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县文化行政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78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县文化行政机构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36
页码: 007-0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文化行政机构历经变迁。1949年至1981年,文化行政工作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局)负责,具体工作由县人民文化馆办理。1981年成立宁海县文化局,内设文化股、办公室。1984年改为文化广播电视局,内设人秘股、文化股、广电股。2005年,县文广局改组为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设多个科室。建国前,曾设劝学所和教育科负责文化教育,但文化行政机构不专设。
关键词: 宁海县 文化 行政机构

内容

1949年7月宁海县解放,直至1981年5月,宁海县尚无独立的文化行政机构。县文化行政工作是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局)指定一名科员负责,主管全县文化行政工作。具体的群众文化工作由县人民文化馆负责办理。
  1981年6月,成立宁海县文化局,主管全县文化行政工作,内设文化股、办公室。
  1984年2月,改设文化局为文化广播电视局(简称文广局),作为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职能部门。内设人秘股、文化股、广电股。
  2005年4月,县文广局改组为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作为主管全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文化文物科、广电科、文化市场与产业科、新闻出版科。
  第一节 建国前的文化行政机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七月,置劝学所,作为文化教育的行政机构。民国初年,撤劝学所,设教育科于县公署内,文化教育混为一体。民国二十八年(1939),教育科列为县政府第三科,设科长、督学、国民教育指导员、科员、事务员等,仍不专设文化行政机构,惟科内指定一人负责办理文化行政工作,称为社会教育。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行政机构
  1949年7月,宁海解放,县人民政府设文教科,指定科员一人主持全县文化行政工作。具体的群众文化工作由县文化馆负责办理。1956年10月,县文教科改为县文教局,专设办事员一人主管文化行政工作。
  1958年10月,宁海、象山并县,文教局改称“象山县文教卫生部”,主管全县文教、卫生工作。1968年,县革委会政工组设“教育办公室”和“宣传办公室”,主管全县文教宣传工作。
  1978年至1980年期间,县文化工作由县文教局分管文化的副局长沈煜生主持,由文化股副股长黄永清负责日常工作,编制仅2人。所属单位7个: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办、平调剧团、新华书店、电影站、宁海剧院。
  1981年6月,宁海县文化局成立,主管全县文化行政工作。内设文化股、办公室。人员仅有副局长、副股长、秘书、会计各一人,沈煜生任副局长。
  1984年2月,县文化局改为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简称文广局)。文广局编制10人,张文宽任局长兼党委书记,张定友、张卫国、陈有西任副局长。局内设人秘股、文化股、广电股。1987年,文广局编制9人。县文广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文化、广播电视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县委、县政府指示精神,依法管理全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研究制订全县文广事业的发展战略,编制并监督实施文广事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指导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综合管理全县社会文化事业,指导社会文化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县级文化设施建设;指导、培育全县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管理全县文化市场;加强全县文广队伍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文广局下属12个单位,分别是文化馆、广播站、电视转播台、广播转播台、电影公司、图书馆、新华书店、越剧团、文物办、宁海剧院、文化电器厂和广电物资经营部,共有干部和职工358人。
  1988年,文广局下属单位11个(文化电器厂撤销),共有干部和职工371人(包括乡广播站人员)。2月,王振丰调任为局长兼局党委书记,张定友、张卫国任副局长。
  1989年,局增设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由袁哲飞任办公室主任,增加事业编制2人。9月,杨东标任局长、党委书记,袁哲飞、张卫国任副局长。张定友调离。
  1990年3月,金国俊调任为局长、党委书记,袁哲飞、张卫国任副局长。
  3月,文广局决定将广播电视物资经营部合并到县广播站广播电视服务公司。
  4月,文广局制定了“1990年基层单位工作目标量化考核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考核表”的内容进行自我检查,写出书面报告。年末,由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基层单位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局级先进单位。
  1990年和1991年制订了《文广局工作规则》、《目标管理责任制》,修订了《党风责任制》、《廉政建设制度》。
  7月,局下属单位10个,其中广电物资经营部合并到广播站经营部,共有干部职工270人(不包括乡镇站)。
  8月,共青团文广局团委成立,陈坚定任团委书记。
  10月10日,本局广电系统17位干部职工去广东佛山市参观考察。
  县文广局被宁波市广电局评为1990年度先进单位。
  1992年4月13—14日,全县文化站干部会议在长街镇文化中心召开。
  9月,金国俊局长调往县人大,由副局长袁哲飞主持全面工作。局党委不健全,重大问题由宣传部领导参加研讨。局党委下属支部中,文化馆与图书馆的党支部分开,各自成立党支部;文物办与越剧团的党支部分开,也各自成立党支部。
  局下属单位10个,共有干部职工282人,不包括乡镇文化站人员。
  1993年4月,徐自读任局长兼局党委书记。袁哲飞、沈保华为副局长(沈于5月份调离)。局内设人秘股、文化股、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文广局行政编制10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编制2人。本年度下辖10个单位,共有干部职工247人。这一年,着力抓好“以文补文”工作,以“优化结构、深入挖潜、扬己所长”为突破口,在巩固去年已有特色经营项目的基础上,新开办广告装潢公司、播挖技术工程公司、缝制设备厂等企业7家,使已有文化企业增加到20家,年营业收入173.13万元,比去年增长47.2%,纯收入达60.5万元,用于补助文广经费42.8万元,增强了自身发展活力。
  1994年,局机关从县政府五楼搬迁到科委楼上办公。局编制员额12名(包括文市办),实有人数13人,超编1人。文市办借用1人。
  1995年,文广局行政编制10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事业编制3人,编制13人。应大松任局长、局党委书记,袁哲飞、张德浩为副局长。
  1月12日,宁波市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表彰宁海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表彰袁哲飞(县文广局)为“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先进个人”、王荣祥(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
  县文广局增加广电股。9月份,由局制订“九五”文化发展规划。
  1996年,文广局由县编委核行政编制12人(其中县文联2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编制5人,编制员额共17人。内设人事秘书股、文化股、广播电视股、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代表县政府行使全县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和管理职能。文广局下属10个单位,分别是:文化馆、图书馆、县越剧团、文物办公室、电影公司、新华书店、剧院、电台、电视台、广播转播台,同时兼管19个镇乡的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共有干部职工385人。4月15日,县文广局发文,在县文化馆试行馆长负责制,为文化体制改革积累试点经验。
  12月30日,县文广局被宁波市文化局授予“文化工作先进”锦旗一面。同日,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宁波市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授予“先进集体”锦旗一面。
  1997年,经县编制委员会核定,文广局行政编制10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事业编制5人(其中稽查队3人),编制共15人。内设办公室、文化科、广电科。陈涛任副局长。胡登和任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稽查队队长。年底,局机关行政人员过渡为国家公务员。
  1月18日,文广局被宁波市文化局评为1995—1996年度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2月9日上午,省文化厅厅长张曦,在市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宁海县春节文化市场。
  2月27日,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文广局在长街召开全县镇乡文化站干部工作会议。
  同月,宁波至宁海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开通,市县有关领导参加了开通仪式。
  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文广局建立禁毒禁赌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实施方案。
  7月中旬,召开共青团宁海县文广局第三次代表会。据大会选举结果和团县委文件批复,同意共青团宁海县文广局第三届委员会由叶波、朱邦安、陈坚定、沈红蕾、蒋笑阳等五位同志组成,陈坚定任书记。
  1998年,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宁波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1998年,县文广局行政编制10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事业编制5人(其中稽查队3人),编制员额共15人。
  8月20日,文广系统干部职工为长江流域洪灾捐款,总额达69860元。
  12月,吴振亚任局长、局党委书记,张德浩、陈涛为副局长,袁哲飞为正局级调研员。陈孝秋任文市办副主任,兼稽查队长,胡维明为副队长。
  12月15日,宁海县文广局被宁波市档案局评为“宁波市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集体”。
  1999年4月,陈炳寿调任为局长、局党委书记,副局长为陈剑飞、沈保华、陈涛,胡维明任文市办副主任兼稽查队队长。
  3月30日,为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事业,局党委在天园宾馆召开全县农村文化工作会议。
  4月8日,县文化市场稽查队获省“优秀文化市场稽查队”称号。
  4月26日,宁波市消灭电视空白村现场会在岔路镇官山村召开,市广电局长赵仲登、宁海县副县长朱水娣等领导出席会议。
  8月9日,县文广局对下属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
  9月1日,宁海县广播电视报发行站连续9年被浙江省广播电视厅评为“浙江广播电视报先进发行站”。
  9月6日,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陈守义一行,对宁海文化市场进行实地考察。
  2000年7月10日,文广局制订出台宁海县文广事业“十五”及2010年发展规划。
  8月,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局党委发文对下属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
  2002年,文广局行政编制9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事业编制7人(其中稽查队3人),编制员额16人。
  1月,王松地任局长、局党委书记,副局长陈剑飞、葛主横、沈保华,副局级调研员陈涛,局长助理黄珂。
  2月22日,县文化市场稽查队由县政府大楼搬迁到环南中路24号办公。王邦龙、黄爱芳任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邦龙兼稽查队队长。
  5月19日,承办首届徐霞客开游节“同一首歌走进宁海”文艺晚会。文广局局长王松地担任演出工作的执行总指挥,副局长葛主横担任现场指挥。
  8月底,根据县府〔2002〕13号文件精神,县文广局向县国有资产委员会呈送“转制方案”,县电影公司职工与原公司劳动关系解除,县电影公司随即注销。
  11月,文化市场稽查队获“2002年度省级优秀稽查队”称号。
  12月,文广系统选举产生县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王松地、唐洁妃、葛同科。广电中心大楼奠基,选址在四自公路东侧,财税大楼北面。
  12月29日,广播转播台上划宁波市广电局管理。
  2003年,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编制8人(其中稽查队3人),局编制员额17人。王邦龙任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稽查队长,娄超任副队长。
  4月28日,县文化市场稽查队从环南中路24号搬迁到原公安局三楼办公。
  5月,沈保华为副局级调研员。
  7月22日,文广局与宁波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同,由宁波市有限责任公司租赁经营宁海影都。
  2004年,文广局行政编制9人,文市办(文市稽查队)事业编制8人,编制员额共17人。王友棉调任为副局长。
  2月,召开文广系统党支部书记会议,唐洁妃被推荐为市、县两级党代表,葛同科被推荐为县党代表。
  5月19日,文广局承办第二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民族风情大巡游获得成功;当晚,举行“得力之夜·中央电视台走进宁海”大型演唱会。文广局副局长葛主横担任演出保障工作的执行总指挥,副局长王友棉担任现场指挥。
  县文广局获省广电局颁发的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
  8月,文广局成立政府公共产品建设管理经营方式改革课题小组,加强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的管理。
  2005年2月18日,在县越剧团小剧场召开全局系统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会议由副局长葛主横主持,王松地代表局党委作动员报告。
  3月2日,第四届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江南婚俗大巡游工作会议召开,决定由文广局承办大巡游的有关工作。
  4月11日,按宁编〔2005〕10号文件,县广播电视台明确为正科(局)级事业单位。陈剑飞为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县广播电视台正式从县文广新闻出版局里分离出去。4月12日,卢华强为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局长、党委书记。葛主横(正局级)、王友棉、黄胜华为副局长,沈保华为副局级调研员。
  7月8日,根据宁政办发〔2005〕58号《关于印发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将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改组为“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主管全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该局行政编制9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编制12人,编制员额共21人。局机关设办公室、文化文物科、广电科、文化市场与产业科、新闻出版科。
  7月29日,决定成立县文广新闻出版局整理编印“宁海平调优秀传统剧目”领导小组,组长卢华强,副组长王友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建国为办公室主任。
  2006年,县文广新闻出版局下属8个支部,下辖6个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130人。6个企事业单位是: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平调)越剧团、县文物办、新华书店、宁海剧院。
  2月16日,经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宁海县潘天寿书画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卢华强局长任组长,王友棉副局长任副组长。
  4月7日,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老图书馆大楼装修工程领导小组,由卢华强局长任组长,葛主横副局长任副组长;另成立图书馆新馆建设领导小组,由卢华强局长任组长,王友棉副局长任副组长。
  4月18日,由县文广新闻出版局编印的三集《宁海平调优秀传统剧目汇编》正式出版。
  8月29日,局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工作会议召开,全体机关干部及县委巡视组成员参加会议,听取了局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
  2007年1月30日,县文广新闻出版局被宁波市委宣传部等联合评为“宁波市2005—2006年度‘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先进集体”。
  3月6日,局党委会议研究决定给予张常明等10位同志以“2006年度创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决定任命陈光彬为越剧团党支部副书记。
  8月22日,县文广新闻出版局成立《宁海县文化志》编撰领导小组、采编组人员。组长:卢华强。副组长:葛主横。主编:顾鸿安。(宁文广新〔2007〕33号)
  10月9日,县政府颁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宁政发〔2007〕26号),标志着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全县共普查出4万余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阶段普查任务,并在全省非遗普查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
  局系统党建工作正常。当年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局属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健全落实。局机关党支部6月份带领全体党员赴余姚举行了党日活动。还组队参加了县直机关党工委组织的县级机关篮球赛,增强了全局干部的凝聚力。
  2008年2月28日,全县文化工作交流会在宁海宾馆召开,各镇乡文化站工作人员全部参加。卢华强局长与下属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治理责任状。
  3月10日,县委办、县府办《关于调整宁海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宁党办〔2008〕16号),组长谢群华,副组长王建云、尤玲娟。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由卢华强兼任。
  6月4日,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局党委决定自2008年6月起,成立宁海县文广新闻出版局财务结算中心,对局下属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集中管理。马迎春兼任局财务结算中心主任。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局机关各科室及各下属单位纷纷举行了抗震捐款活动,共计款项35350元,各位党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向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共计款项20412元。另外,在局文市科的组织下,网吧和歌舞娱乐行业协会也举行了捐款活动,共计款项24.5万元。
  6月24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建立行政审批科,承担局行政许可职能;撤销文化市场产业科、新闻出版科,建立文化市场产业科(新闻出版科),承担原有科室的职能。调整后,不增编,中层职数不变。
  7月,县文广新闻出版局任命王其耀为行政审批科科长、赖其浓为文化市场与产业科(新闻出版科)科长。
  2009年6月,万吉良任局长(宁人大〔2009〕6号)兼党委书记(宁干任〔2009〕17号),葛珍瑜(正局级)、黄胜华、娄新科为副局长,葛主横为正局级调研员,沈保华为副局级调研员。
  2009年8月3、4日,娄新科副局长带领局相关工作人员赴奉化市和象山县文广新闻出版局考察,学习省文化先进县的文化建设工作。
  8月7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召开“迎接关于创建省文化先进县的验收”动员大会。万吉良局长在会上阐述了创建省文化先进县的意义,然后对各职能部门、镇乡、街道提出了要求。8月13日,在桃源街道召开2009年度全县村落示范点创建培训会。来自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文化站及35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共60余人参观了上桥村村落文化示范点和桃源街道综合文化站。再由文化馆馆长陈忠杰介绍有关村落文化的知识。最后,由局文化文物科、县图书馆负责人分别就创建省文化先进县中镇乡、街道档案条目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一卡通”安装作了具体部署。培训会由局文化文物科长张建国主持,副局长娄新科和桃源街道党工委委员孔宋彪参加了会议。
  9月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关于创建省文化先进县动员大会,褚银良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尤玲娟副县长就下一步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此外,我县还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创建工作办公室,划拨550万元专项创建经费,在组织上、资金上给予有力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会上,尤玲娟副县长还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状,县文广新闻出版局、长街镇、前童镇、跃龙街道作了表态发言。
  9月7日,局成立宁海影都处置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葛珍瑜任组长。
  9月8日,局关于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万吉良为组长。下设办公室,娄新科兼任办公室主任。
  9月16日,局调整保密领导小组,万吉良为组长。
  9月23日,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文艺处长汪志铭来宁海指导创建先进县工作。先后来到桃源街道上桥村村落文化点,桃源街道、桥头胡街道、深甽镇综合文化站,跃龙街道屠岙胡村同乐园文化示范点等地实地考察。汪志铭处长指出:宁海县以创建省文化先进县为契机,大力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决心很大,措施得力,保障到位,已初具成效,值得肯定。
  10月12日,成立局住房分配货币工作领导小组,葛珍瑜为组长,下设办公室,主任马迎春兼任。
  10月14日,县委副书记谢群华、副县长尤玲娟率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到长街、力洋等地调研综合文化站建设情况。
  10月15日下午,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局长柴英一行来宁海,检查“省文化先进县”创建迎检工作。柴英一行先后到泉水社区综合文化站和金桥社区文化站,并对优良的硬件设施、规范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运行状况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下一步查漏补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10月26日至27日,以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为组长的省文化先进县创建验收小组,对宁海创建省文化先进县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省检查验收组对宁海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检查验收组认为,宁海县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有效,文化工作拓展面广,创建工作群众参与度高,群众文化亮点纷呈,开创了文化工作新局面。具体体现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文化政策、资金投入、文化设施等方面加强文化建设;突出品牌特色,激发文化活力,文化内涵不断得到新提升;立足共建共享,注重工作创新,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新途径,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省验收组一致认为宁海文化建设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县标准。在省检查验收中,宁海县领导王剑侯、戴霖军、杨加和、谢群华、尤玲娟陪同。
  10月30日,文广新局关工委班子进行了调整,由葛珍瑜任局关工委主任。
  12月24日,局创建平安宁海暨综合工作领导小组做了调整,黄胜华为组长,下设办公室,胡维明为主任。调整局关工委领导小组,黄胜华为组长,仇增炜任办公室主任。
  12月25日,文广新局成立“申日”工作领导小组,万吉良为组长,葛珍瑜为办公室主任。全县已创建无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乡镇(街道)。
  2010年1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宁海县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浙政字〔2010〕12号)。
  2010年3月,县(平调)越剧团、十里红妆博物馆、前童古镇荣获“宁波市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
  3月31日至4月2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召开了全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会议。会上,解读了《关于申报2010年宁海县创建省级农村文化示范户》、《宁海县乡镇街道文化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并就下一阶段工作做了部署。
  4月,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县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培训会议。按照文化站的功能定位,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我县老一辈群文工作者和县文化馆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讲座。培训内容:如何加强文化站建设、非遗保护和发展、如何抓好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建设和如何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等。最后到鄞州区考察。
  5月,中国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我县为“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
  6月30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开展城乡互动共庆“七一”党员系列活动在一市镇新山村举行。活动有:文明礼仪知识讲座、送千册书、送戏下乡、县心连心艺术团进村演出、培育村级文艺骨干队伍,指导新山村省级文化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十一月下旬,县文广新闻出版局邀请到宁波市委巡视组正局级巡视专员、宁波市委党校原副校长费国良教授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的专题讲座。县文广新闻出版局全体机关干部、局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认真听取了讲座。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讲座,进一步领会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的内涵,同时对“科学发展”、“包容性发展”有了全新和明确的理解。全体干部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为我县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节 文化体制改革
  1984年2月,县文化局更名为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简称文广局),增加了广播电视行政管理职能。
  1993年6月,根据县委办〔1993〕23号文件通知,县电影公司、宁海剧院和宁海县新华书店从1993年7月1日起,首批被转为企业单位。三家单位改制后,建立了国有民营、自负盈亏的新经营机制,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业务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在短时间内扭亏为盈,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单位职工收入提高的双赢局面。
  1996年9月,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宁海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的精神,按照“县文广局和县文联合署办公”的统一部署,实施“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明确分工,职能互补,共抓繁荣”的方案,制定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宁海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一)职能转变
  县文广局为了加强对各项文广事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从偏重直接行政管理,转为依靠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管理,从偏重“办文化”,逐步过渡到“管文化”,注重对全县文化市场、广播电视行业管理。
  加强对农村文广事业的指导和管理,强化全县广播电视的新闻宣传工作,制订和完善文广事业发展规划,增强协调、指导、监督、检查、服务的功能。
  逐步弱化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文化和直属单位进行直接管理的职能,将纯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工作转移到下属单位。
  理顺与乡镇政府对农村文广事业的条块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在县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做好广电宣传工作。
  (二)县文联
  县文联对各协会进行领导管理,联络广大文艺工作者,处理日常事务,设办公室。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文化广播电视局行政编制14名(含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其中局长室3人,办公室5人,文化科3人,广电科3人。
  县文联行政编制3名,设主席1名,秘书长1名,工作人员1名。
  领导职数:文广局局长1名,副局长2名,正副科长4名,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1名。
  县文联:主席1名,秘书长1名。
  (当时袁哲飞副局长兼任文联主席,局与文联却没有实行过合署办公。)
  2002年8月,根据县委〔1998〕11号,县政府〔1995〕15号文件和县政府〔2002〕13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宁海县文广局向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呈送了《宁海县电影公司转制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县电影公司职工与原企业于2002年8月31日解除劳动关系,房屋设备租赁给宁波市电影公司。
  2005年3月,根据《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海县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甬党办〔2005〕15号)精神,将宁海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更名为宁海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主管全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能调整
  增加新闻出版行政管理职能。
  (二)内设机构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内设5个职能科(室),分别是:
  1.办公室
  协助局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管理局机关行政事务;加强内外协调,履行服务职能;负责文秘、保密、宣传、安全、计划生育、卫生、绿化、档案、车辆管理和信息处理工作;负责办理有关议案、提案;监督执行文化、广电、新闻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文化经济政策;负责起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开展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政策研究;负责行政复议工作,协调并检查督促局机关政务。
  配合做好下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指导下属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负责管理、指导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信访等工作;协助做好纪检监察及思想政治工作;参与研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拟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局机关财务工作,监督、指导文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统计工作;协助做好局工会和机关党支部工作;协助做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2.文化文物科
  综合管理全县图书馆(室)、图书发行事业,研究拟订发展规划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调查研究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工作,推进图书馆(室)事业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群众文化、少年儿童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指导、协调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协调全县重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指导镇乡(街道)东海明珠工程建设,研究、指导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等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综合管理、指导全县社会文化艺术工作;调控文化事业发展的结构、布局,研究拟订文化事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工作;指导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和艺术创作及生产;管理、指导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研究拟订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办法,参与制订文物保护政策,组织有关文物工作法律法规的实施;研究、指导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组织、指导全县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的论证、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推荐、上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指导;依法管理文物市场,打击文物盗掘和走私贩卖活动;加强对民俗民间艺术遗产的抢救、保护;抢救、回收社会上特别珍贵的文物与藏品;管理下属文博单位及镇乡文保事业的业务建设,开展业务及学术交流。
  3.广电科
  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拟订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办法,参与广播电视传输网的统筹规划,推广先进科技成果;负责全县广播电视台(站)的设置、撤销和广播电视节目套数的开办、停办,以及频率、频道的指配、启用的审核工作;依法综合管理全县广播、电视、电影市场,对公共场所大型电视设施播放电视节目进行审批;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广告播放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的视听节目;加强对镇乡广播电视站的指导工作。
  4.文化市场与产业科
  依法管理全县文化市场;宣传、贯彻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拟订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协调、监督文化市场法规、政策的执行;依法管理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精神产品和文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权限,对文化娱乐、演出、艺术培训、美术品经营、网吧、音像制品的出租和零售等文化经营单位的设立、变更等有关事项进行审批或审核;加强对网吧协会、歌舞娱乐业协会的指导工作;指导和监督文化行政执法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承担县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对文化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核发岗位资格证书。
  5.新闻出版科
  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县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管理全县各类出版物(包括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审核、报批报刊、图书发行机构、各类印刷企业的设立及变更;负责对各类出版物的审读;监督指导全县书报刊、印刷企业经营活动;指导印刷行业协会业务工作,负责对新闻出版经营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核发岗位资格证书,负责本辖区内申请出版图书型内部资料的审批;负责著作权行政管理工作,调解著作权纠纷。
  2008年6月24日,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调整科室设置的批复”(宁编〔2008〕53号)明确提出:①建立行政审批科,承担局行政许可职能;②撤销文化市场产业科,新闻出版科,建立文化市场产业科(新闻出版科),承担原有科室的职能。调整后,不增编,中层职数不变。
  6.行政审批科
  承担文物相关的审核、审批工作;负责全县广播电视台(站)的设置、撤销和广播电视节目套数的开办、停办,以及频率、频道的指配、启用的审核工作;依法综合管理全县广播、电视、电影市场,对公共场所大型电视设施播放电视节目进行审批;按照管理权限,对文化娱乐、演出、艺术培训、美术品经营、网吧、音像制品的出租和零售等文化经营单位的设立、变更等有关事项进行审批或审核;审核、报批报刊、图书发行机构、各类印刷企业的设立及变更;负责本辖区内申请出版图书型内部资料的审批。
  (三)人员编制
  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机关行政编制9名(含后勤服务人员和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人员)。
  2005年4月11日,接宁编〔2005〕10号文件,县广播电视台明确为正科(局)级事业单位。推荐陈剑飞为县电视台台长候选人,从此,县广播电视台正式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离出去。

知识出处

宁海县文化志

《宁海县文化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文化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