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潮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9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潮汐
分类号: P731.23
页数: 8
页码: 28-3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门湾和象山港的潮汐特征。三门湾是一个强潮海湾,潮差大,潮流长,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涨潮历时略大于落潮历时,潮流流向与地形密切相关,落潮流速普遍大于涨潮流速。三门湾潮汐的潮差4~6米,平均大潮时潮量约14~18亿立方米。象山港潮差也较大,港内平均达3米以上,潮差由港口往港内逐步增大,涨落潮历时不对称,涨潮历时长于落潮历时,潮流流速较大。文章还提到了三门湾和象山港的一些潮位潮候观测记录以及象山县大目涂站的波浪观测资料。
关键词: 宁海县 气象 潮汐

内容

潮汐特征
  由于日、月引潮力,使海洋水面产生周期性升降运动,称潮汐。三门湾、象山港的潮汐特征分述如下:
  三门湾是一个强潮海湾,潮差大,潮流长,海湾诸动力因子中,潮流作用占优势。
  三门湾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涨潮历时略大于落潮历时,高潮位时间在整个海湾内差不多同时出现,湾内潮流的流向,基本上属于往复流。涨潮流是偏西和西北方向,落潮流出是东北,接着是东和东南方向,其中东南流是主要方向,三门湾潮流有以下特征:潮流流向与地形密切相关,涨潮落潮的流速明显不对称,除个别地方外,落潮流速普遍大于涨潮流速,其差值最大每秒可达0.7米,大小潮流流速显著差异,整个三门湾潮流流速平均大潮一般每秒1米左右,小潮流速每秒0.4米,小潮时澄清,大潮时浑浊,(下洋涂围垦工程技术经济规划报告)。
  三门湾潮汐的潮差4~6米,从湾口到湾顶逐渐增大,各处潮位曲线大致相同。平均大潮时,三门湾潮量约14~18亿立方米,涨落大致相等(三门湾潮汐水力计算和分析研究,省河口海岸研究所)。
  三门湾内下洋涂潮差,根据海门至巡检司至平岩头,相关推算平岩头的潮差特征表如下:
  摘自《下洋涂围垦工程技术经济规划报告》
  象山港的潮汐特征之一,潮差较大,港内平均达3米以上,港底可接近4米,港口的西泽站历史上曾测得5.65米潮差记录。
  象山港的潮汐特征之二,潮差由港口往港内逐步增大,港底的潮差为港口的1.75倍。
  象山港的潮汐特征之三,涨落潮历时不对称。涨潮历时长于落潮历时,它们的差值视其离港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象山港内潮流系半潮流,除港口附近,略带旋转外,余均属往复流。港内潮流特征是,潮流流速较大,一般进入港口测站断面的潮量12亿立方米,涨潮流历时普遍长于落潮流历时,它们的数值分别为6小时37分和5小时22分;落潮流流速大于涨潮流流速,最大落潮流速为183厘米/秒,落潮流平均流速也达98厘米/秒。超过100厘米/秒的流速历时,落潮流期内长达4小时50分钟,而涨潮流期内只有2小时。
  最大涨潮流发生在高潮前3小时附近,最大落潮流约在低潮前3小时出现(象山港潮汐潮流特征及原因探讨,第二海洋研究所,省河口所)。
  潮位潮候
  1973年胡陈港工程在平岩头建潮位站,开始观测记载三门湾内潮水位。1974年8月18日天文潮、平岩头站实测水位4.63米,是建国以来三门湾内最高的一次潮位。8月19日团结塘在闸门潮位尺上观测记录(13号台风时间)潮水位为8.14米(假定高程),黄海高程为5.20米,是象山港罕见的一次潮汐,比建国以来最高潮水位高1米多。胡陈港截咸蓄淡后,平岩头站撤移。1978年在下洋涂小可屿建立潮位站,测观记录潮水位列表(见下页):
  波浪
  宁海无波浪观察资料,据象山县大目涂站1981年起至今,每日四次定时波浪观测资料,两年内实测最大十分之一大波H1/10=1.53米;百分之一大波H1/100=1.73米,波向N(北),相应周期10秒,相应风速每秒20米。两年内实测最大波周期为13.1秒;相应波向NE(东北)。逐月实测最大H1/10波高及最大周期T。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