米至石米范围内实行按季核定,时公牧价每担(50公斤)折大米为15市斤。是年下半年,财政统一,物价趋于稳定,为打开浙盐销路,公收价降低约8.98%,折米13.07斤。1952年8月17日起,晒盐公收价每50公斤定为1.43元,煎盐2.00元。1953年晒盐50公斤为1.45元。
1957年收购价,晒盐50公斤为1.55元。
1960年4月15日,调整为50公斤1.65元。
1961年4月1日,调整为50公斤1.89元,7月调整为2元。
1961年7月1日起,实行集体所有制盐场向国家交售原盐50公斤,奖成品粮票0.25公斤。
1965年7月1日起,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收购集体盐场产盐,一律实行分等计价的办法。省定宁海收购价:一等盐每吨50元,二等盐44元.三等盐42元,等外盐33元,平均价40元。
1966年8月1日起,省定宁海收购价每吨优级盐52元,一级盐48元,二级盐44元,三级盐40元,等外盐38元,平均价44元。
1979年12月1日起,全省降低盐税,提高集体盐场原盐收购价,核定宁海每吨优级盐58元,一级盐54元,二级盐49元,三级盐43元,平均价为50元。
原盐收购价定等标准,1965〜1982年均以放销盐的化验结果,按部标准《QB344—64》和《QB344—77》定等。
1982年2月15日,省商业厅、轻工业厅核定特制细盐收购价每吨85元。此种新产品1980年试制成功到成批生产,均由各滩送卤盐交公司加工脱水,然后公收公管。开始时成品收购价每吨暂定为78元。
为鼓励增产多购优质盐,争取食盐自给,县财税局决定:自1983年度起实行原盐超基数奖,办法是:
(1)全年生产计划4000吨,凡产量超计划25%以内者,其收购超产部分,每吨发奖金4元,超25%以上部分,每吨发奖金8元。
(2)为盐滩牛产服务的场内其他劳动力,在奖金总额中提取10%分配给奖。
(3)地方财政开支,年终量方核产预付,放销结束结清,年产年清。
1984年起,执行省人民政府指示,为了适当增加盐民收入,鼓励增产优质盐,由县财政拨款,按质发放价外补贴。规定补贴标准:凡是当年完不成任务的・,每吨平均补贴10元,凡是超任务1吨以上的,全额补贴20元。补贴方法按每付滩公收放销数和出场化验鉴定等级核发。价外补贴资金,限用于盐滩扩大再生产投资和盐民收益分配。1985年以后,根据质优多补,质次少补,三级盐不补的要求,价外补贴标准作了调整。
1985年4月1日起,全省原盐收购价每吨提高25元。省定宁海优级盐每吨87元,一级盐81元,二级盐73元,三级盐63元。定级改按省标准《浙Q-QB193—85》执行。吨盐平均价为77元,若按国家供应粮价折算,担盐相等于大米26.19市斤,市场议价计,合大米14.8市斤。特制细盐收购价同时提高为每吨105元。
知识出处
《宁海盐政志》
本志记载宁海县盐业的历史和建国后盐业发展的现状。上起事物的发端,下迄公元1986年末。有关长亭盐场外场部分记述,止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析置三门县时;少数内容有所延伸。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