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下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9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下水
分类号: P641
页数: 3
页码: 37-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海县地形地质复杂,导致地下水分布不均。全县地下水径流量为2.21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占2.14亿立方米,平原区占0.07亿立方米。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海相沉积孔隙潜水、红层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山麓地带,水质较好,可供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海相沉积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海滨地区,透水性弱,水味稍咸,勉强可供生活用水;红层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山区,出水量不大,水质较好,可作散用水;基岩裂隙水贮存在基岩裂隙中,补给不足,开采条件差,不宜利用。各含水岩层的入渗系数详见附表。
关键词: 宁海县 气象 地下水

内容

宁海县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造成地下水分布不均,地区性差异较大。全县地下水径流量2.21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2.14亿立方米,平原区0.07亿立方米。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分布状况如下:
  松散岩类孔隙水
  (1)河谷平原冲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东仓中堡溪、凫溪(凤潭、梅林、桥头胡等),黄坛溪(黄坛至城关)、白溪(岔路、前童、水车)、青溪(桑洲至沙柳),以及大佳何、建设、桥头胡、香山洪家等沿溪中、下游河谷平原处。
  本层出露面积,全县共计64.6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胡和深甽区为24.4平方公里,黄坛、岔路、一市区为36.6平方公里,长街、力洋为3.6平方公里。地下水质较好,可供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2)山麓坡积、洪积、残积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紫溪沿山坡地带和城北平原(回浦、竹口、山水),以及竹林、茶院、力洋、海头、东仓等地。
  本层出露面积,全县共计108.8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胡和深甽区50.4平方公里,黄坛、岔路、一市区49.0平方公里,长街、力洋区9.4平方公里。地下水贮存在泥砾层中,故出水量不大,可供生活用水。
  海相沉积孔隙潜水
  主要分布在长街区,以及毛屿、前横、古渡、峡山、西店、一市、越溪等海滨地区。
  本层出露面积,全县共计159.8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胡、深甽区19.4平方公里,黄坛、岔路、一市区等20平方公里,长街、力洋区120.4平方公里。
  此层透水性弱,但水味稍咸,目前勉强可供生活用水。
  红层孔隙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梅林至冠庄一段,黄墩港沿岸薛岙,以及辛岭、黄坛、前童之间山区,力洋至古渡一带山区,长街狮子山等地。
  本层出露面积144.4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胡、深甽区10.2平方公里,黄坛、岔路、一市区56.4平方公里,长街、力洋区47.8平方公里。此层出水量不大,水质较好,可作散用水。
  基岩裂隙水
  (1)玄武岩孔洞裂隙水。本层出露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胡、深甽区4.0平方公里,黄坛、岔路、一市22.0平方公里,长街、力洋区3.8平方公里。
  (2)构造裂隙水。本层面积较广,全县共计1331.44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胡、深甽区376.31平方公里,黄坛、岔路、一市区710.13平方公里,长街、力洋区254.0平方公里。
  此层地下水贮存在基岩裂隙中,故补给不足,开采条件差,不宜利用。
  各含水岩层的入渗系数见附表。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