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通讯、报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1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通讯、报道
分类号: G229.275.5
页数: 2
页码: 288-2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潮通讯社宁海分社、亚细亚新闻社、六区青年通讯社和民力通讯社等民国时期的通讯社在宁海地区先后创办,但均存在时间不长。新中国成立后,宁海地区建立了县通讯站,并逐渐发展壮大。县通讯站(后改称通讯报道组)的稿件多次在《浙江日报》等报纸上发表,并有一定影响。1982年后,通讯报道组每年被省级、地市级及全国性报纸采用的稿件数量显著增加。部分反映宁海风物的稿件还被编入《浙江土特产简志》。
关键词: 宁海县 通讯 报道

内容

新潮通讯社宁海分社系个人所办。创办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1月,至民国34年停办。
  亚细亚新闻社民国三十三年创办。址在宁海城内西门。一年后停办。
  六区青年通讯社民国三十四年1月创办。社址城内柴家巷口。一年后停办。
  民力通讯社民国三十五年创办次年2月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在创办《宁海报》的同时,建立县通讯站,编制1人;区、乡分设通讯分站和通讯小组,由业余通讯员组成。1971年,县站改称通讯报道组,编制增至4人,属县委办公室。1982年编制又减为1人,改属县委宣传部。
  1961年1月,县通讯站稿件《从青珠农场看开发海涂的巨大潜力》一文,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1965年秋旱,县通讯站总结县委领导蹲点经验,撰写《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的报导,亦被《浙江日报》转载。1971年,县报导组撰的《枫槎岗上朝阳花》一文,颇有影响。1982年后,报导组每年被省、地(市)及全国性报纸用稿均在50篇以上。
  1986年达150篇。有的被《宁波日报》评为优秀稿件。《梁皇山方竹》、《西店牡蛎》、《凫溪香鱼》等反映宁海风物的稿件,被编入《浙江土特产简志》。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