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艺术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0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艺术创作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6
页码: 214-219
摘要: 本文概述了宁海地区音乐、舞蹈、美术和书法等艺术领域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歌曲在学校传唱;抗日时期,抗战歌曲流行城乡。新中国成立初,革命歌曲广泛传唱,之后民间音乐和舞蹈创作获奖。改革开放以来,音乐艺术发展迅速,多首歌曲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舞蹈方面,从秧歌到交谊舞、迪斯科舞等逐渐流行,多次参加省市演出并获奖。美术方面,宁海多美术人才,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均有画展和著名画家作品展出,多人次在全国和省级书画大展中获奖,部分书画家将作品结集出版。书法方面,上世纪80年代毛笔书法重新盛行,多次举办书法培训班和展览,书法专著出版。此外,宁海还举办了多次摄影展览和出版摄影专著,展示了宁海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艺术创作

内容

五四运动后,在学校传唱《打倒列强》等反帝反封建歌曲。抗日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大路歌》、《黄河大合唱》和《游击队歌》等抗战歌曲,流行城乡。
  新中国成立初,从老解放区传入的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东方红》、《打得好》、《我们工人有力量》、《铁树开了花》等到处传唱。1955年,宁海的《山歌不唱心不开》(顾长恒词、邬大千曲)参加省民间音乐会,获创作一等奖。1957年1月,在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对山歌》获二等奖,《解歌》获演出三等奖。1980~1986年,《宁海渔歌》(袁哲飞、干富伟等作),获省业余会演优秀创作奖;《栀子开花》(陈有西词、冯允千曲),获省优秀民歌奖,被编入《浙江优秀民歌选》。《卖桃歌》(张建国作)获省歌曲创作三等奖。袁哲飞、胡鸣旭、张建国共同创作的歌曲《(蛎乡曲》获省创作奖。《栽下两棵树》(张建国与人合作)在省首届音舞节上获创作三等奖。此外田舍的《护林军》,在上海“小白兔”儿歌大奖赛获创作奖。这一时期,轻音乐逐渐在县内流行。
  改革开放以来,宁海县的音乐艺术发展迅速,一批老骨干硕果累累,一代新秀脱颖而出。如徐廷常创作的歌曲《祖国,我们把您爱在心上》、《大山里的学校》、《如意之歌》、《茶山春》在《歌曲》等国家级刊物及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上发表。还有干富伟的《干部三讲歌》、吴元明作曲的《小平同志对宁波说》等也获得奖项。
  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传来秧歌、腰鼓、花棍等舞蹈,当时男女老少扭秧歌遍及城乡,显示出翻身农民的欢乐情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度盛行男女交谊舞。70年代,群众舞蹈活动逐步开展,经常表演的有采茶、播种、洗衣、织网等舞蹈。《把酒舞》、《求雨》、《美女岩》、《开镰之前》、《海涂欢》等舞蹈节目,曾参加地(市)演出,屡获奖励。同时,迪斯科舞和男女交谊舞等逐渐流行,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等文娱场所先后附设舞厅。2006年冯颖丹创作的摇滚快板《平安宁海》,参加省首届“平安浙江”文艺演出,获三等奖,2008年,冯颖丹又创作舞蹈《海那边》,参加省第八届老年文化艺术周获银奖。
  自1986年至今,全县组织了一系列群众音乐、舞蹈活动上百次,特别是自2001以来的宁海春联会,更是全力以赴。民间音乐、舞蹈的发掘,以及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也出现强劲的势头,冯允千完成了《宁海民间乐器集成》的编纂工作,刘银招被聘为《浙江民间被舞蹈集成·宁波卷》副主编,参加编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此卷选录6个宁海民间舞蹈。
  宁海向来多美术人才,尤以国画为长。民国时期,县民教馆办过多次画展,先后展出著名人士作品100多幅。其中有方孝孺的山水画卷,严晓江的工笔山水、花卉、人物画,徐抚九的山水画,潘天寿的指墨画等。抗战时期,曾展出美术作品有:柴时道的山水、花卉,王德邻的人物《钟馗》、花鸟《松鹰》,吴其寿的人物《老僧》、花鸟《梅雀》等。
  新中国成立后,潘天寿、应野平等老画家继续在杭、沪工作,在县内的美术爱好者积极开展创作活动,画坛异常活跃。1960年举办国庆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作品100多幅。1964年2月,在城西小学举办首次潘天寿国画展,展出作品近百幅,影响颇大。1975年,县开办两次年画创作学习班,创作20多幅。其中赖建华的《海岛献新娘》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朱开益的国画《冲锋战士》、《寒食游横山岛》,陈林干的《紫藤》、《芭蕉》、《枇杷》,吴昌卿的《紫藤》、《牡丹玉兰》,先后在省中国画展、青年美展中展出。其中《冲锋战士》获三等奖,《枇杷》参加全国十二明星城市美术作品展览。1984年春节,柴时道、陈林干、吴昌卿、朱开益在宁波中山公园举办“四人国画联展”,获市美术界好评,四人均被宁波书画院聘为画师。1985年,王琛的农民画《人勤奶香》获省三等奖,陈龙的《岁岁图》在前民主德国展出,后被省美术馆收藏。自1986年以来,全县共有100余人次入展全国性书画大展和入编全国性专业刊物,300余人次入展省级展览,县市级展览不胜枚举。不少书画作品荣获全国大奖。200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宁海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与此同时画展在浙江省展览馆举行,证明宁海的书画家有相当实力,整体水准很高。而部分书画家将作品结集出版,如陈林干的《陈林干画集》,朱开益的《江南民间木雕艺术图集》、《朱开益画集》,陈明纲的《陈明纲画集》,葛慈云的《葛慈云画集》,黄正静的《黄正静画集》,王琛的《王琛中国画作品集》,吴昌卿的《吴昌卿画集》,吴宇鸿的《吴宇鸿篆刻选》,雪野的《自说自画》,应伟建的《自画自说》,汤兆夫的《汤洋漫画集》,赵韶华的《赵韶华线描写生集》等。
  民国时期,县内书法名人有金民青、赵惠青、吴子桐、金其咏等。新中国成立后,普遍使用钢笔,毛笔书法甚少。进入上世纪80年代,毛笔书法重新盛行,县内多次举办书法培训班和书法展览。1986年,陈林干的书法获省“墨池”大奖赛三等奖。1983年春,王蕊芳、史国根、郑志孝3位教师参加省教师书法比赛,依次获一、二、三等奖。书法专著有陈淼川的《陈淼川书法艺术》,郭声祐的《郭声祐硬笔书法集》,林邦德的《书法集》等。楼明月、王蕊芳的书法,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2007年以来,潘天寿艺术中心充分发挥优势,举办了多次展览,为宁海的书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1973年,县文化馆摄制《东海民兵》、《朝霞满天》两件作品被省选用展出。1978年县举办春节摄影展览,展出作品60余件。1979—1981年,又展出50多件。1982年,县文化馆摄影组拍摄的《宁海风光》挂历出版。1986年,杨爱平的作品《夕阳西山伴我归》、《秋天的印象》,参加十六市“白鸽”青年摄影联合展出。新世纪,还出版摄影专著,徐培良、应可军的《宁海古戏台》,由中华书局出版,内有大量的历史照片;还有金再军的《人意山光—宁海摄影》,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王兴满拍摄的《小桥流水人家》、《前童古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