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闻出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12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新闻出版
分类号: G229.275.5
页数: 8
页码: 282-289
摘要: 本文详细记录了宁海县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在报纸方面,从民国时期的《宁海民报》、《宁海周报》、《宁海战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宁海报》、《今日宁海》,再到《宁海科技报》等,记录了宁海县报纸的创办、停刊、复刊、改版等历程,以及报纸的内容、发行量、获奖情况等。在社会报刊方面,介绍了科教文联类报纸如《第一医院报》、《宁海中学报》等,以及企业公司类报纸如《如意报》、《宁海电力报》等,同时还介绍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刊物。此外,文章还记录了宁海县的通讯、报道事业的发展,包括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通讯社和通讯站等。整体上,宁海县的新闻出版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为地方新闻宣传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广播电视

内容

第一节 报纸
  《宁海民报》民国二十二年(1933)5月1日创刊。铅印,系国民党宁海县党部主办。初为7日刊,民国二十四年改为3日刊。民国三十四年,又改为隔日刊。社址城内中大街牌坊脚。设社长、编辑、记者、营业员等4人。内容采用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地方新闻及广告,并辟副刊《跃龙山》。每期销量800—1000份。民国三十八年1月停刊。
  《宁海周报》民国二十二年1月创刊。8开4版,铅印。由陈邦椿等私人创办。社址在城内缑南小学。每周六出版。4个月后停办,共出8期。
  《宁海战讯》民国三十三年(1944)2月1日创刊。日报,8开4版,铅印。系国民党宁海县政府主办,社址在县府内。第一版宁海县公报,第二、三版新闻,第四版副刊。资料以中央及省电讯为主,兼登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并辟宁海文献、卫生、国民教育等专栏。民国34年与《宁海民报》合刊。
  《宁海报》、《今日宁海》1956年5月1日创刊。8开2版,铅印,中共宁海县委主办。内容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导地方新闻,交流先进经验。初为五日刊。1958年5月改出三日刊。同年9月,易名《宁海日报》。宁海并入象山县后,改为《象山日报》。1961年停刊。
  1994年,中共宁海县委决定《宁海报》复刊。先于6月16日出版《宁海报》试刊号,采用毛泽东手书体报头。1994年7月1日,《宁海报》正式出版,每期四开四版,每周出版一期,内部刊号为(浙)字第03-0017号。《宁海报》是县委机关报。当时内设机构为总编室、记者部、编辑部、专刊副刊部、群工部、广告部。办公地点在县府大院内。发行量7000份,同年12月12日开始,《宁海报》改为周二版,每周一、四出版2期。
  1995年12月4日开始,《宁海报》改为周三报,每周一、三、五出版,仍为四开四版。其中周五为周末版,报头套红。
  1997年1月1日开始,《宁海报》分别在二、三、四版各个版面的报眉位置标出“地方经济”、“社会新闻”、“副刊”等版性字样。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在2月21日的《宁海报》上,首次以3个整版报道有关《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及邓小平同志生平图片等内容。为纪念潘天寿先生100周年诞辰,1997年3月11日,《宁海报》首次增出彩色特刊,共8版。
  1998年1月1日开始,《宁海报》为周四报,四开四版,首次采用维思排版系统,并与《宁波日报》联合实行自办发行,发行量达到18900份。内部刊号改为(浙)字第21—21号。7月,报社社址由县府大院内搬迁到桃源南路原人民银行宁海县支行办公大楼办公。同年,由《宁海报》选送的4篇作品分获1997年全国县市报好新闻一、二、三等奖。12月,报社中层干部经双向选择,竞争上岗。
  1999年1月1日开始,《宁海报》由周四报改为周五报,即周一至周五出版,四开四版,字体由小5号改为6号字,以增加信息量,周五为周末版,取名跃龙周末。这一年开始,广告首次实行内部公开招标,达到258万元。2月,报社采编人员及工作人员岗位考核制度出台(试行)。5月17日,发出向社会征集社徽设计图案启事,6月24日,社徽评选揭晓。6月26日,在宁海宾馆隆重举行宁海报复刊五周年汇报会。7月1日,首次刊出28个版面的彩色纪念特刊。同年,宁海报社被宁波市委宣传部评为宁波市县(市)党报理论宣传一等奖,《宁海报》多件新闻作品获98全国县市报新闻奖一、二等奖,图片获98全国县市报优秀摄影作品铜奖、优秀奖。
  2000年1月1日开始,《宁海报》改为周六报,四开四版,周一至周五为正常的新闻版面,周六增出周末版。本年度,报社内设总编办、编辑部、记者部、周末部、专刊部、群工部、发行部、广告部等8个机构。2000年开始,《宁海报》改为县邮政局发行。这一年开始,报社自办印刷厂,购进上海高斯双色对开印刷机。5月10日,《宁海报》复刊1000期,增出彩报。7月1日,《宁海报》复刊6周年,增出四个彩色版面表示祝贺,即日起,采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写的新报头。
  2001年《宁海报》为周六报,四开四版。内设总编办、编辑部、记者部、周末部、专刊部、发行部、广告部、报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九个机构。3月,宁海县报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7月,报社支部换届、工会换届。
  2002年,《宁海报》为周六报,仍由县邮政局发行。2002年,报纸改为飞腾排版系统。3月,开始为期一个月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先后出台了有关方案,经过宣传发动、双向选择等多个工作步骤,确定各部室组成人员,并签订聘用合同。
  2003年,《宁海报》扩大为四开八版周六报,投资180万元购置了上海高斯四色轮转对开印刷机,由原先的黑白版发展到彩色印刷;办公自动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新闻采编系统实行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印刷技术发展到彩版轮转印刷,新闻稿件在获奖数量和档次上实现了大突破,当年报纸发行量达到21000多份,为历史最高。10月28日,宁海新闻网正式开通。12月18日,召开职工大会,县委副书记王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顾卫卫出席。顾卫卫传达省关于治理整顿报刊工作的文件精神,要求提高认识,服从大局,确保《宁海报》停办工作平稳有序进行。12月31日,《宁海报》推出最后一期告别版,《宁海报》停刊。
  2004年2月,宁海县新闻中心成立,其前身为宁海报社,主办《今日宁海》和宁海新闻网。《今日宁海》为四开八版加长周五彩报。宁海新闻网2004年日访问量在3万人次以上。1月1日,《宁海报》停办,刊出《宁海金网》。2月17日,刊出《今日宁海》第一期。2004年2月19日,宁海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同意建立宁海县新闻中心,为正局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30人,内设办公室、记者部、编辑部、社教部、专刊部、网络部、通联发行部、广告部。同时,撤销了宁海报社。2004年,对宁海县新闻中心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政策调整、办报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新闻宣传质量不断提高,多篇作品获省市新闻一、二、三等奖,宁海新闻网日访问量达3万人次以上,最新季度排名位列全球3.5万位左右,在国内县市级新闻网站中名列前茅。报业经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全年广告收入仍达到440余万元。
  2005年,《今日宁海》为四开八版周五彩报,按照“党报品质、晚报风格、地方特色、世界视野”的办报思路和“立足宁海、面向世界、新闻立网、凸现特色”的办网思路,不断加强《今日宁海》和宁海新闻网的权威性、指导性、地域性、群众性、服务性,努力使之成为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报纸和新闻网。2005年,宁海县新闻中心荣誉累累:2005年度浙江省县市(区域)报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宁海新闻网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县市(区)优秀网站、2005年县级抗台救灾先进集体、2005年第三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先进集体、2005年度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6年,《今日宁海》全面改版,为四开八版周五彩报,在版面安排、栏目设置、版式制作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调整。在新闻宣传、舆论监督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县效能办的支持下,精心打造“百姓事马上办”栏目,并开设热线电话。宁海新闻网首页全新改版,频道增至19个栏目,试开通运行宁海手机报,同一至周五每天发送一次。报业经营良好,报纸广告收入突破700万元,新闻网广告收入超过70万元,报业公司年产值达到130万元,利润33余万元。《今日宁海》发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赠阅对象增至19500余份。新闻作品获奖频频,《一个职高班走出了34名创业者》等多篇作品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宁海新闻网也有多件作品获省、市一、二、三等奖。2006年,宁海县新闻中心被评为县“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生态县建设先进集体、第四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先进集体,宁海县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今日宁海》改版为四开八版加长周五彩报,每周为48个版面,并邀请《浙江日报》的专家总体设计版面版式,统一版式风格,对报头、报眉、版式、基本色、字体等进行新的设计。2007年开始,《今日宁海》改由宁波日报代发行,发行量达到20000多份。在新闻宣传方面,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重磊主题宣传和重大活动报道,7月18日至9月6日与县效能办合作,“百姓事马上办”栏目开通“局长·夏令民生热线”。8月,《宁波日报》、《浙江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纸的头版相继报道了“百姓事马上办”栏目,全国各大门户网站也予以转载。9月,市委办公厅、省委督查室等上级部门领导专门来新闻中心调研“百姓事马上办”有关情况。该栏目还获得了2006年浙江省市区域报新闻奖三等奖。宁海新闻网在2007年初完成首页局部改版,部分频道一级栏目改版。开通论坛,搭建互动交流的窗口。6月14日,全省县市区域“报网互动”研讨会在宁海召开。新闻中心先后被评为:2000—2006年宁波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第五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先进集体、“百姓事马上办”热线被评为2005—2007年宁海县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先进集体。2007年,宁海县新闻中心干部职工60人,其中在编28人,在岗不在编15人,合同工17人。内设九个部室:办公室、要闻部、记者部、专刊部、通联部、广告部、网络部、社教部、后勤发行部及照排室。
  《宁海科技报》原为《科技知识》,1978年县科委创办。8开4版,铅印,每月1期。主要刊载宁海科技成果与科普知识。1982年改为4开4版,易名《宁海科技》。1984年改今名,除前述内容外,还宣传县委,县府重要施政方针。发行量2500—3000份。
  第二节 社会报刊
  (一)社会报纸
  1.科教文联:包括第一医院报、宁海中学报、知恩中学报、柔石中学报、实验小学报、双林报、致远报。
  第一医院报于2002年1月由县第一医院主办,两月一期,四开四版,向县内各机关部门、学校、企业、各村免费赠送,发行量12000份。
  宁海中学报于1999年9月10日创办,由学校党政办主办,四开四版,两月一期,发行量4000份,面向宁中校友、县内各界及校内师生免费赠送。
  知恩中学报创办于2002年,由校党政办主办,每月一期,四开四版,发行量1000份,面向校内师生及县内各兄弟学校免费赠送。
  
  柔石中学报于2002年创办,由学校党政办主办,四开四版,三月一期,发行量3000份,面向校内师生及社会各界免费赠送。
  童声报,于1997年创办,由实验小学童声文学社主办,四开四版,两月一期,发行量3000份,面向校内师生及社会各界免费赠送。另有致远报等。
  2.企业公司类:包括如意报、宁海电力报、双林报、得力报、太平洋报、杰友升报、圣豹报。
  如意报创办于1999年2月,由宁波如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开四版,一月一期,发行量8000份,面向县内及全国业内同行及有业务联系的兄弟企业免费赠送。
  宁海电力报创办于2001年,由宁海县供电局主办,四开四版,一月2期,发行量3000份,面向县内各界及全省行业内兄弟单位免费赠送。
  双林报创办于2003年,由双林集团主力,四开四版,一月一期,发行量1000份,面向本企业员工、双林职校学生及县内各单位,行业内各兄弟企业免费赠送。
  另有近年来创办的太平洋报、杰友升报、得力报、圣豹报等。
  (二)社会刊物
  《三门湾月刊》民国24年(1935)6月1日创刊。16开本。系中学生的文艺园地,编辑部设在宁海中学内。民国25年7月停刊。
  《青萍月刊》民国25年(1936)10月创刊。俞圣琪主办,16开铅印本。内容以改进小学教学方法为中心。次年4月停刊,共出6期。
  《铁流半月刊》民国33年(1944)2月创刊。宁海中学学生会主办。以宣传抗日为主要内容,并有抨击时弊等方面的文艺作品。次年停刊。
  《文谊旬刊》民国35年(1946)11月1日创刊。16开铅印本。宁海文艺学会主办。编辑部设在城内牌坊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刊出20期后,国民党政府指令停刊。
  《宁海群文》原为《宁海文艺》,1973年1月创刊。县文化馆主办。16开铅印本,不定期。内容有民间故事、歌曲、诗词、演唱资料等。后改为8开4版小报形式。每期发行300份。1986年改今名,内容以反映宁海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为主。
  《宁海文物》1983年5月创刊。县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主办。8开4版,铅印,小报形式,不定期。报导宁海文物的挖掘、征集和管理等。
  《跃龙诗刊》1985年1月创刊。县文化馆、跃龙诗社合办。32开本,不定期。内容以古诗词为主,兼收部分新诗。
  《早春》1986年创刊。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8开4版,铅印,小报形式,不定期。载文艺作品。每期发行2000份后,改为刊物。
  《宁海教育》创办于2003年,宁海县教育局主办,两月一期,发行量1500份,面向县内学校,各企事业单位及县外兄弟单位免费赠送。
  另有宁海中学柔石文学社主办的《柔石园》文学刊物、知恩中学主办的《雏鹰》文学刊物、柔石中学主办的《金桥》文学刊物等。
  第三节 通讯、报道
  新潮通讯社宁海分社系个人所办。创办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1月,至民国34年停办。
  亚细亚新闻社民国三十三年创办。址在宁海城内西门。一年后停办。
  六区青年通讯社民国三十四年1月创办。社址城内柴家巷口。一年后停办。
  民力通讯社民国三十五年创办次年2月停办。
  新中国成立后,在创办《宁海报》的同时,建立县通讯站,编制1人;区、乡分设通讯分站和通讯小组,由业余通讯员组成。1971年,县站改称通讯报道组,编制增至4人,属县委办公室。1982年编制又减为1人,改属县委宣传部。
  1961年1月,县通讯站稿件《从青珠农场看开发海涂的巨大潜力》一文,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1965年秋旱,县通讯站总结县委领导蹲点经验,撰写《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的报导,亦被《浙江日报》转载。1971年,县报导组撰的《枫槎岗上朝阳花》一文,颇有影响。1982年后,报导组每年被省、地(市)及全国性报纸用稿均在50篇以上。1986年达150篇。有的被《宁波日报》评为优秀稿件。《梁皇山方竹》、《西店牡蛎》、《凫溪香鱼》等反映宁海风物的稿件,被编入《浙江土特产简志》。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