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盐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4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候
分类号:
P463.3
页数:
12
页码:
31-42
摘要:
本节详细描述了宁海县(特别关注其对盐业生产的影响)的气候特征,包括气温、日照、蒸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以及可能对该地区造成影响的灾害性气候情况。
关键词:
盐业
气候
宁海县
内容
宁海属中纬度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型湿润气候区。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能丰富,热量适宜。年初返暖迟,秋季降温慢。一年四季均可哂盐,可粗分为旺、平、淡三个季节。即7~10月属旺季,4、5、6、11月属平季,1、2、3、12月属淡季。
气温
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最高气温21.6℃,为1979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31.8℃,最高33.6℃,为1971年7月。最低29.4℃,为1976年7月。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高温伏旱期,可连继数天有35℃以上的极端高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于1971年8月21日,为39.7℃。
年平均最低温度12.4℃。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0.7℃,1964年最高达4℃,1963年最低到-4.5℃,日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9年2月1日,为-9.6℃。(据宁海县气象站资料)
长街累年各月平均气温:1月5.2℃,2月6.1℃,3月9.6℃,4月14.9℃,5月19.8℃,6月23.7℃,7月23.4℃,8月27.5℃,9月24.1℃,10月18.7℃,11月13.4℃,12月7.9℃。长街年平均气温16.5℃。
日照
年太阳的辐射量平均在104.3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夏季各月最强,其中7、8两个月占总量的25.1%;冬季各月最弱,12月与1月占全年总量的11.2%。7月份辐射量最多,为13.3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辐射量最少,为5.8千卡/平方厘米。年光合有效辐射量平均为52.2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量的61.3%。
年日照为1885.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3%。7月日照最多为236.3小时,2月最少,为112.3小时。日照百分率最少6月,为32%,最多8月,为57%。极端日最多日照时数出现在1971年7月12日,为13.2小时。
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石浦站(距宁海盐区10浬,同纬度。资料年份:1956-1980)1453.7毫米。最大年平均蒸发量为1971年1686.6毫米:最少1977年,为1246.7毫米。月平均最大蒸发量8月,为200.8毫米,最少2月,为65.2毫米。日平均蒸发量最大为8月,6.66毫米,最小2月,为2.3毫米。极端最大日蒸发量出现在1971年7月12日,为12.3毫米。
蒸发量制盐年利用率约为65.9%,(按省盐业区划实施细则规定,无雨日蒸发量用连晴≧2~3天的蒸发量代替,扣去≧1毫米以上雨日和单晴天,其数值即为盐区有效蒸发量)。据红卫盐场累年统计,年开晒生产一般为220天。
降水量
全县降水分布趋势,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盐区在县境东南三门湾沿岸,为县内少雨区。盐区年平均降水量,据大湖站资料为1390.7毫米,降水日140~153天。据石浦站25年平均为1372.4毫米。全县年平均降水量则为1655.3毫米,1960年降水量最多达2082.7毫米;1967年最少为966.7毫米。全县平均降水日数为169.4天。1975年最多达200天,1971年最少为137天。
全年基本可分为三个雨季:3~4月为春雨期,雨量235.0毫米,占全年的14.2%;5~6月为梅雨期,雨量401.3毫米,占全年的24.2%;9月前后为秋雨期,雨量224.8毫米,占全年的13.6%。盐区夏季雷雨多来自西北山区,秋季阵雨多来自东南海洋。
10分钟最大降水量,是1962年8月11日,为28.8毫米。1小时最大降水量,是1962年8月11日,为76.5毫米。24小时最大降水量,是1977年9月25日至26日,为284.2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958年8月22日至9月22日,历时32天,其降水量达675.3毫米。
风向风速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风,春、秋季变化不定,多偏南风,偏东风。大风过程频繁,7-9月常有台风过境。多年平均风速3米/秒,最大风速40米/秒,极大风速52.3米/秒。(1956年8月1日,石浦站资料)
灾害性气候
(一)台风 是危害海盐生产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台风反时计方向旋转推进巨大作用下,引起潮水位异常升高,推波助澜,掀起巨浪或狂浪,冲击海塘,甚至海水倒灌,而致摧毁盐场。台风往往挟带暴雨,如遇暴潮顶托,引起内涝,盐滩淹没。
台风多发生在7~9月间,以8月为最多。台风影响盐区最早出现在5月,最迟出现在11月。自1951年至1986年,影响盐区的台风有117次,平均每年3.25次。其中影响严重的有73次,年平均2.03次。1959年是影响最多年,有6次;1968年、1980年,为无台风影响年。1956年8月1日,是历史上罕见的强台风,全县冲决海塘208处,毁船710艘,房屋倒塌3.16万余间,死亡187人,伤175人,灾情惨重。
(二)暴雨 亦是海盐生产常遇的自然灾害。往往导致山洪暴发,闸门被潮水顶托,排淡受阻,淹没盐滩,造成重大损失。盐区多发生在梅雨、秋雨和台风季节。当每小时降水量在16毫米以上,12小时超过30毫米,24小时≧50毫米的暴雨,全县自1957〜1980年,共发生138次,大和特大暴雨,即降水量≧
l00或200毫米,共出现21次;发生洪水34次。暴雨最多年为1958年,出现10次。
(三)大潮 往往也成为灾害。常由于台风侵袭而形成。1956年8月1日、1974年8月18日,出现风、潮、暴雨三者夹击,毁塘决堤,伤亡人员,淹没盐场、村庄,成为人力不可抗拒的特大灾害。
(四)干旱 对农业属灾害,但对日晒海盐应称有利。全县干旱多发生在7-8月的伏旱期,9-10月为秋旱,11-12月冬旱,春旱少见。以盛夏、中秋为最明显。据县气象站资料统计,1957年至1936年,三十年中出现10次,其中1967年大旱,从8月2日至11月6日止,共97天,降水量仅175.1毫米。1971年6月6日至9月8日止,共90天,降水量为172.0毫米。
此外,还有特异天文潮、龙卷风、冰雹等,但出现次数甚少。
知识出处
《宁海盐政志》
本志记载宁海县盐业的历史和建国后盐业发展的现状。上起事物的发端,下迄公元1986年末。有关长亭盐场外场部分记述,止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析置三门县时;少数内容有所延伸。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