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附录九:历代水利工程文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763
颗粒名称:
附录九:历代水利工程文献
分类号:
TV8
页数:
8
页码:
274-281
摘要:
本文汇集了多篇关于历代水利工程的文献,这些文献展示了古代和现代水利工程的修筑背景、目的、过程及影响,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斗争,以及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性。
关键词:
宁海县
水利工程
文献
内容
附录九:历代水利工程文献
七星塘记
七星者何?吾邑梅林应氏之所凿也。应氏始祖,其晋时有讳詹者以武功封观阳侯,其子玄为散常侍,居婺州永康。率世孙讳隐阶,唐昭宗大顺庚戍授杭州军事衙推,始由婺州迁居宁海,令其士大夫议所处之地。咸曰:“先生慕幽趣,县过三十里名梅林、啧啧然嘉处也。”公遂因以居焉。
吾登高观梅林胜概,绵亘十余里,东南皆海,西北皆山,明智发陇,迤逦花园,直趋此地。九顷洋洋焉,赤山巍巍焉,有梅有竹,蔚然深秀,可耕可读。一日公十一世孙昆季咸居翰苑者叔、谦叔让,语予曰:地美而高阜,沃土嫌于无泉,能汲而注之不亦可乎?且坐山岩赤,当开塘七处以应之。爰始爰谋,谋及族人;贫者以力,富者以财,劳者劳之,怠者励之,而给以工食。推练达者督其役。肇工大德戊戍之十有二月,不逾月而收厥功,号七星塘也。储水以防火,遇旱以救灾,其利不亦溥乎!
因事竣而属予以为文。予思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齐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释者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故民以为小;齐王之囿方四十里,杀麋鹿者罪以杀人,故民以为大,使兹塘也而自专利,则见而议之者,未必能以小文王囿者小兹塘也。予恐其擅利,故为是说明广之,因以识岁月云。
昔年
元大德二年正月望日
集英殿大学士 舒岳祥
注:(1)据《崇祯宁海县志》载,元至正二年浮溪骤开石门;先前杨梅岭之水直通黄墩港海至石埠,近靠梅林。
(2)作者生于宋嘉定12年(1219)卒于元大德二年(1298)撰此文为元初。
(3)《七星塘记》为宁海县最早水利工程文献(宁海县修志通讯1988年第6期)。
山头重建海塘碑记
台之缑城,枕山负海,其东鄙即尾闾也,其乡名长亭,吞吐潮汐,民居日与鱼鳖为邻。而地脉涌出,赘附一沙与龙山相对峙,地号山头,实沮汝场地。后以冯袁二姓来、卜筑于此,为浍以潴山泉,为塘以捍海潮,而其族始盛。
其族树艺之外,皆以鱼盐为业,久之亦遂殷阜。当我国家盛时,海波不扬,邑多贤长吏,而滨海九封,又鲜戎骚驿,故上农亦已力田举科,蜓户亦各以网罟牢盆著姓氏。且家礼乐而户诗书,或冠进贤,或补;情士弟子员,盖彬彬乎盛哉!
但邑介山海间,田阻山则多硗,恒苦暴,田阻海则多盐,恒苦潮。于是乡之人聚族而谋,伐木畚土,隆其堤复其障,微但沦海而变桑田,即泻卤化而为膏溲矣。
迨国变频仍,鳞介易我冠裳,十余年来,义旌遍海外,戎服繁兴,海滨遗黎,朝秦暮楚,供意竭于二国,民力用是盖殚,而促据兹邑者,文则猴冠,武则虎翼,民尚家室不保,遑问封洫哉,田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向之膏溲者,仍归泻卤,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
余自乙酉(1645)倡义,漂泊海曲有年,近复鞠旅缑城外岛,闻之怅然曰:“国事沧桑矣”而民事岂可缓乎,且山头地势污下,一遇洪潮喷薄,无论阡陌巨浸,即庐舍亦荡洋波滔中,倘不急为修缮,民为鱼鳖乎!乃出金五十为倡,鸠工伊始,而义士冯某为醵金钱,聚土木,以虔其事,大抵富者输财,贫者输力,靡不奔走恐后,因就其故址,增以新防。凡碑者崇之,圯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自冬俎春,盖三阅月而工告竣。犹虑人情之易偷也,申约以令时,捐财多寡,为他日受田之广狭焉。亦可谓计及之远者矣!义士冯某等,以功由余始,思勒诸石,且征文于余。余曰:天下事变,孰有甚于沧桑者守?今乾坤陆沉,余不能坐沧海而挽皇舆,而独能使一方桑田不波乎?凡尔之得以践土食毛者,皆父老子弟力耳!余何知?遂诠次颠末,以应其请,若夫董其役者则有参事某执金吾某,例得并书。
(按《乾坤正气集》本末录此文章刻本“建”字作“筑”字,今从丁氏抄本。又按赵之谦、张忠烈公年谱录此于已亥之冬,盖是年七月成功全师入海,公以援绝路阻,遂弃舟登峰,潜行山谷,复归临地即此时也。黄节识)。《张苍水全集》
修筑万年塘陡门记
事有至难而易至易而难者无他系乎人之才不才力与不力而已台为浙东雄群宁海其蜀邑也境内多名山腾水每为僧寺所掳贡赋之人益与民产相埒邻邑天台有寺曰万年寄庄于宁籍田三千六百余亩岁微子粒二百六十六石有奇内仓宁海玉溪寺秋水塘或为潮水冲啮出无所障即为于涂宋咸淳间僧某极力筑塘设陡门以捍之田始无患公私兼利焉岁久塘寝塌田复无所赋子粒坐瓜细民复之为宁官民大患弘治壬子邑侯南成江公澄堂一修筑数年患克稍平至正德丁卯塘陡门复毁其为官民之患将有甚于昔者主僧永春讼于郡郡委之邑邑委之民上下咳愕以为工巨费繁虽于奉指被患之民皇皇无告一府仰方亟遗我戴侯拥撤臬比来长是邑侯名县页字克进世家浮梁其为监司为省为郡皆其世所请者于为邑乎何有僧永春讼之侯侯以其事问于左右左右曰难问于园人园人曰难问于士大夫士大夫无有不称其难者侯慨然曰兴利除害吾今也天下之事恶有难而不可为者逼僚仿皆公出乃携阳阴训术王珂往亲之其所毁塘岸陡门阔一十丈长倍之而深杀其三之一公曰难则难矣颜未尽心焉耳遂兴永春及被患之民商之俱欲输货以佐经费而惧无纪纲是者侯跃然日是则无难为矣即檄王珂董其事而以邑民叶谷何守砥张臣疑司出纳焉珂心计孔嘉不为目前近利而不世之远略是图心侯之心患民之患料量悉宜曲尽心力始工于丁卯之十月讫工于戊辰之四月见者咸啃其成之易所谓事有至难而易者不在兹乎非侯力主于上珂力佐于下其不以为难者畿希矣以工食物料计之统用白金一百七十八两有余费少而功博是不可以无纪且以示来者之不难于续述也请命于候候曰吾分也何以纪为固止之邑民草远于鄞请记于予用彰厥功予思承乏南畿时候教婺源及祁门具有成绩用进今官未畿又有是奉岂寻常所能及哉夫事出于人之所不及而识者可以占其大端张垂崖守金陵问过客好官员而得张耳杀颜萍乡之政徒以桥道完田菜开野无情农市肆无睹博夜则更服分明无他事也即兴论朝日希颜亦通显今天使过宁者踵踵安知不有如垂崖之访于过客而相与论为者乎其进而为监司为省为郡以武父叔之风也自兹始矣予知侯者姑道此以慰邑民其余大政之善者尚多可书庸濡款以侯时飞德戊辰秋仲之吉
光绪《宁海县志》
修筑穆家砩记
穆家砩位于成文乡方前村附近,离县治北三十里。其溪源有二,南源出成文乡十六保相见岭北麓,北源出十六保首之山谷中,二源会于仇家村之东,距砩址达二十余里,久旱不干,惟水势有大小而已。最高水位,高出现时坝顶三市尺有奇;最低时较坝顶下一市尺许,而坝顶高于溪床平均三市尺,平时潭潭溪水,苍茫清澈见底,相会如官员,苦本村求水灌溉之不易,故不惜下资,在此筑坝,惟农田用水,须先由穆家使用,如有盈余,他村方可分润也。然无记载足资考证,至今坝址犹存,效用全失,不过在东首岸边,尚存一二方丈坝面而已。
三十年春二月,县府鉴于生产建设之重要,特派金技士行模到乡组织修筑穆家砩水利工程委员会,督同建造,决定坝长二十四市丈,阔三市丈,其坡度为1∶4,倒坝斜高七市尺,共计坝面为八十八方市丈、八十方市尺,故全坝平坦,山洪冲毁之虑较少,且筑坝块石,砌石者重皆千斤以上,其余亦皆不的少于五百市斤。坝身固以黄泥龙墙,高一市丈,阔四市尺,以杜渗透坝基。每距五市尺,置以眠牛椿,籍固底石,此拦水霸建造之大略也。惟时值鄞奉谕陷,本县各乡,被炸荼惨,弹爆声厉,振动坝石,而工人镇静如常,从事工作,故的如期落成,实足多者。
工程最艰苦之一段,厥惟泥龙之挖土与填塞。盖泥龙挖掘既深水亦渐满,排水处不易即行泄浅,故人在水中,挖掘九千六百方砂土,甚感不易。因水深色混,盲目乱爬,石重沙轻,水浮沙去,进入畚箕者无几矣。填土时易将黄泥冲去,固筑不易,幸数百工人踏者踏而塞者塞,传泥敏捷,触手易入,围泥数丈,秒分立致,盖亦技术胜人之处欤。
引水工程挽征工制,自进水口向东挖掘总渠长七百丈,支甽分南北二支,汇流合于黄墩乡丁家埠入海。除小支甽不计外,全长约三十余里。地民有感于风水之说,与未个人及一地方利害关系,新挖水甽,纠纷甚多。即旧有者亦有要求更改,且深浅阔狭,而须解决者,日千数起,其烦琐情形,难以笔述。受益田亩,以距离砩口有远近关系,计分甲乙丙丁四级收费,各乡争执亦烈,其在会场无法解决之事,辄均履勘决定之。有时春雨霏霏,风寒料峭,当其事者,均不辞艰苦,卒能将诸种问题,归于解决,其精神诚足佩矣。
此砩受益田亩,包括成文、石应、黄墩、泉竹四乡,据初查所得,共计九千零十五亩六分二厘,复查后约增四分之一,实则有一万三千亩左右。
全部工程告竣,计费时三月,召开会议十一次,需费六千余元,县府拨发津贴费五百元,早米十九余石,用资倡导,北乡之一巨大水利工程,因之以成。惟此砩上源,须造林以增蓄水,置田产雇人员以司管理,沿水甽间段左右凿池以增容量,则本砩流经地域一万余亩辽阔平原,其收获必更增丰,砩旁二十六村庄农家定将更获实益,开往继来,敢望热心建设人士再接属也。
(方引之三年记事)
组织公塘缘起
民九年以来,秋潮水位较昔增高,一遇暴风,塘堤堪虞,古渡一带受灾已数次。民国19年后,无力为谋,本会特助以工振(赈),实施堵筑决口(大缺有五,小缺四十余处)。凡外塘残余之堤,一律加高培厚,计长三十五里,土方较旧有之工增加一、二倍之上,目前形虽稳妥,若年久失修,堤身势必驳蚀,元气未复,又有隐忧,万一潮患不测,欲再兴起大工,难矣哉!承各村有识之士,时恳为立公堤,以图久安,至为可采溯思工振(赈)巨款,均由者慈善家推饥溺之怀慷慨解囊,交由本会汇集而施成此屏障之堤,灾区得免流离者,固皆诸为善家之功德也。荫庭奉本会之聘,担任此役,寒暑数易,深悉艰难,未敢稍忽,既幸园满尤盼久固,方可略慰诸大慈悲救灾救澈之旨,故亦乐意发起,共同协议成立古渡济生公堤,改善旧习,不分内外,合力按亩每年出稻一斗,岁修不断,堤更巩固自保安康,莫善于此,并推各关系村庄公正人士,分段负责防守,试办十年为一段落。十年以后,与否继续改组修防之处,届时来者,当可斟酌损益耳。
(注:标点系编辑所加)
宝应孙黉庥谨述
深刻教训 宝贵经验
——初论宁海堵港工程的得失
在沿海港湾中成功地进行堵港截咸蓄淡工程,是水利发展史上一大创举。
在古代,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天童寺和尚主办过一市港堵港工程失败,遗迹尚存。于废闸底下挖出铜质记载牌一只,但无其他资料可查阅。民国23、36年,省水利局曾两次派员测量兴建车岙港堵港工程。3孔净宽9米的斗牛山闸建成后,引河未开通,因经费中断,停顿,近代亦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宁海地处浙东沿海,东南有三门湾,北有象山港,两个港湾伸向县境内陆有:车岙港、毛屿港、一市港、胡陈港、白桥港、青山港、旗门港、力洋港、铁港、黄墩港十大港湾,建国三十七年,为了开发、改造、利用丰富的海涂资源,抗御自然灾害袭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人民造福,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截咸蓄淡工程的建设。在三门湾内的港叉中,已建成车岙港、胡陈港、毛屿港、一市港等海港水库。它们的建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港湾资源,积累了极为宝现的经验,值得我们在志书中加以记载。
从客观条件上来分析,堵港工程有四个特点:
1、淤泥质软粘土地基。三门湾的海岸是以基岩海岸为边界条件,湾中发育着淤泥质海滩,属淤涨型海滩,据一九一四年与一九三〇年的图件对比,三门湾北侧的下洋涂滩尖黄海基面0米线,向东西延长涨了1500米;一九三〇年与一九六四年比,下洋涂滩尖0米线,又向外涨了1500米;一九六四年与一九七三年比,下洋涂滩尖0米线,又向外涨了3000米;从一九一四年到一九七三年的59年间,三门湾北侧的下洋涂滩尖0米线,共向外涨了5000米,平均每年外涨84.7米。在两侧,一九三〇年到一九六四年外涨了500米,平均每年外涨17米。三门湾港湾淤泥质海岸的发育距今已有6000余年历史。据胡陈港工程地质钻探,淤泥质粘土层厚3.7米~11米,含水量为56%。这给堵港工程带来技术处理上复杂性。
2、深水下作业
车岙港堵港坝址择在朱头渡下500米(后向上移了124米)处;胡陈港堵港坝址选在团屿山附近;毛屿港堵港坝址在毛屿村渡口;一市港堵港坝址在山港口。都是在海水下作业。车岙港坝址口门低潮水深3.5米,高潮水深11米;胡陈港坝址港口底高程-10.5米,一般大潮高潮位4米;低潮位-3米。毛屿港、一市港也是这样,在深海水下作业,制约着堵港工程施工上的特殊性。
3、潮差大、潮流急
三门湾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潮差4~6米,从湾口到湾顶逐渐增大,平均大潮时,潮量约14~18亿立方米,一九七三年九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六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初三)胡陈港实测最大潮流量(涨)为7500万立方米,落潮最大潮量9000万立方米。涨落大致相等。胡陈港坝址附近潮差7米左右,小潮潮差2.5米左右。三门湾是一个强潮海湾,潮差大,潮流长,海湾诸动力因子中,潮流作用占优势,滩涂潮流流速一般每秒0.4米,港道流速,胡陈港涨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1.11米/秒,港底流速0.76米;落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1.33米/秒;小潮时水澄清,大潮时浑浊。潮差大,潮流急,给兴建堵港工程增加了难度。
4、港面宽、风浪大
车岙港平均港面宽600米,胡陈港的港面宽一千米以上,毛屿港、一市港的港面宽度都在500米以上。
宁海无风浪观察资料,据象山县大目涂站一九八一年以来实测资料。两年内十分之一最大波浪高为1.53米;百分之一最大波高为1.73(未经频率分析)。波向N(北),相应周期十秒,相应风速每秒20米。两年内最大波周期为13.1秒,相应波向NE(东北)。按上述资料推算,胡陈港最大风速(NE)风向,每秒23米。风向(N)为每秒14米。(S)向最大波高1.86米,波长15.6米。
在基软、易沉陷、水深、港宽、流急、潮涌、风速大的条件下进行堵港工程,要想一举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五十年代初,浙江省第一座堵港截咸蓄淡工程——车岙港工程,曾遭一次失败,两次挫折。六十年代初,毛屿港堵港也有两次倒坝的教训。到了七十年代,兴建全省规模最大的海湾堵港工程——胡陈港时,却获得了一次性堵口成功。堵港工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我们从三个方面作了记述:
(一)沉排坝与块石堤的得失
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二日正式动工的车岙港堵港工程,由浙江省水利局第一工程队承担施工,队长李善言工程师,基础处理采用沉排护底法。四月九日开始沉放第一座沉排,沉排重叠五排,每排厚1公尺,抛石3公寸(30公分),压实净高1公尺,底宽32公尺,以上每排收缩3公尺,至第5排顶宽为20公尺,顶高为13公尺(超出低潮水位1.44公尺),五排以上用块石挑堵,中间留50公尺缺口,用木桩搭便桥(4排164枝),柱间用麻袋填实,柱外抛石,全部工程共用条柴49.5万担,块石20578立方米,大坝于八月十二日合拢,十四日夜受高潮水冲击(潮水位×米)坝身似一艘军舰在海上浮动了30~60余公尺以后,折成五段,停落在下游河床。第一次堵坝失攻,损失13亿元,折现币13万元。
为此,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五日《浙江日报》第一版刊登了《宁海县车岙港堵港工程失败,国家财产遭受很大损失,这是忽视基本工程建设的思想和组织领导的恶果》的消息。同时,发表了《宁海县车岙港工程失败教训》评论。工程队长受撤职处分,宁海县副县长,车岙港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广汉记过处分。省、专署有关领导人员,公开作了检讨。一九五二年初,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两次派专家会同省水利厅科技干部到工地检查,分析总结了失败原因。“柴排石方重量不够”。研究了重建方案,又遭两次挫折。七月二十日,省水利局副局长吴又新、陈昌令总工程师决定将坝身向上移124米,避开沉排,根据华东指示:“小潮突击,大潮加固,土石并进,一气呵成”原则,动员了2万民工,上百条船,采用巨大的竹筏、木筏装石堵坝,至一九五二年十月三十一日重新堵口成功。事后,专家们总结了《沉排坝与块石坝的得失》,感慨定论:“块石堆坝,两边包土堵港是可行的”。
(二)上下游水头差失控的挫折
毛屿港堵港工程大坝在一九六〇年四月、八月两次合拢后,被潮水冲毁,损失5万余元。八月十二日工程指挥部写了《毛屿港大坝冲毁的报告》内称“八月七日,大坝高程已达7.3~8.5米,夜十时许,基脚发生内移动滑坡,坝顶间裂,最后冲缺倒塌,被冲缺口宽达120公尺,其中40公尺的一段石基冲走,恢复了原来港底,变成了一条河流。八月十一日上午六时,东首大坝从桩号120米到240米地段坝身上游移动。上坝从7.68公尺高程沉陷下降到6.12公尺。
七月十四日毛屿港石坝合拢断流以后,遇到农忙劳动力不能集中,大坝加固有35000方土方,610方石方,未按计划完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稳定大坝,宁波专署水电局施求藏副局长与指挥部研究决定,用水代替土石方镇压,内河水位必须控制到4.2~4.5米,上下游内外水头差不能高于2.5米。如超过,内河水位相应提高。
七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内河水位4.3米。
八月一日降低到3.8米。晚上12时潮水上涨,内河水位上升到4米;平潮,内河水位4.3米。
八月二日到六日,山洪暴发,内河水位是4.1~5.2米,六日内河水位4.1米,外塘潮水位从6.6米涨到7米,水头差达3.25米,土坝裂缝从原来每天沉陷1公分扩大到10至40公分。六日晚上9时55分,平潮水位7.88米,水头差3.52米,坝顶裂缝扩大,土坝滑坡、漏水,挡潮小石坝顶倒塌……险情丛生……
八月七日,当时在力洋区工作的一位县委常委,为解决百丈塘600亩农田受淹水深0.52米的问题。两次指示要降低内河水位到3.7米。第一次未降,第二次在六日夜十二时开始排水,至七日凌晨水位降至3.7米。八时,大坝桩号300米处,移位从原来每天0.6~0.8公分扩大到4.4公分,桩号320米处移位从0.1公分扩大到8.6公分,直到七日晚上九时五十五分,高潮位时,内外水位差为2.85~3.53米,已筑大坝被潮水冲毁。到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才重新修复建成。在车岙港工程堵港成功以后,毛屿港又两次垮坝,这更应从反面、特别是指挥上值得引以为戒。
(三)用沙垫层处理软地基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堵港工程技术的进步,到了七十年代,由现任宁波市水利局长孔凡生设计的胡陈港堵港工程,于一九七三年十月动工兴建,是浙江省规模最大截咸蓄淡工程,堵口口门宽1135米,港底高程(黄海基面)-10.5米,水深7~14.5米,用沙垫层处理淤泥质软地基,土石混合结构筑坝,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底石坝堵口合拢,一九七七年完成土方闭气,取得了一次性堵口成功。这在堵港工程史上是罕见的,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坝址水下抛沙平均厚度是1.76米,设计标准为1.5米;沙上抛石渣厚0.54米,设计标准为0.5米。大坝底宽130米,高16.5米,顶宽14米,坝长1138米,堵坝在水下0高程以下采取平堵;0高程以上采取直堵,共完成土石方300余万立方米。
沙垫层的成功(详见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孔凡生写的《胡陈港工程利用沙垫层处理软基的设计与施工》)与沉排坝的失败都成了前车之鉴,记述下来,让后人探索也可得益非浅。即使象胡陈港一次性堵口成功的工程,大坝左坝头软土层深7~19米,施工中也发生过七次滑动沉陷。其中较大滑坡二次,七月二十八日大滑坡后,间歇一个月,恢复加荷,经第一次大潮考验,最大沉降量为30毫米,最大日沉降量为7毫米。十一月五日0+300~0+475地段,原坝高4.5米高程,一下子沉降到0高程以下,滑坡后,未经间歇,加荷,经第一个大潮考验,最大沉降量为112毫米,最大日沉降量为48毫米。这些数据对处理软基坝体的稳定,也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说明滑坡后未经间歇即行加荷是很不稳定的。
在编写中,我们除了记述工程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为提供研究探索堵港工程规律的资料之外,还对兴建堵港工程的效益作了记述:
(1)不需移民,这是堵港工程最有利的条件。兴建胡陈港这样一座中型海港水库,没有一户移民。这为搞好水利工程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车岙港的堵港工程也没有一户移民,后来,在上游扩建了水库,淹没了车岙、西岙、海岙塘、蒋湾塘耕地1196亩。鱼塘450亩,移民103户。虽然,在建库时,对移民有关政策已作了处理。但三十二年来,纠纷不断,一九八三年几个村的村民联名上诉要求毁库还田,还强占水库鱼塘、护坝地等,给水库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2)增加耕地。四座堵港工程建成后,新增海涂面积28500亩,其中胡陈港12500亩,车岙港9500余亩,一市港3000亩,毛屿港3500亩。除车岙港有3000亩被淹没,成为水库库基外,增加了24000余亩耕地,目前已全部种上了棉花和柑桔。按一九八七年全县棉花平均亩产74公斤计算,可产棉185万公斤,收购价3.8元1公斤,一年可以增加农业产值达7000万元,光这一项,除去成本,四年就可收回兴建工程的全部投资,足见社会效益的显著。
(3)灌溉效益。车岙港在堵港前,沿港两岸80000余亩农田,咸不能御,淡不能蓄,一年三灾,三年难得一熟,谚传“十年九荒”是条害人港。民国三十三年大旱,颗粒无收,草根树皮,掘食殆尽,民不聊生,其状凄惨!
海湾水库建成后,可以灌溉长街、伍山、岳井、山头等乡(镇)6万余亩农田,抗旱能力从十五天提高到四十五天,“害人港变成幸福港”,“十年九荒”之地成了宁海“粮仓”。一九七八年长街区的粮食平均亩产已达到550公斤,比五十年代平均亩产195公斤提高近2倍。胡陈港工程的效益可使沿港两岸11.2万亩农田得到提水灌溉,抗旱能力达百天以上。
(4)养鱼效益。胡陈港转入管理后,国家核定为补亏单位,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每年补亏9.5万元,一定五年不变。工程管理处利用8640亩水面养鱼,连年获得大幅度增产。到一九八三年就盈利6.4万元。几年来,不仅为国家节约了补亏经费20万元,还从渔业盈利中拿出35.1万元贴农,用于排灌机械的维修。一九八七年淡水鱼总产量达46.5万公斤,产值百万余元。车岙港4000余亩水面,毛屿港600余亩水面都养上了鱼。由于渔业收入,使这些水库在管理经费上自给有余,实现了以库养库。
(5)其他效益。毛屿港堵成后,缩短了沿海防汛堤岸20多华里,减少了岁修工程量,与前横、古渡、毛屿标准塘连成一个闭塞区,保护着长街、力洋两个区14万余亩农田安全渡汛,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枢纽工程。
综上所述,堵港工程大有可为。我们在编写中,为了压缩篇幅,有些科技上具体经验,作为附录处理。因此,在这篇论文里,只能粗略提一下。这样处理,妥否,请与会领导、专家们指导。
宁海县水利局水利志
编写组钱天镇
一九八八年三月
(刊宁海县修志通讯)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