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学创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80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学创作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6
页码: 209-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文学创作历史悠久,自五四运动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进步文学作品陆续出现。上世纪50年代后,戏剧创作活跃,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创作了大量小戏。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更加繁荣,出现了传记文学、小说、戏剧、诗歌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并在省市获奖。宁海县文艺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各文艺协会相继成立。1986年以后,小说、散文每年都有新硕果,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和作家。宁海诗歌创作分为新诗和古诗词两大流派,近年来新诗创作势头强劲,儿童诗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古诗词爱好者发表了大量诗词作品,并结集出版。宁海的戏剧创作也具有一定实力,多次获得演出、创作奖。此外,宁海还出现了旅游专著和儿童文学作品等多样化的创作形式。近年来,宁海的文学作品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不少荣誉和奖项。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文学创作

内容

五四运动后,宁海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进步的小说、诗歌、戏剧等陆续出现。民国22年(1933),中共党员徐孝慰创作《山河泪》、《奴隶》、《六月债》、《古庙猿声》等剧本。抗日哉争期间,中共党员童时效在塔山乡组织抗日政治工作队,编写文艺作品40多件。中共党员陈蔚然(陈星)编出抗日诗歌《东洋经》。宁海中学铁流文学社出版《铁流半月刊》,内容以抨击时弊、宣传抗日为中心。民国35年(1946年),参加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革命青年麦野青,组织“宁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并出版《文谊旬刊》,发表了针砭现状,揭露阴暗面的《走!踏上鲁迅先生的路》、《越想越糊涂》、《豁然大悟》等作品。
  上世纪50年代,戏剧创作活跃。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以业余文艺团体自编自演的小戏为主,主要有《阴谋》、《反对旧婚姻》、《李瑞芳》、《雨过天晴》、《挖穷根》等。1954年7月,浙江省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我县王艾村(文教科)、士平参加。1960年,全县有创作组35个,业余作者280人。“文化大革命”初,创作一度冷落。1971~1975年,又有袁哲飞的《永葆本色》、杨东标的《风雨前》、县商业系统朱一峰执笔的《客满》,青珠文宣队的《高山雪梅》等剧本问世。
  1959年4月,由陈松根、苏启友根据长街山歌改编的《歌唱八字宪法》和《闹春耕》被选送到省里会演,并被省群艺馆编入《浙江省声乐作品汇编》中。
  1973年2月,杨象宪的摄影《东海民兵》、潘泉海的摄影《彩霞满天》被选入省展。
  1974年,李承其拍摄的《海带丰收》、杨象宪的国画《留得好种待明年》上省展览。
  1975年4月,桥头胡大队赖建华创作的年画《海岛献新粮》,由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78年10月,以渔歌为素材创作《新航程》参加省会演并获奖,并被省电视录制成电视节目。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浙趋繁荣,并有新的突破。
  1980—1986年,县内作者创作的主要作品:传记文学,王艾村的《秋瑾》、杨东标的《柔石传》。分别由中华书局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吴振亚的小说《船长的女儿》获宁波地区文艺创作奖。戏剧,胡学笔的《外头人》,获文化部举办的农民作者小戏比赛三等奖;杨东标、袁哲飞合作的小戏《金尾巴回乡》在国家《剧本》月刊发表,同时获省征文创作奖。诗歌,潘志光的科学诗《女孔明》,获省科普作协文艺百花奖。
  1980年6月,杨东标、袁哲飞首次参加省文代会。11月,出版了《宁海民间故事选》第一辑和《宁海民歌选》。
  这一时期,在省市发表的散文作品还有:徐鹏飞的《奇异的海底公园》(浙江人民出版社)、鲍亚春的《历史小故事》(浙江《小螺号》刊)、赵佩昆的《小鼠游大街》、吴火河的小说《有口难言》、袁哲飞的散文《郭老在温泉》、娄振龙的小说《冰山雪水》、童方根的《杨家良将》。
  1980年杨东标创作的大戏《仙露》,获1981年省剧本奖,后在《戏剧丛刊》、《戏文》上发表,并由粤、沪、潮、黄梅等各剧种移植演出。下半年,又与天方合作撰写《浪子奇缘》,又获省优秀剧本奖。
  1982年,袁哲飞的说唱《山花烂漫涌春潮》在宁波地区《四明之春》会演时,获创作奖,后又在省《群众演唱》和上海的《曲艺》发表。
  1983年,张定友的中篇小说《铁腕》在杭州《西湖》月刊发表,胡学笔的小戏《外头人》在上海《小舞台》发表,潘志光的散文《潘天寿故居》在《新观察》上发表。徐群飞的诗《升旗》在《青春》第七期发表。
  1983年,袁哲飞、胡鸣旭、张建国创作的歌曲《蛎乡曲》获省创作奖。1984年,张建国的《卖桃歌》获省歌曲创作三等奖。
  1986年9月,宁海第一次文代会召开。与会代表将近二百人,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宁海县第一届文艺工作者联合会,并成立了文协、美协、书协、戏协、民研、音协、舞协、摄协8个协会。
  1986年,我县业余创作的情况:小说方面,有张定友的《女流之辈》(《文学港》第6期),袁哲飞、潘家萍的《乌墨贼传奇》(《小说与故事》第6期),童遵森的《驼伯》《人民文学之友》),薛冰的小小说《幻梦曲》在福建明溪首届全国千字小说大赛中获“新人奖”,薛家柱的《金银岛》、《冰人儿》、《觉醒的警卫员》、《小城故事》、《魂断武岭》、《铁血生涯》、《盈盈一水间》、《宦海沉浮》及胡尹强的《动摇》、《情人们和朋友们》、《他比王子还得意》等。
  散文方面有王艾村的《柔石给孩子取名》(《经济生活报》),俞品宪的《方孝孺后裔还乡记》(《共产党员》刊授辅导第8期)等。
  戏剧方面,杨东标的大型剧本《幽魂》,被浙江越剧三团选作脚本在全国演出。袁哲飞、胡黎明合作的《金色的诱惑》,发表在《浙江剧本选》。
  诗歌创作亦有所突破,徐群飞的《猫》、《砍刀》、《我们谈论姑娘》、《单身汉岁月》等陆续在《中国青年报》、《诗人》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张晓邦的古体诗词《莺啼序、抒怀》在《广州诗词报》发表。
  儿童文学创作也出现了好势头,杨明火的《梦搭桥》、《小白兔过险滩》、《雾炼珠》分别在宁夏、北京、安徽等地报刊发表。在《东方少年》上,又发表了《青枝绿叶莫忘根》、《一支剪除夜幕的劲旅》。
  文史研究有杨其群的《李贺研究论文集》、应必成的《石头记考证》等。
  1986年以后,小说、散文每年都有新硕果。杨东标的中篇小说《黑色的陷阱》在《花雨》第三期发表;黄珂的小说《舞星的情焰》发表于《文学港》;竺济法在香港大公报连发散文《潘天寿故居散记》、《宁海冷热泉》、《访柔石故居》。此外尚有潘家萍的《浦子短篇小说选》、长篇报告文学《脊梁》、散文集《踏遍苍苔》;徐群飞的散文集《沧桑之旅》、长篇报告文学《正气之歌》;黄珂的中篇小说选《请给我的故事命名》、散文《醒悟》、《我爱石浦》、《一生书缘》;林备军的散文集《静坐的风铃》;陈方梁的散文集《好大一棵树》;储吉旺的长篇传记《风雨四十年》、随笔集《我与外商打交道》、《谈恋爱和谈生意》、《商旅风云》;胡积飞的散文集《我之休闲》;滕延振的长篇小说《照胆台》;林常飞的《金鸡山》、《山海英雄女儿》;王兴满的《乾隆皇帝凫溪吃香鱼》;其中徐群飞的《正气之歌》和潘家萍的《脊梁》在全国报告文学征文中分别荣获二等奖;《正气之歌》还获得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张忌的《小京》于2005年获省优秀中篇小说奖。200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二人世界》,于2008年年底获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2010年,又发表长篇小说《无从纪念》。张忌曾获宁波市青年文艺之星奖,被评为2007年度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
  此后作品开始呈现多样化,出现一批儿童文学作品,诸如杨明火的长篇儿童小说《特派员的儿子》、《跌不碎的歌》、《长颈鹿的故事》、《小马找撇》、《满月梦》,其中《特派员的儿子》获得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滕延青的《东白寓言集》,雪野的《红枣树下的童话》等。
  近几年,旅游专著异军突起,主要秦学军、蒋勇生、麻绍勤等编的《灵秀宁海》,秦学军的《驴走宁海》,童章回的《山海兼优话宁海》,周明礼的《缑乡山水》,任宁才的《绿野驴踪》等。
  2007年,在纪念潘天寿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刘尚才主编的《乡土情结》出版,本书收有30多位作者的文章,以乡情贯穿始终,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对宁海文艺作品的一次展示,也是对潘天寿先生一次纪念。
  2009年下半年,浦子的长篇小说《龙窑》在《宁波日报》连载。
  2009年12月7日,宁波市委宣传部召开大会,表彰入选宁波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我县有四部作品入选,分别是县委宣传部的电视剧《战友》和电影《十里红妆》,浦子的长篇小说《龙窑》和何晓道关于历史文化的《十里红妆女儿梦》。四部作品同时入选市级“五个一工程”奖,在我县还是首次。
  宁海在诗歌创作方面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攻新诗(白话诗)。二是继承古诗词。
  近年来,宁海的新诗创作呈现强劲的势头,不少诗歌在《诗刊》等一流诗歌刊物上频频亮相,引起了省内诗坛的广泛关注,得到了不少著名诗人的好评。结集出版的有徐群飞的诗集《乡村抒情诗》、《雨孩子》,阿门的诗集《民间歌喉》、《门里门外》、《天使与海豚》、《开门见诗》,陈剑飞的诗集《最后的营地》、《梦中小屋》,肖成华的诗集《内心的家园》,潘志光的诗集《春天像开场锣鼓》,郑士渊的诗集《潮音石》、《以石为屏》、《春天,我接近鸟语》等等。2008年1月,阿门的诗《中年心迹》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获“人民文学诗歌奖”。获此奖项的,浙江省至今还是唯一。
  宁海的儿童诗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竹口《小浪花》儿童诗刊创刊,继之实验小学《童声》报发行,出现了田舍、雪野等儿童诗作家,如田舍的《铁叶子》、雪野的《有礼貌的百足虫》等,极大地提高了儿童诗的影响力,而今儿童诗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986年以来,有2000首儿童诗歌发表在全国各地报刊,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儿童文学杂志进行了专版介绍。刘曼村的诗集《我是一只小小鸟》,葛颖莹的诗集《我的梦我的歌》、《豆蔻年华》,陈潇潇的诗集《我是一只蝶》,舒畅的诗集《打开心灵的密码》陆续出版,除《豆蔻年华》外,都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组织的“首届金葵花图书奖”。葛颖莹同学在中国作协主办的首届三月风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获得唯一的最高奖。陈潇潇同学荣获2000年度共青团“张俊以儿童文学奖”,是该文学奖唯一的小学生。
  在继承古诗词方面,宁海古诗词爱好者,特别是县作协会员,在海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诗词、楹联作品近万首(副),入编《华夏吟友》、《二十世纪中华词苑大观》、《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二十世纪名家词选》等典籍近百种。结集出版的有童子俊的《三思楼诗选》,胡声雷的《霁园集》,张晓邦编写的《图龙集》、《啼痕录》,王艾村的《劫后拾残》,胡飞的《天涯吟草》,胡积飞的《梦非吟稿》,王肖天的《半騃诗草》,林才全的《老闲吟草》,任序亦的《咸草诗词选》,胡家馈的《老树》,叶柱的《得月轩吟稿》,叶显瑾的《蔬香楼诗存》,严伟编写的《缑城景诗选》,童能新、童全灿编写的《前童诗词选》等等。诗词楹联学会还定期内部出版《跃龙诗声》,至今已出50期。
  诗歌研究有:徐通翰的《中国当代诗词选》、《当代中国诗词精选》(合编),胡凌芝的《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戏剧·曲艺:宁海的戏剧创作具有相当的实力。编写、复排的大型戏剧,参加市级以上演出,多次获得演出、创作奖。如胡学笔的《外头人》获文化部举办的农民作者小戏比赛三等奖,后发表在上海《小舞台》。杨东标的《仙露》1981年获省剧本奖,与天方共同编写的《浪子奇缘》,获省优秀剧本奖。袁哲飞、胡黎明合作的《金色的诱惑》、《渴望》、《二十一世纪的太阳》、《梨花湾的女人》、《蛇·人·龙》等大型剧本,其中《渴望》参加省新剧目调演获剧本三等奖。袁哲飞的《李瑶瑶》,滕延振的宁海平调《方孝孺》,胡黎明的越剧《方孝孺》、《曙光》,都取得市级的奖项。复排杨东标的平调神话剧《银瓶仙露》参加全国第七届艺术节的展演,并获得宁波市“五个一工程”奖。1987年,杨东标的剧本《明月何时圆》,由浙江越剧三团演出,在省第三届戏剧节中获二等奖。
  1990年是宁海县电视剧创作的丰收年。除了由宁海县委、三门县委和浙江电视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浙东今夜暴动》外,还与市电视制作中心合作完成了由黄敏创作的《恨是沙滩,爱是柳》的电视剧,11月3日在宁海影都首映。
  曲艺有讽刺小品《减肥》、新故事《阿根修桥》、哑剧小品《拉开馆》、荒诞小品《阴阳怪气》,袁哲飞的《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山花烂漫涌春潮》、弹词开篇《总理查铺》等等,分别在省、市多次获奖。1988年,王万里的小品《垂钓》获市优秀创作奖,被市电视台拍成电视片,参加“笑的晚会”。还有韩国红的《青春》、胡简明的《第三春》等优秀作品。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