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图书
唯一号: 11302002024000068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系
分类号: K928.4
页数: 7
页码: 10-1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宁海县的水系情况,全县有13条大于10平方公里的独立水系。宁海县的山脉属天台山余脉,有四支主山脉:龙凤山脉、香茶山脉、王状山脉、屿南山脉。从西部山区向东流入三门湾有白溪、青溪;流入象山港有凫溪、五市溪、紫溪。文章详细介绍了白溪水系、青溪水系、凫溪水系、中堡溪水系以及其他溪河的情况,包括各溪流的发源地、主流长度、流域面积、流向、汇入地点等信息。其中,白溪是宁海县最大的溪流,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北麓,主流长66.5公里,流域面积627平方公里。其他水系如青溪、凫溪、中堡溪等也各有特点,流域面积和长度不一。此外,还介绍了茶院溪、力洋溪、西仓溪等其他溪河的情况。
关键词: 宁海县 水利 水系

内容

水系(附图)倚山势走向,从山区流向象山港和三门湾入海,全县大于10平方公里的独立水系有13条(附表)。
  宁海县境内的山脉属天台山余脉,自西北、西南蜿蜒入境,横亘全县,大体呈东西走向,主山脉有4支:
  西北支“龙凤山脉”。属天台山脉中段,发源于天台县华顶山(海拔1100米),于双峰乡澄深村的蟹背尖入境,经望海岗、龙王山、第一尖等,直至西店镇崔家山出海,全长26公里,是宁海县与天台县、新昌县、奉化县的分界山脉。其东侧山脉沿象山港、铁江海湾,山峰林立。
  中支“香茶山脉”,亦称天明山脉。从马岙乡第一尖南麓起向东南延伸,经龙宫村太阳山(海拔729米)、鹿颈岗、香山、宁海城关中大街、杜鹃山、帽峰山、茶山等向象山县方向延伸,全长83公里,是县境内最大一支山脉。
  中南支“王状山脉”。从王爱乡西部天台县界入境,经鸡冠尖(海拔868米)、老鹰巢、白沙山、望府楼、白岩山,直至越溪乡白芨山,全长56公里,是县境内第二大山脉,也是白溪和青溪的分水山脉。
  南支“屿南山脉”。从麻山乡马家山(叉角平)、(海拔682米),经麻山长田山、麻岙岗、里山岗头、双尖山、屿南山岗,直至旗门乡木峰山,向东到老鼠山,全长29公里。中南支和南支山脉纵竖在三门湾北侧。
  从西部山区向东流入三门湾有白溪、青溪;流入象山港有凫溪、五市溪、紫溪。以东部茶山为南北分水岭,向北流入象山港有汶溪、石门溪;向南流入三门湾的有中堡溪、西仓溪、力洋溪、茶院溪等。
  第一节 白溪水系
  白溪又称白渚溪,是宁海县最大的溪流。发源于天台华顶山北麓,海拔以学堂岗为测点,高程1094.3米,主流长66.5公里,流域面积62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6.9亿立方米左右,水力蕴藏量5.8万千瓦。
  上游在天台县境内有二条溪:大同溪,长11.6公里,流域面积为75.5平方公里,流经双峰庙下坑入县境,注入梅坑溪;金顺溪,流域面积为40.2平方公里,经望海尖入县境,注入大溪。
  上述两支水与大松溪汇流后,俗称白溪。
  明朝,在白溪村记有“白溪瀑布”云:
  万壑千弯共倾倒,一溪缭绕傍村盈。
  索青原有话衣意,练白还多瀑布形。
  翻下疑为高屋迷,平铺机借远山横。
  天河上下遥相映,休拟都因织女成。
  溪流经长溪滩、大官山、里王、白溪乡自西弯曲向东流,经江家、兆岸、上金、前后娄、高坦、隔潭、前溪桥、柘湖杨、妙山、石舌章、赵家山、马婆圆,与杨溪汇流入水车港(俗称双港),经白桥港出海,横贯县境。
  白溪流经上金、其流始阔,原可通竹筏,从上金下游至柘湖杨,两岸村庄密布,土地平旷,支流交叉,因洪水夹带砂石,局部溪流形成沙嘴浅滩,障碍重重,水流两次改道:
  原溪道从岔路水口庵流经柴家兰田垄、经湖头、洪头岩、竹林后门到妙山北峡口入水车港出海。
  第一次改流黄沙坝,经大溪王、洪岩头、竹林后门、妙山北口入水车港出海。
  第二次流向前童村南沿山脚,经柘湖杨村南、过妙山峡口入水车港出海,至今。
  白溪支流:
  大溪(古称大瑜溪),又称黄坛溪(黄坛东称杨溪),是最大支流。源出马岙与新昌县交界第一尖南麓。主流长37.2公里,流域面积210平方公里,溪床平均宽120米,流经龙宫、西溪、大庙溪、沙地至黄坛水库,经草湖、范家到城关南跃龙山,又经屠岙胡、马婆圆汇流白溪。崇祯《宁海县志》:“(大溪)旧自草湖并山东引、距邑颇远,宋元祐(1086—1094)中罗提刑檄凿使近邑、民便之”。
  干溪。源出白龙潭上游百亩洋村后,主流长6.5公里,溪床平均宽17米,流经上干溪、下干溪、辛岭、赵郎场、双水汇流大溪。
  梨头山坑溪。源出水车里岙,主流长1.5公里,溪床平均宽1.5米,在象鼻头与白溪合流。
  岙坑溪。源出状元峰,主流长2公里,溪床平均宽6米,在水车乡汇流白溪。
  辛岭脚溪。源出状元峰,主流长5公里,溪床平均宽度15米,在岩头下与白溪合流。
  大松溪。源出马岙望海岗,主流长度45公里,溪床平均宽度25米。有墩深坑、里坑溪、小塘溪、上辽岗溪、深坑溪、横坑溪6条小支流汇流。
  牛路坑溪。源出前童镇花园,主流长20公里,溪床平均宽度15米,于长溪滩前从北侧注入白溪。
  冷水坑溪。源出白溪乡岩头罗,主流长10公里,溪床平均宽度8米,以冷水坑注入白溪。
  龙潭坑溪。源出王爱乡水槽,主流长6公里,溪床平均宽度4米,于龙潭坑口注入白溪。
  下步坑溪。源出王爱乡山头,主流长5公里,溪床平均宽度4.5米,在下沙田注入白溪。
  梁皇溪。源出梁皇山,主流长度10公里,溪床宽度22~35米,有中家湖、马鞍山、清潭坑三支水汇流,在妙山头与白溪汇流。
  小坑溪。源出桑州镇白舌坑,主流长10公里,溪床平均宽度12米,在前童大桥与白溪汇流。
  大岭脚溪。源出杨家山,主流长5公里,溪床宽3米,在南岙村甘水斗注入白溪。
  岙坑溪。源出状元峰,主流长7.5公里,溪床平均宽12米,在庙后山与白溪合流。
  板昌门前溪。源出竹林岭头岙、大弯山、百万丘,主流长7公里,溪床平均宽85米。上游有东阳坑、哑叉坑、白岭姜三支水,都在板昌村后桥汇合后,流经桐潭横山与白溪合流。
  白坑溪。源出岔路乡柴界山,主流长15公里,溪床平均宽10米,在前后娄村与白溪汇合。
  墙桶坑溪。源出岔路后山甲,主流长3.5公里,溪床平均宽5米,在长白潭与白溪汇合。
  桶条溪。源出永乐寺,主流长6公里,溪床平均宽10米,最大洪水深6米,在高坦岭脚与白溪汇合。
  第二节 青溪水系
  青溪发源天台县苍山北麓,海拔1113米,主流长39.5公里,流域面积16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89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1.407万千瓦。上游在天台县境内称泳溪,长7.5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在三门县境内长20公里。从木坑头入县境,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
  向东流经上叶、坑口、双州、田洋庐、路下周、沙柳(划三门县)、下叶入旗门港出海。
  较大支流有:下河坑、上洋坑。小支流有30余条,桑州以下可通竹筏,沙柳以下有海潮,可通木船。
  第三节 凫溪水系
  凫溪又称浮溪。源出马岙乡第一尖东麓,海拔945米,主流长28公里,流域面枳18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1.084万千瓦。流经清潭、大里、深甽、下河、洪家塔、凤潭、格水王、后岸、杨梅岭水库,折北经凫溪村又向东流入铁港(江)出海。
  光绪县志载:凫溪水道原经七山入黄墩港。相传在元朝至正年间,骤开石门潭(今杨梅岭水库主坝坝址),其水始出浮溪(凫溪)入铁江。
  凫溪大小支流有大里塌、双湖溪、长洋溪、金溪、九东路坑、南溪坑、柘溪坑、长潭坑等47条。
  第四节 中堡溪水系
  中堡溪俗称东仓溪。发源于茶山东麓牛料岗,主流长14公里,流域面积7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8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1.32万千瓦,自北向南,流经上韩、沙地下、国叶、张韩、大赖、岔路、中堡、西张、胡陈入胡陈港出海。
  支流有和尚坑、岙坑、毛仙、上郑坑、寺后山坑、三角潭坑6条,1米宽以上沟壑71条。
  上述四支水系流域面积1053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75.5%。
  第五节 其他溪河
  茶院溪,古称双角溪。
  源出茶山,主流长18.5公里,流域面积67.5平方公里,向西北流经彭坑泥树郎、双坑、上扇至西林水库,折而南经上洋庙、郑公头、县糖厂入毛屿港出海。
  力洋溪。
  源出茶山,主流长14.5公里,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向东流经茶山岭脚折而南经力洋孔入力洋水库,经力洋镇、上塘,至后山角塘入毛屿港。
  西仓溪。
  源出茶山,主流长14公里,流域面积29.8平方公里,向东流经东吴、西吴,与北来自岭咬水会合,经石门、高洋地、坎头、西仓、卫家、至前宅,经海头、海楼鱼、燕楼山、曲流至斗门头入胡陈港。
  石门溪。
  源出东搬山,主流长11.5公里,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向西曲流里袁、外袁、石门、岙潘,经上葛、下葛、沈家、万家、.史家、毛洋、马家折向西北,流经应家至大佳何乡赖家入黄墩港。
  汶溪。
  源出茶山西南,主流长12公里,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向西曲流经储家、麻车、外山头、新庵、大岙马、岙口、铁界吴、汶溪周入黄墩港出海。
  紫溪。
  发源鹁鸪尖,主流长8公里,流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向东流经龙潭坑、紫溪洞,至洞口庙水库,经大路、集义堡、璜溪口入铁港(江)出海。
  五市溪。
  发源洞公岭,主流长9公里,流域面积29.5平方公里,向东南流经后溪、溪头,有岭口水汇流,至邵家入铁港。
  东岙溪。
  发源状元峰,主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9.8平方公里,南流经下洋陈、坪地、上岙、下岙、西王、西潘、牛眠山,经旗门塘入旗门港出海。
  颜公河。
  河名是人民怀念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县令颜欲章而取的。原河道在城北抱城,已淤塞。今之颜公河是拓宽古淮河(北河)连接麻子溪(又称马渚溪)而成。
  源出帽峰山,主流长17.5公里。流域面积86平方公里。从县城城北向北流,经桐山闸,下洋葛,至桥头胡入黄墩港出海。

知识出处

宁海县水利志

《宁海县水利志》

本书客观记述了浙江省宁海县水利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各界人士了解宁海县的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宁海县
相关地名