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753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14
页码: 194-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西晋至1987年以来的水利事件。
关键词: 宁海县 大事记

内容

西晋
  (280)
  太康元年(280),析临海郡的章安县北部200户,会稽郡鄞县南部800户置宁海县。
  唐朝
  (618—907)
  唐僧怀玉筑健阳塘(今在三门县)堤500余丈,南宋端平年间重建。明嘉靖间总兵戚继光重修。
  五代十国
  (956)
  周显德3年(956)令祖孝杰用水工黄尹德,弃田七顷,发民丁六万,在县城北八里凿渠通海,引舟入渠,以运百伙。渠成,洪水冲毁堰坝,遂不竣。通舟未成,亦足以利农田,故志其河曰,祖公河,使人不忘浚凿之旧迹。
  宋朝
  (1045—274)
  庆历5年(1045)夏6月大水郭郛,杀人数千。
  治平2年(1065年)罗适登进士第,当宁海县令,率民兴修水利。
  元祐(1087—1094)中,因大溪旧自草湖并山东行距邑颇远,提刑罗适檄本县凿,使近邑民以便之。
  隆兴2年(1164)邑滨海水民甚苦久,县令薛抗于县治东九十步广度坊侧凿井得泉甚甘,以便民吸,后次开八井,名薛公井,宋齐硕撰有薛公井碑。
  绍熙5年(1194)李令知微浚新泉井,在儒学讲堂前,有记并歌。
  咸淳年间(1266—1274),范帮惠登进士第,居溪南,见旷土盈菜皆可耕植……又虑平畴艰于渑灌。循溪筑坝,曰大溪砩。且分筑小砩者,灌田三千七百有余。皆恃屯无旱膜之患。
  元朝
  (1303—1342)
  大德7年(1303),5月风水大作,宁海、临海二县死者550人。
  至正2年(1342)浮溪(即凫溪)洪水骤开石门淹死男女七十余口。
  ×年,舒岳祥撰《七星塘记》记述了梅林上应族人,挖水塘蓄水以防火,遇旱以救灾。
  明朝
  (1368—1591)
  洪武13年(1380)在亭头渡北设河泊所,30年廨宇皆废,正统9年(1444)徒建会地,成化17(1481)令郭绅重建,今废。
  正统11年(1446)尉雷震筑白桥海塘,额存东一东二两图,万历年间塘涨成田。
  同年(1446)尉雷震筑方家池塘(旧名赵家塘)在城隍庙南,供汲灌民田。
  正德3年(1508)知县戴显修万年塘陡门,鄞人方地撰《修筑万年塘陡门记》碑记一篇。曰:宁海玉溪寺,秋水塘咸为潮水冲凿出无所障……设陡门以捍之,田始无恙。
  嘉靖31年(1552),县令林大梁为防御倭寇,加固城墙,开凿了护城河。今填成环城公路。
  隆庆2年(1568)大风雨坏田地,居民无数,流尸遍野,水落后,乡民众收胔骼培土痊之,今溪南田间土阜相望。
  万历15—17年(1587—1589)连岁大旱民饥。
  万历18—19年(1590—1591)县令曹学程修与子大塘,财斌塘、元明塘、万年塘。
  清朝
  (1662—1876)
  康熙元年(1662),自春入夏亢旱异常概为焦土,宁海奇荒尤甚,浙抚朱昌祈疏请蠲恤。
  康熙3年(1664)张煌言(字苍水)曾率余部在山头屯兵筑塘。山头庙有《张苍水山头重建海塘碑记》石碑一块。
  康熙4年(1665)秋七月大风雨淹禾拔木,秋收失望,明伦堂圯岁大歉,题蠲本年正赋十分之三。
  乾隆10年(1745)县事(令)程煜,筑河堰以资灌溉。
  嘉庆21—25年(1816—1820)邓令延彩浚广渡河(又名玉带河),同治7年孙令熹重浚。
  同治11年(1872)7月遭大风雨袭击,海潮泛滥,冲毁海塘堤岸,毁坏庄稼,11月府台派员赴宁海灾区设粥厂,以济灾民。
  民国9年
  (1920)
  7月15—17日,连日狂风雨急,沿海塘堤冲塌,淹没田地约6.7万亩,溺死64人。
  民国11年
  (1922)
  入秋以来,五遭风雨,田禾杂粮摧残殆尽。
  民国15年
  (1926)
  8月月余无雨,田禾杂粮枯萎殆尽,米粮缺乏,人心惶惶。
  民国17年
  (1928)
  9月,风雨成灾,宁海县淹毙270人,冲塌房屋703间,陡门塘堤无数,有灾民31400人,5000余村民拔野菜草根充饥,灾情独重。
  民国18年
  (1929)
  7月2711,暴风雨冲毁胡陈港两岸海堤,淹田1.9万亩,淹死13人,农民外出逃荒,堤塘无法修复,农田荒芜。
  民国19年
  (1930)
  3月,上海中国济生会出巨资,孙荫庭等人住古渡“文正书院”组织抢修胡陈港两岸水毁海塘堤岸。21年10月获修复,灾区禾田恢复了耕种,民众感恩济生会,定堤名为“济生堤”。
  10月,县政府建设科掌管水利工程。
  民国20年
  (1931)
  ×月,全省水灾,以宁海最重。
  民国21年
  (1932)
  8月,浙江省水利局为宁海雨量站,古渡村水标站,宁海风力站购买雨量尺,雨量计,风力计各一件,水标8件,普通寒水表2根。
  民国23年
  (1934)
  ×月,省水利局派员测量车岙港水利工程。
  民国30年
  (1941)
  8月,干霖、金行模勘察了西门外大溪水利工程,拟具了兴筑办法,并绘制了简图,未实施。
  12月30日,凤潭乡穆家砩修建工程竣工,可灌农田1.3万余亩,陈祥华撰《修筑穆家砩记》。
  民国32年
  (1943)
  6月5日,前童地段的白溪防洪堤兴筑完工,长693米。同时,疏浚了溪道1000米。
  8日,旗门乡田洋卢青溪防洪堤完工,长660米,并疏浚了淤涨溪道。
  8月22日,紫溪乡庆丰塘塘岸兴修竣工,受益1300亩。
  9月,县农业推广所开始有雨量记载。
  10月,县政府调查了河道疏浚堤防修缮工程,投工4750工,对白溪、青溪、石埠溪、张家溪、桃源河等进行了疏浚和堤防修缮,共长3963米。同时,修筑了大城塘、雪坡塘、平岩塘等20处海塘堤岸,共长4853米。
  10月26日,县政府颁布了浙江省农田水利贷款实施细则14条。
  27日,颁布了兴办水利事业奖励条例。
  11月29日,省水利局工程师徐家瑷,滇缅线路工程师黄正乾等测量了一市港口筑塘建闸工程,写了围垦计划概要。
  民国33年
  (1944)
  1月10日,县政府转颁省农田水利工程养护管理办法。
  6月1日,县公布奖助民营水力工业办法14条。包括水力发电、水力工业、水力灌溉。
  7月21日,县政府委令应乃宣为建设工程测量队队长,9月测绘完城北颜公河疏浚工程,需挖土方76万立方米,筑坝10座,泄水闸1座,因经费浩大,未竣。
  8月2日,为合溪乡(今城郊)范家与草湖村争水一案,县政府派员依照调解规定,订立永久平水界石。
  9月8日,县政府令颁宁海县各乡兴办农田水利竞赛办法10条。
  12月25日,宁海民报刊登湖山乡灾情奇重,民众以稗子、细糠粉作食。27日县政府拨谷200石,发放湖山乡灾民冬赈。是年夏旱连秋,兼遭虫灾,有29个乡镇向县政府报灾,灾民在10万人以上。
  民国34年
  (1945)
  11月1日,缑城镇疏浚玉带河,从河头至桃源桥,城隍庙至城河,长1700米,挖土10500立方米,耗资2万元。35年1月1日竣工。
  12月,县政府抄发了浙江省政府训令,农田水利建筑工程施工成绩竞赛实施办法,共15条。
  民国35年
  (1946)
  2月至11月,柘湖杨筑堤委员会,山河蓄水库委员会,宁东水利协会、宁西水利协会等七个水利机构先后成立。
  3月25日,宁海县水利委员会成立,12月28日,改称宁海县水利协会。主席童鸣岗,委员18人。
  10月1日,举办宁海县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短期训练班,时间半个月。
  12月1日,车岙港工程处成立,县长李洁兼处长,省水利局李鼎治兼副处长主任工程师。
  21日,县政府训令颁发浙江省乡镇水利协会章程。
  民国36年
  (1947)
  3月1日下午,车岙港斗牛山闸举行开工典礼,9月30日水闸竣工。同时,开引河1025米,完成第一期工程,因经费不继停工。
  4月2日,县第1499次会议议决,通过浙江省兴排水利工程受益费统一征收办法。
  8月30日,山洪暴发,冲毁前童36坦坝及上金前后娄防洪堤。
  民国37年
  (1948)
  1月,干霖任县政府第四科水利技正。
  民国38年
  (1949)
  6月,县政府设第四科,科长王鹏,掌管水利建设、水利编制有技正二人。
  1949年
  7月5日晚10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海。同月,县人民政府实业科接管水利工作。
  1950年
  5月31日,西南区拱西乡湖头、大溪王、柴家等村,因开筑王葛砩发生械斗,参加数百人,死6人,伤27人。
  9月,实业科撤销,成立建设科掌管水利工程。
  1951年
  1月1日,水利部批准兴建车岙港堵港工程。
  3月25日,车岙港截咸蓄淡堵港工程破土动工。4月9日沉放第一座沉排。8月14日,大坝内外水位差3.2米,已堵合坝身被潮水冲垮。
  11月15日,《浙江日报》刊登宁海县车岙港堵坝工程失败消息,发表《宁海车岙港工程失败的教训》评论。省、专署、县有关领导作了公开检讨,有关人员受记过、撤职处分。
  12月12日,宁海县召开第一次水利代表会,历时3天。
  1952年
  1月14日,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与健全区、乡水利委员会,各级行政首长任委员。
  2月,华东水利部武元昌同省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到工地分析了车岙港工程失败原因,拟定重建计划。
  7月12日,省水利局吴有新副局长、陈昌令总工程师决定将坝身上移,避开沉排,掌握“小潮突击,大潮加固,土石并进,一气呵成”施工原则。10月31日,车岙港堵坝成功,建成本县(也是浙江省)第一座截咸蓄淡工程。
  8月17日,遭台风袭击,倒屋500余间,伤14人,损失稻谷2560吨,棉花570吨。
  11月19日,建设科举办水利技术人员训练班,学员74人。
  12月15日,召开第二次水利代表会。
  1953年
  1月31日,车岙港堵港工程移交给长街区水利会管理。
  ×月,县人民政府第一次成立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县长刘广汉兼任指挥。
  6月至8月初不雨,12万亩水稻受旱减产。
  9月,水利部张么培科长到工地检查斗牛山闸漏水。
  11月15日,县举办第二期水利技术培训班,有区、乡干部29人,农民52人参加,培训期10天。
  12月3日,宁波专员公署代电财农字第14135号,核减车岙港工程贷款31亿7千万元。
  1954年
  11月24日,清泉抽水机站破土动工,翌年4月底竣工。5月1日举行试车放水典礼,副县长熊正全剪彩,是本县兴建的第一座地方国营抽水机站。
  1955年
  5月24至8月无雨,受旱水稻12万亩。
  11月20日,车岙港水库工程指挥部成立,副县长赵庆禄任指挥。12月10日动工,翌年10月竣工。
  1956年
  8月1日,第12号台风在象山港登陆,近中心最大风力12级以上,损坏海塘堤115处,冲毁田地6600余亩,倒房屋31667间,损失船710只,死182人,是本县罕见的一次灾害。5日,中共宁海县委、县人民政府联合给灾民写了慰问信。11日,浙江省各界人民组织慰问团宁波分团和宁波地委、专署、市委、人民慰问团到灾区慰问。
  12月28日,农林水利局划分为农林局、水产局、水利局。水利第一次单独建局。
  1957年
  8月8日,宁波专员公署同意水利局《关于国营抽水机站收取水费的报告》,批转宁海县人民委员会要支持国营抽水机站圆满完成收缴任务。
  11月4日,召开全县水利代表会议,历时5天,134位代表就解决水旱灾害问题,提出411条意见。会议作出七年内消灭普通水旱灾害初步规划。
  25日,建设水库动工。
  1958年
  7月,黄坛水库开工。
  8月,杨梅岭水库在北面排水沟施工中炸死民工1人。
  10月4日,宁海并入象山县,撤销水利局,建立水利电力部。
  同月中旬,杨梅岭水库隧洞竣工,投资25000元。
  12月,力洋水库动工,半年后停工。
  1959年
  4月,水利电力部改为水利电力局。
  12月,兴建毛屿港堵港工程。翌年4月14日大坝堵口合拢。4月23日和8月7日,坝身两次出险,冲开缺口。
  冬,洞口庙水库动工,不久停工。
  1960年
  1月1日凌晨2时,杨梅岭水库大坝和总渠,在四千余民工奋战下竣工。
  ×月,黄坛水库停工,土坝高13米。
  1961年
  9月24日,农业局与水利电力局合并为农业水利局。
  12月27日,毛屿港大坝缺口合拢,翌年1月完成闭气。
  1962年
  1月,跃龙山抽水机埠动工兴建。8月15日试车放水,可灌城关镇、城郊、竹口乡的8000余亩农田。
  5月,恢复水利电力局。
  10月,县人民政府决定续建洞口庙水库。翌年5月,大坝高10米,蓄水52万方,开始受益。
  1963年
  1月,杨梅岭水库电站建成,向城关并网供电。
  26日,车岙港长山咀国营翻水站动工兴建。
  5月1日,车岙港水库由水产局接管。1964年划归水利局管理。
  8月8日,县干部大会提出,以“以蓄为主,小型为主,群众自办为主,配套为主,修管并重,山水并治”的治水方针。
  9月10日,12号台风暴雨袭击杨梅岭水库,干砌挡土墙发生严重沉陷,经500余人抢修3昼夜脱险。
  1964年
  汛期,省水利电力厅钟世杰来杨梅岭水库检查防洪,县委书记冯书法陪同检查。
  12月15日下午,东仓人民公社(乡)下郑大队(村)社员在“称勾吊月”水库,挖“神仙土”突然塌方压死3人,伤1人。
  1965年
  7月26日,宁海县人民政府批转《关于杨梅岭、车岙港收水费要求有关部门给予代征的报告》,由灌区信用社代征,按征收金额千分之三补给代征单位,未执行。
  11月,申坎头水库动工兴建。
  1966年
  8月24日,暴雨,斧头岩水库土坝洪水漫顶,冲开缺口16米,底宽7米,冲毁土地40余亩,房屋32间。
  1967年
  3月13日,桑洲田洋卢下洋周、双园大队(村)为拦水坝发生争执,聚众千余人械斗,打伤7人。
  5月20日,岭脚与百亩洋大队(村)为放水聚千余人殴打,伤8人,死1人。
  6月14日,沙柳下叶与三门姚家为放水,300余人械斗,枪伤2人。
  9月,官岭乡的11村自发组织2000多人,联合兴建一市港堵港工程。
  1968年
  12月,水电局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
  7月,桥头胡区团结塘动工兴建。
  同月,黄坛水库土坝加高到70.76米高程,灌区干部群众要求扩建,定了三条原则:(1)不增加移民;(2)不改线现有公路;(3)尽量满足灌区农田灌溉用水。
  12月,蟹钳口水库动工兴建。
  1970年
  春,洞口庙水库坝顶高21.5米,蓄水200万方。冬,在溢洪道上装1.7米高活动闸门,增加蓄水量达50万立方米。
  冬,一市港堵港工程竣工。
  1971年
  1月3日,红泉水库破土兴建。
  2月,力洋水库土坝按蓄水1025万立方米规模复建,开挖隧洞。
  9日,宁海电厂划归水利电力局领导。
  4月,蟹钳口水库主体工程竣工。
  5月31日至6月1日,洞口庙水库降雨51.5毫米。6月2日凌晨5时50分左右,水库溃坝成灾。5日,李先念副总理作了“雨不大,就失事,事先对这个问题没有重视,不知利害性。水电部要立即采取坚决措施,检查水库,决不能掉以轻心……”的批示。水电部派了一位女工程师前来帮助总结失事教训。经水电部、省、地主管部门调查,垮坝原因:“副坝坡较陡,施工质量不符标准,以致经受不住库容压力,造成局部滑坡,缺口过水,溃坝成灾”。同月,中共宁海县委成立抗灾指挥部,县委常委带领450名干部,调集了100余条船,5500余民工,投入抢修海塘和救灾工作。浙江省委、宁波地委和驻甬部队负责人都带领慰问组、医疗队亲赴现场慰问指导救灾工作。桐庐县委、南堡大队、奉化、象山、余姚、鄞县、宁波市都派了慰问团、医疗队、工程队和大批救灾物资,灾区人民深受感动说:“旧社会小灾变大难,新社会大灾也不难”。
  1972年
  3月5日,清泉抽水机站划归水电局管理。
  3月20日至4月12日,红泉水库施工导流管,用自压灌浆方法堵塞,在大坝南头开了临时溢洪道。8月17日,受9号台风暴雨影响,大坝塌方1500方,经抢修后脱险。
  5月22日,省水电局王匠南,省水电设计院徐民德、阮海杨,宁波地区水电局赵开端等到黄坛水库对浆砌质量进行检查处理。
  6日,长街区松岙闸闸墙断裂漏水,作了抢修处理。
  13日,宁波地区生产指挥组党委、中共宁海县委决定,调整力洋水库大坝规模,蓄水500万立方米。
  11月3日,黄坛水库按蓄水500万立方米,渡汛200年频率标准加固大坝。
  是年,梅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华东大电网输入本县,县火力电厂停产。
  1973年
  4月中旬,省、地、县组成检查组,检查了车岙港、杨梅岭、黄坛水库。杨梅岭被定为危险水库,报水电部备案。
  9月29日,洞口庙水库迎水坡填至26.363米高程,离坝轴5.7米,大坝上有纵向裂缝一条,最大缝宽8毫米,长26米。10月6日又发生裂缝,长47米。经地、县技术人员研究,作了处理。
  10月,胡陈港堵口工程指挥部成立,工程破土动工。
  11月,长坂岭水库开始清基,挖截水齿槽。
  12月,越溪、西溪等5个公社(乡)21个大队(村)联合动工围垦群英塘,围区面积6000亩,海堤总长5190米。
  1974年
  2月15日,团结塘堵口工程大坝合拢后,出现严重沉陷。19日凌晨1时20分冲开缺口,底宽98米,顶宽150米。翌年1月6日14时,缺口修复,石坝合拢。
  8月18日,天文潮胡陈港潮水位4.63米。19日,团结塘最高潮水位5.2米,比历史最高潮水位高1米多,是本县罕见的一次潮汐。8月19日至21日,13号台风带来暴雨,三天最大雨量481毫米(马岙),出现“天文潮”与13号台风暴雨相遇,沿海地区遭重灾。
  是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草案提出“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水利方针。
  1975年
  1月6日,洞口庙水库拆除临时溢洪道进行堵口。
  26日,团结塘在0+350地段发生滑坡和沉陷,经3天突击抢修,脱险。
  春,伍山I级标准海塘兴建,堤顶高程6.0米,顶宽3米,加防浪墙1米,1978年竣工,是本县第一条标准海塘工程。
  8月,胡陈港大闸闸基开挖完成。11月,堵口沙垫层抛沙工程完成,挖抛沙12万立方米。
  1976年
  3月中旬,增设宁海、黄坛水库、马岙、里岙、深甽报汛站。
  5月1日,黄坛水库坝后水电站建成。
  8月16日下午4时半,麻岙、桑洲、王爱三个公社(乡、镇)24个大队(村),遭冰雹和暴雨袭击,一个半小时,降雨量113毫米,山洪暴发。
  11月11日,省、宁波地区水电局在本县召开力洋输变电工程扩大初步设计审核会议。马开秋、秦守仁、陈俊芳等人参加会议,核定总投资。
  是年,群英塘工程围成。
  1977年
  1月11日,胡陈港堵口成功,总库容8172万立方米,是本县(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座截咸蓄淡工程。
  8月14日,机电站建立地方国营宁海光学仪器厂。
  8月23日,9月26日,颜公河二次洪水水位超过洞山闸顶1米以上。下洋葛、下柘洋等20个村庄进水,淹没农田三万余亩。10月,开始治理颜公河排涝工程,1980年完成河道建筑物16处,疏通拓宽河道11000米,工程未全部完成。
  1978年
  7月,宁波地委书记王若山等到王爱山岗检查抗旱,确定兴建王爱翻水站,解决山上灌溉用水。翌年3月25日,王爱三级翻水站开工兴建,总扬程高285米。12月25日,三级机埠试车出水,是本县扬程最高翻水站。
  24日,团结塘大坝开裂,县水电局派人实地检查后,作了处理。
  1979年
  1月7日,旗门塘大坝堵口合拢。30日潮水位3.96米,坝内外水位差3米,在1+250米地段管涌毁坝。
  2月,机电站光学仪器厂划归县工业局管理。
  3月10日下午11点,黄坛水库配套工程路深岭隧洞竣工。洞长541.5米,洞径2米。
  5月,前横海塘按浙江省水利厅颁布《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的标准,动工加固加高堤岸。
  7月,宁海县水利电力学会成立。理事9人。分水利、电力、农垦3个学组。会员30名。
  8月23日傍晚至25日,受第10号台风袭击,阵风12级以上,最大降雨量243毫米。23日晚上潮水位4.2米,海塘决口25处,损坏水利工程227处。
  10月15日,力洋水库工地召开堵口动员大会。
  同月,省、地、县对胡陈港堵口工程进行竣工验收。
  1980年
  3月,申坎头水库按1979年8月设计方案,维修溢洪道的消力池、陡坡,加高大坝和护坡,9月大坝加高和护坡工程完工。溢洪道口尚需加高1米。
  4月,申坎头坝后电站施工,7月竣工。
  7月7日,县水电局、基建局联合召开为期4天水库白蚁防治会议,到会37人。
  同月下旬,力洋水库完成堵口,大坝达33.5米高程。
  12月8日,宁波地区水利局在前横公社(乡)召开标准海塘建设座谈会。39位代表参加,历时3天。会议违反财政纪律,中共宁波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于6月20日发了11号通报。
  1981年
  3月1日,举办区、乡水利员培训班,为期二个月。
  14日,县水利电力局工会成立。
  18日,省委书记铁瑛到峡山检查工作,为解决渔民饮水困难,同意兴建陈西岙水库。
  19日,毛屿港主坝500米完成土方加固。
  20日,省水利厅下达第06号文,将洪家塔水文站列入宁波水文站计划开支。白溪水文站仍属宁海县自设专用站。
  5月4日,全县“三防”工作会议贯彻了省水利局长会议精神,讨论了以管理为中心搞好“三防”工作。到会98人,历时3天。
  8月31日,14号台风从本县沿海过境,降雨202毫米,毁坏水利工程多处,受淹水稻、棉花5.5万亩,房屋倒塌36间,死1人。
  9月21日,宁海县水利、电力、建筑、公路技术职称评定小组成立。
  12月2日,下洋涂促淤工程一机动船,在三门湾突遇风浪沉没,船上7人全部丧生。
  24日,县水利局与旗门公社(乡)西刘大队(村)签订抢修洋山桥危险水库责任合同,第一次推行农田水利建设经济责任合同制。
  12月,颜公河排涝工程停工。
  1982年
  1月10日,县水利工作会议传达省水利会议精神,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要把水利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上来,历时2天。
  2月10日,宁海县电讯电器厂建立,隶属县水电局领导。
  3月13日,毛屿港除险加固完成主坝防浪墙460米的砌筑和副坝480米的土方加固。
  5月3日,旗门塘采取集资承包进行第二次堵口施工,投资3万元,4天内90米宽口门合拢。
  16日,省、市、县水利技术人员到陈西岙水库研究坝址问题。
  25日,浙江省堤塘会议在本县召开。参观前横、伍山标准海塘工程。省水利厅长钟世杰作了《建好管好堤塘,保障四化建设》的报告,会议历时5天。
  30日,钟世杰、严月樵到峡山陈西岙水库察看,决定将初设坝轴线左端向下移约40米。
  7月11日,局部地区骤降雷暴雨,风力11级至12级,大桥里村刮倒房屋25间,死2人,伤19人,受灾96户。
  7月30日,受9号台风暴雨袭击,青溪桑洲地段洪水位高达3.9米,超过建国以来最高洪水位40公分。冲毁水利工程、桥梁516处,土地3560亩,倒房278间。6个村被洪水包围2天2夜,压伤22人,死9人。城南有11家工厂进水。
  31日,前童防洪堤坝工程动工。
  8月16日,陈西岙饮水工程指挥部成立,动工开挖齿槽。11月4日省、市、县水利技术干部到水库工地鉴定土料困难,对大坝设计作部分修改。县水电局派技术人员指导施工。
  10月14日,毛屿港水库主坝0+080—0+100地段,副坝0+120—0+180地段沉陷,当年修复。
  26日,在洞口庙水库召开征收水费座谈会。
  12月,田交朱2400亩低产田排涝工程动工。
  1983年
  1月初,县水利局调查组对东仓乡中堡溪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调查,写了调查报告。
  31日,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传达省水利会议精神,交流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如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经验。
  4月15日,长街第三干线第一期工程整治公和塘6600亩低洼田破土动工。治理标准10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排完。11月工程基本竣工。
  29日,参加灌溉管理会议的代表,到长坂岭、洞口庙水库参观,讨论了以改革精神建立灌溉管理责任制,搞好征收水费和“三防”工作,历时2天。
  9月6日,县人民政府颁发《宁海县水利工程管理细则(试行)》。
  26日,19号台风影响本县,风力10级以上,晚上,大蔡暴雨145毫米,旗门塘潮水位4.25米,冲毁海塘3处,倒塌房屋、工棚180间,伤1人,农作物受损8900余亩。
  11月4日,县召开水利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了13个水利建设先进集体和10位先进工作者。
  21日,县电力公司划归县经委领导。
  26日,宁波市在本县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参观东仓中堡溪和长街第三干线改造低产田工程。市委副书记王阴森到会讲了话。
  12月1日,县物价委员会通知,从1983年9月1日起,大电网和县电网收购小水电的电价,不分全民和集体,一律按每度5分计价。
  12日,旗门塘工程断流闭气。
  1984年
  2月15日,国营跃龙山、清泉抽水机埠下放给城关镇管理使用。
  5月5日,宁波市水利局批复蟹钳口水库汛期限蓄水位13米,相应库容108万立米。
  同日,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杨梅岭水库库区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决定》。
  同日,县水利局召开国营水库负责人会议,讨论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推行水库联产联利承包责任制等问题。6月11日,县人民政府批转这次会议的纪要。
  18日,省万瓩级潮汐电站选点科学考察队来黄墩港考察,19日在县府招待所召开座谈会,考察队长徐洽时。
  21日,宁波市水利局批复洞口庙水库汛期控制水位28米,库容161万方。溢洪道堰顶上已加高1米的子念应立即拆除,以确保大坝安全渡汛。
  6月,下洋涂围垦工程地质勘探外业结束。8月21日县建立下洋涂围垦工程指挥部。
  6月10日,水利工程“三查三定”作出总结,杨梅岭定为危险水库。
  19日,建立宁海县围垦公司,属大集体性质。
  28日,省水利厅审定杨梅岭水库主坝心墙顶高程为26.0米,上加保护层0.3米,加做防浪墙,墙顶高程27.5米。
  8月,县水利局机关实行干部招聘制,局长聘任股、站、所、室负责人9人,各股、站、所、室负责人聘任工作人员43名,落聘2人。
  10月23日,蟹钳口水库隧洞打通,长132米,洞径1.8米×1.8米。
  25日,县水利局搬进县府大楼办公,原办公用房让给老干部局使用。
  11月中旬,县人民政府批准颜公河续建工程设计,总投资92.4万元,主河道破土动工。
  26日,全县在长街区召开水利工作现场会。参观东仓中堡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长街第三干线改造低产田工程,历时2天。
  12月3日,宁波市水利局在温泉召开宁海县水资源调查区划鉴定验收会议。省、市、县参加验收人员一致同意,予以验收。
  31日,县府对杨梅岭水库库区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作了三点批复:(1)同意一次性补助20.8万元;(2)蓄水位在21.8至22.5米高程时,格水王村51.2亩水田被淹没,同意在这次补助经费中划出1万元,包干使用。并在格水王村西边拦筑一口约70亩鱼塘。该塘所有权属杨梅岭水库,归格水王村养鱼。(3)其他尚需解决几个问题,作为面上群众性农田水利问题解决。
  同日,胡陈港大坝内坝坡加固,完成计划工程量。
  1985年
  2月,团结塘防渗加固工程竣工。
  13日,县水利局机关干部学习《全国水利改革座谈会纪要》,明确了“全面服务,转轨变型”水利改革的方向。
  26日,《微差爆破技术在杨梅岭水库闸井开挖中的应用》获省首次科技成果三等奖。
  3月,全省水利局长会议,印发了宁海县水利局《以改革精神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经验。
  8日,省水利厅授予胡陈港堵坝工程为厅级优秀设计。
  同日,县防汛防旱指挥部召开雨量报汛工作会议,对雨量报汛站进行调整,增设白溪、前童、上寒站,撤销柴家站。
  5月,杨梅岭水库主坝除险加固工程竣工。
  6月,前横海塘加固工程竣工,堤顶高程6米,顶宽3米,加防浪墙1米。11月28日省、宁波市水利局派员进行验收。12月9日市水利局向省水利厅写了同意通过验收报告。
  8月6日,水利电力部通知,对在基层从事水利、水土保持工作25年以上职工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本县有21位水利工作者领到荣誉证书和证章。
  10月24日,省围垦开发中心召集宁波市、台州地区、三门县水利局,在宁海召开旗门塘除险加固会议,商定12点意见,写了会议纪要。
  11月,按国务院(1985)94号文件精神和省水利厅下达测算方法,本县对小(一)型以上水库的水费成本进行测算,不包括农民投工,每亩农田水费成本,最低为3.33元,最高为7.25元。
  12月12日,水电综合公司并入国营华宁围海工程公司,对外实行两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经济上统一核算。
  19日,在县府招待所召开群英塘除险加固会议。县、区、乡和水利部门商定工程方案,决定由群众自筹60%经费,国家补助40%进行维修。
  1986年
  3月5日,小可屿潮位站划归省水文总站统一管理。
  4月18日,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组成。5月20日,拟定水利志编写纲目(初稿)。
  5月25日,召开水库综合经营会议。中型、小(一)型水库负责人去湖州市郊区红旗、风车、风车口水库参观,历时5天。
  9月15日特邀湖州市郊区水电农机局陆鼎言工程师来本县作发展水库综合经营学术报告。
  5月31日,制订了小(一)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制度。
  6月,颜公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同月30日至7月8日,宁波市水利局组织各县、区检查验收科技档案。本县在评分中得总分85.6分,验收合格。
  7月,36名水利员领到省统一发的农村水利技术员合格证书。
  7月20日,陈西岙饮水工程竣工。12月26日峡山镇人民政府写了竣工总结报告,但未验收。
  9月15日,县水利局在胡陈港管理处举办水库养鱼技术培训班,邀请浙江水产学院老师和浙江省水利厅工程师讲课。本县学员20名,慈溪杜湖,奉化亭下,鄞县皎口、横溪、三溪浦,余姚陆埠、穴湖,象山大塘港、溪口,镇海新岙路水库,德清县水利局,湖州市郊区水电农机局,宁波市水产局,水利局,宁海县科委都派人参加。培训班为期15天。
  1987年
  3月26日,召开小(一)型水库工程管理考核责任制总结评比会议,建设水库被评为1986年征收水费、工程管理先进单位;长坂岭水库被评为养鱼先进单位;毛屿港被评为闸门管理先进单位,历时2天。
  6月9日至12日,水利系统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兴安岭特大火灾事故处理决定”,对照检查官僚主义作风,建立领导干部负责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7月14日,县水利局通报了车岙港水库汛期岗位责任制不严,主要负责人思想麻痹,闸门未能及时完成检修任务,造成6月20日长街地区下暴雨后,灌区2万亩农田受淹。
  9月10日至12日,本县遭12号台风袭击,普降雨200毫米,最大大蔡达379毫米,遭灾。
  10月19日晚上9时左右,燕岭峧水库内坡发生严重滑坡。直接原因;28小时内,库水位骤降7.3米。
  8日至29日,县水利局机关干部参加作风整顿学习,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等文献,检查纠正不正之风。
  24日,县府召开水利工作会议,各区区长等14人参加,听取省府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传达,研究了各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择优扶持补助水利经费原则。
  12月15日,泵站测试第一阶段工作基本结束。
  年底,南门大溪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完工,新建西岸防洪堤4500余米,疏通拓宽河道2400余米等工程,国家共投资155万元。
  是年,为本志下限之年。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