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1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电视
分类号: G229.275.5
页数: 3
页码: 273-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电视设施的发展历程从1969年开始,经历了电视差转设施、卫星接收设施和电视采编播设施的逐步建设和升级。1973年在杜鹃山顶建电视转播台,后停播撤台。1980年在跃龙山上重建,1983年又在杜鹃山顶建机房。1986年各区乡设差转台,电视人口覆盖率逐年提升。同时,建立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并不断更新接收和播出设备,提高播出质量。电视采编播设施也不断升级,从1986年的索尼1820单管3/4彩色摄像机到2007年的全数字6讯道电视直播车,实现了播出前端、制作编辑和传输的数字化。
关键词: 宁海县 电视 卫星接收设施

内容

(一)电视设施
  电视差转设施1969年建国20周年前夕,县广播站成立电视收测小组。10月,县革委会拨款1000元,购置14寸黑白电视机一台,放在跃龙山北面山顶上,供群众观看,每天观众500多人次。1972年,自行装配调式40瓦17英寸黑白电视机1台。1973年春,在县城东北杜鹃山顶(海拔447.4米)建电视转播台1座,安装50W差转机1台。1974年停播,旋因机房设备损毁而撤台。
  1980年10月,在跃龙山上重建电视转播台,安装10瓦、50瓦电视差转机各1台,收转浙江台节目。1983年又在杜鹃山顶建机房,建成30米钢管铁塔1座,是年开始筹建单独建制的县电视转播台。1984年,增设电视转播设备1套,发射两个频道。1986年各区乡设差转台21座,覆盖面70%以上。是年全县已有各种电视机4000多台,其中彩色占3%,平均每百户有电视机5台。1987~1988年,家庭电视机不断增加、黑白、彩色数近5万多台,其中彩色占5%。1989年,全县有电视差转机增加到36台,功率共计1.231千瓦,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以上。2007年,新建30米高铁塔1座,新增电视发射机2台,实现了央视一套、七套节目信号的全县覆盖。
  卫星接收设施1986年购置6米抛物面天线及卫星接收机等设备,在杜鹃山顶建立了第一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983年购入1000W分米波电视发射机,同时播出中央台、浙江台和上海台3个频道节目。1992年,杜鹃山无线发射机房,新增1套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和1套备用系统。当年共播出中央一台4670小时,中央二台节目1160小时,浙江台1562小时,宁波台4054小时,并顺利完成第25届奥运会的转播工作。
  1993年底,在县委大院建立了3套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翌年,全县大部分乡镇都建立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997年,县有线电视台搬迁到宁海大厦,是年在15楼顶重新安装了3套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可收转近20套节目。2007年,县广播电视台搬迁到新广电大楼,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发展到5套,可收转32套电视节目。
  电视采编播设施1986年6月,电视台购来“索尼1820单管3/4彩色摄像机1套,开始插播宁海新闻,并向省、市报送县内重大新闻。1991年,更新为索尼DXC-M7电视摄像机,并相继增添了索尼VO-5850P录像机和索尼VO-5800P放像机等采编播设备。到1997年,县有线电视台共拥有5台摄像机,3套编辑机。
  1999年,添置索尼DVCOM摄像机、录放机各3台、大洋DY-3000非线性编辑系统1套,电视摄制、制作、播出设备开始向数字化过渡。2000年10月,添置大洋DY-3000LE非编主机1台和工作站1个。2001年2月,添置调制器26套、解调器及射频混合器8套,建成了有线电视前端系统。2006年4月,投资500余万元,采购了1辆全数字6讯道电视直播车,5月成功录播了“5·19”开游节祭游仪式。
  2007年4月新广电大楼落成,总占地17.2亩,建筑面积16000m2,是一座集办公、制作、演播、传输为一体的综合性办公大楼。期间共耗资1500万元,对采录编播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添置了数字摄像机、录像机、特技切换机等采编播设备;完成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升级任务,建立13个非编站点,硬盘已扩容至6T;建成了自动播出系统。各个频道的设备全部实现了播出前端、制作编辑和传输的数字化。
  (二)电视传输
  1991年起,宁海县开始发展有线电视。建设初期,各乡镇自建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邻频前端系统和有线电视传输系统,可收转1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1995年,全县各乡镇基本上都拥有了独立的有线电视播出系统。
  1996年,开始县乡有线电视光缆联网,首批实现联网的为梅林、西店、桥头胡三个镇。1997年实现市、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同年,以自架为主和租用为辅(电信光缆),实现全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用户达到9.6万户。1998~2001年,相继完成了深甽镇、越溪至一市、长街至山头、力洋至胡陈、黄坛至双峰共计76.85公里的光缆架设工作,从此结束租用电信光缆的历史。是年11月,在银菊路和正学公寓两个小区,成功开展了有线电视上网试点工作。
  2002~2006年,全面推进城区网络改造和郊区光缆通村工程建设,开通光接124个,布放光缆18公里,开通了20来个新建小区的信号,完成了45个村的有线电视整网工作。同期,还配合临港、西溪水库等县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光缆迁移13.2公里。2007年,按照860兆标准,升级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乡镇主干线新增光接点100多个,新架设光缆50公里,完成了长街、黄坛、西店等10个乡镇16个村的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任务;完成了桑洲、深圳、胡陈等6个镇乡18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2008年,架设光缆150公里,新立杆路10余公里,完成有线电视环网工程建设,为全面推进数字电视建设,实现有线电视的“全天候”安全播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