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县电影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792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县电影公司
分类号: J992
页数: 14
页码: 177-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电影公司机构沿革情况,1955年,宁海建立首个16毫米电影放映队,随后几年陆续增设多个放映队,覆盖多个区域。1961年成立县电影事业管理站,负责全县影片安排和放映事业。1979年,管理站改为宁海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70年代起,多个公社和单位陆续建立电影放映队。1980年代后,各公社普遍建立电影放映队,个人也开始置办电影机放映电影。1986年,全县有电影放映队108个,全年放映场次和观众人次均达到较高水平,同时面向社会出租影片。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电影公司

内容

机构沿革
  1955年4月,宁海建立第一个16毫米电影放映队(属省编205电影队)。次年9月建第二个16毫米电影放映队(属省编413电影
  宁海剧院历任负责人、经理、副经理名录 队)。当时一队在长街、力洋、桥头胡3区放映;二队在深圳、黄坛、岔路、一市4区放映。1958年6月,又发展第三个16毫米电影放映队。公社化后,3队放映地区划分:一队长街、力洋;二队梅林、桥头胡、黄坛;三队一市、岔路。宁海并入象山县期间,置办第一台35毫米提包机,在城关、丹城、石浦3镇放映。1964—1965年,相继增建16毫米第四、第五电影放映队。至1973年,16毫米电影队发展至7个,另有35毫米电影队2个。
  1961年4月,成立县电影事业管理站,主管全县影片安排和放映事业。站址在白石头,后迁避司弄。
  1978年,于南门建成电影管理站办公楼。
  1979年6月,管理站改为宁海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有工作人员22人。
  1970年10月,越溪、双峰两公社首建16毫米和8.75毫米电影放映队。继之,王爱、西溪、峡山、大佳何、东仓等公社电影队陆续建立。1975—1976年,茶山林场、红旗桔场、青珠农场、胡陈港工程管理处和县农业局等单位先后建立电影队。1980年后,各公社普遍建立电影放映队。1985年起,个人亦置办电影机,放映电影。
  1986年,全县有电影放映队108个,其中全民8个,集体49个,个体51个;工作人员192人,其中集体、个人120人。全年放映24518场,观众1299.6万人次。同时面向社会出租影片。
  1989年,电影事业转为个人承包。
  1991年7月5日,宁海电影院荣获全国城市影院优秀宣传橱窗三等奖。
  12月24日,根据宁海电影院改建后,已成为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县文广局批复同意将原宁海电影院更名为宁海影都。
  1992年12月,杨建国被任命为县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胡登和为经理。
  1993年,根据宁海县委办〔1993〕23号文件,县电影公司从1993年7月份开始,从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
  1994年1月20日,电影公司对内部机构作了调整,公司和影都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统一领导。内设经理办公室、财务办公室、电影经营部、公司广告部、影都工程技术部、影都电影部、影都录像部、影都天使舞厅。
  1995年3月3日,宁海县电影电视工作者协会成立,选举胡登和为主席。3月25日,电影公司被评为1993—1994年度县级先进集体。
  1998年2月,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内设机构作了调整:设公司办公室、公司财务部、发行放管部、影都放映部、影都城关镇影剧院、影都电视录像部。9月25日,宁海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
  2000年1月,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内设机构调整为:公司经理室、公司办公室、电影业务部、影都、城关电影院。不单独设财务部和发行放管部。
  2001年,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机构设置及岗位配置是:经理室3人,办公室2人,财务部2人,电影业务部2人,影都14人,城关电影院8人。
  宁海县电影院建设
  解放初期,县城无专设电影场,放映皆利用原有祠堂或晒场空地。1962年在城隍庙天井用油毛毡搭棚,用35毫米影机放映。1971年夏,在桃源南路东侧筹建宁海电影院,197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2326平方米,设门厅、观众厅、休息厅等,有座位1490个,安装5505放映机(氙灯)2台。1978年起推行“敞开对号入座”制度。1984年安装30万大卡冷气设备。
  1991年,7月,宁海电影院荣获全国城市影院优秀宣传橱窗评比三等奖。
  12月,根据宁海电影院改建后能成为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的实际情况,县文广局批复同意宁海影院更名为宁海影都。
  1993年1月,宁海影都改建工程正式竣工,全面投入使用,耗资250万元。
  12月,影都天使舞厅被省文化厅、公安厅、卫生厅评为省级文明娱乐厅。
  1995年3月,宁海影都被宁波市文化局评为“创文明电影院”先进单位。
  1996年1月,宁海影都被省文化厅评为1995年度全省先进放映集体。
  1997年2月,宁海影都被评为省“创文明电影院”先进单位。
  1997年10月,宁海影都电影宣传获市电影宣传比赛一等奖。
  1998年2月,宁海影都被评为省“创文明电影院”先进单位。
  2002年6月,县文广局沈保华副局长率局改制工作组进驻电影公司,历时三个月,根据县委〔1998〕10、11号文件精神,结合电影公司实际,认真做好思想工作,统一认识,清产核资,评估界定,提留剥离。8月23日,县电影公司职代会讨论通过了《宁海电影公司转制方案》。8月26日,县政府出台宁海县电影公司职工分流安置问题的协调会议纪要〔2002〕13号。8月27日,县文广局向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呈送《宁海县电影公司转制方案》。8月31日,宁海县电影公司职工与原公司劳动关系依法解除,县电影公司随即注销。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由县文广局负责改制工作的副局长沈保华具体负责指挥,对原电影院(影都)屋顶进行全面改造,由钢架结构替换原木结构。百花厅重新装修后交付使用。
  2010年5月,受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党委委托,宁海剧院接手宁海影都的管理工作以来,顺利完成了房屋加固工程和内部装饰工作,并于2009年10月恢复会议功能。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省电影公司支持下,投入近60万元资金;购置了目前国际最新型的比利时Barce(巴可)2K型数字电影放映机。
  电影放映
  1987年4月,县文广局批准县电影公司开办“洞天乐”游艺厅。全年放映收入达到113.28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43.4%。发行收入达44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76.8%,利润达16万元。宁海电影院被评为1987年度省级先进电影院。
  1987年度科教片汇报,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的:茶院乡、马吞、黄坛、越溪乡、回浦乡、旗门、青珠等7个。
  1988年,7月30日,宁海爆发“7.30”特大洪灾。7月31日,宁海电影院在洪灾过后马上恢复放映,开展宣传,安定人心。9月17日,电影发行公司被县委、县府授予“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称号。
  电影文化由于受电视录像的冲击,市场疲软,困难较大,但经努力工作,1990年电影放映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放映场次达21220场,观众达9431650人(次),放映收入达1495000余元,发行收入达到616070元。
  1991年,通过桑洲农村电影队试点整顿,理顺了农村电影队体制,解决了放电影难、看电影难的两难问题,落实了各种管理制度,整顿了队伍,调动了放映员的积极性,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为更好地发挥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根据桑洲的试点做法及经验,向县政府呈送了《关于农村电影网整顿的意见》。县府办发文批转,要求各地参照执行。
  1992年3月26日,在全国第二届农林科教电影汇映活动中,宁海县旗门外湖海电影院被评为全国电影放映先进集体,回浦乡电影队被评为浙江省电影放映先进单位。
  1996年,电影公司广泛开展电影促销活动,加大电影宣传投入,加强中影大片的放映力度,放映收入达151万元,发行收入达61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0%和20%以上。
  1997年,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以深入贯彻电影行业深化改革的方针政策,争取观众,扩大市场为切入点,加大中影大片的放映力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周、“双禁”宣传周、“庆七一、迎回归”电影公映、“庆八一、拥军警”电影公益场等电影放映活动,努力吸引观众,提高票房收入。与三株公司等5家县外企业联合,举办电影文化公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截止到11月底止,全县电影放映场次达到3538场,比上年同期增长33.3%;观众达到6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7%;放映收入153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发行收入70万元,与去年相比,增长率达25.2%。电影发行放映的四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岔路镇电影队葛民翼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7年5月21日,县电影公司被县委、县政授与1995—1996年度“县级文明单位”。
  1998年2月,岔路镇电影队被评为省先进农村影剧院(队),杨建国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县电影公司自筹资金40万元,与城关镇政府合作后,将城关镇会堂成功地改建成城关电影院。
  1999年,7月份,县电影公司举办“纪念宁海解放50周年电影放映活动”,组织电影队到各镇乡进行放映。10月至年底,宁海影都、城关电影院分别举办庆祝建国5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
  2009年4月,根据县政府协调会议及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党委决定:自2009年5月1日起,将宁海影都的所有资产委托给县人民剧院经营管理,委托管理范围为:资产经营管理、房屋出租、房屋修缮、安全管理等除房屋买卖外的一切处置权。县人民剧院必须保证宁海影都的电影放映和会议功能。
  “千场电影”进农村
  为了贯彻落实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2007年“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海县于2006年和2007年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开展这一活动。
  “千场电影”进农村活动由宁海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各镇乡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活动的实施主体,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活动在全县范围内的行政村开展,优先考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海岛、山区。
  活动操作的原则是“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群众享受”。电影计划放映:胶片电影900场;数字电影3168场。市、县经费总补助:电影放映每场200元。列入送电影计划场次的受益村,除提供必要的设施外,原则上不承担费用。
  电影放映单位和演出剧团需经市政府采购中心招标和市、县文化部门认可。胶片电影放映由宁海县联和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县西店致富影视厅、县大众流动电影放映队、县长街电影放映队、县长街便民电影放映队5家单位实施;数字电影放映由西店电影队、岔路电影队、深圳爱国电影队、桥头胡电影队、长街电影队、黄坛电影队、致富电影队、协和电影队、为民电影队、大众电影队、叶金炉电影队、沈小灿电影队12家单位实施。
  2007年1月30日,县文广新闻出版局被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联合评为“宁波市2005—2006年度‘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先进集体”。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共放映电影4103场,其中数字电影3696场,胶片电影407场,观众达1132905人次。
  2009年,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表彰“2007、2008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中,宁海县文广新闻出版局获优秀组织奖。褚孟海(大众电影队)和高瑞平(西店电影队)被评为先进个人(甬文广新〔2009〕42号)。
  2009年全县“百场戏剧千场电影进农村”进展顺利,截至11月20日,共放映农村公益数字电影4224场,比去年增加528场,涉及297个行政村,观众达100多万人次。为了庆祝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中心村、社区、学校放映爱国主义影片141场,圆满完成了市文广新闻出版局下达的工作任务。
  11月19日,市考核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民意调查等一系列考核,认为宁海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处于市领先地位,顺利通过市级考核。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