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图书馆
宁海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海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标准海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71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标准海塘
分类号:
TV871
页数:
4
页码:
110-11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宁海县沿海海塘(堤)的建设情况,为了提高抗台风暴雨和抗暴潮的能力,从1978年至1987年,宁海县已建成25.5公里的标准塘堤,主要工程包括伍山标准塘、前横标准塘、古渡标准塘和毛屿标准塘。这些标准塘堤的建设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加高加固、护岸和防浪墙等措施,直接保护了周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宁海县
水利
海塘
内容
标准海塘(堤)是由普通海塘加固加高建成的。海塘堤岸,自古以来,都用木制流板传递海涂泥堆筑而成。宁海县沿海海塘(堤)原来都是群众性围筑而成,又矮又小,经不起台风暴潮的袭击(附表一)。为了提高抗台(风)暴雨,抗暴潮的能力,1980年浙江省水利厅颁布了《海塘工程技术规定》,按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分为四个级别,建设沿海第一线的“标准海塘”。凡建成海塘堤,符合规定级别之一的,称“标准海塘”。达不到级别为一般海塘,全县163.8公里的第一线海塘堤岸,从1978年至1987年,已建成标准塘堤25.5公里(在建26.6公里),主要工程简述如下:
伍山标准塘
位于伍山乡,面临岳井洋,南起园山闸,北至伍山乡与岳井乡交界处,堤长5200米,土堤高程6米,顶宽3米,加防浪墙1米,墙顶高程7米,是宁海县建成的第一条Ⅱ级标准塘。
“伍山塘,伍山塘,一场风水白汪汪,住在海边常受苦,提心吊胆怕倒塘。”伍山乡由群众围成海塘堤岸单薄矮小,高程为4.5米。1974年8月18日遇天文潮,最高潮水位4.63米,遭13号台风袭击,老塘岸全线冲毁,向阳村190户村民住房被海水淹了6天6夜,国家、集体和群众财物损失160余万元。在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支持下,国家拨款20.8万元,经过四年努力,投劳20余万工,至1978年,才建成了标准海塘。土堤迎海面用块石干砌护岸,块石防浪墙顶全线用10公分厚混凝土封顶,移动了土石方13.5万立方米,直接保护9个村9200亩耕地,7600人,间接保护长街区8万余亩耕地。
前横标准塘
位于前横乡,面临三门湾内力洋港,南起钓渔礁闸,北与古渡塘堤衔接,堤长9400米,土堤高程6米,顶宽3米,加防浪墙1米,墙顶高程7米,是宁海县最长、浙江省著名的一条Ⅱ级标准塘堤。
民国17、18年农历7月,前横乡两遭台风暴雨暴潮袭击,潮水位超过海堤顶1米以上,海塘倒塌,村民外出逃荒讨饭。经上海中国济生会的资助,修复了海塘,堤顶宽1米,高4.5米。建国后,住在海塘附近平岩、塘厂、小青等村民,听到台风警报,都纷纷上山躲避怕塘倒。1979年,在前横乡政府组织领导下,对塘堤全线进行加高加固,工程分三期施工:第一期1981年11月完工;第二期1982年竣工。由于工程进展快、质量好,省水利厅在宁海县召开了全省堤塘会议。1983年停止加荷一年,1984年底工程全面竣工。土堤迎海面用块石干砌护堤,内垫石渣厚30公分,堤顶加块石防浪墙,全线混凝土封顶,厚10公分,总投资117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1.6万元,投劳21万工,移动土石方158855方,完成混凝土560立方米。配套工程建管理房300平方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1公里,通讯线路2.8公里,生活用水管道1.34公里。
1985年竣工验收后,省水利厅增拨经费2万元,第二年完成1800米防汛公路的修建和塘堤绿化,发展柑桔等项目。
前横标准塘,是力洋、长街两区14万亩农田闭塞区西边线,直接保护着前横等乡镇16个村的1.36万亩农田,一万余人口。
古渡标准塘
位于古渡乡,面临三门湾内力洋港,东与前横标准塘连接,西到毛屿港东坝头,堤长2.136.7米,设计土堤顶高程6米,实做5.5米(局部地段不到5.5),顶宽3米,加防浪墙0.5米,墙顶高程6米,是一条尚未达到Ⅱ级标准塘堤。(设计防浪墙顶高6.5米)
1980年工程动工,1982年土堤、石坝都加高到5米高程,局部地段沉陷,储家塘50米,下沉0.7~0.8米;田洋前、王家塘80米下沉0.6米;下塘35米下沉1米。后又多次沉陷,共长430米。1983年沉陷地段暂停加荷,1984年继续施工,至1987年初基本竣工。土堤迎海面用块石干砌陡墙,内垫石渣厚30公分,堤顶防浪墙全线混凝土封顶,厚5~8公分,共投劳4.89万工,完成石方36689立方米,沙石15588立方米,土方73385立方米,投资3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7.5万元。塘堤原设计长3900米,截弯取直后,缩短堤岸1000米,增加耕地80亩,保护耕地9600亩,人口8000余。
毛屿标准塘
位于毛屿乡,面临三门湾内力洋港,西起竖岩塘,东至毛屿港水库西坝头,设计堤长8015米。1981年修改设计,采取截弯取直,缩短堤线3317米,实长4720米,顶宽3米。
毛屿标准塘工程由竖岩塘、鸡笼塘、南洋港、继承塘、卫东塘、门前塘连接而成,原堤高度4.5米,顶宽0.8~1米。1974年8月,天文潮、13号台风暴雨,潮水冲毁毛屿海塘。抢修后,开始Ⅱ级标准塘建设。1977年国家补助经费10.5万元。1979年宁波市(地区)水利局在象山县石浦召开堤塘会议,批评毛屿标准塘工程进展慢,质量差。会后,进行全面返工。从1980年到1987年已完成竖岩塘999米,堤顶高程5.5米(距设计要求高差0.5米),顶宽3米;鸡笼塘800米,堤顶高程6米,顶宽3米;南洋港两岸原堤长3888米,截弯取直后,实做1043米,1987年在继续施工;继承塘1750米,门前塘270米尚未做到设计高程,需要继续加高;卫东塘400米,堤顶高程6米,顶宽3米,已达设计标准。
该工程从1977年到1987年国家共补助了经费74.45万元,完成土方54800立方米,石方63838立方米,石渣27657立方米。竣工后,可增涂面600余亩,保护耕地9000余亩、人口9400余。使前横、古渡塘,毛屿港水库大坝和毛屿标准海塘连成一线,成为力洋区抗御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