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县图书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78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图书馆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11
页码:
092-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图书馆于1978年4月从文化馆划出,单独建制。1987年在跃龙山麓建成图书馆大楼。同年12月26日举行开馆典礼,正式对外开放。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图书馆
内容
宁海县图书馆于1978年4月从文化馆划出,单独建制。1987年在跃龙山麓建成图书馆大楼。同年12月26日举行开馆典礼,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1月由于图书馆大楼出现质量问题,因而图书馆先后两次搬迁办公地址。2006年3月,县图书馆选址在柔石公园西南侧,于2008年动工兴建,2009年10月竣工,2010年5月28日新图书馆开馆。
机构沿革
民国十年(1921),在县城孔庙始办宁海县通俗图书馆。民国二十年并入民教馆,改称民众图书馆,藏书4108册。民国32年9月,民教馆举办乡村巡回文库活动,分装63箱图书,在新宁、黄墩、文正、拱台等区巡回开放。
1950年7月,县文化馆接收民教馆图书《万有文库》3531册、《小学生文库》218册,新添257册,于文化馆内设图书馆。1952年从前童乡征得藏书48箱,从城关征得藏书50箱。1957年,出借书库图书8000册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停止出借,直至1971年恢复开放。1978年4月,宁海县图书馆正式建制,仍设在文化馆内,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图书馆长由当时的文化馆长兼任。1985年11月,开始营建于跃龙山北麓四层图书大楼,建筑面积2113平方米,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馆名。
1987年8月,图书馆主体大楼竣工。大楼四层,造型呈Y型。同年12月26日举行开馆仪式,省、市、县领导在典礼仪式上剪彩,从此,新馆开放。馆内设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儿借阅室、参考阅览室、采编室、宣传辅导室、信息服务部、行政后勤室。另设视听讲座厅,用以开展专题讲座、名人报告会、读书活动、电化教育等。1988年,县图书馆从文化馆划出,独立开展工作,正式任命馆长。当年,县图书馆获得六块奖牌:县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县先进工会、县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宁波市先进图书馆、浙江省文明图书馆。全馆干部职工树立“爱馆、文明、奉献、创业、奋进”的职业道德,馆里呈现出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新气象。馆长王兴满总结的《创建文明图书馆,贵在坚持、重在建设》一文,在浙江《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上发表。7月,王兴满馆长参加全国图书馆馆长业务知识培训班,为期半个月。1989年,县图书馆学会成立。会长由县文广局局长金国俊兼,副会长由馆长王兴满兼任。1992年,《继续为创建文明图书馆而当好班长》一文,在全国十五个单列城市图书馆工作研讨会上交流,并编入论文集。1993年,县图书馆单独成立党支部和工会。1994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明图书馆”,是年,《宁波日报》和《江南杂志》刊登宁海县图书馆的先进事迹。1995年,因图书大楼造型别致、独具特色,大楼图片被入选《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大型画册》,为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62届国际图联提供资料。1995年2月,县图书馆被省文化厅、人事厅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7月,王兴满馆长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吸收为会员。1995年8月,在大楼西侧建造四间业务用房220平方米;1996年5月,在大楼北侧建造附属用房110平方米。馆舍面积由2113平方米,增加到2443平方米。1998年2月外借室实行自动化管理并配备图书防盗仪;投资8万余元配备电脑、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终端、软件、空调;投资4.5万元购买钢制书架、报架,更换了原有的木质书架;添置电视机、音响设备、VCD,建立少儿视听室。1999年11月,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
2001年馆舍由于基础不均匀而沉降,导致多孔板移位,楼层断裂。县建筑设计院提出闭馆加固修缮的建议。县委书记郑金平两次亲自来馆调研,并提出搬迁的指示。2002年1月1日,县图书馆从原址搬至潘天寿广场新址(借用工业园区办公房)办公和图书借阅。2003年6月,县图书馆又从潘天寿广场搬至县电力开发公司二楼办公和图书借阅。
2006年3月,马晓晖县长会同有关部门在柔石公园召开了现场会议,同意县图书馆选址在柔石公园西南侧,占地13亩,总投资约1400万元。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2008年8月开工,2009年9月底竣工并通过验收。
2010年1月,县图书馆与县委宣传部一起送书下乡,把200册书送到了黄坛镇。3月,关于采购办公自动化设备、钢质书架、寄包柜、图书馆服务器、计算机等文具,都是公开招标。3月15日,开始闭馆进行内部整理,将图书、期刊等整理打包,准备搬迁到新图书馆。5月11日,尤玲娟副县长、县府办陈剑波主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万吉良、副局长娄新科来图书馆视察正式开馆的准备工作。
2010年5月28日,举行新馆开馆仪式。在开馆仪式上,国家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副司长陈迎宪、省图书馆馆长朱海闵,县领导王剑侯、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陈迎宪、王剑侯共同为县图书馆新馆揭牌。在开馆仪式上,还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人民出版社和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县图书馆捐赠图书500册和300册。台胞吴继刚先生此前也向县图书馆捐赠了图书500册。9月16日,县图书馆举行孔子铜像授赠揭幕仪式。这尊孔子标准铜像是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2万定制的。在仪式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建云致贺词,参加仪式的还有宁波如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副处长张武刚、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万吉良等领导同志,最后由王建云部长和储吉旺董事长为孔子铜像揭幕。
新馆集藏书、阅览、展览、办公、培训、交流为一体,具备信息处理、服务、教育、科研、网络传输和城市审美六大功能,实行自动化管理,并与宁波市图书馆联网,实现一卡“通借通还”,让读者尽享“一卡在手,全市通用”的便捷服务。
2010年县图书馆编制15人,在岗14人,正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6人,助馆5人。
馆藏建设
1978年4月,图书馆刚建馆时,藏书1万册左右,到1985年藏书量增加到52149册(其中古籍2万册,由县文管会保管)。还有相当数量的报刊。
1986年,全馆藏书76753册。1988年共有藏书83076册,分别设立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农村流通书库、报刊书库、古籍书库。
1990年开始,县图书馆坚持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作为藏书指导原则,让读者参与藏书建设,形成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地方文献三大藏书体系。社会科学方面侧重收藏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文献,自然科学方面以科普读物为主。同年10月份开始收藏地方文献,除县志外,有各乡(镇)志、村志、专业志、部门志,还收藏有县各单位、各系统的当代出版的各种公开和内部发行的报纸、杂志等。同时,收集叶梦鼎、舒岳祥、胡三省、方孝孺、潘天寿、柔石等宁海名人的文献资料。1993年已故宁海籍全国政协常委张明养先生赠送的藏书1500册,10月30日,在馆内设立“张明养先生藏书阁”。1994年,这个藏书阁被评为县精神文明十件新事之一。
图书文献采用《中图法》、《普通图书著录规则》著录,全馆图书开架率达到90%以上。
建馆以来,多次集中力量对全馆总藏书进行清点、核对,补充遗失的目录卡片、书根卡,努力做到登记、著录、入库统一,书、卡、簿统一,并且做好旧书调拨、图书注销工作。1990年,馆长王兴满撰写的《谈谈我馆怎样开展藏书建设的》论文,在全省图书馆藏书建设研讨会上交流。1998年后,废除纸质目录卡片,代之以机读目录。
到2006年底止,馆内共有藏书197280册,其中古籍23032册,杂志27245册,报刊10200册,外文491册,地方文献2194册,特藏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125幅。
读者服务
县图书馆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除“365日天天开放”的常规服务外,还开展了集体外借、送书上门、定点借阅、信息服务、预约借书、免证阅览、专题服务、电话续借等服务。馆内设服务窗口6个,馆外服务点15个,持证读者3000余人。
开发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1987年开始编印《图书与读者》简报,共刊印58期1720份,编印《宁海县图书馆通讯》,刊印29期1200份。编印《信息与咨询》简报53期8200份,1988年开始编印《科技与富农》简报38期3700份,无偿发送给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学校、县级机关广大读者。自编资料《我与图书馆》、《名人论图书与读书》、《明儒方正学先生》,深受读者欢迎。
在阵地窗口借阅开放中,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克服人手少、服务窗口多的困难,将开放时间和借阅时间稍作调整。
1989年国庆四十周年期间,为广泛服务读者,县图书馆开展系列活动,如“我爱祖国,我爱宁海”知识竞赛、书评征文活动、菊花展览等,努力把图书馆办成藏书资料中心、图书阅览中心、信息情报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社会教育中心,社会反响良好。
县图书馆搜集整理的为读者服务成果有283项。1987年,有7项被浙江省文化厅选展,其中3项被编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选编》。1989年4项被文化部选展。读者怀着感激之心,向县图书馆赠送“热情待人、无私奉献”、“润物细无声”的匾额。1992年,全国单列市图书馆馆长们莅临宁海县图书馆参观,获得好评。1994年,县图书馆的先进事迹,在省文化厅的刊物上刊出,称为“三门湾畔的明珠”。
1992年,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达12.8万册,比上年增长25.6%,读者达到123961人,比上年增长36.7%。拓宽服务方式,举办读书讲座、少儿文艺读者服务园、演讲会等,增强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年终在宁波市公共图书馆考评定级中获得好评。坚持为小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办好《小读者园地》、灯谜有奖竞猜、益智乐园等活动,少儿室借阅2万人次以上,于1995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集体。县图书馆外借室于1998年2月28日开始实施计算机自动化流通管理,大大方便读书查询、检索、借阅,提高了服务质量。
经常利用多功能厅推出各种展览,如每年一次的全县纪念潘天寿先生诞辰书画展、小学生画展、云南大理蝴蝶标本展,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长期坚持举办各种类型讲座、读者服务活动周,全年活动不少于12次。1993年、1996年组织两届“‘西林杯’全县十佳藏书家庭评选活动”,其中三户入选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举办各类演讲比赛,如1996年的“‘学苏南、奔小康,建三市’演讲比赛”和“2000年‘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演讲比赛”,社会参与面广,群众反响强烈。多次举办有影响的报告会、座谈会,如“徐霞客与宁海山水情结”的大型报告会,方孝孺罹难600周年座谈会,举办三届农民读书节和“书香宁海”读书活动;举办纪念张明养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县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三届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第一届2005年10月22日—28日;第二届2006年10月18日—28日;第三届2007年10月20日—11月10日,开展以“寻找美丽的中华”为主题的系列服务宣传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图书情报信息中心的功能,2007年推出文献借阅“卡卡通”服务,全年为敬老院等单位开展送书服务约1500册次。
2008年4月下旬正式推出文献借阅“卡卡通”服务,实现了与全市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网络。2008年新建10个流动图书站,全县33个流动图书站共接待读者九万人次,借阅图书二十六万册次。到2009年底,全县已建立45家流动图书站,在一市、强蛟、明港、长街海军雷达部队4家部队建立流动图书站。
建成以县馆为中心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和村落为文化示范图书室的网络系统,读者一卡通用,可以在网内任何一处地方查阅图书及有关数据库,实现全大市三级图书馆的网络互通,数字资源共享,藏书实现通借通还。2000年起,多次组织科技兴农图书资料赴长街、力洋、越溪等地作巡回宣传展,为农民提供科普信息,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宣传辅导
宁海县基层图书室(站)沿革久远。1952年,在城关东镇、三桃等村首建图书流动站7处。至1953年,建立薛岙、峡山、山水、回浦等乡图书流动站68处。1956年,长街区建立农村图书室29个。1959年,全县有农村图书室64个,图书流动站68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多有散失。1975年,建设公社有上海退休老工人吕增兴等在东吕路廊办起图书室,有图书数百册,向群众出借,在我县开私人集资创办图书室之首例,事迹在浙江《图书馆研究与工作》发表。1980年,青珠、大湖、湘岙3个大队图书室被评为县先进单位同年,县建立“农村流动书库”,有图书1700册。1986年,全县有区乡镇图书室43个,村图书室116个,乡镇企业单位图书室51个。专业管理人员19人。长街区图书室藏书5000册,为全县区级重点图书室之一。1989年,长街镇建立了万册图书馆。1990年,青珠乡万册图书馆落成并开馆。1991年11月,桥头胡成立万册图书馆。1992年,官岭乡山上方村的“一个新型的家庭图书馆”典型材料,在《宁波日报》发表。
全县农村图书馆(室)建设,1999年内又有前童、岔路、桑州、越溪4个镇乡完成了创建任务,接着有双峰、深圳、一市等文化站筹建图书室,全面突出了“一镇(乡)馆(室)”的目标,其中城关、大佳何镇图书馆还被评为宁波市一级乡镇图书馆。
2001年宁波市文化局对宁海县的镇乡图书馆进行了评估定级,评定城关镇图书馆、黄坛镇图书馆为“一级镇(乡)图书馆”,前童镇图书馆、双峰乡图书馆为“二级镇(乡)图书馆”;其中城关镇图书馆命名为宁波市第二届“十佳镇(乡)公共图书馆”。
基层图书馆网点建设,已发展成为条块结合,纵横交错,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图书馆(室)协作网。制定宁海县乡镇图书馆(室)考核办法,对全县乡镇图书馆(室)进行考核定级,把图书馆建设纳入各乡镇文化站年度考核目标,并派专人对乡镇图书馆进行实地辅导,协助前童、梅林、西店、桑洲、茶院、大佳何、城关镇创建万册图书馆,这样便有力地推进了省、市对宁海县“东海明珠”工程的验收。
县图书馆把建立农村图书网作为业务辅导的主要组织形式,新世纪开始,陆续建立流动图书站网点。2006年6月,县图书馆分别在力洋、长街、黄坛、越溪、深圳、西店、前童镇,明港边防派出所、一市边防派出所、峡山边防派出所建立流动图书站;10月份,在深圳清潭村张明养图书室建立流动图书站。全年接待读者98670人次、流通书籍23590册次,办理新证2300本。为70岁以上老年读者及残疾人办理免证阅览。每年坚持送书到老干部局、敬老院、看守所。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限空间,设置宣传橱窗、板报栏,推出新书介绍和书目推荐。坚持“读书——评书——服——成果”一条龙渠道,收集书评、读书心得,编印《跃龙书评》。
2008年1月份起,先后在黄坛、青珠老年协会、越溪乡老年协会、越溪乡群英塘水产养殖合作社、力洋镇等地建立流动图书站。全县17个流动图书站,全年,广大村民借阅图书3.4万册,赠书800余册,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通过业务辅导和宣传推广,协助革命老区创办图书室。积极开展对外业务交流,如与天台、温岭、北仑等地图书馆加强友好往来,多次组织本馆业务骨干赴各地参观学习,并交流经验。同时,承办了省图书馆函授中专辅导班,加强了基层图书管理队伍的建设。2008年4月11—28日,县图书馆举办了为期十九场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技术人员培训班。主要对象为各行政村支部书记、文书和远程教育技术人员,学员达到620人。
2010年12月,全县已创建8个图书馆分馆(西店、深圳、长街、力洋、桑洲、前童、黄坛、强蛟)和103家农家书屋。
获奖情况
1988年以来,宁海县图书馆曾多次被县市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1994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明图书馆”。1995年2月8日,浙江省文化厅、人事厅表彰宁海县图书馆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县级先进单位。1999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一级馆”。2009年3月100,省文化厅公布第四届省未成年人读书节奖项,宁海县图书馆获组织奖。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